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董妃心中的隐忧
祖父董卓在洛阳的恶行,董白在巡逻时经常听人提及。所以她清楚地知道,洛阳城内最大的奸佞,正是她的祖父——董卓。
立志肃清奸恶的夫君,剑锋指向何处,不言而喻。
近几日,她常心神不宁,甚至会做噩梦,就是缘于内心中的隐忧。
她不敢想象,若是夫君和祖父发生冲突,她将何以自处?
难道要让她像上次那样,在皇宫之前和祖父对峙?
不,这次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因为祖父董卓的关系,董白认识了寡居在家的蔡琰。她知道蔡琰博学多才,遂向她请教学问,重点是历史知识。
可是她想探听的问题又过于敏感,不宜直接询问。故只能通过蔡琰讲史的方式,去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
她听说暴秦二世而亡,遂让蔡琰讲述秦朝建立之后的历史。
前几天,她听到蔡琰讲述赵高乱秦的故事,遂借机询问道:“大汉可有这样的奸臣?”
蔡琰本是才女,心思通透,闻弦歌而知雅意。
其父蔡邕,居家时常感叹:“汉室之衰,自权戚奸宦始。”
得知董卓进京,倒行逆施,父亲蔡邕又哀感:“满朝文武,竟无人与董卓相抗!”
后他听说董卓废黜皇帝,另立新帝,蔡邕怒骂道:“逆贼董卓,何至于斯!”
初闻董卓召他入朝为官,蔡邕连门都不开,以此表明拒不合作的态度。若非董卓威逼强召,他根本就不会出仕。
入朝三日,他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从秩六百石直至秩比二千石,三天连升三级。
蔡邕何尝不知,他之于董卓,其实就是千金马骨,乃是董卓招贤纳才的门面。
虽然如此,董卓却真正做到了对他“甚见敬重”四字。
当初,董卓打算废立皇帝,尚书卢植反对,认为刘辩没有大过,不应废黜。董卓正欲杀鸡儆猴,威慑朝臣,遂想当众处死卢植。若非蔡邕劝止,卢植恐已死去。
董卓于暴怒之际,能虚心纳谏,而不迁怒,这对蔡邕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敬重。
至此之后,蔡邕便很少在家斥骂董卓了。但蔡琰知道,父亲大义之心仍在,只是拘于文人的身份,以德报德罢了。
作为蔡邕的女儿,蔡琰既知父亲的心事,遂产生借董白帝妃之身份劝说、约束董卓的想法。
因此,她思索片刻道:“董妃见问,琰岂敢不答。权臣霍光,门荫入仕。其历经数职,荣耀加身,不改谨言慎行,得武帝亲信。武帝薨,其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受诏,辅佐八岁昭帝即位。
昭帝六年,外戚上官桀为争权,阴交鄂邑长公主、燕王旦。燕王旦出告霍光僭越、擅兵,昭帝信重不疑。后君臣合力,力挫上官桀等人谋逆之行。
惜乎霍光,赖昭帝倚重,却擢亲任故,擅权专政。后昭帝薨,惜无子。霍光拥立昌邑王,仅二十七日,改立刘询。为嫁女立后,光妻毒杀许皇后。待霍光离世,光妻事发,霍氏全族坐罪论死。”() ()
霍光专权二十年,亲近故旧盈朝,死后仍全家坐罪。正所谓生前荣宠风光,死后尽皆白茫茫一片。
再看祖父董卓,几乎满朝皆敌。结交名士,却残虐百姓。惜名重节之辈,谁会与之真心交往。
想到董氏一族坐罪身死的场景,董白便头脑昏沉,脚步踉跄。
看到董白痛苦的模样,蔡琰柔声劝道:“旬日间,时局不至如此崩坏,董妃且放宽心!”
听到蔡琰的劝慰,董白便知晓,她的心事已被蔡琰探知。
她伸手握住蔡琰的双手道:“白儿素闻姐姐学识渊博,还望姐姐救我!”
蔡琰为难道:“妾身虽识文,但不懂朝堂。恐难为董妃谋划。”
董白摇头道:“不会的,姐姐肯定可以的。妹妹曾向陛下言及姐姐之名。陛下当即夸赞姐姐道:若为男儿身,当为朝中卿呢!”
蔡琰闻言愕然。她没想到,自己的贱名居然能入皇帝之耳,且皇帝对自己的评价非常高,让她都感觉到难为情了。
她羞红着脸道:“贱妾哪能与朝中衮衮诸卿相提并论!”
董白急道:“姐姐,现在不是谦虚的时候。若是姐姐心有疑问,改日我将姐姐带入宫中,让陛下亲口说给你听,可好?”
蔡琰连忙摇头道:“不可。贱妾寡居在家,乃不祥之人,焉敢惊动陛下!”
董白想想,也觉得不妥。若是她将蔡琰带入宫中,一旦有人风言风语,岂不是坏了姐姐的名节。
她点头道:“妹妹自是不会如此莽撞。一切均听凭姐姐吩咐!”
蔡琰觉得,无论是董白的信任,还是皇帝的看重,都让她无法轻言推脱。
因此,她在心中思忖道:“董卓为人,蛮横骄纵,凶残歹毒。若是董白将今日事告知董卓,恐董卓对幼帝不利。看来,此事还是应在陛下身上。”
想到这,她柔声道:“妾身听闻,女军系陛下为讨董妃欢心而设,不知然否?”
听到传言有污蔑皇帝之嫌,董白连忙解释道:“陛下心忧洛阳城的百姓,借助我和祖父董卓的关系,成立女军。我和吕妃虽忝为管事,却一直按照陛下的要求,维护洛阳城内外的治安。故传闻所言,女军为讨我欢心而设,有失偏颇。”
蔡琰听出来了,这是变相夸皇帝仁爱百姓,顺便秀恩爱来了。
她苦笑道:“传言多有谬误,倒不足为怪。既然陛下信任董妃,为何董妃不直接向陛下言明心志,求得陛下的恩赦呢!”
董白闻言,略显迟疑道:“陛下有肃清奸恶之心,我若求情到陛下那里,恐怕会令陛下为难啊!”
蔡琰觉得满口牙都有要酸倒的迹象。
董妃刚才还火急火燎、着急忙慌,一副她想不出对策,董家就要满门被屠。现在呢,让她求助于皇帝,她却担心让刘协为难,而心存迟疑。
看着董白患得患失的模样,突然间,蔡琰心中对刘协生出好奇之念。
立志肃清奸恶的夫君,剑锋指向何处,不言而喻。
近几日,她常心神不宁,甚至会做噩梦,就是缘于内心中的隐忧。
她不敢想象,若是夫君和祖父发生冲突,她将何以自处?
难道要让她像上次那样,在皇宫之前和祖父对峙?
不,这次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因为祖父董卓的关系,董白认识了寡居在家的蔡琰。她知道蔡琰博学多才,遂向她请教学问,重点是历史知识。
可是她想探听的问题又过于敏感,不宜直接询问。故只能通过蔡琰讲史的方式,去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
她听说暴秦二世而亡,遂让蔡琰讲述秦朝建立之后的历史。
前几天,她听到蔡琰讲述赵高乱秦的故事,遂借机询问道:“大汉可有这样的奸臣?”
蔡琰本是才女,心思通透,闻弦歌而知雅意。
其父蔡邕,居家时常感叹:“汉室之衰,自权戚奸宦始。”
得知董卓进京,倒行逆施,父亲蔡邕又哀感:“满朝文武,竟无人与董卓相抗!”
后他听说董卓废黜皇帝,另立新帝,蔡邕怒骂道:“逆贼董卓,何至于斯!”
初闻董卓召他入朝为官,蔡邕连门都不开,以此表明拒不合作的态度。若非董卓威逼强召,他根本就不会出仕。
入朝三日,他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从秩六百石直至秩比二千石,三天连升三级。
蔡邕何尝不知,他之于董卓,其实就是千金马骨,乃是董卓招贤纳才的门面。
虽然如此,董卓却真正做到了对他“甚见敬重”四字。
当初,董卓打算废立皇帝,尚书卢植反对,认为刘辩没有大过,不应废黜。董卓正欲杀鸡儆猴,威慑朝臣,遂想当众处死卢植。若非蔡邕劝止,卢植恐已死去。
董卓于暴怒之际,能虚心纳谏,而不迁怒,这对蔡邕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敬重。
至此之后,蔡邕便很少在家斥骂董卓了。但蔡琰知道,父亲大义之心仍在,只是拘于文人的身份,以德报德罢了。
作为蔡邕的女儿,蔡琰既知父亲的心事,遂产生借董白帝妃之身份劝说、约束董卓的想法。
因此,她思索片刻道:“董妃见问,琰岂敢不答。权臣霍光,门荫入仕。其历经数职,荣耀加身,不改谨言慎行,得武帝亲信。武帝薨,其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受诏,辅佐八岁昭帝即位。
昭帝六年,外戚上官桀为争权,阴交鄂邑长公主、燕王旦。燕王旦出告霍光僭越、擅兵,昭帝信重不疑。后君臣合力,力挫上官桀等人谋逆之行。
惜乎霍光,赖昭帝倚重,却擢亲任故,擅权专政。后昭帝薨,惜无子。霍光拥立昌邑王,仅二十七日,改立刘询。为嫁女立后,光妻毒杀许皇后。待霍光离世,光妻事发,霍氏全族坐罪论死。”() ()
霍光专权二十年,亲近故旧盈朝,死后仍全家坐罪。正所谓生前荣宠风光,死后尽皆白茫茫一片。
再看祖父董卓,几乎满朝皆敌。结交名士,却残虐百姓。惜名重节之辈,谁会与之真心交往。
想到董氏一族坐罪身死的场景,董白便头脑昏沉,脚步踉跄。
看到董白痛苦的模样,蔡琰柔声劝道:“旬日间,时局不至如此崩坏,董妃且放宽心!”
听到蔡琰的劝慰,董白便知晓,她的心事已被蔡琰探知。
她伸手握住蔡琰的双手道:“白儿素闻姐姐学识渊博,还望姐姐救我!”
蔡琰为难道:“妾身虽识文,但不懂朝堂。恐难为董妃谋划。”
董白摇头道:“不会的,姐姐肯定可以的。妹妹曾向陛下言及姐姐之名。陛下当即夸赞姐姐道:若为男儿身,当为朝中卿呢!”
蔡琰闻言愕然。她没想到,自己的贱名居然能入皇帝之耳,且皇帝对自己的评价非常高,让她都感觉到难为情了。
她羞红着脸道:“贱妾哪能与朝中衮衮诸卿相提并论!”
董白急道:“姐姐,现在不是谦虚的时候。若是姐姐心有疑问,改日我将姐姐带入宫中,让陛下亲口说给你听,可好?”
蔡琰连忙摇头道:“不可。贱妾寡居在家,乃不祥之人,焉敢惊动陛下!”
董白想想,也觉得不妥。若是她将蔡琰带入宫中,一旦有人风言风语,岂不是坏了姐姐的名节。
她点头道:“妹妹自是不会如此莽撞。一切均听凭姐姐吩咐!”
蔡琰觉得,无论是董白的信任,还是皇帝的看重,都让她无法轻言推脱。
因此,她在心中思忖道:“董卓为人,蛮横骄纵,凶残歹毒。若是董白将今日事告知董卓,恐董卓对幼帝不利。看来,此事还是应在陛下身上。”
想到这,她柔声道:“妾身听闻,女军系陛下为讨董妃欢心而设,不知然否?”
听到传言有污蔑皇帝之嫌,董白连忙解释道:“陛下心忧洛阳城的百姓,借助我和祖父董卓的关系,成立女军。我和吕妃虽忝为管事,却一直按照陛下的要求,维护洛阳城内外的治安。故传闻所言,女军为讨我欢心而设,有失偏颇。”
蔡琰听出来了,这是变相夸皇帝仁爱百姓,顺便秀恩爱来了。
她苦笑道:“传言多有谬误,倒不足为怪。既然陛下信任董妃,为何董妃不直接向陛下言明心志,求得陛下的恩赦呢!”
董白闻言,略显迟疑道:“陛下有肃清奸恶之心,我若求情到陛下那里,恐怕会令陛下为难啊!”
蔡琰觉得满口牙都有要酸倒的迹象。
董妃刚才还火急火燎、着急忙慌,一副她想不出对策,董家就要满门被屠。现在呢,让她求助于皇帝,她却担心让刘协为难,而心存迟疑。
看着董白患得患失的模样,突然间,蔡琰心中对刘协生出好奇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