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闵正浩也很难过。

    可他又不知道在难过什么。

    理智告诉他,单向的喜欢是一种骚扰;一厢情愿本来就是一种负担。

    可他又控制不住。

    工作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李招娣的脸。

    走在路上的时候,恍若会听到李招娣的声音。

    彼时,闵正浩总会停下身,回头看。

    心理怀着一丝不易觉察的期待与紧张。

    可每次,都是失望。

    是啊,李招娣在家,怎么会出现在自己身边呢。

    所以,听到兰姨说李招娣家立大门;闵正浩斗争了许久,终于还是鼓足勇气去了。

    见了面,李招娣对他的态度说不上热络,但也不算冷淡。

    也不知道心里的那丝失望是哪里来的。

    闵正浩感觉不开心。

    对比闵正浩的失望,孙涵倒是惊喜万分。

    没想到这个犄角旮旯,做的美甲还挺好看的。

    甲片不仅贴的正,选的颜色也不失真。

    况且美甲师每个工序都消毒,还体贴的提供了防紫外线的手套。

    是以,孙涵以68元的价格拿下了一副半贴甲片的美甲。

    等她再次看到闵正浩的时候,闵正浩正坐在车里发呆。

    “做什么呢你?打电话也不接。我好了,走吧。”

    消费过的孙涵,没有察觉到闵正浩沮丧的内心。

    她的注意力,全在自己新做的美甲上面。

    “呼。”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胡宁伸了伸懒腰。

    “小欣同学,放首歌。”

    “哎。”

    智能音箱接受到指令,缓缓流出胡宁歌单里的歌。

    胡宁起身,为下班做准备。

    她将台面和地面清理干净,把东西归拢起来;随后关闭音箱,拎着包,开车回家。

    原本上次是抱着摆烂的心态回家的,不料碰到个机会。

    虽说每天赚的钱不多,但也还算可以。

    一路上,胡宁顺道买了两杯奶茶、几串烤面筋。

    有时候妈妈胡爱清也会搭胡宁的车来李家村的集市上转转,买些日常所需的蔬菜、水果。

    钱多事少离家近。

    胡宁从前上美甲技术培训班的时候,可想都不敢想今日的生活。

    一进家门,饭菜摆在桌子上。

    胡爱清的最后一道菜还在锅里。

    火炉旁边的手机里,传来令人无语的台词。

    “妈妈,爸爸的公司网络安全防护也太简单了吧……”

    嘚,胡爱清女士又看那该死的无脑霸总小短剧。

    端起饭碗的胡宁不知道,近日与她擦肩而过的人群里,有位女生,也找到了独属于自己,发光发热的领域。

    李燕,生长于重男轻女家庭。

    自上次奶奶扣留了她的身份证之后,李燕身上就裹上了潮湿的外衣。

    她的软肋是母亲,可母亲最大的错误,就是共情男人。

    有时候李燕也想一走了之,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的母亲可怜。

    在这种情况下,李燕也在不断的内耗着自己。

    直到她遇见了殷寒潮。

    他犹如一束光,突然照进了李燕紧闭的门窗。

    “听说你的专业是学前教育,现在我这边需要相关专业的老师。请问你有这个意向吗?”

    那天,李燕又和家里人吵了一架。

    李燕不理解母亲为什么那么喜欢听爸爸和奶奶的话。

    李燕觉得家里人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人;一位女性,反而把她当作一种物品。

    开口闭口就是相亲、嫁人。

    物品的终极归宿,是交换彩礼。

    李燕满身的戾气还没有压得下去,有人却在这时敲响了大门。

    得知来意的李燕,思考了一会。

    “我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我的身份证在家里人手里,她们可能会对你们的工作造成干扰,你能解决吗?”

    能精准寻到学前教育人选的殷寒潮,定是做了功课才来的。

    他和侯言平进屋。

    侯言平的一番话,震慑的家里人静悄悄的。

    就连李燕奶奶,也着急忙慌从某个犄角旮旯里拿出了李燕的身份证。

    “不要紧的,如果她们来闹,我们一定会加以干涉。”

    带着随身物品的李燕,出门前,听到殷寒潮诚恳的保证。

    她感受到身后母亲注视的目光,脚步顿了顿,遂即大步走了出去。

    一切的发生好像梦一场,以至于置身校园多日的李燕,还有些恍惚。

    学校食堂雇了村里阿姨,管饭菜;李燕在殷寒潮的安排下住进了村里一户人家的家里。

    殷寒潮给那家人家交房租。

    是以,一个简漏的托儿所,简简单单开张了。

    “李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

    有个小朋友原本在玩,突然跌跌撞撞跑了过来。

    李燕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蹲下身子,迎接跑过来的小胖墩。

    小孩子纯真,和她们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放松。

    自刚上任到眼下,殷寒潮将侯家庄荒废的工厂、小学收拾了出来。

    收拾小学无非就是拆了新建。

    原本打算招收的学生只面向侯家庄。

    不料李国富等人听闻消息,纷纷要加入。

    是以,侯家庄的小学最后便演变成了一个集体托儿所。

    殷寒潮不得不多找来几位老师。

    那样的话,等邻近村子里的小朋友聚集起来时;老师们可以各自分工,分别带着小朋友们上课。

    所谓上课也不是正儿八经的上课,倒类似于幼儿园的小小班,负责简单的知识启蒙。

    “上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小朋友的家长可以脱开身,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

    殷寒潮了解到上侯家一带种植的马铃薯非常不错。

    于是他有了个初步的规划。

    那就是在马铃薯身上做文章。

    首先先种植马铃薯。

    这种种植,有别于传统的种植方式。

    据了解,上侯家种植的马铃薯,就是从外地购买种薯,然后切块。

    农民找个适宜的时节,将切块的种薯均匀的洒在深耕后的地里,覆盖上泥土即可。

    等到种薯发芽,农民按照自家的忙碌程度进行管理。

    有些人家种的地多,根本顾不过来,便寻个阴雨天。

    天上下毛毛细雨,农民穿着雨衣在地里天女散花式的撒肥料。

    不过这有一个弊端。

    就是土豆枝叶上的露水,接触到地面,等到太阳露头,它就会变成一株杂草。

    虽然农民不知道原理是什么,但他们一般都不会在下雨天或者有露水的时候去地里。

    等到上面提到的杂草抽条,便会抢夺马铃薯的生存资源。

    于是,农民就会寻个艳阳天,背上一壶除草的农药,喷洒在土豆苗的四周。

    农民和土豆主打一个我随意,你也自便。

    可就是这样敷衍,侯家庄的马铃薯收成还是不错。

    由于侯家庄大部分土地都是沙瓤土,很适合马铃薯生长。

    但因为这边常年干旱,马铃薯的长势不是很好。

    不过侯家庄产的马铃薯口感却是这一路最好的。

    总体来说,还是优点大于弊端的。

    况且每到马铃薯收获的季节,侯家庄也会小赚一笔。

    这笔资金来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外地的商贩会雇车来收这边的马铃薯;一方面当作食材,另一方面当作薯种。

    侯家庄一带的马铃薯,大致分为两种。

    表皮光滑的脆、甜,适合炒菜;表皮粗糙起皮的,蒸炖为佳。

    不同的马铃薯,在市场上有不同的接受人群。

    第二个方面,本地会有人把现收获的马铃薯清洗干净,用马铃薯粉碎机洗出马铃薯汁。

    残渣卖给养猪的人当作饲料;汁水收集起来。

    沉淀后倒出上清液;沉淀物经多次清水置换,残留的白色物体,类似于非牛顿流体的东西,便是湿的马铃薯粉。

    将马铃薯粉在日光下晾晒完全,便是勾芡的主要原料。

    第三个方面,取干燥完全的马铃薯粉,经机器加工成粉条,便是家家户户猪肉炖粉条、火锅、麻辣烫里面的食材。

    经侯家庄的土豆加工成的粉条,爽口弹牙,明亮劲道;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之佳品。

    当然,这里也闹出过笑话。

    侯家庄外嫁女带到婆家的粉条,婆婆烹制出来的东西咬不断。

    当时婆婆疑心是加了胶。

    后来,婆婆见儿媳的料理方式,方才明白。

    粉条不能直接拿出来下开水煮,而是需要提前冷水浸泡;若赶时间,热水浸泡也可。

    等到粉条不再是笔直易折的状态,便可下开水煮至无白心。

    此时,将粉条过凉水。

    劲道弹牙便可佐以各种美食。

    可搭配猪肉炖白菜、可搭配各种蔬菜汤、也可烫火锅,做麻辣烫。

    当然,还可做凉拌菜。

    越了解侯家庄的马铃薯,殷寒潮内心越是雀跃。

    若是将马铃薯的产量扩大,再引进设施设备,那么侯家庄很有可能是第一个依靠土特产发家的村庄。

    不过眼下首要的,是如何低成本高回报的种植马铃薯。

    这里的殷寒潮有话说。

    采用薄膜种植法。

    效仿李家村的大棚种植,殷寒潮自知没有那个号召力。

    所以,他只是买了些黑色加厚薄膜。

    在种马铃薯前夕,分给了各家各户。

    挑选马铃薯、晾晒一两日、切块、稍稍粘一下水。

    马铃薯种子便准备完全。

    将地翻转、起垄、定间距、丢种子、盖上土、覆上薄膜。

    薄膜马铃薯就算是种好了。

    等到马铃薯长出芽,寻个合适的时机让它露头。

    这样,后续施肥,除草维护即可。

    等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脚步也不会太晚。

    殷寒潮这边意志风发,江瑶那边也是充实无比。

    自毕业来李家村后,已经差不多快一年了。

    江瑶又再次拿起了书本。

    李家村的村容村貌近日有了很大的改善。

    经济条件也肉眼可见的变好。

    接下来,就是将初心发扬光大。

    目前招聘基层干部的岗位已经开始报考,江瑶也选了个助农岗位。

    江瑶在家死磕书本,却不知道外面已经变了天。

    日头像往常一样掀起云层,露出额头。

    晨光曦微,笔直的马路上,一辆辆黑色商务车急驶而来。

    脱胎换骨的李家村也迎来了另一批不速之客。

章节目录

江瑶的种田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姜楠不知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姜楠不知春并收藏江瑶的种田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