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的上架感言
下周一就正式上架了,这本书延续老虎一贯的风格,主打的就是一个相对冷门。
一来是老虎的性格,喜欢去收集一些相对冷门时代发生的故事。
二是在这个网文竞争激烈的时代,也算是一个竞争策略。
不管是上本书的归义军还是这本南洋,固然冷门小众,但喜欢这个的书友、同好也不算少,至少养活老虎这样的几个网文作者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不管是老书友还是新书友,都不用担心烂尾乃至太监等情况。
每年十三四万的收入对于快要进入四十岁,正式成为中年人的老虎来说,是一份非常丰厚且非常重要的收入,不存在我敢随时舍弃的一丁点可能。
人到中年才发现,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幼时父母的严厉管教,还是青年时期老师的谆谆教诲。
那都远远及不上人到中年后,上有老下有小带来的巨大压力对你勤奋的促进作用。
这股压力,就像是有人拿着鞭子在后面猛抽,驱使着你跟一头炉子一般,毫不停歇的拉磨。
所以,再次感谢我的书友们,正是你们的支持,让老虎得以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赛道。
就算驴子想拉磨,他也得有磨坊这个平台不是。
而之所以要发这个提前的上架感言,那是因为南洋的情况,就如同归义军及唐末西域的故事一样,太多的真相被淹没到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甚至可以说,南洋的情况还远比唐末西域的情况要严重。
为什么呢,因为在唐末西域和归义军,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少有人记述,而蒙上了一层迷雾。
但在这些迷雾中,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些零碎的记载和某些文字、碑文的出土,大概看到事情的走向。
虽然少,但是真实的。
但在南洋,这就很麻烦了。
因为就在拉玛一世篡位杀死郑信后不久,为了掩盖自己的背叛儿时伙伴、背叛最初推他上位时与潮州人乃至华人约定的不光彩事迹。
拉玛一世干了一件除开安南王室之外,其他南洋统治者绝不会干,也想不起来会干的事情。
他命王室和大臣,编写一步暹罗编年史,并禁止了除开这本编年史以外,其他本就不多的暹罗历史记载。
这一招非常厉害!
也算间接证明,这家伙的成长和血脉中,有大量来自华人的影响,不是华人,根本就想不出来这一招。
唐末西域和归义军是历史记载少,但大体是真实的。
可南洋自拉玛一世这本编年史开始,真真假假,后人根本就分不清楚了。
而唯一对暹罗历史有所记述的安南,因为要与暹罗争夺南洋文化正统,双方在文化这方面非常敌视。
导致安南史书很少描写暹罗不说,有描写也基本就朝着抹黑的态度来的。
比如郑信就被描写为‘各远近属邑亦一概收索。无银者拘打,监于竹牢。万民汹汹,恶声塞道,而郑新(信)不悔。且曰:“天命在我,彼如我何哉?”’() ()
好家伙,这是按照隋炀帝的模板写的吧!
且安南与暹罗一样,都有大量地盘是华人打下,但最后又强行融合了华人的黑历史,就更是对这些讳莫如深了。
这导致我们现在来看,南洋的任何史料都要细细斟酌,很多玩意读起来很离谱,但又没有其他记述,相信不是,不相信也不是。
更有很多互相矛盾的记载。
难!
当然,作为一个网络小说作者,老虎不用考虑的那么深,只要能根据现有脉络和若有若无残存遗留下的一点点情况,做一个小说作者的推演和认定就可以了。
比如后面要说道的郑信出身问题,他的养父被确切记载为阿瑜陀耶王朝的财政大臣,这个职务从现有资料上看,自后阿瑜陀耶王朝开始,基本就是由华人担任的。
那么...郑信的这个养父,就该是华人,不然他登不上这个位置。
还很可能也是潮州后裔,不然摆平不了大量的潮州人。
但你有实证吗?没有!
还有郑信的这个养父,官方记载封爵披耶,名为节悉,所以叫披耶节悉。
但从另一些据说是当时留下的华人简单记述看,此时的财政大臣用过一个叫做信慕(斯姆?).却克里的名字。
很大可能,这是一个母亲出自却克里家族的N带华人贵族,与拉玛一世有亲缘关系。
很大可能,这个信慕.却克里和披耶节悉应该是一个人,除非但是暹罗在同一时间有两个财政大臣。
但,你有实证吗?没有。
就如同轰炸加沙医院,全世界都心知肚明是谁干的,但你有确切的实证吗?没有!
所以,老虎从一个网络小说作者的角度,就只能设定他们是一个人,这个人的外祖家很可能是跟拉玛一世同族的泰人豪族却克里家族。他本身则有华人血统。
至于其他类似的情况,比如郑信掌权这十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等等很多,别说老虎了,就是研究东南亚历史的大佬,也都不可能彻底弄清楚了。
老虎只能保证,本书中的重要人物,从姓氏到事迹以及性格,大体上是准确的,我没胡编乱造,细节上这玩意是真的搞不清楚。
有的书友说,不确定就别写了。
这话有道理,写历史上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时代可以,但写南洋,要求就有些太高了。
是以,大家跟我一起,就把这个当做畅游近代南洋的纯小说和网游吧,它有着一定的真实性,但不能实锤确凿的东西也不少,大家理解下。
最后,按惯例求一求订阅吧,大家有能力就每天赏个几毛钱给老虎吧。
你们一个人给的少,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呀,我得的那就多了(手动狗头)
另外,老虎今天要去陪家人复查,可能只有一更,我下午回来后和明天多码点,争取上架五到六更,上架后每天早晚各一更,每章字左右。
大体上保证每天,每月不少于二十万字。
谢谢大家。
一来是老虎的性格,喜欢去收集一些相对冷门时代发生的故事。
二是在这个网文竞争激烈的时代,也算是一个竞争策略。
不管是上本书的归义军还是这本南洋,固然冷门小众,但喜欢这个的书友、同好也不算少,至少养活老虎这样的几个网文作者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不管是老书友还是新书友,都不用担心烂尾乃至太监等情况。
每年十三四万的收入对于快要进入四十岁,正式成为中年人的老虎来说,是一份非常丰厚且非常重要的收入,不存在我敢随时舍弃的一丁点可能。
人到中年才发现,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幼时父母的严厉管教,还是青年时期老师的谆谆教诲。
那都远远及不上人到中年后,上有老下有小带来的巨大压力对你勤奋的促进作用。
这股压力,就像是有人拿着鞭子在后面猛抽,驱使着你跟一头炉子一般,毫不停歇的拉磨。
所以,再次感谢我的书友们,正是你们的支持,让老虎得以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赛道。
就算驴子想拉磨,他也得有磨坊这个平台不是。
而之所以要发这个提前的上架感言,那是因为南洋的情况,就如同归义军及唐末西域的故事一样,太多的真相被淹没到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甚至可以说,南洋的情况还远比唐末西域的情况要严重。
为什么呢,因为在唐末西域和归义军,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少有人记述,而蒙上了一层迷雾。
但在这些迷雾中,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些零碎的记载和某些文字、碑文的出土,大概看到事情的走向。
虽然少,但是真实的。
但在南洋,这就很麻烦了。
因为就在拉玛一世篡位杀死郑信后不久,为了掩盖自己的背叛儿时伙伴、背叛最初推他上位时与潮州人乃至华人约定的不光彩事迹。
拉玛一世干了一件除开安南王室之外,其他南洋统治者绝不会干,也想不起来会干的事情。
他命王室和大臣,编写一步暹罗编年史,并禁止了除开这本编年史以外,其他本就不多的暹罗历史记载。
这一招非常厉害!
也算间接证明,这家伙的成长和血脉中,有大量来自华人的影响,不是华人,根本就想不出来这一招。
唐末西域和归义军是历史记载少,但大体是真实的。
可南洋自拉玛一世这本编年史开始,真真假假,后人根本就分不清楚了。
而唯一对暹罗历史有所记述的安南,因为要与暹罗争夺南洋文化正统,双方在文化这方面非常敌视。
导致安南史书很少描写暹罗不说,有描写也基本就朝着抹黑的态度来的。
比如郑信就被描写为‘各远近属邑亦一概收索。无银者拘打,监于竹牢。万民汹汹,恶声塞道,而郑新(信)不悔。且曰:“天命在我,彼如我何哉?”’() ()
好家伙,这是按照隋炀帝的模板写的吧!
且安南与暹罗一样,都有大量地盘是华人打下,但最后又强行融合了华人的黑历史,就更是对这些讳莫如深了。
这导致我们现在来看,南洋的任何史料都要细细斟酌,很多玩意读起来很离谱,但又没有其他记述,相信不是,不相信也不是。
更有很多互相矛盾的记载。
难!
当然,作为一个网络小说作者,老虎不用考虑的那么深,只要能根据现有脉络和若有若无残存遗留下的一点点情况,做一个小说作者的推演和认定就可以了。
比如后面要说道的郑信出身问题,他的养父被确切记载为阿瑜陀耶王朝的财政大臣,这个职务从现有资料上看,自后阿瑜陀耶王朝开始,基本就是由华人担任的。
那么...郑信的这个养父,就该是华人,不然他登不上这个位置。
还很可能也是潮州后裔,不然摆平不了大量的潮州人。
但你有实证吗?没有!
还有郑信的这个养父,官方记载封爵披耶,名为节悉,所以叫披耶节悉。
但从另一些据说是当时留下的华人简单记述看,此时的财政大臣用过一个叫做信慕(斯姆?).却克里的名字。
很大可能,这是一个母亲出自却克里家族的N带华人贵族,与拉玛一世有亲缘关系。
很大可能,这个信慕.却克里和披耶节悉应该是一个人,除非但是暹罗在同一时间有两个财政大臣。
但,你有实证吗?没有。
就如同轰炸加沙医院,全世界都心知肚明是谁干的,但你有确切的实证吗?没有!
所以,老虎从一个网络小说作者的角度,就只能设定他们是一个人,这个人的外祖家很可能是跟拉玛一世同族的泰人豪族却克里家族。他本身则有华人血统。
至于其他类似的情况,比如郑信掌权这十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等等很多,别说老虎了,就是研究东南亚历史的大佬,也都不可能彻底弄清楚了。
老虎只能保证,本书中的重要人物,从姓氏到事迹以及性格,大体上是准确的,我没胡编乱造,细节上这玩意是真的搞不清楚。
有的书友说,不确定就别写了。
这话有道理,写历史上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时代可以,但写南洋,要求就有些太高了。
是以,大家跟我一起,就把这个当做畅游近代南洋的纯小说和网游吧,它有着一定的真实性,但不能实锤确凿的东西也不少,大家理解下。
最后,按惯例求一求订阅吧,大家有能力就每天赏个几毛钱给老虎吧。
你们一个人给的少,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呀,我得的那就多了(手动狗头)
另外,老虎今天要去陪家人复查,可能只有一更,我下午回来后和明天多码点,争取上架五到六更,上架后每天早晚各一更,每章字左右。
大体上保证每天,每月不少于二十万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