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大树与小诗
“这三个人,有什么好总结的?”
“我们的故事不是都已经听完了嘛?”
“你傻呀,还是真傻呀,这故事听完了,自然要讲讲道理来总结了。”
“先看中国近现史的这位,”谭希玲在黑板偏右/的位置,横向画了一根粗线条,继而又从粗线条上引申出几根细线条,在上部的其中一根线条上写了谭嗣同的名字,“各位,他所处的年代?人际关系网,相关历史事件?历史意义?
“光绪年间,”“光绪帝,慈禧,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其他的戊戌五君子。”
教室里是此起彼伏的应答道。
“好,很好呀。”谭希玲赞道,并在谭祠同的名字往上又引出几根曲线,分别写上..-..,戊戌六君几个字来。继而又问道,“我们按时间顺序,年至年,这其间有哪些历史大事件,和哪些人物有关,历史意义何在?往后的时间里又有哪些?这些问题,在高一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一起回顾。”
“鸦片战争的主持者是林则徐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了,主要人物有洪秀全……”“接下来是洋务运动了,主要人物有……”“还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了”“瓜分中国了。”“再接下来就是戊戌变法了。”“义和团运动……”
……
教室里的回应声一个接着一个,按着时间顺序回顾了起来。
“老师,这一招厉害呀,人,时,事,意义都出来了。”耿欣雨笑道,“历史考试的重难点呀。”
“像我对数字不敏感,记不住的时间的人,怎么办呀?”凌濛初一旁接话道。
“不是还有你哥嘛?”王晓晓笑道,“你找他要个记忆的技巧呀。”
“你哥。”凌濛初转头瞪了一眼王晓晓,她才不稀罕呢。
“我倒是想呢,可惜人家不认我呀。”王晓晓笑着,转身看了一眼,“你看,你哥今天这堂课多神气呀,风光独占了。”
“懒得理你。”凌濛初瞪了一眼王晓晓,又瞪了一眼教室的后门,发现,那人,根本没有看向这里,惺惺的转过头来,问何诗菱,“这时间和人物事件老对不上怎么办。”
“多记两遍。”何诗菱依窗笑道。
“越记越乱,你还不知道我嘛。”凌濛初把嘴一撇,“看来,你也是无计可施了。”
“她有办法。”何诗菱停下手中转着的笔,朝讲台前点了点。
“她能有什么办法呀?”凌濛初看向讲台上的历史老师。
“老师,你这曲线画得很有趣呀?”“老师,画得这个,像是一个树干的分枝图呀,中间是树干,左右细小的是各个枝丫,再往上就是树梢尖端了。”
“哦,好像是的呀。”
“还真是,倒立的大树呀。人物事件时间便是片片的枝叶了。”
“聪明呀你。”“哈哈,难得聪明了。“
教室的议论声响起来的时候,谭希玲把粗线往左延伸至黑板的最左端写上,而后又从粗线往上下方向,各延伸出一些曲线,继而又从曲线上再分开几支出去,转过身来,“说对了,这就是我们以时间为主线,人物、事件及历史意义为辅线的脉络图,也就是时下流行的树状结构图。”
“树状图?”“历史知识脉络图?”
“老师,这是要给我们把这一学期的历史知识都串起来嘛?”
“那我们以后,是不是不需要记笔记了?”
“老师,我们的历史作业,可以交这样的线条图嘛?”
“想得美,历史事件和意义陈述,你不用文字来表达,怎么得分呀?”
“整本书,我们会用三条线来串联,第一个如黑板所示,时间主线。”谭希玲笑着,看向台下张望的眼睛,那里有惊奇,有疑惑,也还有闪闪发光的求知欲。
“这个好,中国近现代史,一个起止时间,中国古代史再来一个起止时间,这个我喜欢。”
“那第二个呢?”“又用什么来做主线呢?”
“第二个嘛,我们再回顾一下,第二个故事人物了。”谭希玲笑道。
“第二个故事?历史名人的评价嘛?”
“我知道了,是以历史人物生平轶事以及评价为主线。再记一遍,是嘛,老师?”杜晓风的惊喜声从教室的后面传来。() ()
“你说错了,应该是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科技,教育,格局等方面来说了吧?”
“嗯,有道理。““好像都有道理呀。”
“说得很好,第二条线,确实是以历史人物为主线,对他所处的时代,历史事件,人物关系网详细梳理一遍。”谭希玲说道,“至于那位同学,说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来说的,也是对的,那是我们的第三条线。”
“可是,老师,我们记不住这些时间怎么办?”
“来,我们看看几句话,”谭希玲笑道,在黑板的中间位置写了四行字,“,林丫头弃鼻签,一扇香鹦鹉,隔向偿关望,中民二半半。”
“这什么呀?”“这什么跟什么呀?”教室里是一张张懵逼的脸。
“像诗不是诗,粗读还押韵。”凌濛初的一句话,引得前后几个人笑了起来。
“在帮你记忆呢。”何诗菱笑笑,这方法,可行。
“啊?”凌濛初一脸错愕地看向何诗菱,又转向了讲台。
“我去,这天书呀?”唐霁用手挠了挠头,眨了眨眼睛,一时也愣住了。
凌初阳笑笑,准备回应唐霁的问话,却看到历史老师正看向这里。
“凌初阳,”谭希玲笑道,“的同桌,说一下,你的理解。”
“我以为是,”唐霁看了一眼凌初阳,发现,他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这是历史事件。什么呀,是在提醒他的嘛?便一字一顿的说道,“这应该说得是几个历史事件吧。-年的几件大事。”
“哦?哪几件呢?说说看。”谭希玲鼓励的眼神看向唐霁,走下了讲台,是他自己想到的,还是,有人在帮忙呢?
“林则徐,鸦片战争,琦善签订条约,奕山投降签《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协定关税,赔偿元,从此,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社会。”
“啊?是这样嘛?”“不然你以为呢?”“我还以为历史课改成语文课了,要写诗了呢。”
“我还以为是一个姓林的丫头不讲究卫生,把挖鼻子的牙签扔了,又不懂礼貌一扇子把鹦鹉给扇飞了,人鸟相看,你一眼我一眼,一人一半对着看呢。”苏磊的声音引得教室里一片哄堂大笑。
“有才。”“我也是这想的。”“厉害呀苏磊。”
“好,很好,确实是历史事件,”谭希玲笑着走回了讲台,指了指苏磊,“你的联想力很丰富,很适合学好历史。”
“啊?”“还可以这样的呀。”“新鲜。”“不过,这林丫扔鼻签,我很喜欢。”
“别吵,看,老师又写字了。”“又有新标记了。”
“.林鸦琦鼻签,奕山降英五,割香关税偿,中民二半半。”谭希玲在旁边又写了几行字,“现在,可以理解了嘛?”
“哦。明白了。”“现在可以顺出来了,确实是唐霁说得那样。”
“我们可以用这位同学记故事的方法,或顺口溜的方法,诸如此类的口诀的方法,来记这位同学刚才说的历史知识。”谭希玲指了指苏磊,又指了指唐霁,说道。这位,这位,自己都差点把自己绕晕了。
“哦!”“明白了。”“这个方法好。”“老师,你有多少这样的诗呀,直接给我们吧。”
“可以呀。”谭希玲笑笑,“接下来的课程,课后大家先尝试自己写口诀,作结构图,我会在下堂课前给大家分享的我的小诗和结构图,可以嘛?”
“可以!”“好的。”“这样的方法,我很喜欢。”
“这样的课程,我很喜欢。”凌濛初笑着摇了摇,“听故事,写诗,画大树。”
“是的,这样的历史,我也喜欢。”王晓晓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了。
“和老文枯燥读课本相比,大家都很喜欢。”耿欣雨笑着,点了点何诗菱的肩膀,“这老师不错哦。“
何诗菱笑着,看着她们,没有说话,不经意地看到凌初阳正倚墙看向这里……
“叮——”下课铃声,响了起来。
“这么快,就结束了?”“我怎么觉得,好像才刚上课似的呢?”
“我们周六再见喽。等你们的杰作,小诗和小画了。”谭希玲笑着走下了讲台……
“我们的故事不是都已经听完了嘛?”
“你傻呀,还是真傻呀,这故事听完了,自然要讲讲道理来总结了。”
“先看中国近现史的这位,”谭希玲在黑板偏右/的位置,横向画了一根粗线条,继而又从粗线条上引申出几根细线条,在上部的其中一根线条上写了谭嗣同的名字,“各位,他所处的年代?人际关系网,相关历史事件?历史意义?
“光绪年间,”“光绪帝,慈禧,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其他的戊戌五君子。”
教室里是此起彼伏的应答道。
“好,很好呀。”谭希玲赞道,并在谭祠同的名字往上又引出几根曲线,分别写上..-..,戊戌六君几个字来。继而又问道,“我们按时间顺序,年至年,这其间有哪些历史大事件,和哪些人物有关,历史意义何在?往后的时间里又有哪些?这些问题,在高一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一起回顾。”
“鸦片战争的主持者是林则徐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了,主要人物有洪秀全……”“接下来是洋务运动了,主要人物有……”“还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了”“瓜分中国了。”“再接下来就是戊戌变法了。”“义和团运动……”
……
教室里的回应声一个接着一个,按着时间顺序回顾了起来。
“老师,这一招厉害呀,人,时,事,意义都出来了。”耿欣雨笑道,“历史考试的重难点呀。”
“像我对数字不敏感,记不住的时间的人,怎么办呀?”凌濛初一旁接话道。
“不是还有你哥嘛?”王晓晓笑道,“你找他要个记忆的技巧呀。”
“你哥。”凌濛初转头瞪了一眼王晓晓,她才不稀罕呢。
“我倒是想呢,可惜人家不认我呀。”王晓晓笑着,转身看了一眼,“你看,你哥今天这堂课多神气呀,风光独占了。”
“懒得理你。”凌濛初瞪了一眼王晓晓,又瞪了一眼教室的后门,发现,那人,根本没有看向这里,惺惺的转过头来,问何诗菱,“这时间和人物事件老对不上怎么办。”
“多记两遍。”何诗菱依窗笑道。
“越记越乱,你还不知道我嘛。”凌濛初把嘴一撇,“看来,你也是无计可施了。”
“她有办法。”何诗菱停下手中转着的笔,朝讲台前点了点。
“她能有什么办法呀?”凌濛初看向讲台上的历史老师。
“老师,你这曲线画得很有趣呀?”“老师,画得这个,像是一个树干的分枝图呀,中间是树干,左右细小的是各个枝丫,再往上就是树梢尖端了。”
“哦,好像是的呀。”
“还真是,倒立的大树呀。人物事件时间便是片片的枝叶了。”
“聪明呀你。”“哈哈,难得聪明了。“
教室的议论声响起来的时候,谭希玲把粗线往左延伸至黑板的最左端写上,而后又从粗线往上下方向,各延伸出一些曲线,继而又从曲线上再分开几支出去,转过身来,“说对了,这就是我们以时间为主线,人物、事件及历史意义为辅线的脉络图,也就是时下流行的树状结构图。”
“树状图?”“历史知识脉络图?”
“老师,这是要给我们把这一学期的历史知识都串起来嘛?”
“那我们以后,是不是不需要记笔记了?”
“老师,我们的历史作业,可以交这样的线条图嘛?”
“想得美,历史事件和意义陈述,你不用文字来表达,怎么得分呀?”
“整本书,我们会用三条线来串联,第一个如黑板所示,时间主线。”谭希玲笑着,看向台下张望的眼睛,那里有惊奇,有疑惑,也还有闪闪发光的求知欲。
“这个好,中国近现代史,一个起止时间,中国古代史再来一个起止时间,这个我喜欢。”
“那第二个呢?”“又用什么来做主线呢?”
“第二个嘛,我们再回顾一下,第二个故事人物了。”谭希玲笑道。
“第二个故事?历史名人的评价嘛?”
“我知道了,是以历史人物生平轶事以及评价为主线。再记一遍,是嘛,老师?”杜晓风的惊喜声从教室的后面传来。() ()
“你说错了,应该是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科技,教育,格局等方面来说了吧?”
“嗯,有道理。““好像都有道理呀。”
“说得很好,第二条线,确实是以历史人物为主线,对他所处的时代,历史事件,人物关系网详细梳理一遍。”谭希玲说道,“至于那位同学,说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来说的,也是对的,那是我们的第三条线。”
“可是,老师,我们记不住这些时间怎么办?”
“来,我们看看几句话,”谭希玲笑道,在黑板的中间位置写了四行字,“,林丫头弃鼻签,一扇香鹦鹉,隔向偿关望,中民二半半。”
“这什么呀?”“这什么跟什么呀?”教室里是一张张懵逼的脸。
“像诗不是诗,粗读还押韵。”凌濛初的一句话,引得前后几个人笑了起来。
“在帮你记忆呢。”何诗菱笑笑,这方法,可行。
“啊?”凌濛初一脸错愕地看向何诗菱,又转向了讲台。
“我去,这天书呀?”唐霁用手挠了挠头,眨了眨眼睛,一时也愣住了。
凌初阳笑笑,准备回应唐霁的问话,却看到历史老师正看向这里。
“凌初阳,”谭希玲笑道,“的同桌,说一下,你的理解。”
“我以为是,”唐霁看了一眼凌初阳,发现,他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这是历史事件。什么呀,是在提醒他的嘛?便一字一顿的说道,“这应该说得是几个历史事件吧。-年的几件大事。”
“哦?哪几件呢?说说看。”谭希玲鼓励的眼神看向唐霁,走下了讲台,是他自己想到的,还是,有人在帮忙呢?
“林则徐,鸦片战争,琦善签订条约,奕山投降签《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协定关税,赔偿元,从此,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社会。”
“啊?是这样嘛?”“不然你以为呢?”“我还以为历史课改成语文课了,要写诗了呢。”
“我还以为是一个姓林的丫头不讲究卫生,把挖鼻子的牙签扔了,又不懂礼貌一扇子把鹦鹉给扇飞了,人鸟相看,你一眼我一眼,一人一半对着看呢。”苏磊的声音引得教室里一片哄堂大笑。
“有才。”“我也是这想的。”“厉害呀苏磊。”
“好,很好,确实是历史事件,”谭希玲笑着走回了讲台,指了指苏磊,“你的联想力很丰富,很适合学好历史。”
“啊?”“还可以这样的呀。”“新鲜。”“不过,这林丫扔鼻签,我很喜欢。”
“别吵,看,老师又写字了。”“又有新标记了。”
“.林鸦琦鼻签,奕山降英五,割香关税偿,中民二半半。”谭希玲在旁边又写了几行字,“现在,可以理解了嘛?”
“哦。明白了。”“现在可以顺出来了,确实是唐霁说得那样。”
“我们可以用这位同学记故事的方法,或顺口溜的方法,诸如此类的口诀的方法,来记这位同学刚才说的历史知识。”谭希玲指了指苏磊,又指了指唐霁,说道。这位,这位,自己都差点把自己绕晕了。
“哦!”“明白了。”“这个方法好。”“老师,你有多少这样的诗呀,直接给我们吧。”
“可以呀。”谭希玲笑笑,“接下来的课程,课后大家先尝试自己写口诀,作结构图,我会在下堂课前给大家分享的我的小诗和结构图,可以嘛?”
“可以!”“好的。”“这样的方法,我很喜欢。”
“这样的课程,我很喜欢。”凌濛初笑着摇了摇,“听故事,写诗,画大树。”
“是的,这样的历史,我也喜欢。”王晓晓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了。
“和老文枯燥读课本相比,大家都很喜欢。”耿欣雨笑着,点了点何诗菱的肩膀,“这老师不错哦。“
何诗菱笑着,看着她们,没有说话,不经意地看到凌初阳正倚墙看向这里……
“叮——”下课铃声,响了起来。
“这么快,就结束了?”“我怎么觉得,好像才刚上课似的呢?”
“我们周六再见喽。等你们的杰作,小诗和小画了。”谭希玲笑着走下了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