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权臣正文卷第二百七十六章连中三元!三百年来第二人!大夏崇宁二十四年,四月初一。

    红日悄然跃出了山头,洒下一片汪洋恣意的光。

    被朝阳照亮的皇极殿殿前广场上,三百位贡生安静地站着。

    他们是今次得跃龙门的天之骄子,也是这场持续三年的惨烈“厮杀”最后脱颖而出的优胜者。

    一张张青涩的面庞,写满了紧张的期待。

    蓬勃的朝气,时隔三年,再度充盈在这座暮气沉沉的宫城中。

    点名完毕,代理礼部尚书王若水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站在队伍最前方的夏景昀,朗声道:“贡生进殿!”

    众人在礼官的引导下,迈着忐忑又紧张的步伐,进入了皇极殿中。

    此刻的他们还不知道,对于他们中间大多数人而言,这或许就是他们这辈子唯一一次走入这座大殿。

    大殿之中,早就摆下了一张张的案几和蒲团,也有每个考生的名牌,众人先前也是按照这个顺序站队,所以进去之后毫不费力地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接着,他们又在礼部尚书王若水的引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繁琐的发卷、赞拜、行礼等活动,折腾得都快蒙圈了,终于切入了正题。

    礼部尚书王若水站在众人之前,从一旁的大太监高益手中,接过一个密封的盒子,当中撕开密封,从中取出一张明黄卷轴打开,代替陛下念诵起了策问之题。

    “制曰:朕闻古之圣君者,垂衣裳而治天下。然当其时,犹有未尽治平者,臣任之于下而上可以无为,惟得其人而分命之,是以不劳而治之,朕常嘉之,甚慕之。”

    “朕抚天下二十有四年矣,夙夜敬事上帝,宪法祖宗,选任文武大吏之良,思以除民之害而顺其生。兢业不遑,未尝有懈。然水旱为灾,黎民阻饥,狄戎时警,边围弗靖,而匪乱尤甚,历时越岁,尚未底宁。岂有司莫体朕心,抑选任未得其人?”

    “夫朕有爱民之心而泽未究,有遏乱之志而效未臻,固以今昔不类,未得如古任事之臣尔!兹欲使上下协虑,政事俱修,兵足而寇患除,民安而邦本固,以媲美古圣君之治,其何道而可?尔诸士悉心陈列,勿惮勿隐,朕将采而行焉。”

    随着一声黄钟轻鸣,众人便得到了作答的允许。

    有的人直接动笔,奋笔疾书;

    有的人抱着双臂,闭着双目,打起腹稿;

    也有人抓耳挠腮,写几笔停几下,接着又写。

    这静可闻针的偌大殿中,柔软的毛笔和细腻的白纸之间,竟摩擦出了这世间难得的美妙韵律。

    这一答,就从日出答到了日暮,当众人交卷,一切都随着那一张写满了墨字,承载着他们十余载寒窗苦读成果的纸,尘埃落定之后,每一个人,都是身心俱疲。

    虽然也有精力充沛的贡生不知被什么东西鼓舞,勾肩搭背地又去寻欢作乐,以身犯险,但绝大部分的人还是回了会馆、客栈或者家中休息。

    他们轻松了,但属于幕后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受卷、掌卷、弥封,一帮礼部官员好一通忙碌,终于将卷子整理好了。

    好在殿试不用誊抄,只需糊名,否则不知道得忙活多久才行。

    翌日清晨,八位阅卷官便齐齐而至。

    殿试阅卷只评论优劣,给出总体意见即可,以【○】为优,八位阅卷官都要看完每一份卷子,最后【○】最多的十份卷子便会被呈送御前,交由皇帝定出最好的三份,并且拟定一甲三人的排名,也就是所谓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当

    八位阅卷官就坐,其中一人笑着道:“泗水州夏景昀已经连中两元,不知能否媲美苏老相公,成就国朝第二位连中三元之人。”

    接着便又有人附和,“我大夏立国三百余年,也就出过苏老相公这么一个连中三元之人,如果夏景昀再成就此事,陛下文治之功冠绝本朝诸帝啊!”

    又有人点头道:“是啊,崇宁朝若能出两位连中三元之人,想必陛下也会开心之至的。”

    但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冷冷道:“能否连中三元,要看他自己本事,我等自不可为了陛下之欢心,而或一己之私欲,而作违心之评判。”

    众人扭头看着这个发言之人,发现其正是国子监祭酒万贵礼。

    这位几乎人所共知的太子忠臣,不愿意看到夏景昀成就如此恢弘成绩,也是众人一想就明白的事情。

    “万祭酒这是在国子监说话说习惯了?忘了这是什么场合了?”

    一个老头儿冷哼一声,直接开喷。

    开什么玩笑,你小子那点水平,能来当阅卷官,有一半都是你的官位给的,来了就老老实实窝着。

    本来大家调侃乐呵一下,你非要在那儿装腔作势,我们几个可不惯你这臭毛病!

    也有和事佬站出来,“好了好了,万祭酒也是好心,大家都好好阅卷吧,这三百份要细致看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众人知道任务繁重,也没再争吵,认真看了起来。

    日头渐渐升起,房间内纸张翻阅的声音此起彼伏,不时还伴随着阵阵击节赞叹和怒其不争的喝骂。

    “妙啊!妙啊!这篇文章,绝对足以排进前三甚至夺魁啊!”

    一个老头忽然对着一张答卷,赞不绝口。

    众人也没多少好奇,每个人口味不同,性情不同,有些话,听听也就罢了,方才也不是没有过。

    等老头儿摇头晃脑地欣赏完了,满意又坚定地画了个圈,将它递给自己的下一位时,甚至还带着几分恋恋不舍。

    他的下一位伸手接过,将信将疑地投下目光,接着便猛地睁大了眼睛。

    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着,直到一口气读完,才长出一口浊气,“这此文毫不逊色于过往之状元文章啊!”

    听见这番话,离得近的几人都来了兴趣。

    一个人说好,那可能是口味独特,但两个人都给这么高的评价,那恐怕就真的不简单了。

    在那人下方的老者便起了好奇,“哎呀,你这一说,让我如何看得下这般粗陋文字!来,速速递来!”

    说着,他便给直接自己那份上面画了个×,伸手讨要。

    待拿过来,先大略扫过一遍,登时激动,“妙!果然妙极!好文,好论呐!”

    众人被这三人接连的话真的勾起了好奇,干脆放下手里的卷子,都走了过来,一起围观。

    而后便忍不住纷纷赞叹起来,直接提笔在上面画上了自己的圈。

    国子监祭酒万贵礼也在凑热闹的人中,但他瞧见那字迹却忽地心头一跳。

    “万祭酒可是觉得此文不好吗?”

    等众人都画了圈,只有万贵礼没动时,最开始直接当面怒斥万贵礼的那个大儒老者斜眼一瞥,开口问道。

    看着上面的九个红圈,万贵礼把心一横,提笔在上面画了个×。

    “你!”

    那老者勃然大怒。

    “万贵礼!你私心作祟,枉为阅卷官!”

    万贵礼也豁出去了,振声道:“策论如何,每位阅卷官自有评判,你们觉得好,就非要本官也认同,岂有这般道理,依你们所言,一个人就行了,为何要设八位阅卷官!”

    毕竟厮混朝堂的,耍起嘴皮子来,这些饱读诗书的大儒又岂是其对手!() ()

    众人只能无能狂怒,总不能抓着万贵礼的手让他改了。

    但正因为如此,接下来的卷子,其余几位阅卷官为了保证方才那封答卷能呈送御前,有许多本来能给圈的都只给了【△】之类的符号,导致这一届含【○】量大减。

    这样的衍生是许多人都没想到的,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最终的结果是,那篇九圈一叉的文章,最终还是被成功送到了崇宁帝的案头。

    并且被主阅卷官直接摆在了第一位。

    事实上,不用摆在第一位,也无妨。

    因为看过【明月几时有】原贴,认真观摩研究过姜老军神那一幅字的崇宁帝在第一眼就认出了这别具一格又有大师风范的字迹。

    他笑着拿起来,看向这篇策论的内容。

    【臣对:臣闻帝王之御极也,体君道以奉天心,而后可以建久安长治之业。肃臣纪以奉天职而后可以成内修外攘之功。何则?人君者,天之所授,以统一万方,而凌驭万民者也。其位尊,其任重,故君道常主乎逸。人臣者,天之所命,以左右一人,而分理庶政者也。其分卑,其事繁,故臣道常主乎劳。】

    【钦惟皇帝陛下禀刚健中正之姿,合阴阳动静之德臣窃伏草茅,伏披圣泽久矣盖圣问之所及,首述古圣贤君之治,继悯水旱盗贼之灾,任事失人之咎,而终究夫足兵安民之术,弥灾救困之方.大哉皇言,忧国忧民之心见乎词矣,敢不披沥愚衷,以对扬于万一耶?】

    【古圣君以聪敏极圣之主,默运无为之治,而又有率育克勤之臣,共佐太平之业,故下民之其困也,水旱之为灾也,四夷之弗率也,圣君非不恤也。唯其忠良之佐,足以赞皇猷,弼直之邻,足以弘帝道则所以达长治久安之业,成内修外攘之功,岂偶然哉!】

    【臣伏观陛下临御以来,二十有四年矣!于今诸瑞咸集,四灵毕至,固足以彰陛下之峻德鸿勋,超卓百代矣!然水旱为灾,有垫溺枯槁之忧。蛮族窃发于东南,而南疆弗靖,北虏跳梁于西北,而边尘屡惊。甚则匪乱之势,渐成蔓延,殊非盛世之所宜有者,正古圣君忧民励精之日也!】

    【.盖陛下爱民之心,容保如天地,而诸臣不能承宜德意,以弘康国之猷。陛下遏敌之志,果决如雷霆。而诸臣不能奉扬威命,以茂肃清之烈。是自负于古圣之主,而有愧于贤君之臣多矣。】

    【.为今日计,莫先于任人,尤莫要于择人。夫国家分命职官,未尝不任人也,臣以为任之未当也。夫国家聚贤敛才,未尝不择人也!臣以为择之而未精也。任之未当与择之未精,而欲得人以俾圣治,是犹楩梓未充,而需栋梁之用,臣知其弗能也!】

    【固欲修内治者,在慎择乎守令而已矣。欲平外患者,在慎择乎将帅而已矣!】

    【抑臣又闻之,朝廷者四方之极也,纯心者用人之枢也。惟陛下常存敬一之心,以端拱于上而已。敬则存其心而不放,一则存乎理而不杂。深宫后闱之中,而不忘乎知人安民之虑;斋居邃密之际,而日严夫敬天法祖之忱,则心正而朝廷百官皆一于正矣。文武大吏有不奉承,而守令将帅有不奋励者哉?臣不识忌讳,干冒天威,无任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

    看到最后一个字结束,意犹未尽还翻了一下的崇宁帝才惊觉自己竟然不知不觉全部看完了。

    不得不说,这篇策论是写得真好。

    格式、立意、文采,无一不精,最关键的是,对方在吹捧奉承自己和表露自己想法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微妙合理的平衡。

    自己不会觉得冒犯,同时又把想说的话都说到了。

    身为皇帝,身为一个聪明的皇帝,他当然知道臣属都是顺着他话吹捧的。

    但他喜欢奉承不假,却更喜欢奉承了自己同时还能把实事干好的人,否则他还怎么垂拱而治。

    “连中两元,又写出这等文章,朕也不做恶人,成人之美吧!”

    说着他提起朱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圈中写下一个【首】字。

    ——

    翌日,四月初四。

    一大早,三百位贡生再次齐齐出现在了皇极殿前的广场之中。

    和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与他们站在一起的还有朝中百官。

    这便是每一届科举最后也是最盛大的场面:传胪大典。

    三年的辛劳,在这一刻,盖棺定论,而其中诸位的前程,也在这一刻,徐徐展开。

    三百位贡生站立中央,眼前是金吾卫摆开的卤簿仪仗,一旁还有礼音韶乐,他们的两侧还站着曾经仰望的文武百官。

    他们就是今日此处绝对的中心,更是天下瞩目的所在。

    对许多人而言,这也是他们这辈子最荣耀的时刻,再往后的人生,就再无可能只凭考试就能拥有这样的荣耀,站到这样的舞台了。

    他们的神色虽然依旧颇为不自然,但更多的是身处这种场景之下不自觉的战栗和惶恐,再加上几分对结果的患得患失,而非两日之前那种还要担心发挥的紧张。

    因为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礼乐悄然奏响,崇宁帝乘着帝辇缓缓抵达场中。

    众人在礼官的引领下,齐齐参拜。

    崇宁帝笑容和煦,望着下方的三百名贡生,“诸位俊才,朕就一句话,朕之期望在汝,国朝之希望在汝,黎民苍生之殷盼亦在汝,愿汝等从今往后,敬忠国事。便如世人赞颂老军神之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第一次得见天颜,一个个贡生们激动得浑身战栗。

    陛下亲口的期许化作一团烈火在胸中激荡,豪情顿生,壮志凌云,在眼中闪烁着理想的火花。

    在礼官的引导下,他们发出风雷般的嘶吼,“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崇宁帝不再开口,从一旁的托盘中,取出三张试卷,亲手递给了礼部尚书王若水。

    原本这个活儿是该丞相来接的,但是如今秦惟中还在黑冰台问罪,相位空悬,崇宁帝不愿给这些如狼似虎眈眈而视的臣僚以错觉,便干脆让王若水来了。

    众人目光殷切地看着王若水,看着他手上的答卷。

    这三张卷子的主人,就将是今次最荣耀的三位,将享受着万民的膜拜与艳羡,走出一条青云直上之路。

    王若水拿起其中第一份答卷,朗声念了一遍。

    而后当众拆开糊名,声音微颤道:“崇宁二十四年四月一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泗水州,夏景昀!”

    一道道目光饱含着震惊、艳羡和嫉妒等诸多心思,齐齐望向那个队伍最前长身而立的身影。

    众人聚焦的中心,夏景昀迈步出列,站在御道左侧,高呼道:“臣谢陛下隆恩。”

    大夏立国三百多年,第二个连中三元的人。

    出现了!

    夏景昀,做到了!

    今天也就这一章了,实在有些烧脑难写。

    PS:这一章的策问和策论都是以嘉靖四十一年,申时行的状元策论为基础改的。

    为了挑一篇合适的,符合人设的,翻遍了历代状元策论,眼睛都看花了。

    见谅。

    or

章节目录

第一权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皇家大芒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皇家大芒果并收藏第一权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