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马尼拉大帆船的缺点
听到林海宣布的决定,一众大匠都十分兴奋,就连之前反对造巡航舰最起劲的老宋也在那跃跃欲试。
能当上大匠的都不是笨人,大家都明白,一旦谁的设计被选中,那基本就锁定这条船的总设计师了。
公司第一条自主建造巡航舰的总师,个中意味就不用多说了,这对所有大匠都有致命的吸引力,就连身为舰船局局长的老潘也不例外。
老潘踌躇再三后,决定还是放弃这次机会:“总座,此事我就不参与了,相信诸位大匠们一定能拿出最好的设计。”
这年代的船舶设计当然没有后世那么复杂,但也并不是随意胡来的,虽然没有精确的图纸,但大致的图样还是有的,关键尺寸都要按照经验遵循一般规律。
在后世的风帆战列舰时代,战舰主要是围绕火炮布置来设计,海军给到设计师的输入条件主要包括:各炮甲板炮数、炮间距、下层炮甲板炮门到水线的高度。
根据这些约束就可以算出炮甲板长度,然后设计型宽、型深、吃水等参数,炮甲板的长宽比都是在到之间,一般是在.左右,型深一般不超过型宽的%,吃水一般不超过型深的%,大多是在%左右。
这都是一些经验值,实际会根据情况做一些调整,所谓型深指的是水线上面第一层连续甲板的横梁中点到龙骨上缘的距离,对风帆战列舰来说这块甲板就是下层炮甲板。
吃水深度又限制了水下线型的设计,一般来说首先要确定舰体舯部宽度最大的那副肋骨的形状,这就决定了横剖面的线型。然后根据经验设计纵向外形,据此就可以推算出其余肋骨的形状,至此船体结构的主要尺寸就基本设计完了。
不过此时的战舰还不是围绕火炮来设计的,往往是先考虑船再考虑炮,所以林海只是给出了一个吨位约束,其他的都由设计师根据各人的经验自由发挥。
至于火炮的配置,只能到时根据船的情况来定。一言以蔽之,船决定炮,而非炮决定船,这年代的战舰都是如此,这也是盖伦船和战列舰之间最大的区别。
林海手上没有后世战列舰的图纸,他不敢轻易改变这时代的设计习惯,营造司最怕的就是行政干预技术、外行指导内行。
毕竟古二爷的瓦萨号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这位爷瞎指挥的结果就是这艘长达米的巨舰下水后只航行了米,一阵风刮过来就翻了。
不过略作权衡之后,林海还是决定提出自己的诉求:“各位,我还想多说一句,大家在设计巡航舰的时候一定要优先考虑火力,对于战舰来说这是最关键的指标。”
战舰的性能指标当然很多,火力、航速、适航性、操纵性能都很重要,甚至很难说哪个更重要。这里面很多指标又是相互制约的,设计工作主要就是在做权衡取舍,力图达到全局最优。
但如果一定要在所有的性能指标中选取一最重要的,对巡航舰来说那应该还是火力。
道理很简单,火力可以破坏敌舰的所有性能指标:你航速高又如何,打烂你几面帆再出来遛一遛?你操纵性好又如何,打烂你的船舵、或者首斜桅、或者后桅,咱再比划比划?() ()
说到底,帆船终究是一具缓慢而笨拙的机械――而火炮,势若奔雷!
听到林海的话后,潘学忠若有所思:“也就是说,尽量把战舰设计得更长一些。”
战舰的火炮主要布置在侧舷,长宽比越大自然就越容易多布置火炮,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
举个例子来说,会友公司的旗舰定远号排水量吨,西班牙人只给它装了门炮,经公司加装之后现在是炮,包含门船首炮和门尾炮。
作为对比,三十多年后的著名荷兰战舰七省号排水量吨,但却搭载了门大炮,而且人家还只算侧舷炮。当然这么比肯定是不公平的,七省号有两层炮甲板,但就算去掉一层人家依然有炮,优势还是很明显。
问题出在哪儿呢?七省号下层炮甲板长.米,船舯部宽.米,长宽比.,这比定远号全舰的长宽比还要大!
马尼拉大帆船实在是太肥硕了!一方面体现在横剖面线型上,另一方面长宽比也偏小。
这可能是因为西班牙人是最早发明盖伦船的,而盖伦船脱胎于卡拉克船,以至于相比于具有后发优势的英荷,西班牙盖伦更多地保留了卡拉克船的遗风――后者的长宽比一般也就在左右,这是不含首斜桅的全舰长宽比。
另一处体现卡拉克遗风的是,西班牙船往往艉楼更加高耸,这将带来以下几点弊端:
首先,上层建筑过高容易倾覆,一是因为重心被拉高,二是增加了侧面的受风面积;
其次,沉重的艉楼带来了更深的尾吃水,适航性变差的同时还会降低航速,航速又会拉低舵效;
最后,高耸的艉楼如同一面巨大的空气尾翼,和更深的尾吃水一起提升了航向的静稳定性。
这最后一点听起来好像是优点?对于主要顺风航行的商船来说或许是,但对战舰来说不是。
战舰有多少机会是正顺风航行呢?恐怕更多的时候是侧尾风、横风甚至是贴风航行,这时候静稳定性带来的作用是负面的,不利于航向的保持。
所谓静稳定性指的是姿态在流体作用下恢复到与流体方向一致的趋势,强静稳定性会导致机动能力降低。比如在后世的航天领域,不追求机动的运载火箭倾向于设计成强静稳的,而特别强调横向机动的空空弹则经常会采用静不稳的总体布局。
“潘小子,你上下嘴皮子这么一碰,说的倒轻巧!我来问你,把战舰设计得更长一点,转弯半径更大了且不说,纵向的强度如何保证?”
这时,按捺不住的宋大匠又跳出来了。他不敢当面喷林海,所以逮着潘学忠喷,唾沫星子都快喷到这小子脸上了。
不过就连宋大匠自己都没察觉,自从加入会友公司舰船局之后,他嘴里多了很多以前从没说过的新鲜词汇,比如转弯半径和纵向强度。
听到林海宣布的决定,一众大匠都十分兴奋,就连之前反对造巡航舰最起劲的老宋也在那跃跃欲试。
能当上大匠的都不是笨人,大家都明白,一旦谁的设计被选中,那基本就锁定这条船的总设计师了。
公司第一条自主建造巡航舰的总师,个中意味就不用多说了,这对所有大匠都有致命的吸引力,就连身为舰船局局长的老潘也不例外。
老潘踌躇再三后,决定还是放弃这次机会:“总座,此事我就不参与了,相信诸位大匠们一定能拿出最好的设计。”
这年代的船舶设计当然没有后世那么复杂,但也并不是随意胡来的,虽然没有精确的图纸,但大致的图样还是有的,关键尺寸都要按照经验遵循一般规律。
在后世的风帆战列舰时代,战舰主要是围绕火炮布置来设计,海军给到设计师的输入条件主要包括:各炮甲板炮数、炮间距、下层炮甲板炮门到水线的高度。
根据这些约束就可以算出炮甲板长度,然后设计型宽、型深、吃水等参数,炮甲板的长宽比都是在到之间,一般是在.左右,型深一般不超过型宽的%,吃水一般不超过型深的%,大多是在%左右。
这都是一些经验值,实际会根据情况做一些调整,所谓型深指的是水线上面第一层连续甲板的横梁中点到龙骨上缘的距离,对风帆战列舰来说这块甲板就是下层炮甲板。
吃水深度又限制了水下线型的设计,一般来说首先要确定舰体舯部宽度最大的那副肋骨的形状,这就决定了横剖面的线型。然后根据经验设计纵向外形,据此就可以推算出其余肋骨的形状,至此船体结构的主要尺寸就基本设计完了。
不过此时的战舰还不是围绕火炮来设计的,往往是先考虑船再考虑炮,所以林海只是给出了一个吨位约束,其他的都由设计师根据各人的经验自由发挥。
至于火炮的配置,只能到时根据船的情况来定。一言以蔽之,船决定炮,而非炮决定船,这年代的战舰都是如此,这也是盖伦船和战列舰之间最大的区别。
林海手上没有后世战列舰的图纸,他不敢轻易改变这时代的设计习惯,营造司最怕的就是行政干预技术、外行指导内行。
毕竟古二爷的瓦萨号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这位爷瞎指挥的结果就是这艘长达米的巨舰下水后只航行了米,一阵风刮过来就翻了。
不过略作权衡之后,林海还是决定提出自己的诉求:“各位,我还想多说一句,大家在设计巡航舰的时候一定要优先考虑火力,对于战舰来说这是最关键的指标。”
战舰的性能指标当然很多,火力、航速、适航性、操纵性能都很重要,甚至很难说哪个更重要。这里面很多指标又是相互制约的,设计工作主要就是在做权衡取舍,力图达到全局最优。
但如果一定要在所有的性能指标中选取一最重要的,对巡航舰来说那应该还是火力。
道理很简单,火力可以破坏敌舰的所有性能指标:你航速高又如何,打烂你几面帆再出来遛一遛?你操纵性好又如何,打烂你的船舵、或者首斜桅、或者后桅,咱再比划比划?() ()
说到底,帆船终究是一具缓慢而笨拙的机械――而火炮,势若奔雷!
听到林海的话后,潘学忠若有所思:“也就是说,尽量把战舰设计得更长一些。”
战舰的火炮主要布置在侧舷,长宽比越大自然就越容易多布置火炮,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
举个例子来说,会友公司的旗舰定远号排水量吨,西班牙人只给它装了门炮,经公司加装之后现在是炮,包含门船首炮和门尾炮。
作为对比,三十多年后的著名荷兰战舰七省号排水量吨,但却搭载了门大炮,而且人家还只算侧舷炮。当然这么比肯定是不公平的,七省号有两层炮甲板,但就算去掉一层人家依然有炮,优势还是很明显。
问题出在哪儿呢?七省号下层炮甲板长.米,船舯部宽.米,长宽比.,这比定远号全舰的长宽比还要大!
马尼拉大帆船实在是太肥硕了!一方面体现在横剖面线型上,另一方面长宽比也偏小。
这可能是因为西班牙人是最早发明盖伦船的,而盖伦船脱胎于卡拉克船,以至于相比于具有后发优势的英荷,西班牙盖伦更多地保留了卡拉克船的遗风――后者的长宽比一般也就在左右,这是不含首斜桅的全舰长宽比。
另一处体现卡拉克遗风的是,西班牙船往往艉楼更加高耸,这将带来以下几点弊端:
首先,上层建筑过高容易倾覆,一是因为重心被拉高,二是增加了侧面的受风面积;
其次,沉重的艉楼带来了更深的尾吃水,适航性变差的同时还会降低航速,航速又会拉低舵效;
最后,高耸的艉楼如同一面巨大的空气尾翼,和更深的尾吃水一起提升了航向的静稳定性。
这最后一点听起来好像是优点?对于主要顺风航行的商船来说或许是,但对战舰来说不是。
战舰有多少机会是正顺风航行呢?恐怕更多的时候是侧尾风、横风甚至是贴风航行,这时候静稳定性带来的作用是负面的,不利于航向的保持。
所谓静稳定性指的是姿态在流体作用下恢复到与流体方向一致的趋势,强静稳定性会导致机动能力降低。比如在后世的航天领域,不追求机动的运载火箭倾向于设计成强静稳的,而特别强调横向机动的空空弹则经常会采用静不稳的总体布局。
“潘小子,你上下嘴皮子这么一碰,说的倒轻巧!我来问你,把战舰设计得更长一点,转弯半径更大了且不说,纵向的强度如何保证?”
这时,按捺不住的宋大匠又跳出来了。他不敢当面喷林海,所以逮着潘学忠喷,唾沫星子都快喷到这小子脸上了。
不过就连宋大匠自己都没察觉,自从加入会友公司舰船局之后,他嘴里多了很多以前从没说过的新鲜词汇,比如转弯半径和纵向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