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沙俄
俄国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这总算是稍稍打醒了尼古拉一世一点,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不应该那么莽撞发起这场战争的。
只不过这个时候才后悔已经迟了,作为一个死要面子的人,尼古拉一世又不能公开承认自己错了然后放下身段向英法求和。
这么做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所以一天天的他憋在书房里生闷气,整个人的精神头是一落千丈,短短几天就像老了一二十岁似的。
只不过他现在还有最后的一点坚持,那就是寄希望前线的将领们打一个胜仗,只要能英法一点颜色,让他们知道俄国不是好惹的,让他有个台阶下,再进行和谈他是不反对的。
甚至,他可以在和谈中做出一定的让步,不管是放弃巴尔干的部分利益还是赔款他都认了。
可问题是前线的将领完全没有信心,米哈伊尔和尼古拉两位大公咨询了不少将领的意见,但包括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拒绝继续发动进攻。
这就让尼古拉一世很尴尬了,他真的只想下台阶而已,你们怎么就不能帮他实现这么一个卑微的愿望呢?
一怒之下他撤销了缅什科夫的全部职务,命令远在布加勒斯特的米哈伊尔.戈尔恰科夫公爵暂代指挥。
当然谁都知道这是扯淡,因为米哈伊尔公爵多瑙河那一头都顾不过来,这段时间还要忙于应付奥地利方面越来越频繁的挑衅,根本不可能去克里米亚指挥战斗。
尼古拉一世也知道这不可能,之所以要这么任命,一方面是要惩罚一下不听话的缅什科夫,谁让你这个老东西不乖乖地主动进攻的!不听话当然要修理!
至于为什么任命米哈伊尔公爵当总指挥,而不是让科尔尼洛夫这个副总指挥扶正,原因也是科尔尼洛夫拒绝了继续进攻。这也是不听话对不对!
尼古拉一世肯定不能让一个跟自己唱反调的人当克里米亚当面的总司令。哪怕是让米哈伊尔公爵暂管实际上克里米亚的战事还是得让科尔尼洛夫负责,其实还是那么回事。但为了面子他就是要坚持到底。
当然,尼古拉一世也没有忘记给米哈伊尔公爵下命令,他要求米哈伊尔公爵尽快再组织一次攻击行动,目标就是在阿尔玛河以北盘踞的联军少数部队。
根据侦察发现,这里只有不到两万联军,大炮也只有区区五十门,如果能够集中兵力突然袭击完全是有可能击败甚至消灭他们的。
从这里也能看出尼古拉一世其实也没信心了,他知道联军很不好对付已经不寄希望能够打败联军主力,如今只敢拿联军的偏师下刀子了。
只不过他的命令让米哈伊尔公爵很是为难,因为他不可能去克里米亚指挥战斗,而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又强烈反对,还根本不接受这个任务。
那他能派谁去指挥战斗呢?
思来想去他只能给自己的老哥写信,要求彼得.戈尔恰科夫中将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 ()
因为一来这位毕竟是亲大哥,怎么都会帮兄弟分忧解难,二来米哈伊尔公爵能信任的将领不多,彼得.戈尔恰科夫虽然能力一般般但至少信得过不是。第三嘛就是彼得.戈尔恰科夫一直驻扎在电报山防线,对那边的情况比较熟悉,让他出战也比较合适。
可是彼得.戈尔恰科夫对老弟突然交代过来的任务是哭笑不得。因为只有亲自跟联军交过手才知道他们多么厉害。之前在阿尔玛河跟敌人对垒的时候他就发现俄军想要击败联军,要么占据有利的地形优势有坚固的防御阵地,要么至少就得集中十倍的兵力才有可能。
可问题是,这一次他要主动进攻自然就没有坚固的阵地可以依托,而且米哈伊尔公爵能交给他的兵力也不过区区三万人的样子。
这点儿兵力够干什么?
可他还不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上。也就是说战斗还没有打响,作为指挥官的彼得.戈尔恰科夫就信心不足。
这自然极大的影响了他的作战部署,在攻击正面他仅仅安排了五千人,包括三千轻步兵和两千哥萨克,在渡过阿尔玛河之后,这些人负责建立桥头堡掩护主力过河。
这点人马够干什么的?在阿尔玛河对岸,联军经过两个月的经营,构建了较为坚固的防线。这五千人冲过去恐怕只能给联军挠痒痒。
不过这也是彼得.戈尔恰科夫的聪明之处,他本来就没信心,又真心不情愿接下这个任务,所以唯一能做的也只能装装样子了。
随便派点人马冲过去意思一下,如果受挫就赶紧后撤,然后告诉尼古拉一世打不过失败了,也算是尽到了责任。
这么一个极尽敷衍之能的作战计划肯定不会有好结果,负责第一批强渡阿尔玛河的那三千轻步兵才走上河岸就遭到了联军猛烈地炮火打击,仅仅一刻钟他们就全盘溃散下来,这时候后面的哥萨克骑兵正准备过河,两拨人马撞成了一团,顿时一片混乱。
两个小时候,在电报山上观战的彼得.戈尔恰科夫就收到了一份让他哭笑不得的战报,渡河的轻步兵死亡一百二十人,受伤四百五十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被哥萨克踩踏弄得。
至于哥萨克,跑得飞快的他们一股脑地就逃没了影子,连彼得.戈尔恰科夫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有多少损失。
望着这个烂摊子他只能长叹一声,命令重炮轰击阿尔玛河对岸,理由是掩护己方部队撤退以及打击敌人可能存在的追兵。
为什么是可能存在的追兵呢?因为联军根本就没追,这大冷天的谁愿冲去挨冻啊,更何况渡河追击那不是找罪受,打退了俄国人也就行了,至于追击谁愿意去谁去,反正他们是不去的!
至于彼得.戈尔恰科夫明知道没有追兵还要开炮,哪也不过是做样子,到时候好跟尼古拉一世交差嘛!
俄国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这总算是稍稍打醒了尼古拉一世一点,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不应该那么莽撞发起这场战争的。
只不过这个时候才后悔已经迟了,作为一个死要面子的人,尼古拉一世又不能公开承认自己错了然后放下身段向英法求和。
这么做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所以一天天的他憋在书房里生闷气,整个人的精神头是一落千丈,短短几天就像老了一二十岁似的。
只不过他现在还有最后的一点坚持,那就是寄希望前线的将领们打一个胜仗,只要能英法一点颜色,让他们知道俄国不是好惹的,让他有个台阶下,再进行和谈他是不反对的。
甚至,他可以在和谈中做出一定的让步,不管是放弃巴尔干的部分利益还是赔款他都认了。
可问题是前线的将领完全没有信心,米哈伊尔和尼古拉两位大公咨询了不少将领的意见,但包括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拒绝继续发动进攻。
这就让尼古拉一世很尴尬了,他真的只想下台阶而已,你们怎么就不能帮他实现这么一个卑微的愿望呢?
一怒之下他撤销了缅什科夫的全部职务,命令远在布加勒斯特的米哈伊尔.戈尔恰科夫公爵暂代指挥。
当然谁都知道这是扯淡,因为米哈伊尔公爵多瑙河那一头都顾不过来,这段时间还要忙于应付奥地利方面越来越频繁的挑衅,根本不可能去克里米亚指挥战斗。
尼古拉一世也知道这不可能,之所以要这么任命,一方面是要惩罚一下不听话的缅什科夫,谁让你这个老东西不乖乖地主动进攻的!不听话当然要修理!
至于为什么任命米哈伊尔公爵当总指挥,而不是让科尔尼洛夫这个副总指挥扶正,原因也是科尔尼洛夫拒绝了继续进攻。这也是不听话对不对!
尼古拉一世肯定不能让一个跟自己唱反调的人当克里米亚当面的总司令。哪怕是让米哈伊尔公爵暂管实际上克里米亚的战事还是得让科尔尼洛夫负责,其实还是那么回事。但为了面子他就是要坚持到底。
当然,尼古拉一世也没有忘记给米哈伊尔公爵下命令,他要求米哈伊尔公爵尽快再组织一次攻击行动,目标就是在阿尔玛河以北盘踞的联军少数部队。
根据侦察发现,这里只有不到两万联军,大炮也只有区区五十门,如果能够集中兵力突然袭击完全是有可能击败甚至消灭他们的。
从这里也能看出尼古拉一世其实也没信心了,他知道联军很不好对付已经不寄希望能够打败联军主力,如今只敢拿联军的偏师下刀子了。
只不过他的命令让米哈伊尔公爵很是为难,因为他不可能去克里米亚指挥战斗,而科尔尼洛夫和纳希莫夫又强烈反对,还根本不接受这个任务。
那他能派谁去指挥战斗呢?
思来想去他只能给自己的老哥写信,要求彼得.戈尔恰科夫中将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 ()
因为一来这位毕竟是亲大哥,怎么都会帮兄弟分忧解难,二来米哈伊尔公爵能信任的将领不多,彼得.戈尔恰科夫虽然能力一般般但至少信得过不是。第三嘛就是彼得.戈尔恰科夫一直驻扎在电报山防线,对那边的情况比较熟悉,让他出战也比较合适。
可是彼得.戈尔恰科夫对老弟突然交代过来的任务是哭笑不得。因为只有亲自跟联军交过手才知道他们多么厉害。之前在阿尔玛河跟敌人对垒的时候他就发现俄军想要击败联军,要么占据有利的地形优势有坚固的防御阵地,要么至少就得集中十倍的兵力才有可能。
可问题是,这一次他要主动进攻自然就没有坚固的阵地可以依托,而且米哈伊尔公爵能交给他的兵力也不过区区三万人的样子。
这点儿兵力够干什么?
可他还不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上。也就是说战斗还没有打响,作为指挥官的彼得.戈尔恰科夫就信心不足。
这自然极大的影响了他的作战部署,在攻击正面他仅仅安排了五千人,包括三千轻步兵和两千哥萨克,在渡过阿尔玛河之后,这些人负责建立桥头堡掩护主力过河。
这点人马够干什么的?在阿尔玛河对岸,联军经过两个月的经营,构建了较为坚固的防线。这五千人冲过去恐怕只能给联军挠痒痒。
不过这也是彼得.戈尔恰科夫的聪明之处,他本来就没信心,又真心不情愿接下这个任务,所以唯一能做的也只能装装样子了。
随便派点人马冲过去意思一下,如果受挫就赶紧后撤,然后告诉尼古拉一世打不过失败了,也算是尽到了责任。
这么一个极尽敷衍之能的作战计划肯定不会有好结果,负责第一批强渡阿尔玛河的那三千轻步兵才走上河岸就遭到了联军猛烈地炮火打击,仅仅一刻钟他们就全盘溃散下来,这时候后面的哥萨克骑兵正准备过河,两拨人马撞成了一团,顿时一片混乱。
两个小时候,在电报山上观战的彼得.戈尔恰科夫就收到了一份让他哭笑不得的战报,渡河的轻步兵死亡一百二十人,受伤四百五十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被哥萨克踩踏弄得。
至于哥萨克,跑得飞快的他们一股脑地就逃没了影子,连彼得.戈尔恰科夫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有多少损失。
望着这个烂摊子他只能长叹一声,命令重炮轰击阿尔玛河对岸,理由是掩护己方部队撤退以及打击敌人可能存在的追兵。
为什么是可能存在的追兵呢?因为联军根本就没追,这大冷天的谁愿冲去挨冻啊,更何况渡河追击那不是找罪受,打退了俄国人也就行了,至于追击谁愿意去谁去,反正他们是不去的!
至于彼得.戈尔恰科夫明知道没有追兵还要开炮,哪也不过是做样子,到时候好跟尼古拉一世交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