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高密军港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一片大粼粼金光,水天相接的地方一轮红日冉冉上升。
千多名自西而来的骑士看到这一幕,慢慢的放缓了迅速。
“侗儿,我们到了吗?”英姿飒爽的杨沁芳带着浓浓的惫意,见到玄甲军缓缓停下,她的语气里充满了惊喜和愉悦。
前不久,她和阴明月去了一趟襄阳,两人杀了独孤怀恩以后,又带着一群修罗卫,杀了几个独孤氏门生子弟,成功的嫁祸到李渊头上。为免跟不上杨侗南征的行程,两人又跑回了洛阳,在杨侗启程之日终于赶到,这让两女十分庆幸。
“我们到了!”
杨侗也放慢了马速,马不停蹄地奔行几天,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高密军港。
这是杨侗第一次到达这处军港,接下来他将乘风破浪,远征南方。
“侗儿,我们不是要去南方作战吗?怎么跑到海边来了?”杨沁芳不解地问道。
杨侗笑而不答,这时远处奔来一队骑兵,为首五员大将。一个是尉迟恭、一个是苏定方、一个是薛万彻、一个是牛进达、一个是海军都督张镇周。
另外还有四人,他们是海军各支舰队主将来整、来恒,以及周法明的儿子周绍德、部将马贵迁。
周法明的祖父是南梁车骑大将军周灵起,父亲是南陈大都督周炅,次兄周法尚,隋朝武卫大将军。隋末大乱时,周法明为江夏郡守,派三子分袭沔阳、永安、蕲春三郡,并遵杨倓南隋为主,希望朝廷派兵接管,然而杨倓的朝廷始终打不到荆州一带,苦守两年后,父子三人内无粮食、外无援军,被迫投降萧铣,后来又跟着归附大隋。
周氏一族精擅水战,周法明如今和次子周孝节、三子周绍则在江夏辅助秦琼。长子周绍德、部将马贵迁则是到了高密军港这边任职,成为张镇周的部将。
众人催马上前,抱拳施礼道:“参见圣上!”
杨侗一本正经的说道:“孤乃是大隋唐王杨侑,诸位将军认错人了。”
杨侑以皇帝的名义坐镇南阳,杨侗又加封‘杨侑’为青徐监察御史,负责监察青徐二州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简而言之,就是钦差大臣,这是为了出行方便给自己设立的一个官职。
众人听到杨侗这么说,尽皆大笑起来。
杨侗笑问道:“军队都抵达了吗?”
“禀圣上,第一军六万大军都已抵达军港!”
杨侗又问向镇周:“粮食物资、攻城器械呢?是否已经运送上船?”
给晒得皮肤黑亮的张镇周精神抖擞的说道:“已经全部上船了,随时可以出发。”
“走,看看去!”
杨侗催马向码头而去,杨沁芳和阴明月等隋玄甲军将领这时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直接乘船去南方,并不是参与杨恭仁负责的青徐战场。
杨沁芳心下好奇,催马上前低声询问尉迟恭,“鄂国公,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尉迟恭深知修罗卫精擅刺杀之道,有的时候可以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而且杨沁芳已是修罗卫的一名将军,对她随军出征一点都不意外,他躬身笑道:“军机绝密,殿下就不要问了,总之,不会让您失望就是了。”
他拱手一笑,策马跟随着杨侗而去。杨沁芳见尉迟恭不愿多说,心下无奈,只得抽了战马,紧跟而上。
海面上已经停满大型五牙战船、斗舰、艨艟、桥船、戈船、走舸、赤马、斥候等。楼船、斗舰为主力战船,艨艟主要用于袭击;赤马、斥候用于哨探。另外还有很多运兵、运粮、运马和武器装备的大型海船
远远望去,俨如一座一眼望不到边、延绵数十里的大山,这两千余艘海船仿佛从黑夜中被唤醒的战士,露出了勃勃生机,在这期间,不断有战船只驶进驶出。
此时码头格外忙碌,码头旁高高竖起了几十座数丈高的木塔,数十名士兵高喊口号的转动绞盘。长索转动之间,一包包沉重的粮食被高高吊起,平平稳稳的地送停泊于岸边的大船之内。同样被装上大船的,还有一捆捆被拆散了的重型攻城器和兵甲帐篷。
这种忙碌的景象,其实从半个月前就已经开始,经过半个月的日日夜夜奋战,大部分物资都已上船。
码头数百步外的空地上,驻扎着两千多顶帐篷,延绵二十多里,蔚为壮观,这是第一军将士驻扎之地。前不久,河南郡有几十万大军来来往往,令人目不暇接,各方势力的细作并不知道,第一军将士就是在那个时候,秘密乘船赶来军港,到三天天,六万大军已全部抵达,加上四万余名海军将士,这里已经秘密集结了十万大军,如果把辅助军队、镇守军港的军队总计入内,隋军数量就更多了。
可以说,现在是万事具备,就等主帅杨侗一声令下,船队就能驶离军港远征江南。
“圣上!”不远处有人忽然高声大喊,杨侗回头一看,只见玄甲军让开一条路,两名一身短打的男子正向这边奔来,他不由笑了起来,这两人是工部左右侍郎李春、宇文温,他们二人也会随军出征,负责管理工匠营。
两人飞奔上前,甩镫下马,一起上前行礼:“微臣参见圣上!”
“行军在外,讲究效率;不必将朝堂那些虚礼带到军中!”杨侗示意二臣免礼。
“微臣遵命。”李春、宇文温连忙起身
杨侗知道这二人技术极高,他们到来意味着工部的能工巧匠都已就位,饶有兴致地问道:“工部那边来了多少人?”
工部左侍郎李春答道:“禀圣上,半年之前,为了完成远征岭南的任务,工部派出三千余名工匠前来高密军港,日日夜夜赶制战船,但是进度远远跟不上,所以另外从民间聘请了四千余工匠,个个都是造船好手。”
杨侗听得大为尴尬,当初他头脑一热,定下了乘船南下、远征岭南的作战计划,结果却是什么都跟不上,所以远征岭南的计划迟迟无法执行,被迫中止;但好在紧急兴建起来的船只也没白费,终究还是派上用场了。
他点了点头,对众人说道:“大家到中军大帐议事。”
说着,便带着众人向帅帐奔去。
中军大帐位于营地东面,从洛阳运来的沙盘正由工匠拼接,这架沙盘周长五丈,中原、冀州、幽州、辽东、并州、雍州、凉州、巴蜀、荆州、扬州以及岭南等地尽皆显现。这架沙盘做工精致,著名的山川、河流、湖泊和官道都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俨然就是天下沙盘图。
沙盘还没有完全布置好,左右行军司马房玄龄、杜如晦各自手执一幅地图,房玄龄指挥十几名参军事驻兵小旗插在城池之上,而杜如晦则负责校正。
秘书郎虞世南在一旁默默观看,时不时的提醒着房玄龄。
杨侗深知以忠谠、友悌、博文、词藻、书翰闻名的虞世南不是军事人才,但是他看中的是虞世南对江南的了解。
虞世南是江南人士,家境极好,少年之时勤奋努力精思不懈,有时十几天不洗脸不梳头,学有所成后,游学江南大地,拜访各方儒士、书法名家。到了大业时期,虞世南接连被授为秘书郎,升迁为起居舍人。与虞绰、庾自直奉命编撰、,是以南朝梁武帝时编纂的为底本增删而成的,共有余卷;相对而言,就更加了不起了,这个鸿篇巨制记载的乃是全国各个郡县风俗、史实、物产、地理等情况。作为的主编之一,虞世南对天下地理的了解,比大隋君臣都高出无数倍。有这样一个地理学家跟在身边,至少能让隋军再多一分胜算。
虞世南一直想和杨侗说上几句话,但总是没有独处的机会,此时见到杨侗站在沙盘前观看,便上前拱手一礼,低声说道:“圣上,微臣有几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杨侗笑着说道:“朕一向不喜欢搞一言堂,有话但说无妨!”
“微臣虽然不通军事,但也知道这一招瞒天过海之计极为高明,但淮北七郡、江淮东部均为李密占领,我大隋海军沿海南下,胜则直取江都城,当后方有失的消息传到敌军主将耳中,担忧父母妻儿的魏军必将军心动摇、上下不安。可万一战事陷入僵持,且左仆射和杜伏威将军迟迟打不开局面,我军则是成了一支无援无助的孤军了。圣上身为一国之君,肩负着天下统一、江山稳定的重任,个人安危关系到一国命运,我大隋如今战将千员,任何一人皆能为帅,依臣之见,圣上应该坐镇洛阳指挥三军,江南之战让几名大将军担任即可。圣上又何必身临险境、亲自率军去打李密呢?”
“朕也知道自己的安危关系到天下安宁,确实不应该披甲上阵、率军亲征。”() ()
虞世南心中更加疑惑了,不过他也没有出场打扰,只听杨侗又说道:“朕让右仆射杨善会在南阳钳制舂陵唐军、大将军薛万均驻军淅阳,并以李靖为此役主帅,统军二十万驻扎淮安,兵锋直指二李,使双方无法联兵一处。坐镇南郡的段德操和史劲等将,是防备夷陵的李世民,秦琼驻扎江夏,是让林士弘无力支援李密。而青徐战场有左仆射率军十万负责,颍川一带有谢映登,江淮一带又有杜伏威和尧君素,中间还有罗士信作为机动之军。如此大阵仗,只需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稳健推进,很快就能收复淮北七郡,对付区区一个李密是绰绰有余。但军事结束以后,还涉及到江南的战后重建和稳定等事宜,要是江南不稳,很可能又会出现新的割据势力,这就非朕出马不可了。”
虞世南点了点头,又问道:“听圣上语气,似乎十分看重江南?。”
“那是当然的了!”杨侗笑了一笑,说道:“南北分裂长达数百年时间,彼此之间相互敌视,我大隋立国之后,虽然迅速的统一了南北,但那只是形式上的统一,皇祖父开凿大运河、提高江都地位、重用南方人士、减少税赋,让利江南之民,这些其实都是极好的措施。但灭陈之战,灭掉的只是陈朝,并没有用一种流血的方式将江南旧制度彻底打烂,才导致江南士族为代表的南方旧势力依然十分强大,他们因利而联盟,对朝廷政策阳奉阴违,依然是江南的土霸王,依然有足够影响力来阻挠各种损害他们利益的改革。因此,皇祖父让利的手段,始终没有让南北双方实现人心上的统一,恰恰相反的是,这些江南士族对于皇祖父的示好之举,并没有感恩于心,他们不满足朝廷的给予,个个得寸进尺、得尺进丈,想要得到更多更多。这一点,从江都之变发生之后,江南士族的表现即能看出一二。”
虞世南闻言默然。
在灭陈之后,到大业中期的漫长岁月里,造反最多的地方,就是南方大地,大大小小的谋反、叛乱,都有江南士族的影子。江都之变发生以后,江南士族莫不是冷眼旁观,没有一家在乎杨广的死活,没有一家发出反对宇文化及的声音,个个借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地盘,并扶持起了李子通、沈法兴来图谋天下,企图划江而治。由此可见,杨广从晋王时期卖好到江都之变前夕,都没有感化到一家江南士族。
原因是什么?
自然是江南旧势力根深蒂固的影响力,这些世家不灭,南方百姓始终被他们绑架到自己的战车之上,朝廷生怕好不容易安定的天下又一次大动荡,不敢对绑架了南方百姓的南方士族下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能坐观他们一步步仗大。
而地方百姓本着‘县官不如现管’的思想,不敢反抗地方世家门阀,如此一来,他们便能够放肆的以朝廷的名义敛财害民,让朝廷为他们的罪恶背锅。也就是说,南方旧势力才是南北人心大一统的大障碍,他们不灭,天下不宁。
这时,杨侗又说道:“战争是打烂旧势力的最佳手段,只有把这些人歼灭了,朝廷的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的执行下去,百姓享受到朝廷的利好政策,轻徭薄赋才能落实到位,地方才能真正的稳定下来。到时候,才能用南方税赋支持朝廷恢复中原民生。现在的中原大地千疮百孔,仅是北方之积蓄很难支持战后的河南大地,唯有加上物产丰富的南方,才能让朝廷迅速渡过战后的难关。这其中,又需要朕这个皇帝出面承诺,百姓才相信朝廷一视同仁,不计较他们从贼之罪,只有这样,南方百姓方能安心生产,为中原大地输送钱粮物资。”
杨侗说的是实话,历史上的李唐王朝之所以能够迅速恢复经济,并实现贞观之治。原因就是靠隋朝大运河,将南方钱粮源源不断运去北方。而中唐时期的开元盛世,同样是因为漕运的疏通,使南方大量物资北运,从而让关中和北方物资空前繁荣。
李唐王朝的两次兴盛和安史之乱后苟延残喘百余年,实际上都是得益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残唐五代之际,谁控制了了漕运,谁就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到了宋朝,赵大索性建都于运河之畔的开封。
虞世南终于明白杨侗的用心,想到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南方大地,也十分赞成杨侗重视南方的思路,他沉思片刻,又说道:“圣上,这样说起来,上游的巴蜀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杨侗笑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巴蜀的重要不言而喻。秦朝伐楚、大隋灭陈,皆从巴蜀开始,朕很明白巴蜀的战略地位。”
虞世南点头道,“圣上明白就好,卑职就不再多言了。”
杨侗的思路回到了这次海军出征的问题之上,如今的大方略已经定下,但很多细节需要确认一下。
杨侗向一边的张镇周说道:“从这里到长江,需要多少时间?”
张镇周有丰富的航海经验,这条线路他也走过很多次,立刻躬身道:“启禀圣上,如果顺风的话,五天以内便可到达,如果是逆风而行,最慢也只是十天左右。”
说起风向,提前到来的房玄龄接口道:“这几天我发现吹的都是南风,偶然也有北风,风向好像不定。”
这也是杨侗想了解最关键问题,航海跟陆上行军不同,行军途中充满很多不可预测的危险。
文帝当初以汉王杨谅协高颎、王世积和大将周罗睺率三十万海陆大军前去攻打高句丽。高颎、王世积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前者高颎精明强干,攘外安内,荡平南陈,战功彪炳;后者灭陈,定豫章、庐陵,堪称是战无不胜。但是他们水陆三十万大军齐头并进之时,陆军长驱直入、百战百胜,可是负责后勤给养的水军却遇到了大风浪,船只大多沉没于海,水军尚未抵达高句丽已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刚刚抛锚休整,就让高句丽军队袭击大败。深入高句丽腹地的高颎、王世积,关键要塞攻克不下,又遇雨季来临,陆上补给彻底中断,负责后勤的水军又葬送在大海之中,导致粮草供应不上,文帝远征高句丽的三十万大军最终以溃败告终,九成兵马遗留在了辽东大地之上。若是水军如期到达,哪还有后来的三次远征高句丽之战?
而杨侗刚才也发现旗脚飘向北方,说明现在是东南风向,这让他有些担忧了起来,生怕己军无法如期到达长江口。
张镇周身为大隋海军都督,这些年的大半时间都在海中奔波,对于东南海域的航海图和风向了解极深。他随即答道:“圣上,我们现在感受到东南风,是因为远处的太行山脉、泰山山脉阻挡了南下北风,但在海上吹的其实是北风;晚上的三更以后再来观察的话,大家就会发现变成了北风、西北风,不过现在正处于风向交换之时,过不了多久,北风就被南风取代,每年都是如此。为了拿到精准的风向信息,末将这些年询问了不下千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一一印证过后,才得到了这些结论。”
杨侗问道:“那要多长时间风向发生改变?”
张镇周回答道:“按照往年的气候来说,大约十天左右就会发生风向改变之事,但今年开春以后,冷天时间比往年久,估计北风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这些战船都是新近打造的新船,全部用上工部和开天院研究出来的省力的滑轮组合,哪怕收起风帆,仅凭人力,也能在十天之内到达长江口。”
“如此就好。”杨侗大大的松了口气,这样的话,时间上还来得及,他又问向房玄龄,“军队准备得如何了?”
房玄龄明白杨侗的意思,立刻躬身回答:“禀圣上,各项物资已经准备就绪,大军随时可以登船出发。”
杨侗缓缓点头,对众将说道:“如果三更是北风,那今晚就顺风出发!”
“喏。”众人纷纷应命。
这时,一名亲卫快步入帐,将一份前方军报呈上,杨侗接过军报看了一遍,喜出望外的对众人说道:“陆、顾、张、朱、沈、王、谢谢等等江南士族家主集中于陆氏别苑,密谋发动江都之变,谋事不秘被李密察觉,如今遭到李密血胜镇压,江南各郡县乱成一团,正是我军出兵的天赐良机。”
关于自己的算计、黑冰台的故意泄露等等歼灭江南士族的黑暗料理,有损他英明神武的形象,杨侗自然是略过不表。
“天赐良机!”
“李密自作孽,不可活。”
“……”
不明就里的将军们莫不是喜笑颜开,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人,自然知道敌军陷入内乱,意味着什么。
只有明白真相的房杜二人相顾一笑。
至于虞世南则是唉声叹气了起来,这么多传承数百年的江南士族就这样覆灭了,作为江南人士,他还是有此难以接受的。
千多名自西而来的骑士看到这一幕,慢慢的放缓了迅速。
“侗儿,我们到了吗?”英姿飒爽的杨沁芳带着浓浓的惫意,见到玄甲军缓缓停下,她的语气里充满了惊喜和愉悦。
前不久,她和阴明月去了一趟襄阳,两人杀了独孤怀恩以后,又带着一群修罗卫,杀了几个独孤氏门生子弟,成功的嫁祸到李渊头上。为免跟不上杨侗南征的行程,两人又跑回了洛阳,在杨侗启程之日终于赶到,这让两女十分庆幸。
“我们到了!”
杨侗也放慢了马速,马不停蹄地奔行几天,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高密军港。
这是杨侗第一次到达这处军港,接下来他将乘风破浪,远征南方。
“侗儿,我们不是要去南方作战吗?怎么跑到海边来了?”杨沁芳不解地问道。
杨侗笑而不答,这时远处奔来一队骑兵,为首五员大将。一个是尉迟恭、一个是苏定方、一个是薛万彻、一个是牛进达、一个是海军都督张镇周。
另外还有四人,他们是海军各支舰队主将来整、来恒,以及周法明的儿子周绍德、部将马贵迁。
周法明的祖父是南梁车骑大将军周灵起,父亲是南陈大都督周炅,次兄周法尚,隋朝武卫大将军。隋末大乱时,周法明为江夏郡守,派三子分袭沔阳、永安、蕲春三郡,并遵杨倓南隋为主,希望朝廷派兵接管,然而杨倓的朝廷始终打不到荆州一带,苦守两年后,父子三人内无粮食、外无援军,被迫投降萧铣,后来又跟着归附大隋。
周氏一族精擅水战,周法明如今和次子周孝节、三子周绍则在江夏辅助秦琼。长子周绍德、部将马贵迁则是到了高密军港这边任职,成为张镇周的部将。
众人催马上前,抱拳施礼道:“参见圣上!”
杨侗一本正经的说道:“孤乃是大隋唐王杨侑,诸位将军认错人了。”
杨侑以皇帝的名义坐镇南阳,杨侗又加封‘杨侑’为青徐监察御史,负责监察青徐二州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简而言之,就是钦差大臣,这是为了出行方便给自己设立的一个官职。
众人听到杨侗这么说,尽皆大笑起来。
杨侗笑问道:“军队都抵达了吗?”
“禀圣上,第一军六万大军都已抵达军港!”
杨侗又问向镇周:“粮食物资、攻城器械呢?是否已经运送上船?”
给晒得皮肤黑亮的张镇周精神抖擞的说道:“已经全部上船了,随时可以出发。”
“走,看看去!”
杨侗催马向码头而去,杨沁芳和阴明月等隋玄甲军将领这时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直接乘船去南方,并不是参与杨恭仁负责的青徐战场。
杨沁芳心下好奇,催马上前低声询问尉迟恭,“鄂国公,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尉迟恭深知修罗卫精擅刺杀之道,有的时候可以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而且杨沁芳已是修罗卫的一名将军,对她随军出征一点都不意外,他躬身笑道:“军机绝密,殿下就不要问了,总之,不会让您失望就是了。”
他拱手一笑,策马跟随着杨侗而去。杨沁芳见尉迟恭不愿多说,心下无奈,只得抽了战马,紧跟而上。
海面上已经停满大型五牙战船、斗舰、艨艟、桥船、戈船、走舸、赤马、斥候等。楼船、斗舰为主力战船,艨艟主要用于袭击;赤马、斥候用于哨探。另外还有很多运兵、运粮、运马和武器装备的大型海船
远远望去,俨如一座一眼望不到边、延绵数十里的大山,这两千余艘海船仿佛从黑夜中被唤醒的战士,露出了勃勃生机,在这期间,不断有战船只驶进驶出。
此时码头格外忙碌,码头旁高高竖起了几十座数丈高的木塔,数十名士兵高喊口号的转动绞盘。长索转动之间,一包包沉重的粮食被高高吊起,平平稳稳的地送停泊于岸边的大船之内。同样被装上大船的,还有一捆捆被拆散了的重型攻城器和兵甲帐篷。
这种忙碌的景象,其实从半个月前就已经开始,经过半个月的日日夜夜奋战,大部分物资都已上船。
码头数百步外的空地上,驻扎着两千多顶帐篷,延绵二十多里,蔚为壮观,这是第一军将士驻扎之地。前不久,河南郡有几十万大军来来往往,令人目不暇接,各方势力的细作并不知道,第一军将士就是在那个时候,秘密乘船赶来军港,到三天天,六万大军已全部抵达,加上四万余名海军将士,这里已经秘密集结了十万大军,如果把辅助军队、镇守军港的军队总计入内,隋军数量就更多了。
可以说,现在是万事具备,就等主帅杨侗一声令下,船队就能驶离军港远征江南。
“圣上!”不远处有人忽然高声大喊,杨侗回头一看,只见玄甲军让开一条路,两名一身短打的男子正向这边奔来,他不由笑了起来,这两人是工部左右侍郎李春、宇文温,他们二人也会随军出征,负责管理工匠营。
两人飞奔上前,甩镫下马,一起上前行礼:“微臣参见圣上!”
“行军在外,讲究效率;不必将朝堂那些虚礼带到军中!”杨侗示意二臣免礼。
“微臣遵命。”李春、宇文温连忙起身
杨侗知道这二人技术极高,他们到来意味着工部的能工巧匠都已就位,饶有兴致地问道:“工部那边来了多少人?”
工部左侍郎李春答道:“禀圣上,半年之前,为了完成远征岭南的任务,工部派出三千余名工匠前来高密军港,日日夜夜赶制战船,但是进度远远跟不上,所以另外从民间聘请了四千余工匠,个个都是造船好手。”
杨侗听得大为尴尬,当初他头脑一热,定下了乘船南下、远征岭南的作战计划,结果却是什么都跟不上,所以远征岭南的计划迟迟无法执行,被迫中止;但好在紧急兴建起来的船只也没白费,终究还是派上用场了。
他点了点头,对众人说道:“大家到中军大帐议事。”
说着,便带着众人向帅帐奔去。
中军大帐位于营地东面,从洛阳运来的沙盘正由工匠拼接,这架沙盘周长五丈,中原、冀州、幽州、辽东、并州、雍州、凉州、巴蜀、荆州、扬州以及岭南等地尽皆显现。这架沙盘做工精致,著名的山川、河流、湖泊和官道都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俨然就是天下沙盘图。
沙盘还没有完全布置好,左右行军司马房玄龄、杜如晦各自手执一幅地图,房玄龄指挥十几名参军事驻兵小旗插在城池之上,而杜如晦则负责校正。
秘书郎虞世南在一旁默默观看,时不时的提醒着房玄龄。
杨侗深知以忠谠、友悌、博文、词藻、书翰闻名的虞世南不是军事人才,但是他看中的是虞世南对江南的了解。
虞世南是江南人士,家境极好,少年之时勤奋努力精思不懈,有时十几天不洗脸不梳头,学有所成后,游学江南大地,拜访各方儒士、书法名家。到了大业时期,虞世南接连被授为秘书郎,升迁为起居舍人。与虞绰、庾自直奉命编撰、,是以南朝梁武帝时编纂的为底本增删而成的,共有余卷;相对而言,就更加了不起了,这个鸿篇巨制记载的乃是全国各个郡县风俗、史实、物产、地理等情况。作为的主编之一,虞世南对天下地理的了解,比大隋君臣都高出无数倍。有这样一个地理学家跟在身边,至少能让隋军再多一分胜算。
虞世南一直想和杨侗说上几句话,但总是没有独处的机会,此时见到杨侗站在沙盘前观看,便上前拱手一礼,低声说道:“圣上,微臣有几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杨侗笑着说道:“朕一向不喜欢搞一言堂,有话但说无妨!”
“微臣虽然不通军事,但也知道这一招瞒天过海之计极为高明,但淮北七郡、江淮东部均为李密占领,我大隋海军沿海南下,胜则直取江都城,当后方有失的消息传到敌军主将耳中,担忧父母妻儿的魏军必将军心动摇、上下不安。可万一战事陷入僵持,且左仆射和杜伏威将军迟迟打不开局面,我军则是成了一支无援无助的孤军了。圣上身为一国之君,肩负着天下统一、江山稳定的重任,个人安危关系到一国命运,我大隋如今战将千员,任何一人皆能为帅,依臣之见,圣上应该坐镇洛阳指挥三军,江南之战让几名大将军担任即可。圣上又何必身临险境、亲自率军去打李密呢?”
“朕也知道自己的安危关系到天下安宁,确实不应该披甲上阵、率军亲征。”() ()
虞世南心中更加疑惑了,不过他也没有出场打扰,只听杨侗又说道:“朕让右仆射杨善会在南阳钳制舂陵唐军、大将军薛万均驻军淅阳,并以李靖为此役主帅,统军二十万驻扎淮安,兵锋直指二李,使双方无法联兵一处。坐镇南郡的段德操和史劲等将,是防备夷陵的李世民,秦琼驻扎江夏,是让林士弘无力支援李密。而青徐战场有左仆射率军十万负责,颍川一带有谢映登,江淮一带又有杜伏威和尧君素,中间还有罗士信作为机动之军。如此大阵仗,只需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稳健推进,很快就能收复淮北七郡,对付区区一个李密是绰绰有余。但军事结束以后,还涉及到江南的战后重建和稳定等事宜,要是江南不稳,很可能又会出现新的割据势力,这就非朕出马不可了。”
虞世南点了点头,又问道:“听圣上语气,似乎十分看重江南?。”
“那是当然的了!”杨侗笑了一笑,说道:“南北分裂长达数百年时间,彼此之间相互敌视,我大隋立国之后,虽然迅速的统一了南北,但那只是形式上的统一,皇祖父开凿大运河、提高江都地位、重用南方人士、减少税赋,让利江南之民,这些其实都是极好的措施。但灭陈之战,灭掉的只是陈朝,并没有用一种流血的方式将江南旧制度彻底打烂,才导致江南士族为代表的南方旧势力依然十分强大,他们因利而联盟,对朝廷政策阳奉阴违,依然是江南的土霸王,依然有足够影响力来阻挠各种损害他们利益的改革。因此,皇祖父让利的手段,始终没有让南北双方实现人心上的统一,恰恰相反的是,这些江南士族对于皇祖父的示好之举,并没有感恩于心,他们不满足朝廷的给予,个个得寸进尺、得尺进丈,想要得到更多更多。这一点,从江都之变发生之后,江南士族的表现即能看出一二。”
虞世南闻言默然。
在灭陈之后,到大业中期的漫长岁月里,造反最多的地方,就是南方大地,大大小小的谋反、叛乱,都有江南士族的影子。江都之变发生以后,江南士族莫不是冷眼旁观,没有一家在乎杨广的死活,没有一家发出反对宇文化及的声音,个个借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地盘,并扶持起了李子通、沈法兴来图谋天下,企图划江而治。由此可见,杨广从晋王时期卖好到江都之变前夕,都没有感化到一家江南士族。
原因是什么?
自然是江南旧势力根深蒂固的影响力,这些世家不灭,南方百姓始终被他们绑架到自己的战车之上,朝廷生怕好不容易安定的天下又一次大动荡,不敢对绑架了南方百姓的南方士族下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能坐观他们一步步仗大。
而地方百姓本着‘县官不如现管’的思想,不敢反抗地方世家门阀,如此一来,他们便能够放肆的以朝廷的名义敛财害民,让朝廷为他们的罪恶背锅。也就是说,南方旧势力才是南北人心大一统的大障碍,他们不灭,天下不宁。
这时,杨侗又说道:“战争是打烂旧势力的最佳手段,只有把这些人歼灭了,朝廷的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的执行下去,百姓享受到朝廷的利好政策,轻徭薄赋才能落实到位,地方才能真正的稳定下来。到时候,才能用南方税赋支持朝廷恢复中原民生。现在的中原大地千疮百孔,仅是北方之积蓄很难支持战后的河南大地,唯有加上物产丰富的南方,才能让朝廷迅速渡过战后的难关。这其中,又需要朕这个皇帝出面承诺,百姓才相信朝廷一视同仁,不计较他们从贼之罪,只有这样,南方百姓方能安心生产,为中原大地输送钱粮物资。”
杨侗说的是实话,历史上的李唐王朝之所以能够迅速恢复经济,并实现贞观之治。原因就是靠隋朝大运河,将南方钱粮源源不断运去北方。而中唐时期的开元盛世,同样是因为漕运的疏通,使南方大量物资北运,从而让关中和北方物资空前繁荣。
李唐王朝的两次兴盛和安史之乱后苟延残喘百余年,实际上都是得益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残唐五代之际,谁控制了了漕运,谁就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到了宋朝,赵大索性建都于运河之畔的开封。
虞世南终于明白杨侗的用心,想到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南方大地,也十分赞成杨侗重视南方的思路,他沉思片刻,又说道:“圣上,这样说起来,上游的巴蜀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杨侗笑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巴蜀的重要不言而喻。秦朝伐楚、大隋灭陈,皆从巴蜀开始,朕很明白巴蜀的战略地位。”
虞世南点头道,“圣上明白就好,卑职就不再多言了。”
杨侗的思路回到了这次海军出征的问题之上,如今的大方略已经定下,但很多细节需要确认一下。
杨侗向一边的张镇周说道:“从这里到长江,需要多少时间?”
张镇周有丰富的航海经验,这条线路他也走过很多次,立刻躬身道:“启禀圣上,如果顺风的话,五天以内便可到达,如果是逆风而行,最慢也只是十天左右。”
说起风向,提前到来的房玄龄接口道:“这几天我发现吹的都是南风,偶然也有北风,风向好像不定。”
这也是杨侗想了解最关键问题,航海跟陆上行军不同,行军途中充满很多不可预测的危险。
文帝当初以汉王杨谅协高颎、王世积和大将周罗睺率三十万海陆大军前去攻打高句丽。高颎、王世积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前者高颎精明强干,攘外安内,荡平南陈,战功彪炳;后者灭陈,定豫章、庐陵,堪称是战无不胜。但是他们水陆三十万大军齐头并进之时,陆军长驱直入、百战百胜,可是负责后勤给养的水军却遇到了大风浪,船只大多沉没于海,水军尚未抵达高句丽已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刚刚抛锚休整,就让高句丽军队袭击大败。深入高句丽腹地的高颎、王世积,关键要塞攻克不下,又遇雨季来临,陆上补给彻底中断,负责后勤的水军又葬送在大海之中,导致粮草供应不上,文帝远征高句丽的三十万大军最终以溃败告终,九成兵马遗留在了辽东大地之上。若是水军如期到达,哪还有后来的三次远征高句丽之战?
而杨侗刚才也发现旗脚飘向北方,说明现在是东南风向,这让他有些担忧了起来,生怕己军无法如期到达长江口。
张镇周身为大隋海军都督,这些年的大半时间都在海中奔波,对于东南海域的航海图和风向了解极深。他随即答道:“圣上,我们现在感受到东南风,是因为远处的太行山脉、泰山山脉阻挡了南下北风,但在海上吹的其实是北风;晚上的三更以后再来观察的话,大家就会发现变成了北风、西北风,不过现在正处于风向交换之时,过不了多久,北风就被南风取代,每年都是如此。为了拿到精准的风向信息,末将这些年询问了不下千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一一印证过后,才得到了这些结论。”
杨侗问道:“那要多长时间风向发生改变?”
张镇周回答道:“按照往年的气候来说,大约十天左右就会发生风向改变之事,但今年开春以后,冷天时间比往年久,估计北风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这些战船都是新近打造的新船,全部用上工部和开天院研究出来的省力的滑轮组合,哪怕收起风帆,仅凭人力,也能在十天之内到达长江口。”
“如此就好。”杨侗大大的松了口气,这样的话,时间上还来得及,他又问向房玄龄,“军队准备得如何了?”
房玄龄明白杨侗的意思,立刻躬身回答:“禀圣上,各项物资已经准备就绪,大军随时可以登船出发。”
杨侗缓缓点头,对众将说道:“如果三更是北风,那今晚就顺风出发!”
“喏。”众人纷纷应命。
这时,一名亲卫快步入帐,将一份前方军报呈上,杨侗接过军报看了一遍,喜出望外的对众人说道:“陆、顾、张、朱、沈、王、谢谢等等江南士族家主集中于陆氏别苑,密谋发动江都之变,谋事不秘被李密察觉,如今遭到李密血胜镇压,江南各郡县乱成一团,正是我军出兵的天赐良机。”
关于自己的算计、黑冰台的故意泄露等等歼灭江南士族的黑暗料理,有损他英明神武的形象,杨侗自然是略过不表。
“天赐良机!”
“李密自作孽,不可活。”
“……”
不明就里的将军们莫不是喜笑颜开,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人,自然知道敌军陷入内乱,意味着什么。
只有明白真相的房杜二人相顾一笑。
至于虞世南则是唉声叹气了起来,这么多传承数百年的江南士族就这样覆灭了,作为江南人士,他还是有此难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