这句无头无尾的话让张安世先是一愣,紧接着就浑身发冷。

    这句话不是那日自己在书房里对刘德说的吗,为何天子会知道?

    很快,张安世就明白过来了。

    那自然就是刘德把这句话告诉天子的。

    当下,张安世立刻就跪了下来,说道:“陛下何出此言,我张安世当然是大汉的光禄勋。”

    “那你觉得朕能不能提前亲政?”

    这句话比刚才那句话更有冲击力,短短的十几个字,所包含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

    久在朝堂之上,察言观色的能力,张安世绝对是有的。

    他顿时就明白了,天子对大将军霍光有意见,而且意见不小。

    如此一来,刘德那日对自己说的话,也就有了根据。

    面对刘德,张安世当然可以有所回避;但是面对天子的逼问,张安世没有办法回避。

    “张卿,朕在问你话,你觉得朕能不能提前亲政。”刘贺坐在榻上面无表情地问道。

    他所带出来的那股气势,隐隐约约让殿中的灯光都摇曳了起来。

    张安世回顾着天子登基以来,这两个月所做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分,更是很快就有了答案。

    如果是一个月以前,那张安世可能还会还担心天子年少无知,一时糊涂会对大将军不利,动摇大汉的根基的事情。

    但是现在,这种怀疑已经荡然无存了。

    他相信天子会是一个好的皇帝。

    “微臣认为陛下可以提前亲朕。”

    “好,有张卿的这句话,朕就放心了。”刘贺接着说道,“仲父在治理朝政上颇有经验,更是尽心尽责,将大汉上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是大汉的有功之臣,所以朕此时此刻还无意亲政。”

    “但朕身为大汉皇帝,有治理朝政的责任,所以总有一天是要亲政的。”

    “所以朕希望从今日起在朝堂上做一些事情,但又不想不让仲父多虑,因此还请张卿能有所隐瞒。”

    为了给张安世足够的时间想清楚这些问题,刘贺故意把话说得很慢。

    从张安世脸上的表情来看,他也应该确实想清楚了。

    天子有德有才,身为大汉臣子,只要想当一个忠臣,那么自然就应该听从天子的诏令。

    怎么可以首鼠两端,朝三暮四呢?

    “微臣领诏,定不负陛下嘱托。”张安世拜了下去。

    他明白,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张氏一门,就真正地加入到朝堂的争斗当中了,恐怕是再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了。

    “这两日,伱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仔细将所有郎官的文章再看一遍,将下面的这三类文章挑出来。”

    “拜问陛下,是哪三类文章?”

    “第一类,即支持出征西域,但不同意此刻出征的文章。”

    “第二类,是多提管仲而少提齐桓公的,尤其是大肆褒扬管仲的文章。”

    “第三类,是多提齐桓公而少提管仲的文章。”

    “挑出来之后,将这些郎官的名单分门别类,交给朕。”

    张安世联想起今日的题目,立刻就明白了天子的用意。

    管仲就是霍光,齐桓公就是天子。

    褒扬管仲的郎官多半是想讨好霍光,而多言齐桓公的郎官自然对霍光专政隐隐不满。

    原来,天子还要通过此事,看一看郎官中的人心。

    “微臣领诏。”

    “记住,此事只能与朕说,不能告诉其他人,包括仲父。”

    “微臣自然明白了。”

    刘贺此刻还动不了霍光,还要等一个契机,但是要开始更积极地做一些准备了。

    不久之前的那次家宴,让刘贺看到霍光还在不断拓展自己的实力,那么他自然也不能落下分毫。

    这一夜,宣室殿的灯光彻夜常亮。

    刘贺向张安世和丙吉交代了许多事情。

    如果这两个大臣将这一夜的事情告诉霍光,那么隔日的朝会上,刘贺恐怕立刻就要被废掉了。

    但是,到了此时,天子必须要亮明旗帜了。

    否则,那些忠于刘氏宗亲的大臣,也不知道该向谁效忠。

    刘贺手上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皇帝的大义和刘氏的天命。

    霍光可以控制年轻的皇帝,但是却不能控制天命。

    ……

    翌日,丙吉将核对好的名单呈送到了刘贺的面前,看着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的名字,刘贺非常满意。() ()

    “丙卿,此次科举考试还算圆满,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这几日你回去之后,要将流程再细化一些,更要写一份将科举考试放入察举制所有科目的奏书,然后在几日之后的小朝议上提出来,朕要推行到各郡国去。”

    “陛下,此事是不是操之过急了,大将军的子侄可是一个都没有录上,他会不会……”

    “仲父心胸宽广,想必不会在此事上有异的,如果霍氏一门录上的人数众多,那么仲父可能还会阻挠一二,此情此景,他就更是不可能阻挠了。”

    霍光有许多优点,但是唯独不包括心胸开阔这一条,所以刘贺提出来的时候,丙吉未露出了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

    “丙卿放心,你只管提出来即可,张安世等人会复议的,到时候,朕会想办法让仲父答应下来的。”

    “微臣明白了。”

    丙吉退了下去,刘贺背着手走到了宣室殿外的院子中。

    廊下的那些昌邑郎比之前壮实了许多,一方面得益于龚遂对他们的训练,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于刘贺对他们格外的照顾。

    刘贺专门给他们制定了超出同时代的饮食标准,加大了他们饮食中肉蛋类的比例,就是想看看大汉的年轻人如果吃饱喝足,能够长到什么样的个子——恐怕不会比西域的那些人矮吧。

    以大汉现在的生产力来说,还不能让所有人都吃得那么好,但是至少也可以做一个尝试。

    看着已经两个月前要强壮许多的昌邑郎,刘贺非常满意。而在满意之余,也觉得安全了许多。

    下一次小朝议,丙吉就会提出将察举考试和科举制相结合的意见。

    这当然代表着刘贺的意思。

    这次上奏,是刘贺的一次尝试,他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让一项新政在朝堂上通过。

    霍光还不知道朝中已经有人倒向了天子,但是刘贺却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如果说给孝武皇帝上庙号只是一次试探,那么推行改制之后的察举制,就是一次正面的交锋。

    趁着霍光对自己还没有太多的疑心,刘贺可以做一些大胆的尝试。

    如果成功了,那么刘贺就可以在朝堂上利用代言人的方式,更多地干预朝政了。

    而仲父退休的日子也会更早一些。

    对于霍光的结局,刘贺日日夜夜想过很多次。

    不管怎么说,霍光对大汉是有功的,在大汉朝堂和江湖上的拥趸颇多。

    能让他平安着陆,就应该让他平安着陆。

    这样对霍光,对自己,都是一件好事。

    诛杀功臣,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是一件对君王名望有所损的事情。

    “仲父,不要怪朕,夺你的权越早,对你就越好啊……”

    刘贺看向了天空,一只落单的大雁正在向南飞去。

    纵使用力地拍打着翅膀,但是仍然与雁群越落越远。

    刘贺的视线随之移动,不免心中感叹。

    “希望这只老雁,能够顺利到达温暖的南边吧。”

    ……

    几日之后的宣室殿中,小朝议又一次如期到来了。

    与前几次朝议不同,今日要商议的重点,就是科举考试的事情。

    殿中不少的朝臣,那日都陪同天子去明光宫看了整个科举考试的过程。

    所以这几日,早已经在私下讨论过许多次了。

    不管是霍党还是非霍党,对这新奇的科举考试都是赞不绝口。

    百闻不如一见,官员们此刻见过了科举考试,刘贺要推行也就容易许多了。

    “几日之前的科举考试,此时已经有了结果,那十五篇文章都是仲父带领张安世和丙吉挑出来的,每一篇都有过人之处。”

    “朕已经命人多誊抄了几份,让诸公一起来参详。”

    刘贺挥了挥手,禹无忧就把准备好的誊抄出来的考卷发了下去,每人的手里都多了一份。

    一众朝臣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

    这些考卷上的文章,水平之高让人惊叹,不只在郎官中属于佼佼者,甚至超出一般官员的见解。

    其中条陈的一些意见颇有新意,而且还不是纸上谈兵的异想天开,是能够一件件落到实处的良策。

    而其中最为亮眼的,自然是那份拔得头筹的考卷,文中体现出来的眼光与格局,不在九卿之下。

    一时间,人人都想知道到底是出自于何人之手了。

章节目录

朕非汉废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凌波门小书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凌波门小书童并收藏朕非汉废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