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沼泽珍珠
匆匆五日,一晃而过。景阳镇派去打探消息的探子并无消息传回来,一切如旧。只是独龙冈官道旁新坟里头的尸骨,夜里被人刨了出来带走了。赵祯听了,也不去理会,听之任之。
这几日,赵祯又恢复了往日作息,习练武艺,处理县事。从【跳涧虎】陈达那里得到的界石还是放下了,因不知到是何处地界,早萧让提一下,放在南大营和二龙山之间。
用萧让的话来说,无论是何地势,都能增大白石庄园和南侧边界的路程。赵祯觉得有理,也就放下了。
并无多少惊喜,这地界只是一处旧村寨,破落不堪,好在耕地不少。
让陶宗旺修缮一番村坊,萧让抽掉了二百户分家的庄户,并赶来牧场耕牛,帮着新来的庄户开垦了田地。这地方赵祯取了个名字:“此地因陈达兄弟而来,这处村坊今后就叫陈家集,村志中当记载此事。”
独龙冈值守的陈达听了,高兴万分。央萧让把自己的田地都换到陈家集。萧让请示了赵祯之后,给陈达更改了地契,陈达更是乐不可支,逢人就吹嘘一番。
除了放下界石,看着气运充裕,赵祯又把南侧地界迷雾驱散了五里。前三里都是荒地,后二里却是沼泽地。
赵集上前探查,只走出三步就陷住了,握住长棍被扯了回来。
赵祯见了说道:“怪不得南侧从无人进出,原来是有这片沼泽。”
萧让四处环顾,站到一处稍高的土堆上,极力远眺:“也不知这沼泽有多大一片。”
闻着沼泽里酸臭、腐朽的气味,看着水湾中不时冒出的气泡,赵祯道:“倒是一处险地。”
吴用摇着手里新作的鹅毛扇:“有这处险地,今后二龙山便不需驻守如此多人。”
赵祯听了,摇了摇头说道:“这倒不需调整,梁山地势险要,周遭水泊,两处大营人加上水军,足够守备了。且军士往来,全靠船只运输,多有不便。”
“不如就在此处驻扎,距离白石庄园近不说,各处增援也方便不少。”
说着赵祯皱着眉头道:“这处沼泽也不知何时形成的,气味着实难闻,也不知这里头有些什么?”
萧让道:“可惜,这里太容易陷人了,就是有些物产怕也不好弄出来。”
说话的功夫,赵集已用带来的水囊粗粗的冲洗了一遍。
赵祯问道:“赵集,可有不适?”
一身狼狈的赵集,伸手递上了个扇贝:“大官人,陷了一回,也不是毫无收获,还有这个扇贝在靴子里,带了上来。”
赵祯、萧让、吴用三人,互相看了看,还是萧让说道:“别的不说,看来这里头扇贝不少。”
吴用道:“不妨敲开看看,若是肉质好,也算是一处产业。”
赵集听了,拿来朴刀,把这只扇贝从中抛开:“咦,大官人,里头有一枚珍珠。”
赵祯等人听了,都连忙上前来看,只见赵集手里捧着一颗椭圆的珠子。
世界日志
三月,得珍珠贝,气运+。() ()
萧让高兴的说道:“看来这处沼泽除了防御外头,竟然也有这等产出。我听闻,天下珍珠莫过于南珠、东珠,不曾想这处沼泽竟然也有珍珠产出。”
赵祯道:“嘿,这倒不必在意,只是如何开采怕是要费一番心思。”
萧让道:“我观史记,曾在《史记夏本纪》中见大禹治水,记载:‘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做些独木泥橇试试,想来可行。”
赵祯点了点头,让跟来的庄丁在沼泽边上用朴刀挖了挖淤泥,二十余人不一时就挖出了十余个扇贝。
都刨开了看,竟然得了大大小小的四珍珠,加上赵集带上的一个,这一会功夫,竟然得了五个。
两颗米白色,一颗纯白色,一颗紫色,一颗粉色。颜色多样,五颗珍珠最好的是这颗紫色的,纯圆之形,珠光温润,虽只有四分大小,价值却不低。其余的或是珠形、色泽不好,或是个头太小,价值却要低些。
赵祯捏着手里的紫色珍珠说道:“这一颗珠子,最少值钱贯,如此看来,这处沼泽大有可为。萧让兄弟,这里还需你多多上心。聘任些庄户,专职采珠。”
萧让听了,回应道:“大官人放心,这几日我就安排人过来专职搜寻扇贝采珠。如今这里可比枯树山北麓产的金子还值钱。如此大的沼泽,想来里头定然还有更大的珠子,若是有七八分往上的,那这里可就成了产宝地。”
赵祯疑惑的“奥?”了一声。
萧让解释道:“都说这珍珠七分为珍,八分为宝,若有产出,可不就是宝地吗。”
赵祯听了,高兴道:“希望如萧让兄弟所说,里头有这般大的珍珠出产。”
不说萧让安排人过来采珠,赵祯却顾不得来看了。这日黄昏时分,程婉儿母亲在焦挺、时迁、傅玉三人带队护送下,来了梁山县。
当夜,赵祯安排宴席,夫妻二人陪着老夫人聊了许久。夜里,程婉儿更是舍了赵祯,陪老夫人宿于一处。
第二日,赵兴同赵祯禀报道:“大官人,我等走时,老大人已经下令,调景阳镇总管去肥城上任,想来也就这几日成行。”
赵祯听了,让人去景阳镇外监视。果然,没两日功夫,就看到云天彪率领一部兵马出镇,沿官路往东去了。
赵祯听了,也是舒了口气,终于送走了云天彪这厮,往后就不需如此大费周章的防备景阳镇了。
歇息了两日,赵祯提议去莲台寺上香,老夫人听闻莲台寺的神奇之处,迫不及待要去一看。
除了圆通,赵祯又使人请来李达老娘作陪。两个信佛的女居士聊起佛教事情来,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当夜,程婉儿陪老夫人又去温泉泡了一回。赵祯就留在雪山峰大营里歇息,夜里与石秀、薛永二人免不了一番畅饮。
席上,石秀不免问起赵祯这趟除阴魂鬼怪之行。赵祯也不隐瞒,细细的同二人说了一番。
二人听了,各自一番感叹。
这几日,赵祯又恢复了往日作息,习练武艺,处理县事。从【跳涧虎】陈达那里得到的界石还是放下了,因不知到是何处地界,早萧让提一下,放在南大营和二龙山之间。
用萧让的话来说,无论是何地势,都能增大白石庄园和南侧边界的路程。赵祯觉得有理,也就放下了。
并无多少惊喜,这地界只是一处旧村寨,破落不堪,好在耕地不少。
让陶宗旺修缮一番村坊,萧让抽掉了二百户分家的庄户,并赶来牧场耕牛,帮着新来的庄户开垦了田地。这地方赵祯取了个名字:“此地因陈达兄弟而来,这处村坊今后就叫陈家集,村志中当记载此事。”
独龙冈值守的陈达听了,高兴万分。央萧让把自己的田地都换到陈家集。萧让请示了赵祯之后,给陈达更改了地契,陈达更是乐不可支,逢人就吹嘘一番。
除了放下界石,看着气运充裕,赵祯又把南侧地界迷雾驱散了五里。前三里都是荒地,后二里却是沼泽地。
赵集上前探查,只走出三步就陷住了,握住长棍被扯了回来。
赵祯见了说道:“怪不得南侧从无人进出,原来是有这片沼泽。”
萧让四处环顾,站到一处稍高的土堆上,极力远眺:“也不知这沼泽有多大一片。”
闻着沼泽里酸臭、腐朽的气味,看着水湾中不时冒出的气泡,赵祯道:“倒是一处险地。”
吴用摇着手里新作的鹅毛扇:“有这处险地,今后二龙山便不需驻守如此多人。”
赵祯听了,摇了摇头说道:“这倒不需调整,梁山地势险要,周遭水泊,两处大营人加上水军,足够守备了。且军士往来,全靠船只运输,多有不便。”
“不如就在此处驻扎,距离白石庄园近不说,各处增援也方便不少。”
说着赵祯皱着眉头道:“这处沼泽也不知何时形成的,气味着实难闻,也不知这里头有些什么?”
萧让道:“可惜,这里太容易陷人了,就是有些物产怕也不好弄出来。”
说话的功夫,赵集已用带来的水囊粗粗的冲洗了一遍。
赵祯问道:“赵集,可有不适?”
一身狼狈的赵集,伸手递上了个扇贝:“大官人,陷了一回,也不是毫无收获,还有这个扇贝在靴子里,带了上来。”
赵祯、萧让、吴用三人,互相看了看,还是萧让说道:“别的不说,看来这里头扇贝不少。”
吴用道:“不妨敲开看看,若是肉质好,也算是一处产业。”
赵集听了,拿来朴刀,把这只扇贝从中抛开:“咦,大官人,里头有一枚珍珠。”
赵祯等人听了,都连忙上前来看,只见赵集手里捧着一颗椭圆的珠子。
世界日志
三月,得珍珠贝,气运+。() ()
萧让高兴的说道:“看来这处沼泽除了防御外头,竟然也有这等产出。我听闻,天下珍珠莫过于南珠、东珠,不曾想这处沼泽竟然也有珍珠产出。”
赵祯道:“嘿,这倒不必在意,只是如何开采怕是要费一番心思。”
萧让道:“我观史记,曾在《史记夏本纪》中见大禹治水,记载:‘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做些独木泥橇试试,想来可行。”
赵祯点了点头,让跟来的庄丁在沼泽边上用朴刀挖了挖淤泥,二十余人不一时就挖出了十余个扇贝。
都刨开了看,竟然得了大大小小的四珍珠,加上赵集带上的一个,这一会功夫,竟然得了五个。
两颗米白色,一颗纯白色,一颗紫色,一颗粉色。颜色多样,五颗珍珠最好的是这颗紫色的,纯圆之形,珠光温润,虽只有四分大小,价值却不低。其余的或是珠形、色泽不好,或是个头太小,价值却要低些。
赵祯捏着手里的紫色珍珠说道:“这一颗珠子,最少值钱贯,如此看来,这处沼泽大有可为。萧让兄弟,这里还需你多多上心。聘任些庄户,专职采珠。”
萧让听了,回应道:“大官人放心,这几日我就安排人过来专职搜寻扇贝采珠。如今这里可比枯树山北麓产的金子还值钱。如此大的沼泽,想来里头定然还有更大的珠子,若是有七八分往上的,那这里可就成了产宝地。”
赵祯疑惑的“奥?”了一声。
萧让解释道:“都说这珍珠七分为珍,八分为宝,若有产出,可不就是宝地吗。”
赵祯听了,高兴道:“希望如萧让兄弟所说,里头有这般大的珍珠出产。”
不说萧让安排人过来采珠,赵祯却顾不得来看了。这日黄昏时分,程婉儿母亲在焦挺、时迁、傅玉三人带队护送下,来了梁山县。
当夜,赵祯安排宴席,夫妻二人陪着老夫人聊了许久。夜里,程婉儿更是舍了赵祯,陪老夫人宿于一处。
第二日,赵兴同赵祯禀报道:“大官人,我等走时,老大人已经下令,调景阳镇总管去肥城上任,想来也就这几日成行。”
赵祯听了,让人去景阳镇外监视。果然,没两日功夫,就看到云天彪率领一部兵马出镇,沿官路往东去了。
赵祯听了,也是舒了口气,终于送走了云天彪这厮,往后就不需如此大费周章的防备景阳镇了。
歇息了两日,赵祯提议去莲台寺上香,老夫人听闻莲台寺的神奇之处,迫不及待要去一看。
除了圆通,赵祯又使人请来李达老娘作陪。两个信佛的女居士聊起佛教事情来,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当夜,程婉儿陪老夫人又去温泉泡了一回。赵祯就留在雪山峰大营里歇息,夜里与石秀、薛永二人免不了一番畅饮。
席上,石秀不免问起赵祯这趟除阴魂鬼怪之行。赵祯也不隐瞒,细细的同二人说了一番。
二人听了,各自一番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