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如此实力自然技惊四座,灵吉竟然对北辰施了一礼,将北辰奉为上宾。但那灵吉礼节有些怪异,像汉礼,但又不是汉礼。
北辰心中称奇,表情佯作诧异,大咧咧道:
“这是啥意思?”
“嘿...塞班兄弟,咱们这粗人不用懂这些,你就知道灵吉大人非常认可你的实力!”邬支岐哈哈一笑,北辰也跟着爽朗大笑,待救治了那被击飞的异人后,灵吉又设酒宴款待北辰。
席间邬支岐眉飞色舞,仿佛北辰是他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天色黑了下来后,于单太子心思重重地回来了。
灵吉凑到他耳边低语一番,于单神色一亮。那于单太子身着华服,约三十许,面相敦厚,言谈举止礼数极为周到。让北辰有些恍惚,彷佛这于单太子不是胡人,而是汉人。
于单太子换下华服后也与众人一起欢饮,席间于单旁征博引,见识极广。让北辰不由对其刮目相看,也大约明悟了一些匈奴内部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自冒顿单于一统北方后,匈奴人扬起马鞭,所向披靡。向北到达极寒之地,向东临近无边大海,向西甚至击败了大月氏,形成了一个超级大帝国。
向南与汉朝杀伐多年后,匈奴人忽然发现面对大汉这个社会结构与自身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族时,以前的优势却成为劣势。
汉人皆以城池为据,攻城战对于匈奴来说,损失太过惨重。所以当年高祖皇帝被围白登,最终冒顿单于还是选择放虎归山,便是不想彻底激怒南边这个庞然大物。
汉匈这七十多年来,已经历经三代人,有的当然不只有战争,靠着和亲,两方实际上接触非常频繁和密切。
汉人这些年进步极为迅猛,依靠能工巧匠不断强化武器盔甲,放牧养马也渐渐形成大规模骑兵。匈奴虽然也在进步,但速度相比大汉而言,还是缓慢,汉人在过去十多年里,虽然还是被动,但也不再如以往任匈奴宰割。
第一次奇袭龙城看起来战果不大,但意义却极为深远。对匈奴贵族们造成的震撼更是到了极点,南边的汉人什么时候可以偷摸溜进草原了?他们从哪里来的大队骑兵,第二次正面战场的较量,匈奴完败,更让匈奴人震惊。
这场正面较量,不仅是北辰勇武,汉军与匈奴士兵的战力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汉军的装备远远优于匈奴骑兵,匈奴骑兵能有甲胄的极少,兵器也不如汉军优良,虽然自小弯弓即可射箭,但没有军纪,缺乏常规训练,仅凭个人之勇。
大汉实行的是募兵制,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精挑细选勇武之人入伍,再加上日夜操练,军纪严明,军事素养完全碾压匈奴。
如果说第一次正面击败匈奴还不足以引起匈奴人的重视,但是汉军杀穿河南地还是足够引起匈奴有识之士的警醒的。
随着汉匈不断和亲,打打停停七十多年,汉文化也在入侵匈奴,匈奴内部也分割成了两派,一派是传统派,以匈奴正统为居,仍沉浸在过往的荣光里。一派是改良派,认为应该学习大汉,并以汉人的方法来优化改良现有体制。
但这七十多年来,除了近三年,匈奴一直保持着对大汉的绝对压制,所以改良派的超前眼光并不受草原人待见,反而如同过街老鼠。
于单太子便是改良派的支柱,这位于单太子也是很有意思。他的母亲是汉人派来和亲的公主,所以他自幼对待大汉的态度便与绝大多数草原人不同。
再加上军臣单于对待大汉的政策调整,让于单的经历也变得极为复杂。军臣单于是冒顿单于的孙子,初登大宝时雄心壮志。
草原确实也在他手中发展到鼎盛,对大汉肆行侵掠,候骑至雍,火照甘泉。那时候大汉对匈奴的恐惧在他手中达到顶峰,但多年入侵大汉,军臣单于也弄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大汉完全龟缩在一个个城池里,他虽然能劫掠一定财富,但他无论如何也吃不下大汉这个庞然大物。
既然已经无望吃下大汉,那就索性吸干大汉的血液,等大汉极度虚弱时再伺机而动。于是汉匈再次和亲,于单就是这个时候出生的。
汉匈之间出现了非常多年的和平,虽然偶有战争,但大汉忍气吞声,所以两边的贸易往来变得极为繁荣。
甚至一度匈奴平民都可以自由到大汉边境进行贸易,所以才会滋生出来像聂壹这样的大商人。大汉也乐得见此,匈奴贵族甚至至今都以穿汉人丝绸为荣。
但是军臣单于显然没有料到在他暮年时,大汉会出现刘彻这样的皇帝,毕竟刘彻当年也给军臣单于送过公主和亲的。
后来北辰在长安听聂壹说才知道,当时为什么有马邑之谋划,而且军臣单于为什么会上当?
汉匈之间往来越来越密切,商人逐利,开始有人冒着杀头的风险往匈奴走私违禁品,这是大汉绝不能允许的,可以通过贸易换来和平,可以通过贸易腐蚀草原人,但绝不可以资敌。
当时马邑太守发现了违禁品,上报朝廷,皇帝震怒,才有了后来一系列的事情。
军臣单于之所上当,是因为与汉人往来这么多年,他太清楚那些奸诈的商人是何种货色。但他没想到的是,对于聂壹来说,他已经是最富有的大商人了,但即便他能富可敌国又能如何?
在世人眼中他聂壹仍旧是低贱的商人,所以,也许军臣单于并没有判断错,而是聂壹背叛了商人的本质,他不想做商人了!
于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自幼受母亲汉家文化礼仪的熏陶,让他对汉人本就敌意不大。
待他长大时,军臣单于改变了对汉策略,而绝大多数的草原人并不支持与汉人贸易,他们看不上这群被他们杀的狼狈逃窜的汉人。
后期主持对汉贸易这件事基本上都是由于单来主导,随着与大量汉人的接触,于单对大汉的文化是痴迷的,他明悟文化才是一个种族长期存续的核心,他有雄心壮志改变草原人,也得到他父亲军臣单于大多数时候的支持。() ()
灵吉他们所用的礼节,其实就是于单创立的,但在内部的草原正统压制下,于单也只能选择改变一定的形式,让草原人勉强能接受自家未来单于不是个“汉人”。
从政治立场来说,于单当然不是投降派,甚至都不算是和平派,整个匈奴几乎都不存在与汉共存的和平派,只是与传统派的骄傲自大不同,于单为首的改良派最终目的还是要学习大汉以强化匈奴,然后再灭掉大汉。
之前于单一直都不被草原正统所接受,尤其是匈奴贵族们,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混邪王、修屠王这几个大势力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不过这种情况在这三年开始变化,连续三次失利,尤其是河南地被夺取,让匈奴人开始有一些人接受于单的观念。
正因如此,匈奴内部矛盾也开始激化,以左谷蠡王伊稚斜为首的保守派对于单的攻击愈发剧烈,毕竟军臣单于已是垂垂老矣,天知道他什么时候归天?
军臣单于活着还能凭借三十多年来建立的威望压制一切反对声音,但当他死了呢?于单能压制住这些老叔叔们吗?
当然还可以让大巫祭站台支持于单,但匈奴的各个王爷们都是各个部族的首领,没有真正的实力压服这些部族,于单是不可能真正坐稳大单于的位置的。
所以,于单在幕僚的建议下,与军臣单于合计想出来了这次征募千长的盛会。名义上是要报复大汉,征募异人勇士,但实际上是给于单招兵买马,强壮单于本部的实力,趁机削弱几大王爷们手中的实力。
对待大汉,匈奴自然一致意见。但对内,能坐到部族首领的人物,哪个是好相与的。对于此次盛会,自然是阳奉阴违。
让于单没想到的事情是,他的亲叔叔,伊稚斜竟然极为支持这件事情,甚至带着自己的部曲大量来投。
这个信号非同寻常,这几位大王们阳奉阴违反而对于于单是好事,正好可以趁机打压。但伊稚斜这番操作反而让于单犯了难,伊稚斜到底想干什么?
所以,于单回来的时候才心事重重,伊稚斜是于单的亲叔叔,按法理他也有继承权。虽然有于单在,他只能往后排,但这不意味着伊稚斜就完全没有机会。
这个时候伊稚斜不仅不反对,还带着部族大举来投,对于于单来说,反而难办。
北辰听着十多人的讨论,才明白另外那几名不是异人也不是巫师的几人是什么角色。那几人是改良派的中坚力量,陪伴于单多年,既是幕僚,又是智囊团。
对待伊稚斜这种反常行为,十多人一致意见是伊稚斜绝对居心叵测,但如何处理这事却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以灵吉为首的巫师异人,主张伊稚斜肯定没安好心,既然伊稚斜主动送上门来,不如先发制人,能跟于单正大单于位置的只有他,索性把伊稚斜直接击杀,收编他的部曲,一劳永逸的解除祸患。
但这种想法却遭到了改良派的一致反对,直接击杀伊稚斜是很愚蠢的行为,这等于掀桌子。以后即便于单继位,也只是大单于,其他大部族并不是于单能直接指挥的,这次掀了桌子,其他几位大王一定会防备于单,什么时候能收服这几位大王都不一定,更有可能出现内部分裂的情况。
更何况现在大汉明显改变了对待匈奴的策略,在南边虎视眈眈,如果其他几位大王不能与大单于一条心,光靠单于本部,并不能与大汉抗衡。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于单的认可,灵吉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必须承认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他也不能解决改良派们提出的杀了伊稚斜之后匈奴分裂的问题。
但是改良派们自己也产生了分歧,他们共同主张伊稚斜不能杀。其中一派认为虽然不能杀伊稚斜,但可以囚禁伊稚斜,杀掉他下面最忠心的属下,重金收编其余的部曲,整合到单于本部中来。
这个办法却也面临一个实际困难,军臣单于还没死,他于单并不是真正的大单于。军臣单于并不想兄弟阋墙,于单能调动单于本部的力量并不多,伊稚斜带来的人马又极多,近乎倾巢而出,大举“支持军臣单于”的旗帜,也不能说伊稚斜有什么不对。
如果只靠于单对抗伊稚斜,很显然,这个办法好是好,但根本行不通,主要是打不过。
改良派的另一种声音是,杀不能杀,打也打不过,那不如找人偷袭伊稚斜,把这个首脑人物给抓起来,让他消失一阵子,等大局已定,再放他出来。
但这种办法又被灵吉嗤笑质疑,“谁去抓?怎么抓?”伊稚斜来到龙城后,整日身边有足够多数量的护卫,更何况他身边也有高人,血魔老人谁能对付,血魔老人不除怎么抓的住伊稚斜?
就这样十多人七嘴八舌,边喝酒边争论对策,北辰看到于单都开始闭目养神,显然是被吵得脑壳疼。心中忽然想到,自家那位皇帝天天是不是也面临这种情况,也是挺烦心的,不由噗嗤一笑。
北辰这一笑,显然不合时宜。众人又将目光投向北辰,自知失态的北辰急忙道歉,但那被北辰打伤的异人显然心中不爽,趁机问道:
“塞班勇士,请问您有何高见?”
北辰尴尬一笑,见于单也投来询问的目光,挠挠脑袋,才憨厚笑道:
“以俺说啊,请那什么伊稚斜来喝酒,既然是来喝酒,他肯定不能带很多人。然后咱们往死里灌他们,把他们都给喝趴下了,然后五花大绑,随咱们怎么折腾。”
于单放佛被一语惊醒,一拍大腿,笑哈哈道:
“汉人有鸿门之宴,咱们也效仿如何?”
北辰心中称奇,表情佯作诧异,大咧咧道:
“这是啥意思?”
“嘿...塞班兄弟,咱们这粗人不用懂这些,你就知道灵吉大人非常认可你的实力!”邬支岐哈哈一笑,北辰也跟着爽朗大笑,待救治了那被击飞的异人后,灵吉又设酒宴款待北辰。
席间邬支岐眉飞色舞,仿佛北辰是他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天色黑了下来后,于单太子心思重重地回来了。
灵吉凑到他耳边低语一番,于单神色一亮。那于单太子身着华服,约三十许,面相敦厚,言谈举止礼数极为周到。让北辰有些恍惚,彷佛这于单太子不是胡人,而是汉人。
于单太子换下华服后也与众人一起欢饮,席间于单旁征博引,见识极广。让北辰不由对其刮目相看,也大约明悟了一些匈奴内部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自冒顿单于一统北方后,匈奴人扬起马鞭,所向披靡。向北到达极寒之地,向东临近无边大海,向西甚至击败了大月氏,形成了一个超级大帝国。
向南与汉朝杀伐多年后,匈奴人忽然发现面对大汉这个社会结构与自身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族时,以前的优势却成为劣势。
汉人皆以城池为据,攻城战对于匈奴来说,损失太过惨重。所以当年高祖皇帝被围白登,最终冒顿单于还是选择放虎归山,便是不想彻底激怒南边这个庞然大物。
汉匈这七十多年来,已经历经三代人,有的当然不只有战争,靠着和亲,两方实际上接触非常频繁和密切。
汉人这些年进步极为迅猛,依靠能工巧匠不断强化武器盔甲,放牧养马也渐渐形成大规模骑兵。匈奴虽然也在进步,但速度相比大汉而言,还是缓慢,汉人在过去十多年里,虽然还是被动,但也不再如以往任匈奴宰割。
第一次奇袭龙城看起来战果不大,但意义却极为深远。对匈奴贵族们造成的震撼更是到了极点,南边的汉人什么时候可以偷摸溜进草原了?他们从哪里来的大队骑兵,第二次正面战场的较量,匈奴完败,更让匈奴人震惊。
这场正面较量,不仅是北辰勇武,汉军与匈奴士兵的战力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汉军的装备远远优于匈奴骑兵,匈奴骑兵能有甲胄的极少,兵器也不如汉军优良,虽然自小弯弓即可射箭,但没有军纪,缺乏常规训练,仅凭个人之勇。
大汉实行的是募兵制,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精挑细选勇武之人入伍,再加上日夜操练,军纪严明,军事素养完全碾压匈奴。
如果说第一次正面击败匈奴还不足以引起匈奴人的重视,但是汉军杀穿河南地还是足够引起匈奴有识之士的警醒的。
随着汉匈不断和亲,打打停停七十多年,汉文化也在入侵匈奴,匈奴内部也分割成了两派,一派是传统派,以匈奴正统为居,仍沉浸在过往的荣光里。一派是改良派,认为应该学习大汉,并以汉人的方法来优化改良现有体制。
但这七十多年来,除了近三年,匈奴一直保持着对大汉的绝对压制,所以改良派的超前眼光并不受草原人待见,反而如同过街老鼠。
于单太子便是改良派的支柱,这位于单太子也是很有意思。他的母亲是汉人派来和亲的公主,所以他自幼对待大汉的态度便与绝大多数草原人不同。
再加上军臣单于对待大汉的政策调整,让于单的经历也变得极为复杂。军臣单于是冒顿单于的孙子,初登大宝时雄心壮志。
草原确实也在他手中发展到鼎盛,对大汉肆行侵掠,候骑至雍,火照甘泉。那时候大汉对匈奴的恐惧在他手中达到顶峰,但多年入侵大汉,军臣单于也弄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大汉完全龟缩在一个个城池里,他虽然能劫掠一定财富,但他无论如何也吃不下大汉这个庞然大物。
既然已经无望吃下大汉,那就索性吸干大汉的血液,等大汉极度虚弱时再伺机而动。于是汉匈再次和亲,于单就是这个时候出生的。
汉匈之间出现了非常多年的和平,虽然偶有战争,但大汉忍气吞声,所以两边的贸易往来变得极为繁荣。
甚至一度匈奴平民都可以自由到大汉边境进行贸易,所以才会滋生出来像聂壹这样的大商人。大汉也乐得见此,匈奴贵族甚至至今都以穿汉人丝绸为荣。
但是军臣单于显然没有料到在他暮年时,大汉会出现刘彻这样的皇帝,毕竟刘彻当年也给军臣单于送过公主和亲的。
后来北辰在长安听聂壹说才知道,当时为什么有马邑之谋划,而且军臣单于为什么会上当?
汉匈之间往来越来越密切,商人逐利,开始有人冒着杀头的风险往匈奴走私违禁品,这是大汉绝不能允许的,可以通过贸易换来和平,可以通过贸易腐蚀草原人,但绝不可以资敌。
当时马邑太守发现了违禁品,上报朝廷,皇帝震怒,才有了后来一系列的事情。
军臣单于之所上当,是因为与汉人往来这么多年,他太清楚那些奸诈的商人是何种货色。但他没想到的是,对于聂壹来说,他已经是最富有的大商人了,但即便他能富可敌国又能如何?
在世人眼中他聂壹仍旧是低贱的商人,所以,也许军臣单于并没有判断错,而是聂壹背叛了商人的本质,他不想做商人了!
于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自幼受母亲汉家文化礼仪的熏陶,让他对汉人本就敌意不大。
待他长大时,军臣单于改变了对汉策略,而绝大多数的草原人并不支持与汉人贸易,他们看不上这群被他们杀的狼狈逃窜的汉人。
后期主持对汉贸易这件事基本上都是由于单来主导,随着与大量汉人的接触,于单对大汉的文化是痴迷的,他明悟文化才是一个种族长期存续的核心,他有雄心壮志改变草原人,也得到他父亲军臣单于大多数时候的支持。() ()
灵吉他们所用的礼节,其实就是于单创立的,但在内部的草原正统压制下,于单也只能选择改变一定的形式,让草原人勉强能接受自家未来单于不是个“汉人”。
从政治立场来说,于单当然不是投降派,甚至都不算是和平派,整个匈奴几乎都不存在与汉共存的和平派,只是与传统派的骄傲自大不同,于单为首的改良派最终目的还是要学习大汉以强化匈奴,然后再灭掉大汉。
之前于单一直都不被草原正统所接受,尤其是匈奴贵族们,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混邪王、修屠王这几个大势力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不过这种情况在这三年开始变化,连续三次失利,尤其是河南地被夺取,让匈奴人开始有一些人接受于单的观念。
正因如此,匈奴内部矛盾也开始激化,以左谷蠡王伊稚斜为首的保守派对于单的攻击愈发剧烈,毕竟军臣单于已是垂垂老矣,天知道他什么时候归天?
军臣单于活着还能凭借三十多年来建立的威望压制一切反对声音,但当他死了呢?于单能压制住这些老叔叔们吗?
当然还可以让大巫祭站台支持于单,但匈奴的各个王爷们都是各个部族的首领,没有真正的实力压服这些部族,于单是不可能真正坐稳大单于的位置的。
所以,于单在幕僚的建议下,与军臣单于合计想出来了这次征募千长的盛会。名义上是要报复大汉,征募异人勇士,但实际上是给于单招兵买马,强壮单于本部的实力,趁机削弱几大王爷们手中的实力。
对待大汉,匈奴自然一致意见。但对内,能坐到部族首领的人物,哪个是好相与的。对于此次盛会,自然是阳奉阴违。
让于单没想到的事情是,他的亲叔叔,伊稚斜竟然极为支持这件事情,甚至带着自己的部曲大量来投。
这个信号非同寻常,这几位大王们阳奉阴违反而对于于单是好事,正好可以趁机打压。但伊稚斜这番操作反而让于单犯了难,伊稚斜到底想干什么?
所以,于单回来的时候才心事重重,伊稚斜是于单的亲叔叔,按法理他也有继承权。虽然有于单在,他只能往后排,但这不意味着伊稚斜就完全没有机会。
这个时候伊稚斜不仅不反对,还带着部族大举来投,对于于单来说,反而难办。
北辰听着十多人的讨论,才明白另外那几名不是异人也不是巫师的几人是什么角色。那几人是改良派的中坚力量,陪伴于单多年,既是幕僚,又是智囊团。
对待伊稚斜这种反常行为,十多人一致意见是伊稚斜绝对居心叵测,但如何处理这事却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以灵吉为首的巫师异人,主张伊稚斜肯定没安好心,既然伊稚斜主动送上门来,不如先发制人,能跟于单正大单于位置的只有他,索性把伊稚斜直接击杀,收编他的部曲,一劳永逸的解除祸患。
但这种想法却遭到了改良派的一致反对,直接击杀伊稚斜是很愚蠢的行为,这等于掀桌子。以后即便于单继位,也只是大单于,其他大部族并不是于单能直接指挥的,这次掀了桌子,其他几位大王一定会防备于单,什么时候能收服这几位大王都不一定,更有可能出现内部分裂的情况。
更何况现在大汉明显改变了对待匈奴的策略,在南边虎视眈眈,如果其他几位大王不能与大单于一条心,光靠单于本部,并不能与大汉抗衡。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于单的认可,灵吉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必须承认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他也不能解决改良派们提出的杀了伊稚斜之后匈奴分裂的问题。
但是改良派们自己也产生了分歧,他们共同主张伊稚斜不能杀。其中一派认为虽然不能杀伊稚斜,但可以囚禁伊稚斜,杀掉他下面最忠心的属下,重金收编其余的部曲,整合到单于本部中来。
这个办法却也面临一个实际困难,军臣单于还没死,他于单并不是真正的大单于。军臣单于并不想兄弟阋墙,于单能调动单于本部的力量并不多,伊稚斜带来的人马又极多,近乎倾巢而出,大举“支持军臣单于”的旗帜,也不能说伊稚斜有什么不对。
如果只靠于单对抗伊稚斜,很显然,这个办法好是好,但根本行不通,主要是打不过。
改良派的另一种声音是,杀不能杀,打也打不过,那不如找人偷袭伊稚斜,把这个首脑人物给抓起来,让他消失一阵子,等大局已定,再放他出来。
但这种办法又被灵吉嗤笑质疑,“谁去抓?怎么抓?”伊稚斜来到龙城后,整日身边有足够多数量的护卫,更何况他身边也有高人,血魔老人谁能对付,血魔老人不除怎么抓的住伊稚斜?
就这样十多人七嘴八舌,边喝酒边争论对策,北辰看到于单都开始闭目养神,显然是被吵得脑壳疼。心中忽然想到,自家那位皇帝天天是不是也面临这种情况,也是挺烦心的,不由噗嗤一笑。
北辰这一笑,显然不合时宜。众人又将目光投向北辰,自知失态的北辰急忙道歉,但那被北辰打伤的异人显然心中不爽,趁机问道:
“塞班勇士,请问您有何高见?”
北辰尴尬一笑,见于单也投来询问的目光,挠挠脑袋,才憨厚笑道:
“以俺说啊,请那什么伊稚斜来喝酒,既然是来喝酒,他肯定不能带很多人。然后咱们往死里灌他们,把他们都给喝趴下了,然后五花大绑,随咱们怎么折腾。”
于单放佛被一语惊醒,一拍大腿,笑哈哈道:
“汉人有鸿门之宴,咱们也效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