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屯田、基建狂魔邓艾!
贺邵让士卒小心翼翼的打开两个木盒,一见第一支百年上党参还是一脸的欣喜,
可是见到的第二支百年人参便是产自魏国辽东的辽东参,脸色则是由喜转怒,如同后世的川剧变脸一般,中郎贺邵道:“大将军这是何意?汝难道不知吾家陛下在辽东受过多次公孙氏的屈辱吗?
还把产自辽东的百年老参送与吾家陛下调养身体,这样一来吾家陛下就算没有病,也会被汝这一出气出病来的!汝真是吾家陛下的好女婿啊!”
曹爽郑重道:“贺中郎实在是误解吾了,吾只是看上党的百年以上的老参只有三支,心想这个哪够送给岳丈,
便命人又从辽东送来的百年老参中挑了三支品相好、年限最长的一起送与岳丈将养身体,绝对没有其它什么不好的意思的。”
听曹爽如此说,贺邵心想莫非真是自己想多了?可是又一想这曹贼的心思恐怕没有他自己所说的那么单纯,
正在犹豫是否替陛下先收下这三支辽东参时,丁奉笑着道:“贺中郎,既然是大将军送给陛下的礼物,
吾等便先替陛下收下吧,待回建业之后,再让陛下决断这其中的是非曲直也不迟啊!”
贺邵想了想道:“既然是大将军对吾家陛下的一片心意,那吾等便代陛下先收下吧。”
王凌笑着道:“这样才对嘛,吾家大将军对自己的岳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贺中郎多想了。”
曹爽道:“王司空说的是,吾对自己的岳丈怎么可能有什么坏心思嘛,这都是吾和大虎的一点心意。”
贺邵越想越觉得有些不对,曹爽送辽东参肯定是想使坏,可是经丁奉一提醒,自己才想到这是送给陛下的礼物,不是送给自己二人的,
自己完全就不能决定收与不收这难得一遇的百年老参,以陛下让人琢磨不定的心思,自己是代陛下收下也不好,不收下也不好,就只能将礼物一并带回去,交由陛下决断了…
贺邵、丁奉让士卒带着曹爽给岳丈孙权的回礼先回楼船,便齐声拱手道:“大将军,后会有期了,他日有缘再见!”
曹爽也挥手道:“两位后会有期!”
众人看着东吴楼船的高大的桅杆慢慢消失在荆州渡口的江面上,方才各自回府、回大营处理政务、军务一类的事情,准备再呆几天便让大军班师,
毕竟已经与东吴议和,短时间内与东吴接壤的江北之地估计是能平静一段时间了,但过个几年之后,战端多半是又要再起,毕竟这天下最终还是要有一个完整的归属才是。
骑马回郡守府的路上,曹爽道:“总算把东吴的使者送走了,之后若是蜀汉要趁机北伐,暂时也只有蜀汉一方会出兵了,
东吴这边几年之内多半是不会再北上,也没有实力再北上,吾大魏只需安心应对蜀汉便好,暂时也不必再担心两线作战的局面了。”
王凌捋着胡须笑着道:“如此一来,就算是那蜀汉再次兴兵从汉中来犯,我大魏也丝毫不惧了!”
邓艾拱手道:“大、大将军只要再给末将三年时间,末将定能将这南郡变成大魏的屯、屯田粮仓,每、每年为大魏再多产五百万斛粮食,以便日后征战、百姓日常所需!”() ()
曹爽想了想道:“这样吧,吾将新得来的江北五郡之郡都交由汝屯田,汝看如何?”
邓艾欣喜道:“如此每年除去屯田军士消耗,每年还能积累下一千多斛粮食还是可以的,
只不过江北五郡之地如此辽阔,还需再招募些屯田军士,方能保证江北五郡屯田之事正常运转。”
曹爽道:“以士载看来,江北五郡需要多少屯田军士?”
邓艾想了想道:“约、约莫还需十万屯田军士,南郡、江夏郡五万人,庐江、九江二郡三万人,广陵郡两万人,
让、让、将士们秋冬习战练,春夏理农桑,三、五年之后江北五郡之地必定会如淮南、淮北一般变成我大魏粮仓的!”
曹爽笑着道:“那吾便把新得来的江北五郡之地交由士载来屯田了,南郡则还是由士载来治理,不过这粮食运输的问题,
还是要尽快解决才好,不能在粮食产出之后,出现武帝所说的粮草陆运转输之法,费二十石得一石这种情况,
还是要兴修五郡之地的水利,疏浚河道用水路运粮,方能更高效一些。”
邓艾拱手道:“禀大将军,末、末将已经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命人将江北五郡的水系都实地探查过一遍了,
只要在南郡、江夏郡之地将夷水和长江、长江和沮水、南漳水、汉水、潢水等这些大小水系和其中的一些支流连通起来,
便能解决这水路运输的问题,在庐江、九江两郡则是要将皖水、滁河等水系与巢湖、濡须水、之前末将在淮南兴修的水道联系起来,疏通原有河道,
而在广陵郡则是要在广陵、海陵两地之间新修一段运河,与中渎水相连,便可将广陵郡的粮草直接经中渎水、淮河、颖水运往洛阳,而洛阳的战船也可经此水路,直接到广陵郡。”
中渎水又名邗沟,是吴王夫差当年开凿的人工航道,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战乱,此航道已经多年无人清淤维护,
导致航道不通畅,运送粮食的船只无法通行,不过此时的中渎水早已经被曹魏重新疏通之后又利用了起来,完全可以满足船只通行。
曹爽道:“士载真是思虑周全呐,那吩咐下去让五郡官员按照士载的想法去做便是,不知士载是打算招募百姓去做开渠、疏通水道之事?”
邓艾道:“大将军,末将想让这十万屯田军士在农闲之时去作为开渠、疏通水道的主力,
而百姓则是在农闲之时以每日发放粮食的方法再招募一些当地百姓来辅佐开渠,如此也能加快一些进度。”
曹爽想了想道:“开渠、疏通水道的劳力倒是暂时无需动用百姓之力,吾等不是还有九万东吴俘虏在手嘛,
每日供给他们粮食,白白消耗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还不如让他们去做这些事,这么多人,也能快些把渠开好。”…
可是见到的第二支百年人参便是产自魏国辽东的辽东参,脸色则是由喜转怒,如同后世的川剧变脸一般,中郎贺邵道:“大将军这是何意?汝难道不知吾家陛下在辽东受过多次公孙氏的屈辱吗?
还把产自辽东的百年老参送与吾家陛下调养身体,这样一来吾家陛下就算没有病,也会被汝这一出气出病来的!汝真是吾家陛下的好女婿啊!”
曹爽郑重道:“贺中郎实在是误解吾了,吾只是看上党的百年以上的老参只有三支,心想这个哪够送给岳丈,
便命人又从辽东送来的百年老参中挑了三支品相好、年限最长的一起送与岳丈将养身体,绝对没有其它什么不好的意思的。”
听曹爽如此说,贺邵心想莫非真是自己想多了?可是又一想这曹贼的心思恐怕没有他自己所说的那么单纯,
正在犹豫是否替陛下先收下这三支辽东参时,丁奉笑着道:“贺中郎,既然是大将军送给陛下的礼物,
吾等便先替陛下收下吧,待回建业之后,再让陛下决断这其中的是非曲直也不迟啊!”
贺邵想了想道:“既然是大将军对吾家陛下的一片心意,那吾等便代陛下先收下吧。”
王凌笑着道:“这样才对嘛,吾家大将军对自己的岳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贺中郎多想了。”
曹爽道:“王司空说的是,吾对自己的岳丈怎么可能有什么坏心思嘛,这都是吾和大虎的一点心意。”
贺邵越想越觉得有些不对,曹爽送辽东参肯定是想使坏,可是经丁奉一提醒,自己才想到这是送给陛下的礼物,不是送给自己二人的,
自己完全就不能决定收与不收这难得一遇的百年老参,以陛下让人琢磨不定的心思,自己是代陛下收下也不好,不收下也不好,就只能将礼物一并带回去,交由陛下决断了…
贺邵、丁奉让士卒带着曹爽给岳丈孙权的回礼先回楼船,便齐声拱手道:“大将军,后会有期了,他日有缘再见!”
曹爽也挥手道:“两位后会有期!”
众人看着东吴楼船的高大的桅杆慢慢消失在荆州渡口的江面上,方才各自回府、回大营处理政务、军务一类的事情,准备再呆几天便让大军班师,
毕竟已经与东吴议和,短时间内与东吴接壤的江北之地估计是能平静一段时间了,但过个几年之后,战端多半是又要再起,毕竟这天下最终还是要有一个完整的归属才是。
骑马回郡守府的路上,曹爽道:“总算把东吴的使者送走了,之后若是蜀汉要趁机北伐,暂时也只有蜀汉一方会出兵了,
东吴这边几年之内多半是不会再北上,也没有实力再北上,吾大魏只需安心应对蜀汉便好,暂时也不必再担心两线作战的局面了。”
王凌捋着胡须笑着道:“如此一来,就算是那蜀汉再次兴兵从汉中来犯,我大魏也丝毫不惧了!”
邓艾拱手道:“大、大将军只要再给末将三年时间,末将定能将这南郡变成大魏的屯、屯田粮仓,每、每年为大魏再多产五百万斛粮食,以便日后征战、百姓日常所需!”() ()
曹爽想了想道:“这样吧,吾将新得来的江北五郡之郡都交由汝屯田,汝看如何?”
邓艾欣喜道:“如此每年除去屯田军士消耗,每年还能积累下一千多斛粮食还是可以的,
只不过江北五郡之地如此辽阔,还需再招募些屯田军士,方能保证江北五郡屯田之事正常运转。”
曹爽道:“以士载看来,江北五郡需要多少屯田军士?”
邓艾想了想道:“约、约莫还需十万屯田军士,南郡、江夏郡五万人,庐江、九江二郡三万人,广陵郡两万人,
让、让、将士们秋冬习战练,春夏理农桑,三、五年之后江北五郡之地必定会如淮南、淮北一般变成我大魏粮仓的!”
曹爽笑着道:“那吾便把新得来的江北五郡之地交由士载来屯田了,南郡则还是由士载来治理,不过这粮食运输的问题,
还是要尽快解决才好,不能在粮食产出之后,出现武帝所说的粮草陆运转输之法,费二十石得一石这种情况,
还是要兴修五郡之地的水利,疏浚河道用水路运粮,方能更高效一些。”
邓艾拱手道:“禀大将军,末、末将已经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命人将江北五郡的水系都实地探查过一遍了,
只要在南郡、江夏郡之地将夷水和长江、长江和沮水、南漳水、汉水、潢水等这些大小水系和其中的一些支流连通起来,
便能解决这水路运输的问题,在庐江、九江两郡则是要将皖水、滁河等水系与巢湖、濡须水、之前末将在淮南兴修的水道联系起来,疏通原有河道,
而在广陵郡则是要在广陵、海陵两地之间新修一段运河,与中渎水相连,便可将广陵郡的粮草直接经中渎水、淮河、颖水运往洛阳,而洛阳的战船也可经此水路,直接到广陵郡。”
中渎水又名邗沟,是吴王夫差当年开凿的人工航道,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战乱,此航道已经多年无人清淤维护,
导致航道不通畅,运送粮食的船只无法通行,不过此时的中渎水早已经被曹魏重新疏通之后又利用了起来,完全可以满足船只通行。
曹爽道:“士载真是思虑周全呐,那吩咐下去让五郡官员按照士载的想法去做便是,不知士载是打算招募百姓去做开渠、疏通水道之事?”
邓艾道:“大将军,末将想让这十万屯田军士在农闲之时去作为开渠、疏通水道的主力,
而百姓则是在农闲之时以每日发放粮食的方法再招募一些当地百姓来辅佐开渠,如此也能加快一些进度。”
曹爽想了想道:“开渠、疏通水道的劳力倒是暂时无需动用百姓之力,吾等不是还有九万东吴俘虏在手嘛,
每日供给他们粮食,白白消耗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还不如让他们去做这些事,这么多人,也能快些把渠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