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壶酒下肚,廉王觉得自己很久没醉过了。
他已过天命之年,从十八岁开始,荒唐的想法在他心中不断生根发芽,为此他花费三十多年,从无到有,筹谋至今才积攒下如今基业。
他谨慎惯了,如今还不到万事俱备的时候,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最坏的打算是,需要一个合格的后继者。
等他从密室出来,招来奉命守在外围的属下,问这段时间有没有来找过他。
属下汇报说:“李维云李大人说有事需要请示才刚走,再往前就是梁先生来过,没说明来意。”
李维云为什么而来他知道,前些日子叫他去查几个官员私下账目来往,估计是有结果了。
廉王“嗯”了一声让属下退下,自己则去了浴房清洗这一身酒气。
李维云没见到廉王,只能打道回府,却在路上遇到在池塘边的梁文,梁文看到他热情地打招呼。
李维云走过去发现梁文先前是在看池里的鱼,这个池子里的鱼倒是新奇,一般人家都是养各种色彩鲜妍锦鲤增色,而这里各种品种的鱼都有。
梁文饶有兴趣的说:“李兄,你看这些鱼多有趣,有食就抢着吃,没食就在这一眼就能望尽的湖里游荡,好像没有任何烦恼,谁知灭顶之灾顷刻而来。”
说着将手里的鱼食全部洒到水里,另一只手抄起岸边打捞杂物的网兜捞起一条鱼。
“哟,好像是条刁子鱼,这可不常见,个头还不小,今晚可以加餐了。”梁文端详着手里的鱼。
“梁先生对这些水产可真是见识广泛。”
“过奖了,从前生在水边,靠水吃水,这些东西还是多少知道一些的。”
梁文接着说“之前没给李校尉说过?我自小与兄长相依为命,我都是靠兄长做水上生意供我到书院求学的。”
李维云感叹梁文兄弟情深,如今梁文在廉王府,之后如果能高中,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梁文笑着附和他的话,只是眼底的光晦暗不明。
另一边廉王更衣之后打算让人去叫李维云,门外来报:李泽琛想要见他。
廉王使人让李维云先回去,隔日再来详谈,便让孙子进来了。
李泽琛这次来是为了商量城外的流民安置问题,他以廉王府的名义在城外建了个营地,每日施粥赠药,而今日他发现官府正在组织统一安置流民,想问是不是要将营地收起来。
廉王预料到朝廷会出手,但是他不着急撤掉摊子。
“你就照往常一样就行,将粥水往稠里熬,找个离官府的摊子远些的地方,总有人吃不饱找过来的,也算为朝廷尽一份心。”
说罢提起李泽琛:“这大热天让你东奔西跑是不是有些难为你,要是忙不过来可以给我说,我给你找帮手,你二哥来信说快要回来了,可以让他来接手。”
“二哥要回来了,这真是个好消息。”李泽琛年上一派惊喜,接着说着:“二哥离家也有一年多了,好不容易归家,还是好好歇息,这些事我力所能及,就不麻烦二哥了,再不济还有祖父给我的人,我能办好的。”
廉王知道李泽琛的心思,但是没想要揭穿,祖孙俩和乐融融聊了些别的事,李泽琛才出去。
李泽琛刚走,梁文就来到书房外求见,廉王让他进门汇报让他办的事情有没有结果。
“我的人已经有了些线索,还找到了至关重要的证人,正快马加鞭送他进京,约莫半个月就能到了。”
“好,我倒要看看到底是哪家的冤鬼敢来找我报仇,这次我不仅让那些漏网之鱼再死一次,当年没拿到的东西到头来还是在我手里。”
当年廉王听过一个传说,前朝灭亡时留下了复国宝藏,结果前朝皇族在几十年的军阀割据中送了命,没人知道宝藏藏在哪里,廉王抽丝剥茧,查到前朝有个公主假死嫁入民间,还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高手。
顺着这条线索又查了十年,廉王使人屠戮了不下十个当年有名的武林人士的家,均没有宝藏下落,最后终于找到岳家,因为他得知前朝皇帝有个结义兄弟隐姓埋名做了岳家女婿,从此没有踏出过家门一步。
廉王没心思去查传言是真是假,只要有这个苗头,他就可以派手下的武林人士去岳家,嘴再硬能硬过家人的性命?
没想到岳家人直到宁愿家破人亡也不愿开口,这让他更加确认岳家知道宝藏下落。
后来他命人在山庄挖地三尺,也没找到宝藏,没想到如今得知岳家还有人活着,对财富的渴望战胜了对复仇的恐惧,只要能得到这批宝藏,自己就能不再蹉跎岁月。
廉王收回思绪,对梁文说:“这件事你去办就好,不要让旁人知道。”
交代完这些又说:“对了,你前两天去李家的那件事如何了?”
“李家倒是有那个意向,但还没下定决心,有些犹豫。”
“还是如此畏首畏尾,不过多亏了他这个性子,才被我拿捏了这么多年。”
梁文颔首道:“王爷不是想在陛下面前举荐李校尉吗?我看不出十天,李大人就会下定决心的,到时候一切就能按计划进行。”
廉王叹息一声:“李维云可真是个人才,否则我也不至于为了他而大费周章,当年他离家出走的时候就不应该放任他到赵家的地盘,留在身边早就是我手中利剑了。”
梁文对廉王的话不置可否,汇报完手头的事离开书房,他派人将鱼送到了厨房,现在应该熟了吧,他可不管李维云是不是人才,他只想为兄长报仇。
李维云怎么也想不到,刚刚与他相谈甚欢的梁文心中只想置他于死地,更想不到他年初在水边亲手射杀水匪头领梁武是梁文口中的那个兄长。
梁文两次派手下围杀李维云,却被他侥幸逃脱,他调查了李维云的生平,想到另一个方法为兄报仇。
李维云傍晚回到家里,见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同父异母的妹妹李映雪。
李映雪比他小四岁,他从家里离开的时候还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那时她生母过世,母亲又缺人陪伴,她们在府里相依为命多年,后来他也想将她一并带出李府,李映雪拒绝了他的好意。
虽然没什么情分,李维云还是很感激她多年陪伴母亲,也不反对她们来往,只是她已经有大半年没来过这里了。
上次见到李映雪,还是李维云跟着霍将军去南方剿灭海寇之前,就连冯夫人也念叨过好几次,很久没见到映雪了。
李维云进屋发现李映雪和母亲相谈甚欢,打了个招呼,冯夫人让他放下东西就出门买点东西晚上加菜。
李映雪看到李维云回来有些慌张,听到冯夫人说的话连忙阻止:“兄长不必麻烦了,我只是有些想念夫人过来看看,见夫人康健我也放心,天色不早了,我得早些回府,以免过了时辰,就不留下吃饭了,下次有机会再来看夫人。”
李维云没听说过李府什么时候设置宵禁了,见她这么说,他也没在强留,和母亲一道将她和她的贴身丫鬟送出门。
等李映雪走了,冯夫人看李维云的样子,打发儿子去洗漱换衣,自己则去厨房准备晚饭。
李维云换好衣到厨房帮忙,冯夫人开口询问道:“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本来准备去王府汇报些事情,没见到廉王,就直接回来了。”
“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廉王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要报答他也没错,只不过还是那句话,违背良知的咱可不能做。”
李维云应承母亲说:“儿子记得,况且廉王是个好人,我平日替廉王做的也就是些巡查监督的活,不会有问题的。”
冯夫人点头说:“这倒也是,想当年我们还在李府讨生活的时候,王爷造访李府,还为你求过情,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都关怀,想来不是什么坏人。”
李维云早慧,当年的事还历历在目,想到此处他问冯夫人:“李映雪今日怎么突然来了?”
“她说就是来看看我。”冯夫人翻弄着锅里的菜接着说“我看啊,映雪的日子也不好过,今日见她好像比往前沉默了不少。”
“她从前也懂事,也许是长大有心事了,不过她那个贴身侍女好像不是原先那个?”
李维云注意到李映雪的反常,她好像有些怕身边的侍女,侍女搀扶她的时候明显有些紧张。
“之前那个丫头年纪比映雪还小,恐怕也照顾不好她,估计李家又给她派了一个,想想再过一两年她也该出嫁了,这在官宦人家倒也常见。”
李维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只能先将疑问压下来。
“说起来,我当初真是愿意带她一起走的,只是她太懂事了,现在一个人留在李家估计也过得艰难。”
当初李维云用军功换回亲娘自由身的时候,李家出了好大一个丑,但皇帝同意了,他们也只好捏着鼻子认栽了。
后来冯夫人想要带走相依为命多年的李映雪的时候,李家就不愿意了,说到底冯夫人只是嫁到李家的外人,走了就走了,李映雪可是李家的血脉,说什么也不肯放人。
这事说出去李维云他们也不占理,不过他手里有皇帝的支持,双方就这件事争执不下,眼看就要闹到皇帝面前。
当时李维云的做法本就让他被贬至城门,要是再闹起来,还不定出什么事。
还是李映雪主动找到冯夫人,劝了她一下午,才让她放弃这个念头,从此留在了李家,只是隔三差五能出来看看冯夫人。
他已过天命之年,从十八岁开始,荒唐的想法在他心中不断生根发芽,为此他花费三十多年,从无到有,筹谋至今才积攒下如今基业。
他谨慎惯了,如今还不到万事俱备的时候,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最坏的打算是,需要一个合格的后继者。
等他从密室出来,招来奉命守在外围的属下,问这段时间有没有来找过他。
属下汇报说:“李维云李大人说有事需要请示才刚走,再往前就是梁先生来过,没说明来意。”
李维云为什么而来他知道,前些日子叫他去查几个官员私下账目来往,估计是有结果了。
廉王“嗯”了一声让属下退下,自己则去了浴房清洗这一身酒气。
李维云没见到廉王,只能打道回府,却在路上遇到在池塘边的梁文,梁文看到他热情地打招呼。
李维云走过去发现梁文先前是在看池里的鱼,这个池子里的鱼倒是新奇,一般人家都是养各种色彩鲜妍锦鲤增色,而这里各种品种的鱼都有。
梁文饶有兴趣的说:“李兄,你看这些鱼多有趣,有食就抢着吃,没食就在这一眼就能望尽的湖里游荡,好像没有任何烦恼,谁知灭顶之灾顷刻而来。”
说着将手里的鱼食全部洒到水里,另一只手抄起岸边打捞杂物的网兜捞起一条鱼。
“哟,好像是条刁子鱼,这可不常见,个头还不小,今晚可以加餐了。”梁文端详着手里的鱼。
“梁先生对这些水产可真是见识广泛。”
“过奖了,从前生在水边,靠水吃水,这些东西还是多少知道一些的。”
梁文接着说“之前没给李校尉说过?我自小与兄长相依为命,我都是靠兄长做水上生意供我到书院求学的。”
李维云感叹梁文兄弟情深,如今梁文在廉王府,之后如果能高中,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梁文笑着附和他的话,只是眼底的光晦暗不明。
另一边廉王更衣之后打算让人去叫李维云,门外来报:李泽琛想要见他。
廉王使人让李维云先回去,隔日再来详谈,便让孙子进来了。
李泽琛这次来是为了商量城外的流民安置问题,他以廉王府的名义在城外建了个营地,每日施粥赠药,而今日他发现官府正在组织统一安置流民,想问是不是要将营地收起来。
廉王预料到朝廷会出手,但是他不着急撤掉摊子。
“你就照往常一样就行,将粥水往稠里熬,找个离官府的摊子远些的地方,总有人吃不饱找过来的,也算为朝廷尽一份心。”
说罢提起李泽琛:“这大热天让你东奔西跑是不是有些难为你,要是忙不过来可以给我说,我给你找帮手,你二哥来信说快要回来了,可以让他来接手。”
“二哥要回来了,这真是个好消息。”李泽琛年上一派惊喜,接着说着:“二哥离家也有一年多了,好不容易归家,还是好好歇息,这些事我力所能及,就不麻烦二哥了,再不济还有祖父给我的人,我能办好的。”
廉王知道李泽琛的心思,但是没想要揭穿,祖孙俩和乐融融聊了些别的事,李泽琛才出去。
李泽琛刚走,梁文就来到书房外求见,廉王让他进门汇报让他办的事情有没有结果。
“我的人已经有了些线索,还找到了至关重要的证人,正快马加鞭送他进京,约莫半个月就能到了。”
“好,我倒要看看到底是哪家的冤鬼敢来找我报仇,这次我不仅让那些漏网之鱼再死一次,当年没拿到的东西到头来还是在我手里。”
当年廉王听过一个传说,前朝灭亡时留下了复国宝藏,结果前朝皇族在几十年的军阀割据中送了命,没人知道宝藏藏在哪里,廉王抽丝剥茧,查到前朝有个公主假死嫁入民间,还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高手。
顺着这条线索又查了十年,廉王使人屠戮了不下十个当年有名的武林人士的家,均没有宝藏下落,最后终于找到岳家,因为他得知前朝皇帝有个结义兄弟隐姓埋名做了岳家女婿,从此没有踏出过家门一步。
廉王没心思去查传言是真是假,只要有这个苗头,他就可以派手下的武林人士去岳家,嘴再硬能硬过家人的性命?
没想到岳家人直到宁愿家破人亡也不愿开口,这让他更加确认岳家知道宝藏下落。
后来他命人在山庄挖地三尺,也没找到宝藏,没想到如今得知岳家还有人活着,对财富的渴望战胜了对复仇的恐惧,只要能得到这批宝藏,自己就能不再蹉跎岁月。
廉王收回思绪,对梁文说:“这件事你去办就好,不要让旁人知道。”
交代完这些又说:“对了,你前两天去李家的那件事如何了?”
“李家倒是有那个意向,但还没下定决心,有些犹豫。”
“还是如此畏首畏尾,不过多亏了他这个性子,才被我拿捏了这么多年。”
梁文颔首道:“王爷不是想在陛下面前举荐李校尉吗?我看不出十天,李大人就会下定决心的,到时候一切就能按计划进行。”
廉王叹息一声:“李维云可真是个人才,否则我也不至于为了他而大费周章,当年他离家出走的时候就不应该放任他到赵家的地盘,留在身边早就是我手中利剑了。”
梁文对廉王的话不置可否,汇报完手头的事离开书房,他派人将鱼送到了厨房,现在应该熟了吧,他可不管李维云是不是人才,他只想为兄长报仇。
李维云怎么也想不到,刚刚与他相谈甚欢的梁文心中只想置他于死地,更想不到他年初在水边亲手射杀水匪头领梁武是梁文口中的那个兄长。
梁文两次派手下围杀李维云,却被他侥幸逃脱,他调查了李维云的生平,想到另一个方法为兄报仇。
李维云傍晚回到家里,见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同父异母的妹妹李映雪。
李映雪比他小四岁,他从家里离开的时候还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那时她生母过世,母亲又缺人陪伴,她们在府里相依为命多年,后来他也想将她一并带出李府,李映雪拒绝了他的好意。
虽然没什么情分,李维云还是很感激她多年陪伴母亲,也不反对她们来往,只是她已经有大半年没来过这里了。
上次见到李映雪,还是李维云跟着霍将军去南方剿灭海寇之前,就连冯夫人也念叨过好几次,很久没见到映雪了。
李维云进屋发现李映雪和母亲相谈甚欢,打了个招呼,冯夫人让他放下东西就出门买点东西晚上加菜。
李映雪看到李维云回来有些慌张,听到冯夫人说的话连忙阻止:“兄长不必麻烦了,我只是有些想念夫人过来看看,见夫人康健我也放心,天色不早了,我得早些回府,以免过了时辰,就不留下吃饭了,下次有机会再来看夫人。”
李维云没听说过李府什么时候设置宵禁了,见她这么说,他也没在强留,和母亲一道将她和她的贴身丫鬟送出门。
等李映雪走了,冯夫人看李维云的样子,打发儿子去洗漱换衣,自己则去厨房准备晚饭。
李维云换好衣到厨房帮忙,冯夫人开口询问道:“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本来准备去王府汇报些事情,没见到廉王,就直接回来了。”
“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廉王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要报答他也没错,只不过还是那句话,违背良知的咱可不能做。”
李维云应承母亲说:“儿子记得,况且廉王是个好人,我平日替廉王做的也就是些巡查监督的活,不会有问题的。”
冯夫人点头说:“这倒也是,想当年我们还在李府讨生活的时候,王爷造访李府,还为你求过情,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都关怀,想来不是什么坏人。”
李维云早慧,当年的事还历历在目,想到此处他问冯夫人:“李映雪今日怎么突然来了?”
“她说就是来看看我。”冯夫人翻弄着锅里的菜接着说“我看啊,映雪的日子也不好过,今日见她好像比往前沉默了不少。”
“她从前也懂事,也许是长大有心事了,不过她那个贴身侍女好像不是原先那个?”
李维云注意到李映雪的反常,她好像有些怕身边的侍女,侍女搀扶她的时候明显有些紧张。
“之前那个丫头年纪比映雪还小,恐怕也照顾不好她,估计李家又给她派了一个,想想再过一两年她也该出嫁了,这在官宦人家倒也常见。”
李维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只能先将疑问压下来。
“说起来,我当初真是愿意带她一起走的,只是她太懂事了,现在一个人留在李家估计也过得艰难。”
当初李维云用军功换回亲娘自由身的时候,李家出了好大一个丑,但皇帝同意了,他们也只好捏着鼻子认栽了。
后来冯夫人想要带走相依为命多年的李映雪的时候,李家就不愿意了,说到底冯夫人只是嫁到李家的外人,走了就走了,李映雪可是李家的血脉,说什么也不肯放人。
这事说出去李维云他们也不占理,不过他手里有皇帝的支持,双方就这件事争执不下,眼看就要闹到皇帝面前。
当时李维云的做法本就让他被贬至城门,要是再闹起来,还不定出什么事。
还是李映雪主动找到冯夫人,劝了她一下午,才让她放弃这个念头,从此留在了李家,只是隔三差五能出来看看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