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在马车里坐着,不由的想起了三年前的事情。
若雪失踪后的第三年里,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凶手是费氏,而受害者便是窦太后。
三年前的万寿宫,烛光摇曳,在昏黄的灯光里,太后爬满皱纹的脸看上去,已有几分唬人了,沉沉的神情更是显得窦太后可怖了,她看着门口的方向,时不时用余光扫视一眼跪在地上的赵匡胤。
赵匡胤身边跪着身着凤袍的费氏。费氏看了一眼窦太后,然后侧头对赵匡胤小声说道:“臣妾不做这个皇后了,免得气坏了母后。”
赵匡胤听了费氏的话,心里特别不好受,费氏这样通情达理,他母后为什么看不见呢?于是他开口道:“母后,费氏贤良淑德,做儿臣的皇后绰绰有余。再说——”
“住口!”太后一声愠怒的嗓音打断了赵匡胤想要说的话,她坚定地看着赵匡胤道:“你若当我这个老太婆还是你的母亲,就不要让这个狐狸精做皇后,如若不然,那就等我死了之后。到那时候你爱让谁做你的皇后,没人拦着你。”
赵匡胤虽是立后心切,但不能违背太后她老人家的心意。谁让自己摊上了一个认死理的母亲呢。
费氏听到太后死也不让她做皇后,心里愤怒至极,有一种邪恶的念头慢慢的在她的心里生出,她心想,只要面前的这个死老太婆从世界上消失,那么她做皇后的道路就顺畅多了。想到这里,她的心情好了很多。
就这样立后之事在窦太后的坚决反对下不了了之。
窦太后是个礼佛之人,喜欢听法师讲解佛经,一日汴京城来了一位得道高僧,在寺里坐禅讲经,太后听了便立即微服去了寺里听。讲经罢了,那高僧见太后相貌不凡,便喊住了她并且给她算了一卦,说她阳气太盛,得找个六月六出生的至阴女子给她做儿媳。
太后想了想正好是她的侄女附和条件,于是她问大师道:“老妇有三个儿子,不知道高僧让至阴女子做老妇的哪个儿媳?”
大师撸了撸花白的胡子,看着窦太后道:“当然是你的长子。”
太后听了这话,喜上眉梢,她特别喜欢她的这个侄女,想着撮合她与赵匡胤成婚,可是赵匡胤一直以侄女是乡野出身,难任皇后之位为由拒绝了这门婚事。可太后一直坚持,赵匡胤在母亲的持之以恒的坚持之下答应了。
在册封后的一个月,太后中毒身亡。
宫里的妃子们都方寸大乱,个个都怕太后中毒一事牵连在自己身上,于是她们在费氏的鼓动下,一致将矛头指向了册封不久的皇后。
赵匡胤本来就不喜欢这个皇后,在加上后宫所有的妃子都指证太后喝的那碗有毒的粥是出自皇后之手,赵匡胤本来是想杀了她的,可被赵光义拦住了,他说等太后的丧事完了,自己亲自审问一番,就这样皇后被大理寺关了起来。
赵光义不相信本分的皇后会做出毒害太后的事情,这事一定另有其人。
于是他想服完丧后在审理此案。皇后的命算是保住了,但她犯的是十恶不赦的罪,所以在狱里受了不少的柯待。好在那些狱吏们不敢对其下死手。
太后的丧事是国丧,整个大宋都得为之悼念。
大雪纷飞,很快大地上就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脚踏在雪地上,发出咯嘣咯嘣的声响,一道单薄的身影从大理寺大门里走了出来,手脚都栓着铁链,衣服上浸透的血迹已经干涸变成了黑色,脚上的冻疮磨破了,血液染红了雪地,如同怒放的腊梅,生于苦寒,却依然绽放着自己的美。
后面的狱吏时不时的会推一下,那人被推的摔倒了好几次。
赵光义站在窦太后的灵前,心里暗暗的对自己说:“我一定会找出真凶的。”
皇后在狱吏的看押下,来到了赵光义的身后。她看到窦太后的牌位后,没有顾及身上的铁链,大步走去,可链子钩住了台阶,她被绊倒了,发出一声闷响,这才将出神的晋王拉回了现实。
晋王回头一看,映入眼帘的是头发凌乱,身上穿着单薄的囚服,上面满是血污,他认出了扒在地上的人是谁,便赶紧上前去扶。
见晋王要扶那囚犯,那几个见风使舵的狱吏先一步将囚犯拉起,并把勾在台阶上的铁链拉了下来。
赵光义支开了碍事的狱吏,对囚犯说道:“我知道你是被冤枉的。所以你要好好活着。”
皇后听了赵光义的话,涣散的眼神渐渐有了焦距。
看到皇后眼里重新燃起了希望,赵光义称热打铁道:“皇嫂,你告诉我,给母后的那碗粥可曾经过他人之手”
皇后想了想说道:“太后的膳食罪妇都是亲历亲为,不曾有经他人手的机会。”话音落了,皇后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说道:“在熬粥的过程里,忘了放燕窝,途中去取了燕窝来。”
赵光义他听了废皇后的叙述,忙问道:“可有人看守。”
废皇后皱了皱眉,过了片刻:“有,是太后的贴身宫女荔枝。”
赵光义听完皇后的话,便对其安抚道:“皇嫂,你放心,我会给你洗刷冤屈。你先回去,切记,要好生待自己,莫要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言罢便唤来站在远处的狱吏,并嘱咐他们道:“你们可要好生待本王的皇嫂,若要柯待了她,小心你等的想上人头。”
几个狱吏听了话,腿都软了,险些原地跪下。
狱吏压着皇后重新回到了大理寺牢狱里,这次他们将皇后带进了一间上好的牢房里,改去了以往的刻薄。
赵光义因为要给太后守灵,所以可以常居宫中,这就给他查案找真凶创造了有利条件。至少他可以在查案的过程中不受阻。
就这样晋王以守孝为由,住在了太后身前住着的寝宫里,窦太后是吃斋念佛之人,从不好杀戮。所以在她临死前,嘱咐皇帝不要给她陪葬活人。赵匡胤当时就应下了。在太后下葬时,只烧了陶人殉葬,没有活人做陪葬。因此太后生前的侍女嬷嬷都还活着。这对查出真凶是有利的。
这晋王在太后的寝宫里,向一个老嬷嬷打听了荔枝的下落,这才知道,荔枝在太后殙了后,皇上将其遣出了宫。出宫后的荔枝在不久后便嫁人了。老嬷嬷告诉了晋王荔枝现在汴京城北的一个小巷子里,和她的男人卖糕点为生,日子过的可滋润了。
晋王当日便出了宫,去找荔枝,可到底还是晚了,晋王刚走进嬷嬷口中的巷子,便迎面冲来一个汉子,晋王根本没来得及闪躲,就被撞翻在地,跟随在晋王身后的便衣衙役们,有的将倒在地上的开封府尹扶起,有的遏制住了那汉子。
一个
衙役担忧的问道:“晋王殿下您没事吧?”
晋王从冲那衙役摆了摆手。问那汉子道:“你是何人,为何这般冒失?”
那汉子仿佛没有听到似的。他拼命挣扎,试图睁开衙役的制服。可半晌过去了也挣脱。索性就不动了。
晋王不经意间扫过那汉字的玄色衣服,衣服上有未干的水。晋王走上去摸了摸,有点粘手,凑近鼻子一闻,一股腥味扑鼻而来。晋王突然意识道大事不妙。抬腿就往荔枝家跑去,刚跑到门口就看到两个人依偎在一起,女的已经死了,男的还有一口气。
赵光义立即走上去,那个男人看到来的人后,便用仅存的一点力气将怀里满是血迹的包裹来了出来,然后说了一句话:“太后事费娘娘杀的。”这句话用尽了他所有力气,话音落了,气也咽了。
若雪失踪后的第三年里,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凶手是费氏,而受害者便是窦太后。
三年前的万寿宫,烛光摇曳,在昏黄的灯光里,太后爬满皱纹的脸看上去,已有几分唬人了,沉沉的神情更是显得窦太后可怖了,她看着门口的方向,时不时用余光扫视一眼跪在地上的赵匡胤。
赵匡胤身边跪着身着凤袍的费氏。费氏看了一眼窦太后,然后侧头对赵匡胤小声说道:“臣妾不做这个皇后了,免得气坏了母后。”
赵匡胤听了费氏的话,心里特别不好受,费氏这样通情达理,他母后为什么看不见呢?于是他开口道:“母后,费氏贤良淑德,做儿臣的皇后绰绰有余。再说——”
“住口!”太后一声愠怒的嗓音打断了赵匡胤想要说的话,她坚定地看着赵匡胤道:“你若当我这个老太婆还是你的母亲,就不要让这个狐狸精做皇后,如若不然,那就等我死了之后。到那时候你爱让谁做你的皇后,没人拦着你。”
赵匡胤虽是立后心切,但不能违背太后她老人家的心意。谁让自己摊上了一个认死理的母亲呢。
费氏听到太后死也不让她做皇后,心里愤怒至极,有一种邪恶的念头慢慢的在她的心里生出,她心想,只要面前的这个死老太婆从世界上消失,那么她做皇后的道路就顺畅多了。想到这里,她的心情好了很多。
就这样立后之事在窦太后的坚决反对下不了了之。
窦太后是个礼佛之人,喜欢听法师讲解佛经,一日汴京城来了一位得道高僧,在寺里坐禅讲经,太后听了便立即微服去了寺里听。讲经罢了,那高僧见太后相貌不凡,便喊住了她并且给她算了一卦,说她阳气太盛,得找个六月六出生的至阴女子给她做儿媳。
太后想了想正好是她的侄女附和条件,于是她问大师道:“老妇有三个儿子,不知道高僧让至阴女子做老妇的哪个儿媳?”
大师撸了撸花白的胡子,看着窦太后道:“当然是你的长子。”
太后听了这话,喜上眉梢,她特别喜欢她的这个侄女,想着撮合她与赵匡胤成婚,可是赵匡胤一直以侄女是乡野出身,难任皇后之位为由拒绝了这门婚事。可太后一直坚持,赵匡胤在母亲的持之以恒的坚持之下答应了。
在册封后的一个月,太后中毒身亡。
宫里的妃子们都方寸大乱,个个都怕太后中毒一事牵连在自己身上,于是她们在费氏的鼓动下,一致将矛头指向了册封不久的皇后。
赵匡胤本来就不喜欢这个皇后,在加上后宫所有的妃子都指证太后喝的那碗有毒的粥是出自皇后之手,赵匡胤本来是想杀了她的,可被赵光义拦住了,他说等太后的丧事完了,自己亲自审问一番,就这样皇后被大理寺关了起来。
赵光义不相信本分的皇后会做出毒害太后的事情,这事一定另有其人。
于是他想服完丧后在审理此案。皇后的命算是保住了,但她犯的是十恶不赦的罪,所以在狱里受了不少的柯待。好在那些狱吏们不敢对其下死手。
太后的丧事是国丧,整个大宋都得为之悼念。
大雪纷飞,很快大地上就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脚踏在雪地上,发出咯嘣咯嘣的声响,一道单薄的身影从大理寺大门里走了出来,手脚都栓着铁链,衣服上浸透的血迹已经干涸变成了黑色,脚上的冻疮磨破了,血液染红了雪地,如同怒放的腊梅,生于苦寒,却依然绽放着自己的美。
后面的狱吏时不时的会推一下,那人被推的摔倒了好几次。
赵光义站在窦太后的灵前,心里暗暗的对自己说:“我一定会找出真凶的。”
皇后在狱吏的看押下,来到了赵光义的身后。她看到窦太后的牌位后,没有顾及身上的铁链,大步走去,可链子钩住了台阶,她被绊倒了,发出一声闷响,这才将出神的晋王拉回了现实。
晋王回头一看,映入眼帘的是头发凌乱,身上穿着单薄的囚服,上面满是血污,他认出了扒在地上的人是谁,便赶紧上前去扶。
见晋王要扶那囚犯,那几个见风使舵的狱吏先一步将囚犯拉起,并把勾在台阶上的铁链拉了下来。
赵光义支开了碍事的狱吏,对囚犯说道:“我知道你是被冤枉的。所以你要好好活着。”
皇后听了赵光义的话,涣散的眼神渐渐有了焦距。
看到皇后眼里重新燃起了希望,赵光义称热打铁道:“皇嫂,你告诉我,给母后的那碗粥可曾经过他人之手”
皇后想了想说道:“太后的膳食罪妇都是亲历亲为,不曾有经他人手的机会。”话音落了,皇后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说道:“在熬粥的过程里,忘了放燕窝,途中去取了燕窝来。”
赵光义他听了废皇后的叙述,忙问道:“可有人看守。”
废皇后皱了皱眉,过了片刻:“有,是太后的贴身宫女荔枝。”
赵光义听完皇后的话,便对其安抚道:“皇嫂,你放心,我会给你洗刷冤屈。你先回去,切记,要好生待自己,莫要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言罢便唤来站在远处的狱吏,并嘱咐他们道:“你们可要好生待本王的皇嫂,若要柯待了她,小心你等的想上人头。”
几个狱吏听了话,腿都软了,险些原地跪下。
狱吏压着皇后重新回到了大理寺牢狱里,这次他们将皇后带进了一间上好的牢房里,改去了以往的刻薄。
赵光义因为要给太后守灵,所以可以常居宫中,这就给他查案找真凶创造了有利条件。至少他可以在查案的过程中不受阻。
就这样晋王以守孝为由,住在了太后身前住着的寝宫里,窦太后是吃斋念佛之人,从不好杀戮。所以在她临死前,嘱咐皇帝不要给她陪葬活人。赵匡胤当时就应下了。在太后下葬时,只烧了陶人殉葬,没有活人做陪葬。因此太后生前的侍女嬷嬷都还活着。这对查出真凶是有利的。
这晋王在太后的寝宫里,向一个老嬷嬷打听了荔枝的下落,这才知道,荔枝在太后殙了后,皇上将其遣出了宫。出宫后的荔枝在不久后便嫁人了。老嬷嬷告诉了晋王荔枝现在汴京城北的一个小巷子里,和她的男人卖糕点为生,日子过的可滋润了。
晋王当日便出了宫,去找荔枝,可到底还是晚了,晋王刚走进嬷嬷口中的巷子,便迎面冲来一个汉子,晋王根本没来得及闪躲,就被撞翻在地,跟随在晋王身后的便衣衙役们,有的将倒在地上的开封府尹扶起,有的遏制住了那汉子。
一个
衙役担忧的问道:“晋王殿下您没事吧?”
晋王从冲那衙役摆了摆手。问那汉子道:“你是何人,为何这般冒失?”
那汉子仿佛没有听到似的。他拼命挣扎,试图睁开衙役的制服。可半晌过去了也挣脱。索性就不动了。
晋王不经意间扫过那汉字的玄色衣服,衣服上有未干的水。晋王走上去摸了摸,有点粘手,凑近鼻子一闻,一股腥味扑鼻而来。晋王突然意识道大事不妙。抬腿就往荔枝家跑去,刚跑到门口就看到两个人依偎在一起,女的已经死了,男的还有一口气。
赵光义立即走上去,那个男人看到来的人后,便用仅存的一点力气将怀里满是血迹的包裹来了出来,然后说了一句话:“太后事费娘娘杀的。”这句话用尽了他所有力气,话音落了,气也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