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大王率领的集群顺利回到了副巢,汇合了将军D大王的残军,一同进入副巢过夜。
经过清点,公安大王发现,将军D大王率领的北方兵团的援军损失惨重,近三分之一的战士阵亡,只有半数战士还保留着战力。
而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宿将将军D大王的阵亡。
据悉,将军D大王在敌人撤离前发动的最后一波凶猛攻势中,所处阵地被突破。
由于将军D大王直属的军团已经在之前的阻击战中全军覆没,没有了亲卫保护的将军D大王,没能得到附近友军的全全力支援,迅速被敌人杀死。
如果不是天色渐晚,加之公安大王截断了敌军归途,只要敌军再多坚持一会儿,失去了统一指挥的大头蚁王国军势必就会发生崩溃。
将军D大王的阵亡,不仅让北征军损失了一员能征善战的宿将,对于北方兵团的军心士气是个重大打击。
不过好在首战算是胜了,相抵之下,如今北征军的士气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高昂的水准。
公安大王现在是该地区资历最老和威望最高的大王,他义不容辞的肩负起了整支军队的统帅责任。
当晚,公安大王几乎都没有休息,忙着整顿部队。
一些失去指挥官的军团被打散,战士被补充进其他编制犹存的军团。经过整编,原先的三十六个军团被整合成了二十七个军团,依旧有一战之力。
一些负伤较重的战士被剔除出军团,暂时在巢**养伤,这些战士加起来也有一个军团之多。
而轻伤的战士则依旧需要坚守岗位。
公安大王还视察了这座今天遭遇猛攻的副巢。视察的结果不容乐观。
公安大王发现,该副巢的地下部分在今天的战斗中受损严重。
当时,双方部队在地下复杂的通道内逐寸逐寸的争夺,厮杀异常激烈。
在这种战场环境下,铺道蚁蛮族军发挥不出兵力优势。
而铺道蚁蛮族军为了能够让更多部队进入地下参战,她们一边努力向前推进,一边也在将相近的通道给打通出一条条新的路径。
铺道蚁蛮族军这么一破坏,这座副巢的一些故意挖出的弯弯扭扭的有利于防御的通道就被贯通了。
而在交战中,一些通道和巢室又出现了坍塌。
公安大王经过评估,认为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把这座副巢完全修复。
但铺道蚁蛮族军肯定不会给大头蚁王国的北征军两天的喘息之机。公安大王能够预见,明天太阳一升起,敌人就会再度来袭。
为此,公安大王召开了大王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公安大王的倡议以微弱优势被通过——明天一早撤离此地。
之所以做这个决定,公安大王也是做了深思熟虑的。此地在战略地位上并不重要,而且无险可守,能够在第一天没有被攻克,并且配合友军小胜一场,已经达到了战术预期。
继续坚守这座损毁严重、易攻难守的副巢,其难度和意义不成比例。() ()
而反对者则是认为,大头蚁王国军没有放弃领地的先例。
不过这个顾虑公安大王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解决——他让无力撤走、也难以康复的残疾重伤员组成了一个守备军团,由她们负责坚守此地,这样就不算不战而逃。
留下的战士注定是要被牺牲的,她们几乎没有可能活下来。不给,雄蚁们却觉得这样理所当然,这些残疾的战士虽然都曾经英勇的为王国作战过,但是她们现在残疾了,即便活着回去,也不能为王国做更多贡献,反而会消耗不少资源。她们能够战死在这片土地上,反而是一种荣耀,一种最经济的结局,至少雄蚁们这么想。
第二天,撤退计划立刻开展。由于担心铺道蚁蛮族军天未亮就出发前来攻击,大头蚁王国军在头一天夜里提早就做好了撤退准备。
等到天刚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一队接一队的大头蚁战士就从残破的副巢中鱼贯而出,向东南方迅速前进。
这些战士要么叼着草籽等粮食,要么叼着一具经过清洗的尸体,要么合作抬着负伤的同伴,井然有序、行动迅速。
而铺道蚁蛮族军也不出所料,很早就组织部队向此处挺近。
这一次,同样提前出发的飞骑士找到了他们的踪迹,并且不断将情报反馈给公安大王。
公安大王经过估算,确认敌军无法追上自己撤退的部队,才松了一口气。
二十多个军团跟随公安大王撤往了后方的「目标丁」副巢,准备以此为据点,抗击接下来敌军的进攻。
「目标丁」战略位置重要,位于大头蚁王国北征军在河北占领地的中央位置,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数条连贯的蚁道,又能对整个占领地起到支撑作用。
而且此地地势险要,一条潺潺的溪流流经此处,两面环水,地势较高,易守难攻。
这里还有着规模较大的地下巢穴,足以容纳大量军队和物资长期驻扎。
就在公安大王等军队撤走不久,铺道蚁蛮族军就抵达了副巢,很快就将抵抗到最后的守军杀死。
随后,铺道蚁蛮族军跟随着大头蚁王国军留下的踪迹,向「目标丁」发起了进攻。
但在公安大王率军坚决抵抗下,铺道蚁蛮族军顿兵坚城,再无进展。
随后几天,铺道蚁蛮族军转换了目标,留下部队牵制「目标丁」的守军,主力转而攻略他地,并且进展神速。
大头蚁王国军各地溃军纷纷涌入「目标丁」,南北两支兵团几乎已不存在,剩余主力都在此集结。
而铺道蚁蛮族军方面,随着收复了众多领土,「目标丁」愈发像一根尖刺杵在面前,恨不得拔之而后快。
于是乎,双方开始不断向「目标丁」地区集结兵力和物资,誓要在此决一死战。
铺道蚁蛮族军一旦获胜,将可以趁胜把大头蚁王国军赶下大河。而反之,大头蚁王国军将可以再次肆虐大河以北的土地。
经过清点,公安大王发现,将军D大王率领的北方兵团的援军损失惨重,近三分之一的战士阵亡,只有半数战士还保留着战力。
而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宿将将军D大王的阵亡。
据悉,将军D大王在敌人撤离前发动的最后一波凶猛攻势中,所处阵地被突破。
由于将军D大王直属的军团已经在之前的阻击战中全军覆没,没有了亲卫保护的将军D大王,没能得到附近友军的全全力支援,迅速被敌人杀死。
如果不是天色渐晚,加之公安大王截断了敌军归途,只要敌军再多坚持一会儿,失去了统一指挥的大头蚁王国军势必就会发生崩溃。
将军D大王的阵亡,不仅让北征军损失了一员能征善战的宿将,对于北方兵团的军心士气是个重大打击。
不过好在首战算是胜了,相抵之下,如今北征军的士气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高昂的水准。
公安大王现在是该地区资历最老和威望最高的大王,他义不容辞的肩负起了整支军队的统帅责任。
当晚,公安大王几乎都没有休息,忙着整顿部队。
一些失去指挥官的军团被打散,战士被补充进其他编制犹存的军团。经过整编,原先的三十六个军团被整合成了二十七个军团,依旧有一战之力。
一些负伤较重的战士被剔除出军团,暂时在巢**养伤,这些战士加起来也有一个军团之多。
而轻伤的战士则依旧需要坚守岗位。
公安大王还视察了这座今天遭遇猛攻的副巢。视察的结果不容乐观。
公安大王发现,该副巢的地下部分在今天的战斗中受损严重。
当时,双方部队在地下复杂的通道内逐寸逐寸的争夺,厮杀异常激烈。
在这种战场环境下,铺道蚁蛮族军发挥不出兵力优势。
而铺道蚁蛮族军为了能够让更多部队进入地下参战,她们一边努力向前推进,一边也在将相近的通道给打通出一条条新的路径。
铺道蚁蛮族军这么一破坏,这座副巢的一些故意挖出的弯弯扭扭的有利于防御的通道就被贯通了。
而在交战中,一些通道和巢室又出现了坍塌。
公安大王经过评估,认为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把这座副巢完全修复。
但铺道蚁蛮族军肯定不会给大头蚁王国的北征军两天的喘息之机。公安大王能够预见,明天太阳一升起,敌人就会再度来袭。
为此,公安大王召开了大王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公安大王的倡议以微弱优势被通过——明天一早撤离此地。
之所以做这个决定,公安大王也是做了深思熟虑的。此地在战略地位上并不重要,而且无险可守,能够在第一天没有被攻克,并且配合友军小胜一场,已经达到了战术预期。
继续坚守这座损毁严重、易攻难守的副巢,其难度和意义不成比例。() ()
而反对者则是认为,大头蚁王国军没有放弃领地的先例。
不过这个顾虑公安大王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解决——他让无力撤走、也难以康复的残疾重伤员组成了一个守备军团,由她们负责坚守此地,这样就不算不战而逃。
留下的战士注定是要被牺牲的,她们几乎没有可能活下来。不给,雄蚁们却觉得这样理所当然,这些残疾的战士虽然都曾经英勇的为王国作战过,但是她们现在残疾了,即便活着回去,也不能为王国做更多贡献,反而会消耗不少资源。她们能够战死在这片土地上,反而是一种荣耀,一种最经济的结局,至少雄蚁们这么想。
第二天,撤退计划立刻开展。由于担心铺道蚁蛮族军天未亮就出发前来攻击,大头蚁王国军在头一天夜里提早就做好了撤退准备。
等到天刚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一队接一队的大头蚁战士就从残破的副巢中鱼贯而出,向东南方迅速前进。
这些战士要么叼着草籽等粮食,要么叼着一具经过清洗的尸体,要么合作抬着负伤的同伴,井然有序、行动迅速。
而铺道蚁蛮族军也不出所料,很早就组织部队向此处挺近。
这一次,同样提前出发的飞骑士找到了他们的踪迹,并且不断将情报反馈给公安大王。
公安大王经过估算,确认敌军无法追上自己撤退的部队,才松了一口气。
二十多个军团跟随公安大王撤往了后方的「目标丁」副巢,准备以此为据点,抗击接下来敌军的进攻。
「目标丁」战略位置重要,位于大头蚁王国北征军在河北占领地的中央位置,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数条连贯的蚁道,又能对整个占领地起到支撑作用。
而且此地地势险要,一条潺潺的溪流流经此处,两面环水,地势较高,易守难攻。
这里还有着规模较大的地下巢穴,足以容纳大量军队和物资长期驻扎。
就在公安大王等军队撤走不久,铺道蚁蛮族军就抵达了副巢,很快就将抵抗到最后的守军杀死。
随后,铺道蚁蛮族军跟随着大头蚁王国军留下的踪迹,向「目标丁」发起了进攻。
但在公安大王率军坚决抵抗下,铺道蚁蛮族军顿兵坚城,再无进展。
随后几天,铺道蚁蛮族军转换了目标,留下部队牵制「目标丁」的守军,主力转而攻略他地,并且进展神速。
大头蚁王国军各地溃军纷纷涌入「目标丁」,南北两支兵团几乎已不存在,剩余主力都在此集结。
而铺道蚁蛮族军方面,随着收复了众多领土,「目标丁」愈发像一根尖刺杵在面前,恨不得拔之而后快。
于是乎,双方开始不断向「目标丁」地区集结兵力和物资,誓要在此决一死战。
铺道蚁蛮族军一旦获胜,将可以趁胜把大头蚁王国军赶下大河。而反之,大头蚁王国军将可以再次肆虐大河以北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