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近几年会通过些特定的考核选拔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组织者将人才放在华国的各个地方,用以推进乡村振兴。
A市这一块,江瑶的笔试面试皆名列前茅。
“对这个女孩有印象吗?”
“就是那天穿正装扎低马尾的一位小姑娘。说话温温柔柔的,笑起来右边有个虎牙。”
“奥。”
市人事部领导张文兵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不过这个姑娘背调结果看起来一般。”
手里捏着几张薄薄的纸,张文兵下了个结论。
秘书胡静没有说话。
“她选了最贫穷的穆岭,倒是有些劲头在身上的。那就根据她们的选择给安排吧。”
“好的。”
江瑶只知道有背调这回事。
什么时候背调却没在意。
等接到通知,已经到了快要上任的时候。
“你好,我是江瑶。”
“唉,你好你好。”
穆贵成看到新来的村官,急忙迎了上去。
“贵成叔,你带我到村里转转吧。”
“好嘞好嘞。”
一路上,穆贵成一直眼瞅着江瑶。
“你总不是李家村江建国家的姑娘蛮?”
江瑶抿了抿嘴。
“是的!”
“那就对了,我总觉得你长的像他老婆。”
穆贵成看了眼眼前的落日。
落日昏黄,云霞遍天。
这时光,就如同他的年岁一般。
接近迟暮。
“我们当时和你爸一起去背过煤,那时候见过你妈。”
半响,沉浸在回忆里的穆贵成没头没脑地来了句。
“你妈脾气不好哈!”
江瑶:“啊?”
“可能现在你妈的性格变了吧,还记得当时你妈经常打你爸来着。”
江瑶:“啊??”
晚上,江瑶在宿舍给顾红打电话。
“妈,你知不知道一个人。”
“谁?”
“好像叫穆贵成?”
“不知道!”
“咋不知道,尕成啊!穆岭的尕成。”
“妈呀!”
听见江建国的补充,顾红一拍大腿。
“尕成人一般,名字还起的人模狗样的。还叫穆贵成哈!”
“是呢。”
……
挂了电话,江瑶打开了笔记本电脑。
一早来到穆岭,她把床铺收拾好就去开会了。
中午吃了饭又开会。
直到临近傍晚才有空转一转村子。
穆岭是一座山顶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其实应该叫穆塬。
不过后来大家叫习惯了,久而久之也就沿用了下来。
穆岭上的人家不多。
大概几十多户。
大多还是些老年人。
有条件的子女都把父母接到了别的地方。
或县城或外嫁的村。
而剩下的老人,便守在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之上。
穆岭这边交通不便。
一天只有两辆车往返。
一辆车的目的地是县城。
一辆车的目的地是市里。
不过江瑶很久就听说过穆岭的特产。
穆岭,不穷,只有没有利用现有的资源。
第二日一大早。
江瑶是在叽叽喳喳的声音中醒来的。
睁开眼,洗漱停当,推门。
门外枝头的小鸟受惊,尽数飞走。
江瑶去了趟村委会,遂即便开始了徒步穆岭。
穆岭人家少,可地方大。
两家人看得见,走的路却弯弯绕绕。
昨日虽说有穆贵成,可江瑶还是想凭借记忆再走一遍。
毕竟现在是白天,能看到得更多一些。
一顿折腾下来,江瑶才摸索了一小部分。
“华国人民改造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可自然,永远会让你臣服。”
这是江瑶眼下,脑海里浮现最深刻的一句话。
昨日天色昏暗,未窥全貌。
今日一看,江瑶心里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她突然有了种感觉。
她这辈子,好像就是为了穆岭而来。
穆岭在山之顶。
仰头可看见蔚蓝的蓝天。
江瑶这辈子都没见过距离这么近的天。
那云好像触手可及。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在这一刻有了实实在在的诠释。
这里很静谧,静的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满目只有自然和自己。
江瑶都不敢大声讲话。
低头望去,山脚下的乡镇沿着山脚线排布,密密麻麻、团团簇簇。
从这里远眺,能看得见国道。
它如一条银灰色的蛇,蜿蜒在山脚之间。
隐隐约约,看不完全,却又无法忽视。
山的那边是什么?
这是江瑶小时候一直想解开的疑惑。
现在,在穆岭的江瑶终于有了答案。
山的另一边,是山。
是十万群山。
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山尖、是满目望去,云雾缭绕的山颠。
江瑶也终于懂了,穆塬叫做穆岭的另外一层含义。
穆岭直上云霄。
往下看,陡峭险峻。
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的人们,沿着山脊挖出了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小路。
唯有国道,宽阔平坦。
小路三四人可并行,因为常年有人走动,路与路之间交错纵横。
眼下是深秋,临近初冬。
江瑶望着远方,想着接下来的计划。
“你给人家说的啥?”
“我能说啥啊?”
“上面的人来你说了些啥?”
“我还不能说了。
要不是她,张冬梅有本事到外面去?
要不是她,那两个赔钱货早嫁人了!”
听见李文法的质问,李老奶一脸愤懑。
“我也是心疼你。如果张冬梅在着,我的文法还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李老奶在院子里站着。
李文法坐在堂屋里抽烟。
听到这话,李文法不吱声了。
“江家那丫头子真当官去了?”
“前几天就走了。”
半响,李文法偏了偏头。
那天他正要去西红柿大棚栽苗,看见江瑶坐上了她爸的车。
“哼!”
听到这话,李老奶冷哼一声。
上次她在路上碰见穿戴一新的人。
那几个人找她问江瑶的为人。
李老奶以为是有人家打听江瑶用来求娶呢,就笑着说了些似是而非的话。
类似于戳是弄非啊,胡搅蛮缠之类的。
后来李老奶才知道是市里的一个什么调查。
没想到江瑶还是顺利去工作了。
李老奶有些后悔。
那天她应该再多说几句的,偏生看见了李仁军。
李老奶就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开了。
江瑶还欠他家文法一个媳妇呢。
这个姑娘,和她妈一样,看她家狂到何时。
心里这样想着,李老奶准备做饭。
“文法,下次大棚里的西红柿再拿一些回来,家里没有西红柿了。”
“我记得还有啊?”
“把那歪瓜裂枣的不让牛吃留着干什么?我就要吃好的!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在厨房的李老奶愤愤地讲。
李文法在堂屋没做声。
不知刚刚李老奶的话他听见没有。
时间陆陆续续过了一周。
侯家庄的土豆基本上都已收到了家里。
每家每户除了留存下来的,多余的都放到了广场上。
土豆露天晒太阳表皮容易变绿,口感会麻。
所以殷寒潮打算把土豆全打成土豆粉。
侯家庄的侯老伯这几天就没闲着。
当然,村里的人都没闲着。
婶子奶奶给淀粉置换清水。
一些男性叔伯就拿着擀面杖搅淀粉。
把淀粉和水的混合物搅起来,这样才能把杂质洗出去。
经过多次的换清水、搅淀粉水、倒脏水、换清水循环后。
等到下次搅后的水变清澈。
意味着淀粉就洗好了。
这时只要把缸里的淀粉挖出来,放在篷布是晾干,就可以去做土豆粉了。
于是,预留好每家每户需要的淀粉量,殷寒潮领着村里的几个壮年劳动力,驾着车,带着淀粉,去了县里。
由于前几天就联系好了粉条厂。
一落地,负责人就开始让工人拿着料去过筛网。
根据车间规定,殷寒潮只能在外面等着。
趁着这个机会,他们去外面吃了顿饭。
“快到年根了,这活动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是冲着我们来的。”
李斌看着电脑屏幕上的通知,一脸的莫名其妙。
“关于A市第一届特产农产品展销会……”
看到题目,沈忱也不说话了。
A市有特产,可不具有代表性啊。
无非就是土豆洋芋马铃薯。
望着通知,李斌脸上闪过好几种情绪。
“先去调查调查吧。”
李斌挥了挥手,埋头干起了别的事。
上面要来检查,他得再做做功课。
沈忱一出门,就把活安排给了自己的属下—王琚。
王琚本来都要下班了。
有同事说领导喊。
去办公室的路上,王琚还在猜什么事。
看到活动通知截图,王琚有些笑不出来了。
领导的意思是让王琚明天下各个乡,各个村调研。
王琚:好突然的安排。
下班后,李斌想了想。
“本次调研还是以本地方土特产着手。”
沈忱:“好的。”
夜里十点,李斌手机弹出消息。
“本次调农村土特产务必详细,精确。”
王琚:……
果然,权利是春药。
等他到沈忱这个职位,他也大半夜给属下发消息。
于是,第二天蒙蒙亮,王琚踏上了下乡的路途。
“这父子俩都是一根筋,嫂子你不知道,我被这父子俩气的病都出来了。”
侯菊兰家。
顾红坐在饭桌旁剥蒜,说起江建国,正好打开了话匣子。
“上次江瑶阳山屲种的树,把人累的脱了一层皮。
结果倒好,被个傻子连根拔起拿回家当柴烧了。
人家后来赔了钱,我想着那也行。”
顾红停下手里活,望着侯菊兰。
“嫂子你猜怎么着,江建国他过几天又要往阳山屲种树。”
顾红叹了口气。
“我算看明白了,我和江建国就不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人。哪天这爷俩把人气死,那时候我眼睛就算真正闭上了。”
侯菊兰笑呵呵的听着小辈埋怨。
“和江建国一个锅里吃饭不好吃饭,正好来我们锅里吃饭。今天做的臊子面,管够。”
顾红一听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哎呦,刚刚和人家两句话没说拢我就出来了,这眼瞅着饭点了,我还得回家做饭呢!”
“做啥做啊!你嫂子都做好了,你就吃吧!”
在外忙活完的江红军进门,听见顾红的推辞,急忙劝阻。
“就是,顾红总是谦虚的很。”
侯菊兰把菜端在桌子上。
“行了,洗洗手吃饭吧。舌头和嘴都有磕碰的呢,更别说两口子了。”
顾红一听撇撇嘴。
“老三咋的你了,欺负你你就拳头捏紧捣给。你年轻时的劲哪里去了。”
“嫂子,你听你家掌柜的说的啥话!”
“说得对着呢,老三不听话就捣给!”
盛了饭,侯菊兰应和着江红军的话。
“捣谁呢?”
声音从门口传来。
江建国溜溜达达走了进来。
顾红听见声音翻了个白眼。
江红军看见笑了一下。
侯菊兰看了看眼前的小两口。
脸上也浮现一抹迷之微笑。
李家村江建国一大家倒是其乐融融。
可穆岭的江瑶过得就不是那么太平了。
组织者将人才放在华国的各个地方,用以推进乡村振兴。
A市这一块,江瑶的笔试面试皆名列前茅。
“对这个女孩有印象吗?”
“就是那天穿正装扎低马尾的一位小姑娘。说话温温柔柔的,笑起来右边有个虎牙。”
“奥。”
市人事部领导张文兵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不过这个姑娘背调结果看起来一般。”
手里捏着几张薄薄的纸,张文兵下了个结论。
秘书胡静没有说话。
“她选了最贫穷的穆岭,倒是有些劲头在身上的。那就根据她们的选择给安排吧。”
“好的。”
江瑶只知道有背调这回事。
什么时候背调却没在意。
等接到通知,已经到了快要上任的时候。
“你好,我是江瑶。”
“唉,你好你好。”
穆贵成看到新来的村官,急忙迎了上去。
“贵成叔,你带我到村里转转吧。”
“好嘞好嘞。”
一路上,穆贵成一直眼瞅着江瑶。
“你总不是李家村江建国家的姑娘蛮?”
江瑶抿了抿嘴。
“是的!”
“那就对了,我总觉得你长的像他老婆。”
穆贵成看了眼眼前的落日。
落日昏黄,云霞遍天。
这时光,就如同他的年岁一般。
接近迟暮。
“我们当时和你爸一起去背过煤,那时候见过你妈。”
半响,沉浸在回忆里的穆贵成没头没脑地来了句。
“你妈脾气不好哈!”
江瑶:“啊?”
“可能现在你妈的性格变了吧,还记得当时你妈经常打你爸来着。”
江瑶:“啊??”
晚上,江瑶在宿舍给顾红打电话。
“妈,你知不知道一个人。”
“谁?”
“好像叫穆贵成?”
“不知道!”
“咋不知道,尕成啊!穆岭的尕成。”
“妈呀!”
听见江建国的补充,顾红一拍大腿。
“尕成人一般,名字还起的人模狗样的。还叫穆贵成哈!”
“是呢。”
……
挂了电话,江瑶打开了笔记本电脑。
一早来到穆岭,她把床铺收拾好就去开会了。
中午吃了饭又开会。
直到临近傍晚才有空转一转村子。
穆岭是一座山顶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其实应该叫穆塬。
不过后来大家叫习惯了,久而久之也就沿用了下来。
穆岭上的人家不多。
大概几十多户。
大多还是些老年人。
有条件的子女都把父母接到了别的地方。
或县城或外嫁的村。
而剩下的老人,便守在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之上。
穆岭这边交通不便。
一天只有两辆车往返。
一辆车的目的地是县城。
一辆车的目的地是市里。
不过江瑶很久就听说过穆岭的特产。
穆岭,不穷,只有没有利用现有的资源。
第二日一大早。
江瑶是在叽叽喳喳的声音中醒来的。
睁开眼,洗漱停当,推门。
门外枝头的小鸟受惊,尽数飞走。
江瑶去了趟村委会,遂即便开始了徒步穆岭。
穆岭人家少,可地方大。
两家人看得见,走的路却弯弯绕绕。
昨日虽说有穆贵成,可江瑶还是想凭借记忆再走一遍。
毕竟现在是白天,能看到得更多一些。
一顿折腾下来,江瑶才摸索了一小部分。
“华国人民改造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可自然,永远会让你臣服。”
这是江瑶眼下,脑海里浮现最深刻的一句话。
昨日天色昏暗,未窥全貌。
今日一看,江瑶心里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她突然有了种感觉。
她这辈子,好像就是为了穆岭而来。
穆岭在山之顶。
仰头可看见蔚蓝的蓝天。
江瑶这辈子都没见过距离这么近的天。
那云好像触手可及。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在这一刻有了实实在在的诠释。
这里很静谧,静的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满目只有自然和自己。
江瑶都不敢大声讲话。
低头望去,山脚下的乡镇沿着山脚线排布,密密麻麻、团团簇簇。
从这里远眺,能看得见国道。
它如一条银灰色的蛇,蜿蜒在山脚之间。
隐隐约约,看不完全,却又无法忽视。
山的那边是什么?
这是江瑶小时候一直想解开的疑惑。
现在,在穆岭的江瑶终于有了答案。
山的另一边,是山。
是十万群山。
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山尖、是满目望去,云雾缭绕的山颠。
江瑶也终于懂了,穆塬叫做穆岭的另外一层含义。
穆岭直上云霄。
往下看,陡峭险峻。
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的人们,沿着山脊挖出了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小路。
唯有国道,宽阔平坦。
小路三四人可并行,因为常年有人走动,路与路之间交错纵横。
眼下是深秋,临近初冬。
江瑶望着远方,想着接下来的计划。
“你给人家说的啥?”
“我能说啥啊?”
“上面的人来你说了些啥?”
“我还不能说了。
要不是她,张冬梅有本事到外面去?
要不是她,那两个赔钱货早嫁人了!”
听见李文法的质问,李老奶一脸愤懑。
“我也是心疼你。如果张冬梅在着,我的文法还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李老奶在院子里站着。
李文法坐在堂屋里抽烟。
听到这话,李文法不吱声了。
“江家那丫头子真当官去了?”
“前几天就走了。”
半响,李文法偏了偏头。
那天他正要去西红柿大棚栽苗,看见江瑶坐上了她爸的车。
“哼!”
听到这话,李老奶冷哼一声。
上次她在路上碰见穿戴一新的人。
那几个人找她问江瑶的为人。
李老奶以为是有人家打听江瑶用来求娶呢,就笑着说了些似是而非的话。
类似于戳是弄非啊,胡搅蛮缠之类的。
后来李老奶才知道是市里的一个什么调查。
没想到江瑶还是顺利去工作了。
李老奶有些后悔。
那天她应该再多说几句的,偏生看见了李仁军。
李老奶就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开了。
江瑶还欠他家文法一个媳妇呢。
这个姑娘,和她妈一样,看她家狂到何时。
心里这样想着,李老奶准备做饭。
“文法,下次大棚里的西红柿再拿一些回来,家里没有西红柿了。”
“我记得还有啊?”
“把那歪瓜裂枣的不让牛吃留着干什么?我就要吃好的!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在厨房的李老奶愤愤地讲。
李文法在堂屋没做声。
不知刚刚李老奶的话他听见没有。
时间陆陆续续过了一周。
侯家庄的土豆基本上都已收到了家里。
每家每户除了留存下来的,多余的都放到了广场上。
土豆露天晒太阳表皮容易变绿,口感会麻。
所以殷寒潮打算把土豆全打成土豆粉。
侯家庄的侯老伯这几天就没闲着。
当然,村里的人都没闲着。
婶子奶奶给淀粉置换清水。
一些男性叔伯就拿着擀面杖搅淀粉。
把淀粉和水的混合物搅起来,这样才能把杂质洗出去。
经过多次的换清水、搅淀粉水、倒脏水、换清水循环后。
等到下次搅后的水变清澈。
意味着淀粉就洗好了。
这时只要把缸里的淀粉挖出来,放在篷布是晾干,就可以去做土豆粉了。
于是,预留好每家每户需要的淀粉量,殷寒潮领着村里的几个壮年劳动力,驾着车,带着淀粉,去了县里。
由于前几天就联系好了粉条厂。
一落地,负责人就开始让工人拿着料去过筛网。
根据车间规定,殷寒潮只能在外面等着。
趁着这个机会,他们去外面吃了顿饭。
“快到年根了,这活动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是冲着我们来的。”
李斌看着电脑屏幕上的通知,一脸的莫名其妙。
“关于A市第一届特产农产品展销会……”
看到题目,沈忱也不说话了。
A市有特产,可不具有代表性啊。
无非就是土豆洋芋马铃薯。
望着通知,李斌脸上闪过好几种情绪。
“先去调查调查吧。”
李斌挥了挥手,埋头干起了别的事。
上面要来检查,他得再做做功课。
沈忱一出门,就把活安排给了自己的属下—王琚。
王琚本来都要下班了。
有同事说领导喊。
去办公室的路上,王琚还在猜什么事。
看到活动通知截图,王琚有些笑不出来了。
领导的意思是让王琚明天下各个乡,各个村调研。
王琚:好突然的安排。
下班后,李斌想了想。
“本次调研还是以本地方土特产着手。”
沈忱:“好的。”
夜里十点,李斌手机弹出消息。
“本次调农村土特产务必详细,精确。”
王琚:……
果然,权利是春药。
等他到沈忱这个职位,他也大半夜给属下发消息。
于是,第二天蒙蒙亮,王琚踏上了下乡的路途。
“这父子俩都是一根筋,嫂子你不知道,我被这父子俩气的病都出来了。”
侯菊兰家。
顾红坐在饭桌旁剥蒜,说起江建国,正好打开了话匣子。
“上次江瑶阳山屲种的树,把人累的脱了一层皮。
结果倒好,被个傻子连根拔起拿回家当柴烧了。
人家后来赔了钱,我想着那也行。”
顾红停下手里活,望着侯菊兰。
“嫂子你猜怎么着,江建国他过几天又要往阳山屲种树。”
顾红叹了口气。
“我算看明白了,我和江建国就不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人。哪天这爷俩把人气死,那时候我眼睛就算真正闭上了。”
侯菊兰笑呵呵的听着小辈埋怨。
“和江建国一个锅里吃饭不好吃饭,正好来我们锅里吃饭。今天做的臊子面,管够。”
顾红一听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哎呦,刚刚和人家两句话没说拢我就出来了,这眼瞅着饭点了,我还得回家做饭呢!”
“做啥做啊!你嫂子都做好了,你就吃吧!”
在外忙活完的江红军进门,听见顾红的推辞,急忙劝阻。
“就是,顾红总是谦虚的很。”
侯菊兰把菜端在桌子上。
“行了,洗洗手吃饭吧。舌头和嘴都有磕碰的呢,更别说两口子了。”
顾红一听撇撇嘴。
“老三咋的你了,欺负你你就拳头捏紧捣给。你年轻时的劲哪里去了。”
“嫂子,你听你家掌柜的说的啥话!”
“说得对着呢,老三不听话就捣给!”
盛了饭,侯菊兰应和着江红军的话。
“捣谁呢?”
声音从门口传来。
江建国溜溜达达走了进来。
顾红听见声音翻了个白眼。
江红军看见笑了一下。
侯菊兰看了看眼前的小两口。
脸上也浮现一抹迷之微笑。
李家村江建国一大家倒是其乐融融。
可穆岭的江瑶过得就不是那么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