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求贤令》,震惊的贾诩
“哈哈哈!好事!真是天大的好事!刘荆州对我镇东军如此友善,我镇东军南面无忧矣,正好可以全力对付北面的曹操!”
贾诩朗声大笑,一口指出了事情的关键,才让张绣抑制住了拨马就跑的冲动。
姜耀和刘表素昧平生,还夺了刘表的穰城,刘表当然不可能对姜耀有什么好感。
不过,话说回来,刘表对北方兵锋正旺的曹操,更没什么好感。
就在今年,曹操讨平汝南、颍川一带的黄巾军何仪、刘辟等部后,又击败了挟持天子的韩暹、张杨、杨奉等军阀,如今已将天子从洛阳迎到了许昌。到了现在,曹操已经升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全面主持朝廷政务,挟天子以令诸侯,兵锋正旺。
所以,刘表不仅在穰城屯了霍峻这一支精兵,还屯了足够穰城守军支持两三年的粮食、物资和军饷,来防备曹操。
相对而言,镇东军算什么啊?即便算上穰城的荆州降军,镇东军的兵马也才不过一万多一点,对于荆州牧刘表来说,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而曹操,才是真正能夺刘表基业的人。
如今镇东军夺了穰城,刘表也并无任何愤恨。镇东军人少而兵强,整好接了穰城这个烫手山芋,替刘表抵挡曹操。刘表甚至将半个南阳郡都给了镇东军,让曹操和刘表之间完全不接壤。从今以后,镇东军的地盘就是曹操和刘表之间的缓冲带了。刘表对姜耀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只要姜耀能帮他挡住曹操就行。
事实上,在没有姜耀穿越的历史上,刘表也是这样对张绣的。他不但不追究张济攻打穰城之事,还为张济战死穰城之事,主动向张绣道歉。最后,刘表把南阳郡的郡城宛城主动送给了张绣,和张绣结盟,一起共抗曹操,
姜耀正是早就知道这段历史,才让霍峻出使刘表,和刘表商议结盟之事。如今霍峻大功告成,镇东军不但获得了半个南阳郡的地盘以及十万石粮草,还完全解除荆州的军事威胁,可称一箭三雕。
而贾诩呢?不愧有三国毒士之名,只根据这些粮食以及宛城的归属,就把刘表和姜耀的秘密交易,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张绣听了贾诩这话,也终于稍微放下点心来——事情还没有到最糟糕的地步。刘表和姜耀只是报团取暖而已,并没有真正的交情。虽然不可能指望刘表马上帮助张绣反姜耀,但刘表也没必要出卖张绣给姜耀,而不是留下张绣以防姜耀跳反。
瞬间想明白了前因后果,张绣终于强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道:“真是恭喜姜大帅,恭喜镇东军了。”
“诶,张公子这话我不爱听。”魏阳把脸一板,道:“恭喜姜大帅也就罢了,什么叫恭喜镇东军?张公子、贾先生,乃至于胡副将,难道你们就不是我镇东军一员吗?”
“对,咱们都是镇东军的一员。”胡车儿赶紧附和。
贾诩也微微点头,道:“魏将军说得甚是,吾等都是镇东军的一员。镇东军越是强大,吾等越是高兴啊!”
张绣的心比刀割还要疼,但还是得舔着脸赔罪:“确实,是在下失言了。”
“无妨!无妨!”魏阳意味深长地道:“以后咱们都是好兄弟了,以后还得多多互相照应呢。”
稍后,一行人打马进了穰城,魏阳安排张绣一行住进管驿,摆下酒宴为他们接风洗尘,安排休息。
第二天,姜耀接见,只是接见的人不是张绣或者胡车儿,而是单独贾诩一人。
张绣当时就有些心慌,对贾诩千叮咛万嘱咐,不要离他而去,并且重申了“祖父待之”的约定。
贾诩连连点头。他甚至答应张绣,会想办法促成张绣和姜耀之间的一场公平比武。即便不能借机杀死姜耀,也要趁机让将士们明白,谁才是镇东军中最强大的人。
……
……
穰城城守府议事厅。
厅内只有姜耀和贾诩二人。
“在下贾诩,拜见姜大帅!”贾诩直接对姜耀大礼参拜。() ()
面子能值几个钱?如果能凭低姿态让姜耀放松警惕和戒备,贾诩更是求之不得。
不过,姜耀的第一句话,就大出贾诩的预料之外:“贾诩,你识字否?”
“我……”
贾诩这种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的脑子和才华。哪怕你当着他的面儿,骂他祖宗十八代,都不能让他情绪有所波动。但是,问他识不识字,真是能让他破防!
贾诩的脸皮抽了抽,勉强控制着情绪,道:“贾某人才疏学浅,不敢说识字。只能说,贾某人略读了几本书,认识個一两万字而已。”
“那就好。”姜耀似乎对贾诩认识“一两万字”的牛逼之处毫无所觉,微微点头,道:“我却是不识字。正好贾先生来了,我说你写,你来帮我写份榜文,如何?”
你不识字?早说啊!
贾诩的心情顿时平缓了许多,道:“愿意为姜大帅效劳。那么。就在此地?”
“就在此地。你看,文房四宝都准备好了。”
贾诩来到那张摆好了文房四宝的那张几案前,正襟危坐,手持狼毫笔,道:“姜大帅请讲。”
姜耀朗声道:“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狂妄!
你姜耀不过一郡半之地,就自比君王吗?简直是夜郎自大,不自量力。
贾诩一边写下第一句话,一边暗自鄙夷。
姜耀又道:“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恩?这姜耀颇有文采啊!
如此文采,他还说自己不识字?抑或是,这是他让别人代写的?但是,天下名士,谁肯为姜耀写这么不要脸的榜文呢?
贾诩一边写着,一边心中生疑。
姜耀继续道:“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说得好,我早就觉得,大汉举孝廉这事儿不靠谱。
孝顺廉洁之人当官,就能国富民强?那不扯淡吗?就更别提,后来选拔人才全凭门第,“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连孝顺廉洁之人都当不了官了。
姜耀这话,简直说到了他的心里去。贾诩一边写着,一边嘴角微微露出了笑容。
姜耀最后道:“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说得好!不,是写得好!姜大帅这份榜文,写的真好,贾某人佩服。今后,恐怕没有人在大帅面前,谈‘识字’二字矣!”
贾诩写完了这份榜文后,直接扔了狼毫笔,再次对姜耀大礼参拜。
一方面,当然还是因为贾诩毫不介意在姜耀面前,表现出低姿态。另外一方面,也是主要的,却也是贾诩的真心实意。
要知道,姜耀刚才念诵的,正是曹操的《求贤令》!即便千百年后,都脍炙人口。比如来自后世的姜耀吧,就能直接背诵。
这份《求贤令》的文才,多了不敢说,起码压倒贾诩是毫无问题。贾诩也敢确定,当世没有任何人,能写出压倒这份榜文的文章来。
还有最关键的,这份《求贤令》的中心思想,就是不论德行,唯才是举!
对于以“毒士”闻名天下。名声顶风臭着八百里的贾诩来说,简直太合胃口了。
因为,要是各路诸侯都按照大汉一直以来唯德是举的标准选官,或者退一步“德才兼备”吧,贾诩就不可能得志。只有唯才是举,贾诩才可能扬眉吐气!
“那么……”
姜耀来到贾诩的近前,却没有以手相搀,而是直接居高临下地问道:“本帅这份榜文,名为《求贤令》。文和,你愿意成为我这《求贤令》招揽的第一个人才吗?”
贾诩朗声大笑,一口指出了事情的关键,才让张绣抑制住了拨马就跑的冲动。
姜耀和刘表素昧平生,还夺了刘表的穰城,刘表当然不可能对姜耀有什么好感。
不过,话说回来,刘表对北方兵锋正旺的曹操,更没什么好感。
就在今年,曹操讨平汝南、颍川一带的黄巾军何仪、刘辟等部后,又击败了挟持天子的韩暹、张杨、杨奉等军阀,如今已将天子从洛阳迎到了许昌。到了现在,曹操已经升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全面主持朝廷政务,挟天子以令诸侯,兵锋正旺。
所以,刘表不仅在穰城屯了霍峻这一支精兵,还屯了足够穰城守军支持两三年的粮食、物资和军饷,来防备曹操。
相对而言,镇东军算什么啊?即便算上穰城的荆州降军,镇东军的兵马也才不过一万多一点,对于荆州牧刘表来说,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而曹操,才是真正能夺刘表基业的人。
如今镇东军夺了穰城,刘表也并无任何愤恨。镇东军人少而兵强,整好接了穰城这个烫手山芋,替刘表抵挡曹操。刘表甚至将半个南阳郡都给了镇东军,让曹操和刘表之间完全不接壤。从今以后,镇东军的地盘就是曹操和刘表之间的缓冲带了。刘表对姜耀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只要姜耀能帮他挡住曹操就行。
事实上,在没有姜耀穿越的历史上,刘表也是这样对张绣的。他不但不追究张济攻打穰城之事,还为张济战死穰城之事,主动向张绣道歉。最后,刘表把南阳郡的郡城宛城主动送给了张绣,和张绣结盟,一起共抗曹操,
姜耀正是早就知道这段历史,才让霍峻出使刘表,和刘表商议结盟之事。如今霍峻大功告成,镇东军不但获得了半个南阳郡的地盘以及十万石粮草,还完全解除荆州的军事威胁,可称一箭三雕。
而贾诩呢?不愧有三国毒士之名,只根据这些粮食以及宛城的归属,就把刘表和姜耀的秘密交易,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张绣听了贾诩这话,也终于稍微放下点心来——事情还没有到最糟糕的地步。刘表和姜耀只是报团取暖而已,并没有真正的交情。虽然不可能指望刘表马上帮助张绣反姜耀,但刘表也没必要出卖张绣给姜耀,而不是留下张绣以防姜耀跳反。
瞬间想明白了前因后果,张绣终于强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道:“真是恭喜姜大帅,恭喜镇东军了。”
“诶,张公子这话我不爱听。”魏阳把脸一板,道:“恭喜姜大帅也就罢了,什么叫恭喜镇东军?张公子、贾先生,乃至于胡副将,难道你们就不是我镇东军一员吗?”
“对,咱们都是镇东军的一员。”胡车儿赶紧附和。
贾诩也微微点头,道:“魏将军说得甚是,吾等都是镇东军的一员。镇东军越是强大,吾等越是高兴啊!”
张绣的心比刀割还要疼,但还是得舔着脸赔罪:“确实,是在下失言了。”
“无妨!无妨!”魏阳意味深长地道:“以后咱们都是好兄弟了,以后还得多多互相照应呢。”
稍后,一行人打马进了穰城,魏阳安排张绣一行住进管驿,摆下酒宴为他们接风洗尘,安排休息。
第二天,姜耀接见,只是接见的人不是张绣或者胡车儿,而是单独贾诩一人。
张绣当时就有些心慌,对贾诩千叮咛万嘱咐,不要离他而去,并且重申了“祖父待之”的约定。
贾诩连连点头。他甚至答应张绣,会想办法促成张绣和姜耀之间的一场公平比武。即便不能借机杀死姜耀,也要趁机让将士们明白,谁才是镇东军中最强大的人。
……
……
穰城城守府议事厅。
厅内只有姜耀和贾诩二人。
“在下贾诩,拜见姜大帅!”贾诩直接对姜耀大礼参拜。() ()
面子能值几个钱?如果能凭低姿态让姜耀放松警惕和戒备,贾诩更是求之不得。
不过,姜耀的第一句话,就大出贾诩的预料之外:“贾诩,你识字否?”
“我……”
贾诩这种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的脑子和才华。哪怕你当着他的面儿,骂他祖宗十八代,都不能让他情绪有所波动。但是,问他识不识字,真是能让他破防!
贾诩的脸皮抽了抽,勉强控制着情绪,道:“贾某人才疏学浅,不敢说识字。只能说,贾某人略读了几本书,认识個一两万字而已。”
“那就好。”姜耀似乎对贾诩认识“一两万字”的牛逼之处毫无所觉,微微点头,道:“我却是不识字。正好贾先生来了,我说你写,你来帮我写份榜文,如何?”
你不识字?早说啊!
贾诩的心情顿时平缓了许多,道:“愿意为姜大帅效劳。那么。就在此地?”
“就在此地。你看,文房四宝都准备好了。”
贾诩来到那张摆好了文房四宝的那张几案前,正襟危坐,手持狼毫笔,道:“姜大帅请讲。”
姜耀朗声道:“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狂妄!
你姜耀不过一郡半之地,就自比君王吗?简直是夜郎自大,不自量力。
贾诩一边写下第一句话,一边暗自鄙夷。
姜耀又道:“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恩?这姜耀颇有文采啊!
如此文采,他还说自己不识字?抑或是,这是他让别人代写的?但是,天下名士,谁肯为姜耀写这么不要脸的榜文呢?
贾诩一边写着,一边心中生疑。
姜耀继续道:“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说得好,我早就觉得,大汉举孝廉这事儿不靠谱。
孝顺廉洁之人当官,就能国富民强?那不扯淡吗?就更别提,后来选拔人才全凭门第,“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连孝顺廉洁之人都当不了官了。
姜耀这话,简直说到了他的心里去。贾诩一边写着,一边嘴角微微露出了笑容。
姜耀最后道:“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说得好!不,是写得好!姜大帅这份榜文,写的真好,贾某人佩服。今后,恐怕没有人在大帅面前,谈‘识字’二字矣!”
贾诩写完了这份榜文后,直接扔了狼毫笔,再次对姜耀大礼参拜。
一方面,当然还是因为贾诩毫不介意在姜耀面前,表现出低姿态。另外一方面,也是主要的,却也是贾诩的真心实意。
要知道,姜耀刚才念诵的,正是曹操的《求贤令》!即便千百年后,都脍炙人口。比如来自后世的姜耀吧,就能直接背诵。
这份《求贤令》的文才,多了不敢说,起码压倒贾诩是毫无问题。贾诩也敢确定,当世没有任何人,能写出压倒这份榜文的文章来。
还有最关键的,这份《求贤令》的中心思想,就是不论德行,唯才是举!
对于以“毒士”闻名天下。名声顶风臭着八百里的贾诩来说,简直太合胃口了。
因为,要是各路诸侯都按照大汉一直以来唯德是举的标准选官,或者退一步“德才兼备”吧,贾诩就不可能得志。只有唯才是举,贾诩才可能扬眉吐气!
“那么……”
姜耀来到贾诩的近前,却没有以手相搀,而是直接居高临下地问道:“本帅这份榜文,名为《求贤令》。文和,你愿意成为我这《求贤令》招揽的第一个人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