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即位之初便果断清除阉党、稳定朝堂,这让李邦华很是欣喜,认为朱由检身上有明君之相,必然远超历代先帝。虽然朱由检也有西苑练兵之举,在李邦华眼中不过是少年天子爱玩闹罢了。眼下关外建奴咄咄逼人,辽东千里国土已经沦丧,朱由检尚武练兵在李邦华看来也算是好事,说明朱由检有收复国土中兴大明之心。
然而李邦华却没有想到,朱由检竟然为了练兵加了恩科武举,这是为了玩闹把朝廷武科当做儿戏啊!他本就是直言敢谏之人,当下便直接进言,请朱由检打消念头,把武进士们派往边军或京营,用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对李邦华的进谏,朱由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微一笑,反问道:“李侍郎,边军暂且不说,你认为京营现状如何?”
李邦华沉默了片刻,缓缓道:“积弊丛生,战力低下,远不如万历之时。”
朱由检饶有兴致追问道:“譬如呢?”
李邦华道:“臣也只是有所耳闻,京营之弊太多,臣所知道的便有占役、虚冒、借马几项,侵吞军饷更是寻常。京营将领甚至是京中官员肆意役使京营士兵为自家干私活,譬如修院子修房,动辄役使数百甚至上千士兵。京营士兵数量号称二十万,事实上很多皆是冒领军饷,实际名册上的人并不存在,很多勋贵将领更是用家中仆人占用京营名额以领取钱粮,会操之时,则花钱在市井中雇人代替。京中官员有事经常从京营中借马,街上拉车之马,十有二三便来自京营,更有甚者,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京营马匹为自家所有。至于侵吞军饷,在各军中已是寻常,京营又何能例外?”
京营,一直是朱由检心中之痛,每年耗费百万石以上粮食的京营,面对顺贼攻城之时,竟然连数日都坚持不了!从刚重生开始,朱由检便发誓要改变这种情况。但他同时也知道,正如李邦华所言,京营积弊太多,想改变实在太难,所以他才决定另起炉灶,在西苑编练新兵。
上一世当皇帝的时候,即位之初,朱由检也是用了李邦华为戎政兵部侍郎整顿京营,李邦华管理京营后,京营情况确实好了许多,然而得罪了太多既得利益者,在建奴围攻京师的时候,京营兵出了一些失误,误伤了城外的友军,而那些丢了京营利益的人抓住这点拼命攻击李邦华,终于使得李邦华去职。
李邦华去职的原因,有那些人拼命攻讦的原因,更多的是朱由检自身性格的因素,他实在是太缺乏耐心,事情稍有不谐便迁怒主事人,上一世因为这丢官甚至丢命的重臣不在少数,其中很多是真正的国之干才!有能力的官员被罢黜了,剩下的只是唯唯诺诺之辈。
朱由检脸色忽青忽白,对文官们的嫉恨消散了好多,更多的是对自己曾经犯下错误的懊悔。
李邦华停了下来,他现在对京营的了解也非常肤浅,只是耳闻而已,看皇帝陷入了沉思,李邦华便静立一旁。
殿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
朱由检却是想到了上一世崇祯二年发生的“己巳之变”,崇祯二年十月,奴酋皇太极亲率八旗兵主力,绕道蒙古突破蓟北长城防线,侵入关内,围攻北京抢掠京畿,从此成为大明百姓的噩梦。
不,朕绝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仅有西苑禁卫还不够,毕竟距离崇祯二年十月只有两年时间,两年时间新军能练什么样朱由检也没有太大把握。
除了禁卫新军,还要整编京营!禁卫新军即便练成,也不应该用于守城,而是用之野战剿灭建奴收复国土,而守京师还是要靠京营才行。不过现在的京营,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已经到了不整顿不行的地步。
朱由检把目光看向了李邦华,因为他知道面前之人是整顿京营的最合适人选。不只是李邦华直言敢谏,更因为他勇于用事丝毫不怕得罪人。
“李侍郎既知京营弊端,可愿替朕整顿京营?”朱由检突然问道。
李邦华愣了一下,脸上露出跃跃欲试之色,慨然道:“陛下所命,臣不敢辞!”
朱由检道:“如此,朕便命你以兵部侍郎身份总督京营戎政,负责整顿京营之事,京营中一切事物,你都可处置。朕赐你王命旗牌,可行使先斩后奏之权。”
李邦华非常感动:“臣何德何能,竟得陛下如此信任!”
朱由检笑道:“李侍郎,朕可以和你做个约定,你负责整顿京营,朕在西苑编练新军,两年之后,看看是你的京营厉害,还是朕的禁卫新军更强!”
李邦华忙道:“京营是陛下的京营。”
对于比试的约定却没有搭腔,不是不敢,而是不屑。在李邦华看来,朱由检再聪慧也不过是十七岁少年而已,懂什么选将懂什么练兵?难道他以为弄上三百武进士就能成军了?打仗不是乱斗,军队更不是儿戏,其中学问大着呢!
对李邦华的态度,朱由检也不以为意。哼,有朝一日,朕会让你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军!
于是,朱由检下旨,着兵部侍郎李邦华总督京营戎政,负责京营整顿事宜。消息传到外朝,顿时惹得很多人惊慌,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处置好了京营的事,朱由检又把思绪回转到西苑禁卫上面,恩科武试已经结束,三百武进士可以作为新军基层军官,再从百姓流民中招募青壮入伍,禁卫新军的架子便搭了起来。
可是,总得有一个负责练兵的人。朱由检自己身为皇帝,总不能亲自去练兵不是,再说他除了看过四百年后的军队模样,对那支强大的军队模式有些了解,可真正该如何练兵却是不甚清楚。
到底该用谁替朕练兵呢?朱由检深思着,边思考边随意摆弄着御案上的奏疏,随意拿起奏疏翻看,却是一份吏部的任命奏疏,等待他的批阅同意,突然奏疏上一个名字映入朱由检眼睑。
对,就是他了!
然而李邦华却没有想到,朱由检竟然为了练兵加了恩科武举,这是为了玩闹把朝廷武科当做儿戏啊!他本就是直言敢谏之人,当下便直接进言,请朱由检打消念头,把武进士们派往边军或京营,用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对李邦华的进谏,朱由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微一笑,反问道:“李侍郎,边军暂且不说,你认为京营现状如何?”
李邦华沉默了片刻,缓缓道:“积弊丛生,战力低下,远不如万历之时。”
朱由检饶有兴致追问道:“譬如呢?”
李邦华道:“臣也只是有所耳闻,京营之弊太多,臣所知道的便有占役、虚冒、借马几项,侵吞军饷更是寻常。京营将领甚至是京中官员肆意役使京营士兵为自家干私活,譬如修院子修房,动辄役使数百甚至上千士兵。京营士兵数量号称二十万,事实上很多皆是冒领军饷,实际名册上的人并不存在,很多勋贵将领更是用家中仆人占用京营名额以领取钱粮,会操之时,则花钱在市井中雇人代替。京中官员有事经常从京营中借马,街上拉车之马,十有二三便来自京营,更有甚者,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京营马匹为自家所有。至于侵吞军饷,在各军中已是寻常,京营又何能例外?”
京营,一直是朱由检心中之痛,每年耗费百万石以上粮食的京营,面对顺贼攻城之时,竟然连数日都坚持不了!从刚重生开始,朱由检便发誓要改变这种情况。但他同时也知道,正如李邦华所言,京营积弊太多,想改变实在太难,所以他才决定另起炉灶,在西苑编练新兵。
上一世当皇帝的时候,即位之初,朱由检也是用了李邦华为戎政兵部侍郎整顿京营,李邦华管理京营后,京营情况确实好了许多,然而得罪了太多既得利益者,在建奴围攻京师的时候,京营兵出了一些失误,误伤了城外的友军,而那些丢了京营利益的人抓住这点拼命攻击李邦华,终于使得李邦华去职。
李邦华去职的原因,有那些人拼命攻讦的原因,更多的是朱由检自身性格的因素,他实在是太缺乏耐心,事情稍有不谐便迁怒主事人,上一世因为这丢官甚至丢命的重臣不在少数,其中很多是真正的国之干才!有能力的官员被罢黜了,剩下的只是唯唯诺诺之辈。
朱由检脸色忽青忽白,对文官们的嫉恨消散了好多,更多的是对自己曾经犯下错误的懊悔。
李邦华停了下来,他现在对京营的了解也非常肤浅,只是耳闻而已,看皇帝陷入了沉思,李邦华便静立一旁。
殿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
朱由检却是想到了上一世崇祯二年发生的“己巳之变”,崇祯二年十月,奴酋皇太极亲率八旗兵主力,绕道蒙古突破蓟北长城防线,侵入关内,围攻北京抢掠京畿,从此成为大明百姓的噩梦。
不,朕绝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仅有西苑禁卫还不够,毕竟距离崇祯二年十月只有两年时间,两年时间新军能练什么样朱由检也没有太大把握。
除了禁卫新军,还要整编京营!禁卫新军即便练成,也不应该用于守城,而是用之野战剿灭建奴收复国土,而守京师还是要靠京营才行。不过现在的京营,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已经到了不整顿不行的地步。
朱由检把目光看向了李邦华,因为他知道面前之人是整顿京营的最合适人选。不只是李邦华直言敢谏,更因为他勇于用事丝毫不怕得罪人。
“李侍郎既知京营弊端,可愿替朕整顿京营?”朱由检突然问道。
李邦华愣了一下,脸上露出跃跃欲试之色,慨然道:“陛下所命,臣不敢辞!”
朱由检道:“如此,朕便命你以兵部侍郎身份总督京营戎政,负责整顿京营之事,京营中一切事物,你都可处置。朕赐你王命旗牌,可行使先斩后奏之权。”
李邦华非常感动:“臣何德何能,竟得陛下如此信任!”
朱由检笑道:“李侍郎,朕可以和你做个约定,你负责整顿京营,朕在西苑编练新军,两年之后,看看是你的京营厉害,还是朕的禁卫新军更强!”
李邦华忙道:“京营是陛下的京营。”
对于比试的约定却没有搭腔,不是不敢,而是不屑。在李邦华看来,朱由检再聪慧也不过是十七岁少年而已,懂什么选将懂什么练兵?难道他以为弄上三百武进士就能成军了?打仗不是乱斗,军队更不是儿戏,其中学问大着呢!
对李邦华的态度,朱由检也不以为意。哼,有朝一日,朕会让你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军!
于是,朱由检下旨,着兵部侍郎李邦华总督京营戎政,负责京营整顿事宜。消息传到外朝,顿时惹得很多人惊慌,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处置好了京营的事,朱由检又把思绪回转到西苑禁卫上面,恩科武试已经结束,三百武进士可以作为新军基层军官,再从百姓流民中招募青壮入伍,禁卫新军的架子便搭了起来。
可是,总得有一个负责练兵的人。朱由检自己身为皇帝,总不能亲自去练兵不是,再说他除了看过四百年后的军队模样,对那支强大的军队模式有些了解,可真正该如何练兵却是不甚清楚。
到底该用谁替朕练兵呢?朱由检深思着,边思考边随意摆弄着御案上的奏疏,随意拿起奏疏翻看,却是一份吏部的任命奏疏,等待他的批阅同意,突然奏疏上一个名字映入朱由检眼睑。
对,就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