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很久,李元才终于把这些年的消息全都消化掉了,这时候他才惊觉世事变化之快,这些年发生的事情,哪一件不是惊天动地的。
大明内部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那样的朝廷体质在李元看来完全无法想象。
而以他的政事智慧,在了解清楚整个事件的详细之后,他很快就意识到,大明百姓将会迎来一个史无前例的宽松时代,这是如今组成大明朝廷的纲领所决定的。
他光是听着,都感觉到心潮澎湃了,他想亲眼去看看如今的大明,是个什么样子。
果然,这世界不论到了什么时候,中原王朝永远都是站在时代最前端的,当他们奉行儒家的时候,周边诸国都因而学习到了礼仪和制度,开始建设了自己的国家。
而现在,中原文明再度获得了新生,李元觉得李朝这样的附属国家,或许又要重新开始以学生的身份开始学习摹仿了,又或者,直接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事实上如今的李朝,确实在面临这样的选择。
得知东瀛海战惨败和安南胡氏王朝覆灭最终归附大明的消息之后,李元就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被放出来了,因为李现在害怕了。
“东瀛安南均有积蓄力量反抗大明,以殿下心思,本应做一样的事情才对,为何殿下却一直安分守己,即便是大明内战也不曾冒犯分毫。”
“既然东瀛和安南已经开始做了,那孤就不必再做了。”
面对李元的询问,李平静的做出了回答,而这让李元忍不住点了点头。
这位君主心有大志,但做事却很有分寸,从软禁自己开始,他就一直保证着对李朝的强力掌控,又不会过分刺激大明,即便是看似大明最虚弱的内战时候,也完全能沉得住气。
如果不是现在的大明强大的让人有些绝望的话,李元觉得或许这位君主会是李朝历史的一位有为君主。
但是现实是残酷而无奈的,不管君主多么小心翼翼,也难以承受大明的压力。
“天朝的态度已然变化,相比较以前他们更加强硬了,我李朝确实要早做打算,那么殿下遣我出使,所求何在?”李元目光紧紧盯着他。
说到这里,李神色一下有些落寞,他怔怔的看着眼前的李朝国玺,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李元这样的聪明人,一下就看出来李的情绪,便也默默不语。
“李卿知道吗,自安南归附之后,我李朝便也跟着动荡起来,每日不知多少学生商人在游街呐喊,竟是要孤退位归附大明。
可这片土地明明是我李朝国祚,为何子民却要为大明奔走,即便他们许多人均是被大明撩拨蛊惑,但做出这样的事情,依然让孤为之心寒。”
许久之后,李才幽幽开口,他语气幽怨的看着李元:“你是留学派的领袖,不如和孤说说你的心里话,你们真的觉得我李氏德不配位,真的觉得自己是华夏子民吗?”
李元愣了一下,但随后他就审视自己的内心,然后给了李一个真心话:“大明如今以民立国,这对小民的诱惑力是无与伦比的,如果可以堂堂正正做体面的华夏百姓,谁又愿意在李朝给人当牛做马呢,那么殿下您能如大明一样自我革新吗?”() ()
李顿时哑口无言,如大明那样革新,那岂不是要自己这个君主革自己?
李想想就觉得没有勇气,事实上大明若不是出了个许良,恐怕也难以做到这种事情。
而且,就算真的如大明那样革新就行了吗,这世界的事情不仅有内部的问题,还要面临外部的压力。
“而且,这个世界终究是实力为尊,殿下真的有勇气站在大明的对立一面吗,不如放过自己,也放过我李朝的万千子民。”
到了这个时候,李元说话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天下大势不是区区一个李能够逆转的,这一点李自己也明白,不然就不会放自己出来了。
大明的文化侵蚀策略润物无声,厉害在能用漫长的时间去改变诸国人心。
如果李今天决议强硬抵抗大明的吞并,恐怕下面的臣民并不会选择站在李氏王朝一边,如今李朝的人心已经变了,李氏的下场最后也会如安南胡氏一般无二。
李久久不语,他的想法的确如此,安南胡氏的遭遇让他感同身受,正是因为看得清楚,他才不得不认真考虑自己接下来的选择。
李朝百姓也渴望能享受到大明那样的革新成果,他们也希望自己过上那样体面和尊严的日子,他们不调转枪头打李朝就算不错了,更不要说帮着李朝对抗大明。
可是李朝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大明那种自我革新,那些既得利益者断然不会愿意割让自己的利益,只有大明这样的外力才有可能用无可阻挡的力量实现这种改变。
按理来说,这些既得利益者本应该站在自己身边一起反抗大明才对,毕竟大明的政策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但偏偏这些人面对大明时,又显得极其软弱,更有甚至还会如李元这样直接站在大明一边,自己根本就指望不上他们。
诸国的人心都已经异变了,李发现自己已经进入死局,就算想抵死抵抗,那也无力可施,李朝内部找不到多少可以支撑自己的力量。
李是不甘心的,这些年他尝试过许多办法避免可能被大明同化的可能,但最终他还是绝望的发现,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一切努力都是没用的。
尤其是大明明明都已经强的可怕了,却还这么稳健,不惜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慢慢布局渗透,这让李根本看不到任何翻盘的希望。
他就像是一个被绑起来的人,只能看着敌人一点点把刀尖刺入到自己心脏当中,却没有任何能力反抗,这让他有种莫大的悲哀。
这片土地本就不多的历史,就此要淹没在华夏之中,最终成为其一部分了.
“李卿出使大明,便谈一谈内附的可能吧,既然事情已经如此,孤能做的就是替子民多争取一些优渥条件了。”
大明内部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那样的朝廷体质在李元看来完全无法想象。
而以他的政事智慧,在了解清楚整个事件的详细之后,他很快就意识到,大明百姓将会迎来一个史无前例的宽松时代,这是如今组成大明朝廷的纲领所决定的。
他光是听着,都感觉到心潮澎湃了,他想亲眼去看看如今的大明,是个什么样子。
果然,这世界不论到了什么时候,中原王朝永远都是站在时代最前端的,当他们奉行儒家的时候,周边诸国都因而学习到了礼仪和制度,开始建设了自己的国家。
而现在,中原文明再度获得了新生,李元觉得李朝这样的附属国家,或许又要重新开始以学生的身份开始学习摹仿了,又或者,直接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事实上如今的李朝,确实在面临这样的选择。
得知东瀛海战惨败和安南胡氏王朝覆灭最终归附大明的消息之后,李元就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被放出来了,因为李现在害怕了。
“东瀛安南均有积蓄力量反抗大明,以殿下心思,本应做一样的事情才对,为何殿下却一直安分守己,即便是大明内战也不曾冒犯分毫。”
“既然东瀛和安南已经开始做了,那孤就不必再做了。”
面对李元的询问,李平静的做出了回答,而这让李元忍不住点了点头。
这位君主心有大志,但做事却很有分寸,从软禁自己开始,他就一直保证着对李朝的强力掌控,又不会过分刺激大明,即便是看似大明最虚弱的内战时候,也完全能沉得住气。
如果不是现在的大明强大的让人有些绝望的话,李元觉得或许这位君主会是李朝历史的一位有为君主。
但是现实是残酷而无奈的,不管君主多么小心翼翼,也难以承受大明的压力。
“天朝的态度已然变化,相比较以前他们更加强硬了,我李朝确实要早做打算,那么殿下遣我出使,所求何在?”李元目光紧紧盯着他。
说到这里,李神色一下有些落寞,他怔怔的看着眼前的李朝国玺,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李元这样的聪明人,一下就看出来李的情绪,便也默默不语。
“李卿知道吗,自安南归附之后,我李朝便也跟着动荡起来,每日不知多少学生商人在游街呐喊,竟是要孤退位归附大明。
可这片土地明明是我李朝国祚,为何子民却要为大明奔走,即便他们许多人均是被大明撩拨蛊惑,但做出这样的事情,依然让孤为之心寒。”
许久之后,李才幽幽开口,他语气幽怨的看着李元:“你是留学派的领袖,不如和孤说说你的心里话,你们真的觉得我李氏德不配位,真的觉得自己是华夏子民吗?”
李元愣了一下,但随后他就审视自己的内心,然后给了李一个真心话:“大明如今以民立国,这对小民的诱惑力是无与伦比的,如果可以堂堂正正做体面的华夏百姓,谁又愿意在李朝给人当牛做马呢,那么殿下您能如大明一样自我革新吗?”() ()
李顿时哑口无言,如大明那样革新,那岂不是要自己这个君主革自己?
李想想就觉得没有勇气,事实上大明若不是出了个许良,恐怕也难以做到这种事情。
而且,就算真的如大明那样革新就行了吗,这世界的事情不仅有内部的问题,还要面临外部的压力。
“而且,这个世界终究是实力为尊,殿下真的有勇气站在大明的对立一面吗,不如放过自己,也放过我李朝的万千子民。”
到了这个时候,李元说话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天下大势不是区区一个李能够逆转的,这一点李自己也明白,不然就不会放自己出来了。
大明的文化侵蚀策略润物无声,厉害在能用漫长的时间去改变诸国人心。
如果李今天决议强硬抵抗大明的吞并,恐怕下面的臣民并不会选择站在李氏王朝一边,如今李朝的人心已经变了,李氏的下场最后也会如安南胡氏一般无二。
李久久不语,他的想法的确如此,安南胡氏的遭遇让他感同身受,正是因为看得清楚,他才不得不认真考虑自己接下来的选择。
李朝百姓也渴望能享受到大明那样的革新成果,他们也希望自己过上那样体面和尊严的日子,他们不调转枪头打李朝就算不错了,更不要说帮着李朝对抗大明。
可是李朝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大明那种自我革新,那些既得利益者断然不会愿意割让自己的利益,只有大明这样的外力才有可能用无可阻挡的力量实现这种改变。
按理来说,这些既得利益者本应该站在自己身边一起反抗大明才对,毕竟大明的政策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但偏偏这些人面对大明时,又显得极其软弱,更有甚至还会如李元这样直接站在大明一边,自己根本就指望不上他们。
诸国的人心都已经异变了,李发现自己已经进入死局,就算想抵死抵抗,那也无力可施,李朝内部找不到多少可以支撑自己的力量。
李是不甘心的,这些年他尝试过许多办法避免可能被大明同化的可能,但最终他还是绝望的发现,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一切努力都是没用的。
尤其是大明明明都已经强的可怕了,却还这么稳健,不惜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慢慢布局渗透,这让李根本看不到任何翻盘的希望。
他就像是一个被绑起来的人,只能看着敌人一点点把刀尖刺入到自己心脏当中,却没有任何能力反抗,这让他有种莫大的悲哀。
这片土地本就不多的历史,就此要淹没在华夏之中,最终成为其一部分了.
“李卿出使大明,便谈一谈内附的可能吧,既然事情已经如此,孤能做的就是替子民多争取一些优渥条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