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雒阳,相国府。</P>
“相国,仆奉丞相之命,特来请相国出朝,商讨出兵灭魏一事。”诸葛乔恭敬而立,说道。</P>
霍峻身习便服,手持书籍,淡淡说道:“自去年冬起,孤已将国事交于葛相。故商讨灭魏方略,交由葛相、陆大将军主持便好。”</P>
诸葛乔面露难色,说道:“相国身经百战,无往不胜,今伐河北,是为关键之役,不可不出席!”</P>
霍峻放下竹简,婉拒说道:“河北非强敌,以葛相之才足以胜任。孤已不问寻常琐事,今劳伯松空走一趟。”</P>
以当下汉魏形势,曹魏覆没仅是时间性问题,又如他之前所言,北伐河北主要不是军事问题,更多是政治问题。</P>
为何说是政治性问题,除了招降纳叛外,更多是如何解决冀州本地士族问题。</P>
冀州士族因地域关系,形成错综复杂的朋党关系。在东汉时期,为了遏制冀州士族坐大问题,东汉推出三互法。在三互法之后,以至于冀州部分郡出现了太守空缺现象,如此可见河北士族之盛。</P>
另外因党锢之祸的发生,让河北士族对东汉王朝离心离德,或有另立皇帝之念,</P>
在东汉灭亡之后,中原士族因兵戈之祸,遭遇了惨重的打击,河北士族依附袁绍。曹袁争霸后,因河北士族依附袁绍,遭到曹操残酷对待。然即便如此,因河北人口众多,曹操依旧不得不重用河北士人。</P>
今大汉统一天下,虽依靠吴楚士族之力,但从实际力量角度来看,河北士族力量依旧位居天下之首。故而在如此背景下,如何解决河北强盛的士族力量,将会考验诸葛亮的政治智慧。</P>
毕竟排斥河北士族非王道,反而会因排斥产生其他问题。但若厚遇河北士族,反而会引起南汉原有士族的不满。故对南汉来说,如何安抚河北,重于在军事上灭亡曹魏。</P>
见霍峻推辞不行,作为小辈的诸葛乔唯有无奈离开,向诸葛亮赴命。</P>
待诸葛乔走后,夏侯徽端着果点而来,细步缓行,眉目秀艳,行举间渐有人妇之风。</P>
“明公为何不出席议政?”夏侯徽柔声问道。</P>
霍峻嗅着佳人的体香,伸手搂住夏侯徽柔软无骨的腰肢,调笑道:“今祸水在侧,孤何有精力操劳国事?”</P>
“胡说!”</P>
夏侯徽嘟起了红唇,轻捶了下霍峻胸膛,怪嗔说道:“明明是自己不想理事,反而怪起了妾身。妾可未天天缠着明公,而是关心明公身体。”</P>
“哈哈!”</P>
将夏侯徽的玉手紧握住,霍峻如话实说道:“孔明初掌大权,孤若事事出席,反而不利孔明理事。如有紧急之大事,孔明自会亲至府上拜会。”</P>
“明公自有计较便好!”</P>
夏侯徽贴着霍峻的身子,迟疑说道:“妾今月未来红事,不知是否有孕?”</P>
“有喜?”</P>
霍峻挑了挑眉毛,惊讶道:“是否请医师瞧过?”</P>
“嗯”</P>
夏侯徽拉着霍峻粗糙的手掌,放在柔软的腹部上,说道:“妾欲等上几日,若红事未来,准备请医师把脉诊断。”</P>
“善!”</P>
霍峻怜惜说道:“近日好生修养,不要过分劳累。”</P>
“不知夫人何时至雒阳?”夏侯徽问道。</P>
“大概会在明确国都之后,夫人方会携家眷北迁。”霍峻说道。</P>
“那以何为都?”</P>
夏侯徽考虑少许,说道:“妾早派人前往国都,购买田亩宅院,以为经略之用。”</P>
“不必了!”</P>
霍峻握着夏侯徽的玉手,笑道:“待天下太平,恐将回藩国经营。且未来之事难以细说,或许将会改封他处?”</P>
“明公之意是?”</P>
霍峻微叹了口气,说道:“居中原非长久之所,凡政事动荡,当会波及之。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欲为长久思量,还需再思出路。”</P>
三万六千户,刘禅将整个襄阳郡封与霍峻,足以看出汉室对霍峻的尊重,但霍峻却有些忧虑。他担心未来霍氏将会卷入国内政斗,或是遇见汉武帝那种,直接废除襄阳藩国。</P>
不过这将是未来几十年,或是上百年或许才会发生的事。就短期而言,他在世期间,襄阳封国会非常稳固。</P>
整个中午时间,霍峻一直与夏侯徽腻歪,二人相拥读书,以致衣裳不整。</P>
随着时间推移,时间转入下午,侍女趋步来报。</P>
“襄阳公,葛相前来拜会!”</P>
夏侯徽从霍峻怀里起身,并为其整理了下衣物,笑道:“看来此事重要,明公不得安乐。”</P>
“果是祸水!”</P>
霍峻隔着纱裙,使劲揉搓了下浑圆的臀部,说道。</P>
“哼”</P>
夏侯徽衣裙翩翩而去,留下衣冠整齐,等候诸葛亮的霍峻。</P>
少顷,诸葛亮趋步入堂,见霍峻点燃檀香,忍不住说道:“相国焚香、品茶,好不悠闲!”</P>
霍峻将小炉盖上,笑道:“孔明有何要事?”</P>
诸葛亮将巾帛递上,说道:“请兄过目出兵方略,看是否有不足之处?”</P>
霍峻伸手浏览巾帛,却见诸葛亮在他之前的三路伐魏的基础上,制定出兵分四路北伐。</P>
陆逊率关西诸将,出河东,征讨并州。兵力五万余众。</P>
刘禅、诸葛亮率中原之众,渡河至河内,目标直指邺城。兵力八万余众。</P>
庞统、全琮率徐、兖之师,从仓亭渡河,扫荡清河、巨鹿诸郡,而后北至常山、中山等郡,呼应陆逊所部。二部兵力三万多人。</P>
霍范、徐盛率青、齐兵马,从历下过河,直取渤海、河间等海滨诸郡,继而肃清幽州残敌。二部兵力两万多人。</P>
四路兵力总计十八万上下,与之前北伐大军兵力数目相差不多。但有所不同的是,十八万的大军有三分之一是投降不久的魏卒,而汉卒留驻河南诸郡,以防止州郡复叛。</P>
推敲了许久,霍峻搁下巾帛,说道:“孔明用兵主次得当,四路北伐逆魏,其国可下矣!”</P>
“灭魏事小,但国都事大。”</P>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今亮请相国参加朝议,不仅欲商讨灭魏之事,更为商立国都。”</P>
“诸卿何意?”霍峻问道。</P>
诸葛亮整理了下思绪,说道:“元直、满宠、张昭等关东诸卿,欲都雒阳。言雒阳北临并冀,东引河南,南下荆楚,西接关陇。为天下之中,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P>
希望南汉定都雒阳者,不仅是徐庶、满宠、张昭这些新旧的河南大臣,更有荆楚籍贯大臣。</P>
除离江东、巴蜀不便外,雒阳离天下各大粮仓都十分近,且交通水运便利,利于南汉统治天下。</P>
“然伯言却以为,以前汉为鉴,当都长安,不应都雒阳。长安有四塞之险,沃野千里,周以关中而王天下,秦因关中灭六国。今关西胡风大盛,故为长久之计,当都长安。”</P>
“二者争论不休,陛下特命亮垂询相国之意!”</P>
江东离雒阳、长安都太远,以何为都,江东士人没多大意见。仅是因陆逊出镇西方多年,对关中长安颇有好感。</P>
“不知孔明之意是?”</P>
霍峻未有率先表态,而是继续深究诸葛亮的意思。</P>
诸葛亮轻抚羽扇,蹙眉说道:“亮为此二都利弊而深虑,雒阳虽为天下之中,但地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少,四面受敌。中汉都雒阳,重关东而弱关西,故有凉陇动荡。”</P>() ()
“关中虽沃野千里,但自中汉以来,王莽乱政,赤眉流毒,羌扰三辅。及至郭李乱关中,关中百姓四散而走,长安凋敝少民,不足以为都。”</P>
“且关中虽有四塞之险,但上、安定、北地、西河等郡或南迁关中,或撤县缩边,加之河套被鲜卑盘踞,故不足以屏蔽关中。”</P>
“长安、雒阳各有利弊,亮为此而深忧!”</P>
“孔明可知定都之要?”霍峻问道。</P>
“愿闻其详!”</P>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夫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以言建都。故武汉虽常遭水害,先帝忍其弊,以其为汉都。”</P>
“长安占据形势而漕运艰难,雒阳得有四方之便而形势弱之。故秦据形势以抗关东,周失形势而亡天下。因而观之,雒阳、长安各有利弊,唯观本朝情形,思二都得失,方可知以何为都。”</P>
在霍峻看来,选择都城之事,需要根据朝代自身情形出发,不能单观长安、雒阳利弊,便轻易下决论。毕竟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首都,唯有最适宜自己的国都。</P>
继而,霍峻剖析南汉国情,说道:“今汉之天下,百姓凋敝,田亩荒废,官吏松弛,法度不申,钱币不通,税法不明,律法不一,外有胡虏,关陇胡众,内有冗官。”</P>
“昔前汉以关中为都,虽饱受匈奴边乱,但却因祸患而兴。先平关东诸侯之乱,后逐匈奴至漠北,内御四海,外据胡众,可谓强盛矣!”</P>
“今天下将安,但国有弊政,故以孤之见,不如临危为都,岁月忧思,不敢松懈。长安贫瘠而临羌胡,我汉不振则临危难。昔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盖如此言!”</P>
南汉不同于两汉,南汉兴起于吴楚,加之为安抚士族,南汉有不小的冗官问题。且除冗官之外,南汉更要面临北方强盛的鲜卑,以及关陇中遍布的羌胡。</P>
不仅于此,历代开国皇帝无不是威望显赫临天下。即便是篡位的王朝,其依旧是君主治事。而南汉的政治生态畸形,在全历史上独一份,其由大臣主政,皇帝威望甚弱。</P>
在这种主弱臣强,内忧外患的开局下,大汉选择雒阳,非常容易因缺乏外部环境压力,进而将会产生政治上的恶性事件。</P>
今不论是为了解决鲜卑,还是说解决关陇胡化问题。在出于居安思危的考虑,大汉需要将忧患转为动力,以保持君臣们齐心协力,朝着振兴汉室昌盛的目标前进。</P>
在霍峻看来,西汉能连续有七代优秀的统治者,不能单从玄学的角度上出发,更应从西汉初期面临的内外环境下考虑。</P>
如以吕雉为例,她虽大封吕姓族人,但她依旧是保持着刘邦时期的政策,对外与胡和亲,忍受书信屈辱;对内轻傜薄赋,推行货币改革。</P>
唐朝能维持强盛的国力,虽有杂糅胡风的因素,与早期内外环境也有关。突厥盘踞草原,朔方诸州沦为胡乡;吐谷浑占据青海,威胁凉陇诸州。若有不慎,关中则为战场。</P>
如以定都长安的汉唐为借鉴,两国纵有高层发生政治动乱,或许因内忧外祸的问题,并未引起严重的大军征伐事件。</P>
如以西晋为例子,不看其定都雒阳。在是否灭东吴的问题上,许多大臣从是否可平的角度上出发。然名臣山涛认为西晋可灭东吴,但却不能灭东吴。</P>
山涛之所以会有如此矛盾的想法,非他不忍见兵戈。而是山涛看出西晋王朝的问题,因是篡魏而建的王朝,故开国则有亡国之象。如大族横行、冗官严重、奢靡大行、治吏松弛等。</P>
故山涛认为天下唯有圣人,或许才能解决内外忧患问题。否则外患消失了,或许就有内忧产生。今西晋政治环境恶劣,不如留着东吴为忧患,时刻提醒西晋君臣。灭了东吴,反而不是件好事。</P>
国家需要危机意识,今选霍峻力荐长安为都,则就看重了长安当下的环境,这才能激发南汉君臣的治国向上之心。</P>
当然了,其中选长安为都,也有保持士兵战斗力的原因。南汉以吴楚的基本盘,因距离遥远问题,之后选士兵不可能从南方去选。故而除了将精锐士卒迁到京畿之外,更要从周围州郡去选拔。</P>
关中羌胡众多,继而影响关西民风剽悍,南汉可以恢复两汉旧制,选六郡良家子为卒,从而保障南汉日后的士兵战斗力。</P>
听着霍峻阐述的选都大论,诸葛亮抚扇而叹,说道:“孟子之言不假,国无患则亡。都雒阳,得四方之利,放马归山,文盛而武衰。季汉欲大兴天下,唯居安而临危难,令君臣日夜忧思,不敢忘国。”</P>
“善!”</P>
霍峻抿了口茶,笑道:“雒阳虽好,但嵩、邙不及殽函、终南之阻,涧、瀍、伊、洛非有泾、渭、灞、浐之雄。关中据百二山河之险,内有千里沃土,外有四塞之关,得雄兵,有胡马,足以威天下。”</P>
常说自中汉以来,长安饱受战事折磨,百姓凋敝,户籍锐减。但关中地理环境在那,迁吴楚精兵与关东大族入关中,将极大充实关中人口,加以励精图治,仅需几十年,关中将会繁荣起来。</P>
隋唐时期的关陇为何突然兴盛起来?</P>
不是西魏、北周留着底子好,而是隋文帝为了大兴长安,将大量关东人口移入关中,前前后后至少有二十几万人,否则关中安能大兴?</P>
诸葛亮有了主意,说道:“今北地、上郡、河西诸郡沦为胡乡,朔方各郡被鲜卑所据。而今欲以关中为都,需重修关中四塞,整顿北疆防线,则识大略军事者莫能为。”</P>
“然也!”</P>
诸葛亮露出狡黠之色,说道:“霍相国既欲以长安为都,今不如西行,为国营建长安城,督修北边军备。”</P>
“嗯?”</P>
霍峻头冒问好,指着自己说道:“孤已将国事交于君,君安能命孤西进?”</P>
诸葛亮抚扇而笑,说道:“试问相国,理政者是否为亮?”</P>
“然也!”</P>
说着,霍峻瞬间明白过来,不悦说道:“孔明安敢欺孤?”</P>
“嘿嘿!”</P>
诸葛亮露出几分狡诈,说道:“如相国为主辅,君为大计,当西赴营建长安;若亮为主辅,君受教令,当西赴营建长安。”</P>
“诸葛孔明!”</P>
霍峻哭笑不得,说道:“你欺孤也!”</P>
诸葛亮神情放缓,恳求说道:“亮初掌大权,分身乏力,今将灭魏,已无精力营造国都。今劳烦相国暂出,助亮一臂之力,更为大汉长久之计而思。”</P>
“罢了!”</P>
霍峻语气松了下来,说道:“今天下初安,仅凭孔明一人分身乏术。如君所言,北疆军事非有大略者不能为。”</P>
顿了顿,霍峻强调说道:“然劳孔明谨记,仅此一次,再无二次!”</P>
“自然如此!”</P>
诸葛亮举起茶盏,以茶代酒,向霍峻表示感谢。</P>
接下来,诸葛亮与霍峻聊及了冀州问题。</P>
因考虑冀州郡多,且各郡人口户籍也多,为了削弱河北士族,诸葛亮打算将从冀州析出赵州。</P>
赵州者,冀州之西壁。赵、魏、广平、巨鹿、常山等五郡为辖郡;冀州者,旧州之东壁,辖郡有安平、河间、渤海、清河、馆陶、中山等六郡。</P>
将旧青州所有的平原郡、乐陵二郡,重新还给齐州。冀州诸郡被三州瓜分,这将极大削弱了河北士族的力量。</P>
今大汉在中原地区有十州,河北有五州,冀、赵、幽、并、齐;河南有五州,兖、豫、鲁、徐、青。</P>
ps:今天二合一。
雒阳,相国府。</P>
“相国,仆奉丞相之命,特来请相国出朝,商讨出兵灭魏一事。”诸葛乔恭敬而立,说道。</P>
霍峻身习便服,手持书籍,淡淡说道:“自去年冬起,孤已将国事交于葛相。故商讨灭魏方略,交由葛相、陆大将军主持便好。”</P>
诸葛乔面露难色,说道:“相国身经百战,无往不胜,今伐河北,是为关键之役,不可不出席!”</P>
霍峻放下竹简,婉拒说道:“河北非强敌,以葛相之才足以胜任。孤已不问寻常琐事,今劳伯松空走一趟。”</P>
以当下汉魏形势,曹魏覆没仅是时间性问题,又如他之前所言,北伐河北主要不是军事问题,更多是政治问题。</P>
为何说是政治性问题,除了招降纳叛外,更多是如何解决冀州本地士族问题。</P>
冀州士族因地域关系,形成错综复杂的朋党关系。在东汉时期,为了遏制冀州士族坐大问题,东汉推出三互法。在三互法之后,以至于冀州部分郡出现了太守空缺现象,如此可见河北士族之盛。</P>
另外因党锢之祸的发生,让河北士族对东汉王朝离心离德,或有另立皇帝之念,</P>
在东汉灭亡之后,中原士族因兵戈之祸,遭遇了惨重的打击,河北士族依附袁绍。曹袁争霸后,因河北士族依附袁绍,遭到曹操残酷对待。然即便如此,因河北人口众多,曹操依旧不得不重用河北士人。</P>
今大汉统一天下,虽依靠吴楚士族之力,但从实际力量角度来看,河北士族力量依旧位居天下之首。故而在如此背景下,如何解决河北强盛的士族力量,将会考验诸葛亮的政治智慧。</P>
毕竟排斥河北士族非王道,反而会因排斥产生其他问题。但若厚遇河北士族,反而会引起南汉原有士族的不满。故对南汉来说,如何安抚河北,重于在军事上灭亡曹魏。</P>
见霍峻推辞不行,作为小辈的诸葛乔唯有无奈离开,向诸葛亮赴命。</P>
待诸葛乔走后,夏侯徽端着果点而来,细步缓行,眉目秀艳,行举间渐有人妇之风。</P>
“明公为何不出席议政?”夏侯徽柔声问道。</P>
霍峻嗅着佳人的体香,伸手搂住夏侯徽柔软无骨的腰肢,调笑道:“今祸水在侧,孤何有精力操劳国事?”</P>
“胡说!”</P>
夏侯徽嘟起了红唇,轻捶了下霍峻胸膛,怪嗔说道:“明明是自己不想理事,反而怪起了妾身。妾可未天天缠着明公,而是关心明公身体。”</P>
“哈哈!”</P>
将夏侯徽的玉手紧握住,霍峻如话实说道:“孔明初掌大权,孤若事事出席,反而不利孔明理事。如有紧急之大事,孔明自会亲至府上拜会。”</P>
“明公自有计较便好!”</P>
夏侯徽贴着霍峻的身子,迟疑说道:“妾今月未来红事,不知是否有孕?”</P>
“有喜?”</P>
霍峻挑了挑眉毛,惊讶道:“是否请医师瞧过?”</P>
“嗯”</P>
夏侯徽拉着霍峻粗糙的手掌,放在柔软的腹部上,说道:“妾欲等上几日,若红事未来,准备请医师把脉诊断。”</P>
“善!”</P>
霍峻怜惜说道:“近日好生修养,不要过分劳累。”</P>
“不知夫人何时至雒阳?”夏侯徽问道。</P>
“大概会在明确国都之后,夫人方会携家眷北迁。”霍峻说道。</P>
“那以何为都?”</P>
夏侯徽考虑少许,说道:“妾早派人前往国都,购买田亩宅院,以为经略之用。”</P>
“不必了!”</P>
霍峻握着夏侯徽的玉手,笑道:“待天下太平,恐将回藩国经营。且未来之事难以细说,或许将会改封他处?”</P>
“明公之意是?”</P>
霍峻微叹了口气,说道:“居中原非长久之所,凡政事动荡,当会波及之。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欲为长久思量,还需再思出路。”</P>
三万六千户,刘禅将整个襄阳郡封与霍峻,足以看出汉室对霍峻的尊重,但霍峻却有些忧虑。他担心未来霍氏将会卷入国内政斗,或是遇见汉武帝那种,直接废除襄阳藩国。</P>
不过这将是未来几十年,或是上百年或许才会发生的事。就短期而言,他在世期间,襄阳封国会非常稳固。</P>
整个中午时间,霍峻一直与夏侯徽腻歪,二人相拥读书,以致衣裳不整。</P>
随着时间推移,时间转入下午,侍女趋步来报。</P>
“襄阳公,葛相前来拜会!”</P>
夏侯徽从霍峻怀里起身,并为其整理了下衣物,笑道:“看来此事重要,明公不得安乐。”</P>
“果是祸水!”</P>
霍峻隔着纱裙,使劲揉搓了下浑圆的臀部,说道。</P>
“哼”</P>
夏侯徽衣裙翩翩而去,留下衣冠整齐,等候诸葛亮的霍峻。</P>
少顷,诸葛亮趋步入堂,见霍峻点燃檀香,忍不住说道:“相国焚香、品茶,好不悠闲!”</P>
霍峻将小炉盖上,笑道:“孔明有何要事?”</P>
诸葛亮将巾帛递上,说道:“请兄过目出兵方略,看是否有不足之处?”</P>
霍峻伸手浏览巾帛,却见诸葛亮在他之前的三路伐魏的基础上,制定出兵分四路北伐。</P>
陆逊率关西诸将,出河东,征讨并州。兵力五万余众。</P>
刘禅、诸葛亮率中原之众,渡河至河内,目标直指邺城。兵力八万余众。</P>
庞统、全琮率徐、兖之师,从仓亭渡河,扫荡清河、巨鹿诸郡,而后北至常山、中山等郡,呼应陆逊所部。二部兵力三万多人。</P>
霍范、徐盛率青、齐兵马,从历下过河,直取渤海、河间等海滨诸郡,继而肃清幽州残敌。二部兵力两万多人。</P>
四路兵力总计十八万上下,与之前北伐大军兵力数目相差不多。但有所不同的是,十八万的大军有三分之一是投降不久的魏卒,而汉卒留驻河南诸郡,以防止州郡复叛。</P>
推敲了许久,霍峻搁下巾帛,说道:“孔明用兵主次得当,四路北伐逆魏,其国可下矣!”</P>
“灭魏事小,但国都事大。”</P>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今亮请相国参加朝议,不仅欲商讨灭魏之事,更为商立国都。”</P>
“诸卿何意?”霍峻问道。</P>
诸葛亮整理了下思绪,说道:“元直、满宠、张昭等关东诸卿,欲都雒阳。言雒阳北临并冀,东引河南,南下荆楚,西接关陇。为天下之中,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P>
希望南汉定都雒阳者,不仅是徐庶、满宠、张昭这些新旧的河南大臣,更有荆楚籍贯大臣。</P>
除离江东、巴蜀不便外,雒阳离天下各大粮仓都十分近,且交通水运便利,利于南汉统治天下。</P>
“然伯言却以为,以前汉为鉴,当都长安,不应都雒阳。长安有四塞之险,沃野千里,周以关中而王天下,秦因关中灭六国。今关西胡风大盛,故为长久之计,当都长安。”</P>
“二者争论不休,陛下特命亮垂询相国之意!”</P>
江东离雒阳、长安都太远,以何为都,江东士人没多大意见。仅是因陆逊出镇西方多年,对关中长安颇有好感。</P>
“不知孔明之意是?”</P>
霍峻未有率先表态,而是继续深究诸葛亮的意思。</P>
诸葛亮轻抚羽扇,蹙眉说道:“亮为此二都利弊而深虑,雒阳虽为天下之中,但地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少,四面受敌。中汉都雒阳,重关东而弱关西,故有凉陇动荡。”</P>() ()
“关中虽沃野千里,但自中汉以来,王莽乱政,赤眉流毒,羌扰三辅。及至郭李乱关中,关中百姓四散而走,长安凋敝少民,不足以为都。”</P>
“且关中虽有四塞之险,但上、安定、北地、西河等郡或南迁关中,或撤县缩边,加之河套被鲜卑盘踞,故不足以屏蔽关中。”</P>
“长安、雒阳各有利弊,亮为此而深忧!”</P>
“孔明可知定都之要?”霍峻问道。</P>
“愿闻其详!”</P>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夫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以言建都。故武汉虽常遭水害,先帝忍其弊,以其为汉都。”</P>
“长安占据形势而漕运艰难,雒阳得有四方之便而形势弱之。故秦据形势以抗关东,周失形势而亡天下。因而观之,雒阳、长安各有利弊,唯观本朝情形,思二都得失,方可知以何为都。”</P>
在霍峻看来,选择都城之事,需要根据朝代自身情形出发,不能单观长安、雒阳利弊,便轻易下决论。毕竟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首都,唯有最适宜自己的国都。</P>
继而,霍峻剖析南汉国情,说道:“今汉之天下,百姓凋敝,田亩荒废,官吏松弛,法度不申,钱币不通,税法不明,律法不一,外有胡虏,关陇胡众,内有冗官。”</P>
“昔前汉以关中为都,虽饱受匈奴边乱,但却因祸患而兴。先平关东诸侯之乱,后逐匈奴至漠北,内御四海,外据胡众,可谓强盛矣!”</P>
“今天下将安,但国有弊政,故以孤之见,不如临危为都,岁月忧思,不敢松懈。长安贫瘠而临羌胡,我汉不振则临危难。昔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盖如此言!”</P>
南汉不同于两汉,南汉兴起于吴楚,加之为安抚士族,南汉有不小的冗官问题。且除冗官之外,南汉更要面临北方强盛的鲜卑,以及关陇中遍布的羌胡。</P>
不仅于此,历代开国皇帝无不是威望显赫临天下。即便是篡位的王朝,其依旧是君主治事。而南汉的政治生态畸形,在全历史上独一份,其由大臣主政,皇帝威望甚弱。</P>
在这种主弱臣强,内忧外患的开局下,大汉选择雒阳,非常容易因缺乏外部环境压力,进而将会产生政治上的恶性事件。</P>
今不论是为了解决鲜卑,还是说解决关陇胡化问题。在出于居安思危的考虑,大汉需要将忧患转为动力,以保持君臣们齐心协力,朝着振兴汉室昌盛的目标前进。</P>
在霍峻看来,西汉能连续有七代优秀的统治者,不能单从玄学的角度上出发,更应从西汉初期面临的内外环境下考虑。</P>
如以吕雉为例,她虽大封吕姓族人,但她依旧是保持着刘邦时期的政策,对外与胡和亲,忍受书信屈辱;对内轻傜薄赋,推行货币改革。</P>
唐朝能维持强盛的国力,虽有杂糅胡风的因素,与早期内外环境也有关。突厥盘踞草原,朔方诸州沦为胡乡;吐谷浑占据青海,威胁凉陇诸州。若有不慎,关中则为战场。</P>
如以定都长安的汉唐为借鉴,两国纵有高层发生政治动乱,或许因内忧外祸的问题,并未引起严重的大军征伐事件。</P>
如以西晋为例子,不看其定都雒阳。在是否灭东吴的问题上,许多大臣从是否可平的角度上出发。然名臣山涛认为西晋可灭东吴,但却不能灭东吴。</P>
山涛之所以会有如此矛盾的想法,非他不忍见兵戈。而是山涛看出西晋王朝的问题,因是篡魏而建的王朝,故开国则有亡国之象。如大族横行、冗官严重、奢靡大行、治吏松弛等。</P>
故山涛认为天下唯有圣人,或许才能解决内外忧患问题。否则外患消失了,或许就有内忧产生。今西晋政治环境恶劣,不如留着东吴为忧患,时刻提醒西晋君臣。灭了东吴,反而不是件好事。</P>
国家需要危机意识,今选霍峻力荐长安为都,则就看重了长安当下的环境,这才能激发南汉君臣的治国向上之心。</P>
当然了,其中选长安为都,也有保持士兵战斗力的原因。南汉以吴楚的基本盘,因距离遥远问题,之后选士兵不可能从南方去选。故而除了将精锐士卒迁到京畿之外,更要从周围州郡去选拔。</P>
关中羌胡众多,继而影响关西民风剽悍,南汉可以恢复两汉旧制,选六郡良家子为卒,从而保障南汉日后的士兵战斗力。</P>
听着霍峻阐述的选都大论,诸葛亮抚扇而叹,说道:“孟子之言不假,国无患则亡。都雒阳,得四方之利,放马归山,文盛而武衰。季汉欲大兴天下,唯居安而临危难,令君臣日夜忧思,不敢忘国。”</P>
“善!”</P>
霍峻抿了口茶,笑道:“雒阳虽好,但嵩、邙不及殽函、终南之阻,涧、瀍、伊、洛非有泾、渭、灞、浐之雄。关中据百二山河之险,内有千里沃土,外有四塞之关,得雄兵,有胡马,足以威天下。”</P>
常说自中汉以来,长安饱受战事折磨,百姓凋敝,户籍锐减。但关中地理环境在那,迁吴楚精兵与关东大族入关中,将极大充实关中人口,加以励精图治,仅需几十年,关中将会繁荣起来。</P>
隋唐时期的关陇为何突然兴盛起来?</P>
不是西魏、北周留着底子好,而是隋文帝为了大兴长安,将大量关东人口移入关中,前前后后至少有二十几万人,否则关中安能大兴?</P>
诸葛亮有了主意,说道:“今北地、上郡、河西诸郡沦为胡乡,朔方各郡被鲜卑所据。而今欲以关中为都,需重修关中四塞,整顿北疆防线,则识大略军事者莫能为。”</P>
“然也!”</P>
诸葛亮露出狡黠之色,说道:“霍相国既欲以长安为都,今不如西行,为国营建长安城,督修北边军备。”</P>
“嗯?”</P>
霍峻头冒问好,指着自己说道:“孤已将国事交于君,君安能命孤西进?”</P>
诸葛亮抚扇而笑,说道:“试问相国,理政者是否为亮?”</P>
“然也!”</P>
说着,霍峻瞬间明白过来,不悦说道:“孔明安敢欺孤?”</P>
“嘿嘿!”</P>
诸葛亮露出几分狡诈,说道:“如相国为主辅,君为大计,当西赴营建长安;若亮为主辅,君受教令,当西赴营建长安。”</P>
“诸葛孔明!”</P>
霍峻哭笑不得,说道:“你欺孤也!”</P>
诸葛亮神情放缓,恳求说道:“亮初掌大权,分身乏力,今将灭魏,已无精力营造国都。今劳烦相国暂出,助亮一臂之力,更为大汉长久之计而思。”</P>
“罢了!”</P>
霍峻语气松了下来,说道:“今天下初安,仅凭孔明一人分身乏术。如君所言,北疆军事非有大略者不能为。”</P>
顿了顿,霍峻强调说道:“然劳孔明谨记,仅此一次,再无二次!”</P>
“自然如此!”</P>
诸葛亮举起茶盏,以茶代酒,向霍峻表示感谢。</P>
接下来,诸葛亮与霍峻聊及了冀州问题。</P>
因考虑冀州郡多,且各郡人口户籍也多,为了削弱河北士族,诸葛亮打算将从冀州析出赵州。</P>
赵州者,冀州之西壁。赵、魏、广平、巨鹿、常山等五郡为辖郡;冀州者,旧州之东壁,辖郡有安平、河间、渤海、清河、馆陶、中山等六郡。</P>
将旧青州所有的平原郡、乐陵二郡,重新还给齐州。冀州诸郡被三州瓜分,这将极大削弱了河北士族的力量。</P>
今大汉在中原地区有十州,河北有五州,冀、赵、幽、并、齐;河南有五州,兖、豫、鲁、徐、青。</P>
ps:今天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