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是谁了!二嫂子就爱乱说话,人家是出家人呢。”
惜春这下反应过来了,拍着小手雀跃着,小白眼却瞟向凤姐儿傲娇着。
她这一说大家都明白了,妙玉进宁国府那是很轰动的事,就连许多人家的内宅都听到传闻。
但见过真人的没几个,当然不包括贾家的女眷,贾蔷拜师时她们可是见证人。
宝钗、黛玉听到是她心中一紧,她们可不像惜春那样没心思,说白了就是关心则乱。
惜春是贾蔷的亲姑姑,这事去年贾蔷就透露给她了,自然不会有那心思。
可宝钗、黛玉有啊,黛玉是朦胧中还没做好决定,可宝钗从来没有自己做主的想法,今天看母亲意动,自然的就有了心思。
妙玉她们见过,论才貌她俩自己都没把握胜过她,而且论外貌,目前林黛玉还有些不如她才是。
现在宝钗十七岁,黛玉十三岁,宝钗算是长大了,黛玉却是还没完全张开的小姑娘。
可妙玉十九岁了,正是女人如花刚开始绽放的时候,最是娇嫩欲滴水一样的年华。
如果她真愿意嫁给贾蔷,还俗不是什么大事。
再说当初认识时,她师傅就介绍过,妙玉出身官宦家庭,身份也足够做贵族妻室的。
他俩还是师姐弟的关系,又比其他人亲近许多,
这么一算下来,宝钗、黛玉就觉的凤姐儿不是无的放矢,还真有可能。
凤姐儿这时也笑道:“可儿为何说不可能,她那品貌难道真甘心侍奉佛祖一辈子?人家还年轻着呢。”
秦可卿张张嘴,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妙玉跟贾蔷的事,不足为外人言。
说出来贾蔷娶妻就是个大障碍,她只好闭上嘴,噙着笑道:“我看她一心向佛的,应该是不愿嫁人才对。”
她这模棱两可的,宝钗、黛玉开始患得患失了。
当晚宴席结束后,回到家的黛玉神情恹恹的,林如海以为她生病了,连忙要叫郎中。
被她阻止说,自己只是玩累了,休息几天就好了。
可林如海觉的不对,悄悄的叫来今天陪她去薛家的紫鹃问话。
“老爷我……”
紫鹃不是林家从小长大的,在他面前拘谨许多,惴惴不安的欲言又止,不敢说今天之事。
这下林如海更觉得有问题了,柔和的安慰她说:“大胆的说,说错了老爷不怪你,我知道你跟玉儿情同姐妹,不会害她的,放心说,出你口入我耳,其他人不会知道的。”
紫鹃被安慰的定了定神,她一直揪心黛玉,怕她身体弱,一旦感情上不顺,真可能出事情。
这下被鼓励的她,壮了壮胆咬咬牙道:“老爷,姑娘应该是心病,今天在薛家……”
林如海静静的听着,她把今天发生的事,从头到尾全部说了一遍,然后眼巴巴的望着他。
“呼……”
林如海常常出口气,呢喃一句:“这孩子心真重。”
抬眼看向紫鹃,微微颔首道:“这事我知道了,你先去吧。”() ()
第二天晚上,贾蔷照常过来读书,跟他讲解完今天的疑问后,林如海不经意的问:“蔷儿过了这年十九岁吧?”
“是的老师。”
贾蔷回答着,不解的望着他,心说去年你给我取字时,不是知道我十八岁了吗,今天问这干嘛。
林如海看着他不解的眼神笑道:“十九岁该成亲了,虽说你已经有了秦氏,可现在她是妾室,可你是一家之主,难道没想过家里要有主母吗?”
“这事学生想过,可这不是没空吗,再说婚事也轮不到我做主。”
他虽然觉的奇怪,林如海怎么突然关心起自己婚事了,可还是认真的回答。
他可不敢想,林如海会主动把女儿嫁给自己,自己肯定要冲破重重艰险,才能抱得美人归。
正暗自寻思呢,林如海又问道:“听说北静郡王府的人有意给你提亲,你嫌弃人家年纪太小是吧?”
他张口就要回答,忽然想起不对来,自己要是说是的,那以后可就没机会要林妹妹了。
赶紧的他改口道:“老师说那事啊,是有这么一回事,但学生其实不是嫌弃对方年纪,而是不想跟甄家结亲,只是这话不能说,只好找个借口了。”
“哦!”
林如海看他一眼,点点头笑道:“也对,甄家跟你们家纠缠太深了,你如今又是站在他们对立面,的确不是好亲事。”
贾蔷连忙补上一句道:“老师说得对,其实年纪这种事无所谓的,大点就早成亲,小点订完亲可以等嘛,反正我也年轻,不是等不起。”
林如海抚须呵呵地笑了,站起来叮嘱了他一声好好读书,背着手出去了。
书房里贾蔷摸着脑袋不解的嘀咕道:“老头今天怪怪的,不是看上谁家闺女,要给我说亲吧。”
嘀咕完甩甩头道:“不行,我可不能答应,除非你把女儿嫁给我,不然我绝不答应。”
那边林如海漫步向后院,来到女儿那边,慈祥的问了问今天的起居、身体等闲言。
忽然话锋一转问道:“玉儿觉得蔷儿这个人如何?跟为父说说你的看法好吗?”
“父亲,哪有问女儿外男的道理。”
黛玉原本还乖巧的回答问题,这话让她顿时羞涩起来,娇嗔的撒娇道。
林如海笑道:“也不算外人了,他是为父的弟子,你又跟他接触过,为父想听听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否跟为父心里的一样。”
这顿解释可谓煞费苦心了,黛玉这才抬起头,看一眼父亲,见他很正经的模样,悄悄的松口气。
“父亲觉的他是怎样的人呢?”
小姑娘还是奸诈的先反问,林如海捏着胡须沉吟道:“为父这弟子啊,看似纨绔,其实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鲁莽、不畏怯,待人还算诚恳,对家人更好,要说才华的话,文采是差了点,但武艺精通,只要不踏错,日后前程不会少的。”
黛玉眼神一闪,抿嘴笑道:“父亲都把他说的那么好了,还叫女儿说,人家都不知道如何说了呢。”
惜春这下反应过来了,拍着小手雀跃着,小白眼却瞟向凤姐儿傲娇着。
她这一说大家都明白了,妙玉进宁国府那是很轰动的事,就连许多人家的内宅都听到传闻。
但见过真人的没几个,当然不包括贾家的女眷,贾蔷拜师时她们可是见证人。
宝钗、黛玉听到是她心中一紧,她们可不像惜春那样没心思,说白了就是关心则乱。
惜春是贾蔷的亲姑姑,这事去年贾蔷就透露给她了,自然不会有那心思。
可宝钗、黛玉有啊,黛玉是朦胧中还没做好决定,可宝钗从来没有自己做主的想法,今天看母亲意动,自然的就有了心思。
妙玉她们见过,论才貌她俩自己都没把握胜过她,而且论外貌,目前林黛玉还有些不如她才是。
现在宝钗十七岁,黛玉十三岁,宝钗算是长大了,黛玉却是还没完全张开的小姑娘。
可妙玉十九岁了,正是女人如花刚开始绽放的时候,最是娇嫩欲滴水一样的年华。
如果她真愿意嫁给贾蔷,还俗不是什么大事。
再说当初认识时,她师傅就介绍过,妙玉出身官宦家庭,身份也足够做贵族妻室的。
他俩还是师姐弟的关系,又比其他人亲近许多,
这么一算下来,宝钗、黛玉就觉的凤姐儿不是无的放矢,还真有可能。
凤姐儿这时也笑道:“可儿为何说不可能,她那品貌难道真甘心侍奉佛祖一辈子?人家还年轻着呢。”
秦可卿张张嘴,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妙玉跟贾蔷的事,不足为外人言。
说出来贾蔷娶妻就是个大障碍,她只好闭上嘴,噙着笑道:“我看她一心向佛的,应该是不愿嫁人才对。”
她这模棱两可的,宝钗、黛玉开始患得患失了。
当晚宴席结束后,回到家的黛玉神情恹恹的,林如海以为她生病了,连忙要叫郎中。
被她阻止说,自己只是玩累了,休息几天就好了。
可林如海觉的不对,悄悄的叫来今天陪她去薛家的紫鹃问话。
“老爷我……”
紫鹃不是林家从小长大的,在他面前拘谨许多,惴惴不安的欲言又止,不敢说今天之事。
这下林如海更觉得有问题了,柔和的安慰她说:“大胆的说,说错了老爷不怪你,我知道你跟玉儿情同姐妹,不会害她的,放心说,出你口入我耳,其他人不会知道的。”
紫鹃被安慰的定了定神,她一直揪心黛玉,怕她身体弱,一旦感情上不顺,真可能出事情。
这下被鼓励的她,壮了壮胆咬咬牙道:“老爷,姑娘应该是心病,今天在薛家……”
林如海静静的听着,她把今天发生的事,从头到尾全部说了一遍,然后眼巴巴的望着他。
“呼……”
林如海常常出口气,呢喃一句:“这孩子心真重。”
抬眼看向紫鹃,微微颔首道:“这事我知道了,你先去吧。”() ()
第二天晚上,贾蔷照常过来读书,跟他讲解完今天的疑问后,林如海不经意的问:“蔷儿过了这年十九岁吧?”
“是的老师。”
贾蔷回答着,不解的望着他,心说去年你给我取字时,不是知道我十八岁了吗,今天问这干嘛。
林如海看着他不解的眼神笑道:“十九岁该成亲了,虽说你已经有了秦氏,可现在她是妾室,可你是一家之主,难道没想过家里要有主母吗?”
“这事学生想过,可这不是没空吗,再说婚事也轮不到我做主。”
他虽然觉的奇怪,林如海怎么突然关心起自己婚事了,可还是认真的回答。
他可不敢想,林如海会主动把女儿嫁给自己,自己肯定要冲破重重艰险,才能抱得美人归。
正暗自寻思呢,林如海又问道:“听说北静郡王府的人有意给你提亲,你嫌弃人家年纪太小是吧?”
他张口就要回答,忽然想起不对来,自己要是说是的,那以后可就没机会要林妹妹了。
赶紧的他改口道:“老师说那事啊,是有这么一回事,但学生其实不是嫌弃对方年纪,而是不想跟甄家结亲,只是这话不能说,只好找个借口了。”
“哦!”
林如海看他一眼,点点头笑道:“也对,甄家跟你们家纠缠太深了,你如今又是站在他们对立面,的确不是好亲事。”
贾蔷连忙补上一句道:“老师说得对,其实年纪这种事无所谓的,大点就早成亲,小点订完亲可以等嘛,反正我也年轻,不是等不起。”
林如海抚须呵呵地笑了,站起来叮嘱了他一声好好读书,背着手出去了。
书房里贾蔷摸着脑袋不解的嘀咕道:“老头今天怪怪的,不是看上谁家闺女,要给我说亲吧。”
嘀咕完甩甩头道:“不行,我可不能答应,除非你把女儿嫁给我,不然我绝不答应。”
那边林如海漫步向后院,来到女儿那边,慈祥的问了问今天的起居、身体等闲言。
忽然话锋一转问道:“玉儿觉得蔷儿这个人如何?跟为父说说你的看法好吗?”
“父亲,哪有问女儿外男的道理。”
黛玉原本还乖巧的回答问题,这话让她顿时羞涩起来,娇嗔的撒娇道。
林如海笑道:“也不算外人了,他是为父的弟子,你又跟他接触过,为父想听听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否跟为父心里的一样。”
这顿解释可谓煞费苦心了,黛玉这才抬起头,看一眼父亲,见他很正经的模样,悄悄的松口气。
“父亲觉的他是怎样的人呢?”
小姑娘还是奸诈的先反问,林如海捏着胡须沉吟道:“为父这弟子啊,看似纨绔,其实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鲁莽、不畏怯,待人还算诚恳,对家人更好,要说才华的话,文采是差了点,但武艺精通,只要不踏错,日后前程不会少的。”
黛玉眼神一闪,抿嘴笑道:“父亲都把他说的那么好了,还叫女儿说,人家都不知道如何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