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口袋
“后勤,后勤,大帅是后勤啊!”曹国公喊到!
朱杞心中灵光乍现,喃喃自语道:“后勤,牛羊,大雪!哈哈!原来如此。”
徐达眼中精光闪烁,显然已经明白了关窍。只有常遇春似乎有些不明所以!
朱杞:“曹国公说的不错,铁木真即是迷惑我们,也是不得不为。大元帝国趁着陛下闭关时举兵,明显是想打帝国一个措手不及。”
“可此时是冬季,天寒地冻,人可以支撑,但牛羊不能。”
“大元帝国此次倾巢而动,人员众多,就面临着我们和大元帝国都忽视的问题,后勤!”
“草原骑兵攻伐,不是没有后勤,这后勤是遍地的青草和尾随大军的牛羊。”
“嘿嘿!大元帝国自建国以来,从未组织过这么庞大的大军,后勤出现意外并不意外。”
李文忠笑着道:“大帅,恐怕是大元帝国没想到在冬季出兵,粮草消耗会如此恐怖吧?”
徐达道:“估计不是铁木真没想到,而是大元帝国没时间了。陛下和太上皇闭关,帝国群龙无首,这机会可是难得很!”
朱杞笑着道:“魏国公说的在理!”
“不过,我们虽然清除了大元帝国的软肋,但现在依旧不能对大元帝国有丝毫轻视。”
徐达拱手道:“大帅,自古兵家鏖战,无非是正奇相和。我以为,大元帝国除了保持正面的强攻外,还会派遣精锐大军突袭这几处城池。”
说着,徐达指向边境防线的这几座小城。
朱杞眉头微皱道:“具体说说!”
徐达:“此几座小城都有一个共同点,距离防线上的大城太远,无法与周边城池形成犄角之势。城池之后虽然有些丘陵高地,可对骑兵来说,算得上一马平川。”
“帝国虽然在这几处有些布置,可攻城的兵马若是换成大元帝国精锐,这几处恐怕很难坚守。”
朱杞点点头道:“边境防线漫长,帝国想要处处兼顾根本不可能!久守必失啊?看来还是要做些文章了。”
徐达:“大帅是想在这里提前安排兵马伏击。”
朱杞点点头,又摇摇头道:“自古以来兵法便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如今天寒地冻,我守他攻,可谓得天时也!”
“此处,此处……”朱杞指着沙盘上的城池防线道:“这可是地利!”
徐达和李文忠眼睛瞪的溜圆,片刻,还是李文忠出言问道:“大帅,这地利是否有些……!”
朱杞轻笑道:“谁告诉你地利只是山川地势了。这次我以城池为山,营寨为河,山河环绕,将大元帝国困死在两大防线之间。”
徐达此时倒是品出其中三味来:“大帅此计极妙。边境城池因为要谨防草原南下,所以修建的极为高大坚固,以坚城为山峦,分割内外,并无不妥。”
“水流四方,营寨也可循势而立,与城池互为犄角,厄守要地。”
“只要大军绸缪得当,将大元帝国引入包围圈不难,难的就是如何防止大元帝国反扑。”
朱杞点点头道:“魏国公所言不差!不过此战并非灭国之战,也非灭族之举,帝国的目的只是要大败敌军。”() ()
“大军征战首重士气,大元帝国的主力大军一旦进入了包围圈,士气便会降低三分。最重要的是大元帝国此次出兵,大元帝国的精锐大军和部族青壮混杂,一旦这些人明白自己陷入包围,势必会引发混乱。”
“铁木真纵然再雄才大略,也不可能让那些牧民令行禁止。只要牧民乱了,大元帝国的就再无回天之力。”
“嘿嘿!恐慌可是会传染的,只要帝国在这几处城池这里留下缺口,包围圈中的大元帝国军队就不可能死战。”
徐达接着说到:“帝国还可以在缺口外布置兵马,劫杀逃出来的人马!”
朱杞点点头道:“魏国公所言不差,只要大元帝国大军进了包围圈,这次东进的人马就要留下大半。”
“此战若是取胜,大元帝国便再无回天之力,大清帝国也彻底没有机会了。未来,草原是帝国的了。”
朱杞说完,徐达、李文忠、常遇春满脸兴奋的看着朱杞。
……
“魏国公你擅于战阵,此战就交给你了。东线战场,两道防线的的兵马、城池都由节制,北线的曹国公也配合你行动。”
“另外,调信国公主持第三道防线的完善,以防万一。”
常遇春和李文忠自是满脸欢喜。
徐达却是苦着脸道:“大帅,信国公这边是不是有些……!”
徐达此时提起信国公汤和,也着实有些无奈!
朱杞绸缪大宋帝国时,汤和被朱杞留在后方,索性!大宋疆域并没有爆发大战,汤和也没什么怨言!
后来,左路军西征西夏帝国,汤和还是被留在后方镇守。幸好那时候,镇守契丹帝国边境和大金帝国边境的徐达和朱文正也没有捞到战事。汤和也无话可说!
可接下来,帝国西征草原三国,徐达、朱文正、李文忠不仅打了个酣畅淋漓,还个个战功赫赫。这个时候留守北域的汤和若是心中没有想法,根本不可能。
现在,大元帝国和大清帝国来袭,朱杞又把汤和留在第二道防线。这次汤和依旧没有说什么,因为第二道防线按照计划还是有大仗打的,甚至决战都有可能在第二处防线这里。
可是,朱杞一调整战略,汤和又被调往后方的第三道防线做定海神针。
这种情况就连徐达都看不下去了。
朱杞双手一摊,对着徐达道:“魏国公,第三道防线是帝国最后的保障,凡事未虑胜,先虑败!所以,第三道防线极为重要。纵观军中诸将,能担此大任的非信国公莫属。魏国公若是有人选推荐,本帅自无不可。”
徐达也明白朱杞说的在理,汤和是最合适的人选。
汤和在军中威望极高,若非汤和的修为没有突破大宗师境,恐怕大明帝国的军方第一人是不是徐达还不一定呢?
即便没有突破大宗师境,汤和在军中也是巨头,论地位稳压朱文正和李文忠这两位新晋大宗师。
所以,朱杞每次将后方镇守的任务交给汤和,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汤和就是朱杞为大军选定的力挽狂澜的定海神针。
有汤和这位定海神针在,就代表着大明帝国的行动即便失败,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为,汤和就是朱杞给帝国军事行动划定的警戒线。
“后勤,后勤,大帅是后勤啊!”曹国公喊到!
朱杞心中灵光乍现,喃喃自语道:“后勤,牛羊,大雪!哈哈!原来如此。”
徐达眼中精光闪烁,显然已经明白了关窍。只有常遇春似乎有些不明所以!
朱杞:“曹国公说的不错,铁木真即是迷惑我们,也是不得不为。大元帝国趁着陛下闭关时举兵,明显是想打帝国一个措手不及。”
“可此时是冬季,天寒地冻,人可以支撑,但牛羊不能。”
“大元帝国此次倾巢而动,人员众多,就面临着我们和大元帝国都忽视的问题,后勤!”
“草原骑兵攻伐,不是没有后勤,这后勤是遍地的青草和尾随大军的牛羊。”
“嘿嘿!大元帝国自建国以来,从未组织过这么庞大的大军,后勤出现意外并不意外。”
李文忠笑着道:“大帅,恐怕是大元帝国没想到在冬季出兵,粮草消耗会如此恐怖吧?”
徐达道:“估计不是铁木真没想到,而是大元帝国没时间了。陛下和太上皇闭关,帝国群龙无首,这机会可是难得很!”
朱杞笑着道:“魏国公说的在理!”
“不过,我们虽然清除了大元帝国的软肋,但现在依旧不能对大元帝国有丝毫轻视。”
徐达拱手道:“大帅,自古兵家鏖战,无非是正奇相和。我以为,大元帝国除了保持正面的强攻外,还会派遣精锐大军突袭这几处城池。”
说着,徐达指向边境防线的这几座小城。
朱杞眉头微皱道:“具体说说!”
徐达:“此几座小城都有一个共同点,距离防线上的大城太远,无法与周边城池形成犄角之势。城池之后虽然有些丘陵高地,可对骑兵来说,算得上一马平川。”
“帝国虽然在这几处有些布置,可攻城的兵马若是换成大元帝国精锐,这几处恐怕很难坚守。”
朱杞点点头道:“边境防线漫长,帝国想要处处兼顾根本不可能!久守必失啊?看来还是要做些文章了。”
徐达:“大帅是想在这里提前安排兵马伏击。”
朱杞点点头,又摇摇头道:“自古以来兵法便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如今天寒地冻,我守他攻,可谓得天时也!”
“此处,此处……”朱杞指着沙盘上的城池防线道:“这可是地利!”
徐达和李文忠眼睛瞪的溜圆,片刻,还是李文忠出言问道:“大帅,这地利是否有些……!”
朱杞轻笑道:“谁告诉你地利只是山川地势了。这次我以城池为山,营寨为河,山河环绕,将大元帝国困死在两大防线之间。”
徐达此时倒是品出其中三味来:“大帅此计极妙。边境城池因为要谨防草原南下,所以修建的极为高大坚固,以坚城为山峦,分割内外,并无不妥。”
“水流四方,营寨也可循势而立,与城池互为犄角,厄守要地。”
“只要大军绸缪得当,将大元帝国引入包围圈不难,难的就是如何防止大元帝国反扑。”
朱杞点点头道:“魏国公所言不差!不过此战并非灭国之战,也非灭族之举,帝国的目的只是要大败敌军。”() ()
“大军征战首重士气,大元帝国的主力大军一旦进入了包围圈,士气便会降低三分。最重要的是大元帝国此次出兵,大元帝国的精锐大军和部族青壮混杂,一旦这些人明白自己陷入包围,势必会引发混乱。”
“铁木真纵然再雄才大略,也不可能让那些牧民令行禁止。只要牧民乱了,大元帝国的就再无回天之力。”
“嘿嘿!恐慌可是会传染的,只要帝国在这几处城池这里留下缺口,包围圈中的大元帝国军队就不可能死战。”
徐达接着说到:“帝国还可以在缺口外布置兵马,劫杀逃出来的人马!”
朱杞点点头道:“魏国公所言不差,只要大元帝国大军进了包围圈,这次东进的人马就要留下大半。”
“此战若是取胜,大元帝国便再无回天之力,大清帝国也彻底没有机会了。未来,草原是帝国的了。”
朱杞说完,徐达、李文忠、常遇春满脸兴奋的看着朱杞。
……
“魏国公你擅于战阵,此战就交给你了。东线战场,两道防线的的兵马、城池都由节制,北线的曹国公也配合你行动。”
“另外,调信国公主持第三道防线的完善,以防万一。”
常遇春和李文忠自是满脸欢喜。
徐达却是苦着脸道:“大帅,信国公这边是不是有些……!”
徐达此时提起信国公汤和,也着实有些无奈!
朱杞绸缪大宋帝国时,汤和被朱杞留在后方,索性!大宋疆域并没有爆发大战,汤和也没什么怨言!
后来,左路军西征西夏帝国,汤和还是被留在后方镇守。幸好那时候,镇守契丹帝国边境和大金帝国边境的徐达和朱文正也没有捞到战事。汤和也无话可说!
可接下来,帝国西征草原三国,徐达、朱文正、李文忠不仅打了个酣畅淋漓,还个个战功赫赫。这个时候留守北域的汤和若是心中没有想法,根本不可能。
现在,大元帝国和大清帝国来袭,朱杞又把汤和留在第二道防线。这次汤和依旧没有说什么,因为第二道防线按照计划还是有大仗打的,甚至决战都有可能在第二处防线这里。
可是,朱杞一调整战略,汤和又被调往后方的第三道防线做定海神针。
这种情况就连徐达都看不下去了。
朱杞双手一摊,对着徐达道:“魏国公,第三道防线是帝国最后的保障,凡事未虑胜,先虑败!所以,第三道防线极为重要。纵观军中诸将,能担此大任的非信国公莫属。魏国公若是有人选推荐,本帅自无不可。”
徐达也明白朱杞说的在理,汤和是最合适的人选。
汤和在军中威望极高,若非汤和的修为没有突破大宗师境,恐怕大明帝国的军方第一人是不是徐达还不一定呢?
即便没有突破大宗师境,汤和在军中也是巨头,论地位稳压朱文正和李文忠这两位新晋大宗师。
所以,朱杞每次将后方镇守的任务交给汤和,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汤和就是朱杞为大军选定的力挽狂澜的定海神针。
有汤和这位定海神针在,就代表着大明帝国的行动即便失败,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为,汤和就是朱杞给帝国军事行动划定的警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