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 有人给咱们留门儿了
通过钱升的一番解释,再加上乔队的及时补充,这里的真实情况似乎已经开始渐渐浮出水面。
“难不成咱们看到的那个白衣女子就是陈媛媛?”
“扯淡,这都过去多少年了?”
“刚才林哥不是说了吗?这白衣女子不一定是人啊。”
“管她是人不是人,反正对咱没有恶意,咱们也别招惹人家就是了。”
大伙正在七嘴八舌的讨论白衣女子的身份问题。
林逸举着手电筒在这座享殿里寻找线索,同时心里也开始琢磨之前看到的,听到的内容。
如果这里确实是吴叁贵和陈媛媛两人的合葬墓,那就意味着这个地宫肯定存在另外的出口。
从钱升的推测,还有乔队提供的地理信息来看,这里可能就是陈媛媛后来离开平西王府之后,隐居的地方。
要照这么说的话,既然陈媛媛的下落有据可靠,那些找寻吴叁贵墓葬的人,怎么会找不到这里来呢?
林逸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拿过工兵铲,沿着石门的缝隙轻轻撬了一下,这石门竟然咯吱一声,打开了。
“林顾问,你的意思呢?”
众人沿着石板路走到了近前,宝顶正前方竖着一通高大的石碑,上书: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之位。
“这墓穴当中可能还有危险的机关,我们比较专业,还是我们走前头吧!”
“林哥,你来看!”
白璐似乎在这通墓碑的后面发现了什么情况。
“照这么说,那个身穿白衣服的女人真的是陈媛媛?”
钱升和汪强也发现了异样,急忙凑上前来。
“乔队,跟您解释一下,这地方,叫宝顶,说白了,就是个大坟包,这里头是埋人的地方,按理说呢,不应该留出通道,现在不知道为什么这里会有个通道出现。”
穿过石门,里面是一条狭长的甬道,两边用青砖砌成,走起来相当的平顺,就好像专门修的一条通道似的。
等到两人身死之后,装殓下葬,将宝顶封住,再从后面的出口出去。
“吴叁贵给她修了一座硕大的观音阁,供她诵经礼佛,所以,你们说会不会是先有的这座观音殿,后来才有的地宫。”
“都说了不可能了,”
“破案了,这里就是吴叁贵跟陈媛媛的合葬墓,你看,正面是吴叁贵本人的谥号,后面写的是‘吴门陈氏’,肯定没错了!”
再大胆的猜测,那就是,当初这个地宫就是倒着修的,先留出坟茔的位置,也就是两人合葬的宝顶,再去修缮里面的各个环节和建筑。
“这里应该就是吴叁贵的陵寝宝顶所在了。”
说罢,林逸打着手电,绕过了供奉着牌位的供案,从享殿里穿堂而过,面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广场式建筑。
说罢,林逸抽出金刚伞,护住要害,推开石门率先走了进去,大伙也都跟在他的身后鱼贯而入。
林逸赶紧跟了过去。
之前万雅和秦仁谦之间就有无数的疑问,如今万雅带着秘密坠入万丈深渊,这座墓葬的秘密又浮出水面,越来越多的疑问交织在了一起,让林逸根本无从下手。() ()
这也印证了林逸此前的推测,这座地宫,跟那座隐匿在深井之下的地宫,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也就是那位刘玄初。
从他们进来的那个入口来判断,即便这送葬队伍再如何低调行事,也是不可能从棺山那一头进入地宫的。
这里的构造和形制,跟他们之前在川中青峰山普净寺地宫见到的情形几乎是一模一样。
在碑文的后面,又刻着“吴门陈氏之位”的字样。
这道暗门就开在一整面的花岗岩墙基上,如果不是仔细观察,根本发现不了这个细节。
乔队这个时候也返回了这里,发现了这个通道。
“那还等什么呢,进去看看吧。”
那这个藏在棺山之中的入口又是留给谁的呢?
既然是合葬墓,陈媛媛的牌位又去了哪里?
“原来通道在这啊,我刚才绕了一大圈,没有出路,这个玩意把路都堵死了,刚准备爬上去看看情况,你们找到出路啦。”
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啊!
陈媛媛当初在这里青灯古佛了却余生,在吴叁贵死后,灵柩下葬,两人都埋在了这里。
“刚才咱们都在推测这地宫应该还有一个出路,我估计应该就藏在这座宝顶当中,想要从这里出来,就得铤而走险,进去探探。”
林逸举着手电筒一边打量一边回答道:
就在这通墓碑的后面,也就是宝顶的正前方,竟然有一道暗门。
众人立刻闪向两边,等了片刻之后,没有发现任何的可疑情况,这才壮着胆子来到了门口,打起手电筒向内张望。
“都别瞎琢磨了,走,去后面瞧瞧。”
“难怪本地村民从来不知道这里有座大墓,也没有流传出任何跟吴叁贵墓穴有关的传闻,就是因为这座隐匿在山水之中的地宫不是从马鬃岭那边开始修的?”
在正中央的位置,有一座山包似的建筑,直径目测少说也有数百米,底面用巨大的花岗岩位为基础,周围用青砖堆砌,在黑暗中看过去,就像一只巨大的乌龟趴在那里。
可这墓道当中,竟然连金刚墙都省了,直接一条大路直通前殿。
“这宝顶怎么会留门?该不会这已经被倒了吧?”
这一路上没有任何的机关,一条长约数百米的墓道,走到尽头,按理说应该是一道金刚墙横在面前。
现在唯一能解开谜底的办法,就是去“宝顶”一探究竟。
林逸伸手一推,这道石门竟然真的动了。
只是,这座前殿不像之前那里,摆放着无数的棺材。
可能是吴叁贵想要低调行事的缘故,整个前殿依旧空旷,除了周围的墙上有一圈浮雕的砖刻之外,再没有其他的陈设。
就在大伙举着手电研究浮雕上面的内容的时候,林逸一个人来到了墓室的东南角,点起了一只蜡烛。
在烛火的映照之下,墙上的浮雕似乎开始起了变化。
“难不成咱们看到的那个白衣女子就是陈媛媛?”
“扯淡,这都过去多少年了?”
“刚才林哥不是说了吗?这白衣女子不一定是人啊。”
“管她是人不是人,反正对咱没有恶意,咱们也别招惹人家就是了。”
大伙正在七嘴八舌的讨论白衣女子的身份问题。
林逸举着手电筒在这座享殿里寻找线索,同时心里也开始琢磨之前看到的,听到的内容。
如果这里确实是吴叁贵和陈媛媛两人的合葬墓,那就意味着这个地宫肯定存在另外的出口。
从钱升的推测,还有乔队提供的地理信息来看,这里可能就是陈媛媛后来离开平西王府之后,隐居的地方。
要照这么说的话,既然陈媛媛的下落有据可靠,那些找寻吴叁贵墓葬的人,怎么会找不到这里来呢?
林逸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拿过工兵铲,沿着石门的缝隙轻轻撬了一下,这石门竟然咯吱一声,打开了。
“林顾问,你的意思呢?”
众人沿着石板路走到了近前,宝顶正前方竖着一通高大的石碑,上书: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之位。
“这墓穴当中可能还有危险的机关,我们比较专业,还是我们走前头吧!”
“林哥,你来看!”
白璐似乎在这通墓碑的后面发现了什么情况。
“照这么说,那个身穿白衣服的女人真的是陈媛媛?”
钱升和汪强也发现了异样,急忙凑上前来。
“乔队,跟您解释一下,这地方,叫宝顶,说白了,就是个大坟包,这里头是埋人的地方,按理说呢,不应该留出通道,现在不知道为什么这里会有个通道出现。”
穿过石门,里面是一条狭长的甬道,两边用青砖砌成,走起来相当的平顺,就好像专门修的一条通道似的。
等到两人身死之后,装殓下葬,将宝顶封住,再从后面的出口出去。
“吴叁贵给她修了一座硕大的观音阁,供她诵经礼佛,所以,你们说会不会是先有的这座观音殿,后来才有的地宫。”
“都说了不可能了,”
“破案了,这里就是吴叁贵跟陈媛媛的合葬墓,你看,正面是吴叁贵本人的谥号,后面写的是‘吴门陈氏’,肯定没错了!”
再大胆的猜测,那就是,当初这个地宫就是倒着修的,先留出坟茔的位置,也就是两人合葬的宝顶,再去修缮里面的各个环节和建筑。
“这里应该就是吴叁贵的陵寝宝顶所在了。”
说罢,林逸打着手电,绕过了供奉着牌位的供案,从享殿里穿堂而过,面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广场式建筑。
说罢,林逸抽出金刚伞,护住要害,推开石门率先走了进去,大伙也都跟在他的身后鱼贯而入。
林逸赶紧跟了过去。
之前万雅和秦仁谦之间就有无数的疑问,如今万雅带着秘密坠入万丈深渊,这座墓葬的秘密又浮出水面,越来越多的疑问交织在了一起,让林逸根本无从下手。() ()
这也印证了林逸此前的推测,这座地宫,跟那座隐匿在深井之下的地宫,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也就是那位刘玄初。
从他们进来的那个入口来判断,即便这送葬队伍再如何低调行事,也是不可能从棺山那一头进入地宫的。
这里的构造和形制,跟他们之前在川中青峰山普净寺地宫见到的情形几乎是一模一样。
在碑文的后面,又刻着“吴门陈氏之位”的字样。
这道暗门就开在一整面的花岗岩墙基上,如果不是仔细观察,根本发现不了这个细节。
乔队这个时候也返回了这里,发现了这个通道。
“那还等什么呢,进去看看吧。”
那这个藏在棺山之中的入口又是留给谁的呢?
既然是合葬墓,陈媛媛的牌位又去了哪里?
“原来通道在这啊,我刚才绕了一大圈,没有出路,这个玩意把路都堵死了,刚准备爬上去看看情况,你们找到出路啦。”
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啊!
陈媛媛当初在这里青灯古佛了却余生,在吴叁贵死后,灵柩下葬,两人都埋在了这里。
“刚才咱们都在推测这地宫应该还有一个出路,我估计应该就藏在这座宝顶当中,想要从这里出来,就得铤而走险,进去探探。”
林逸举着手电筒一边打量一边回答道:
就在这通墓碑的后面,也就是宝顶的正前方,竟然有一道暗门。
众人立刻闪向两边,等了片刻之后,没有发现任何的可疑情况,这才壮着胆子来到了门口,打起手电筒向内张望。
“都别瞎琢磨了,走,去后面瞧瞧。”
“难怪本地村民从来不知道这里有座大墓,也没有流传出任何跟吴叁贵墓穴有关的传闻,就是因为这座隐匿在山水之中的地宫不是从马鬃岭那边开始修的?”
在正中央的位置,有一座山包似的建筑,直径目测少说也有数百米,底面用巨大的花岗岩位为基础,周围用青砖堆砌,在黑暗中看过去,就像一只巨大的乌龟趴在那里。
可这墓道当中,竟然连金刚墙都省了,直接一条大路直通前殿。
“这宝顶怎么会留门?该不会这已经被倒了吧?”
这一路上没有任何的机关,一条长约数百米的墓道,走到尽头,按理说应该是一道金刚墙横在面前。
现在唯一能解开谜底的办法,就是去“宝顶”一探究竟。
林逸伸手一推,这道石门竟然真的动了。
只是,这座前殿不像之前那里,摆放着无数的棺材。
可能是吴叁贵想要低调行事的缘故,整个前殿依旧空旷,除了周围的墙上有一圈浮雕的砖刻之外,再没有其他的陈设。
就在大伙举着手电研究浮雕上面的内容的时候,林逸一个人来到了墓室的东南角,点起了一只蜡烛。
在烛火的映照之下,墙上的浮雕似乎开始起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