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怎么把弹幕打开了?”常知予终于舍得放下一直挡眼睛的那只手了。

    “开着弹幕,能壮胆。”

    “你也害怕啊?”常知予不知道哪里来的错觉。

    “对,我害怕,跟你一样害怕。“尤思童略带小小嘲笑的语气回答。

    其实,单论剧情来说,尤思童比某人胆子大多了,只是耐不住某人时不时的一惊一乍。

    这个方法确实奏效,常知予果然不再与剧中人物“互动”了。

    “哈哈哈……”不知触发了哪个机关,尤思童突然开始大笑起来。

    “怎么了?”常知予不明所以然地问道。

    “你快看弹幕,笑死我了,这都是什么神仙网友啊!”尤思童笑得直捂着自己的肚子,气都要喘不上来了,“你看这条。”

    常知予顺着尤思童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哥哥的侧颜真好看,我想在哥哥的鼻梁上滑滑梯。”

    “我想在哥哥的睫毛上荡秋千。”说着,尤思童往回倒退了一点,“还有这个。”

    “我想在哥哥的锁骨里游泳,不怕淹死的那种。”常知予又一字一字地念了出来。

    “这颜值是真实存在的吗?”

    “好羡慕这具尸体可以被哥哥解剖啊!”

    “平生第一次想要魂穿一具尸体!”

    “哥哥快看看我,我也可以!”

    ……

    这都是什么神仙网友啊,这么疯狂的?

    “你看我说的没错吧,开着弹幕追剧,恐怖片瞬间变成喜剧片,哈哈哈。”

    自此,开着弹幕追剧成了她俩特殊的小癖好。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句话是对的。

    和尤思童一起住院的这些日子,竟成了常知予这个暑假最难忘也最宝贵的一段记忆。

    尤思童受伤确实没有那么严重,还有就是尤思童仿佛有着常知予难以企及的身体素质,她恢复得很快。

    尽管磨着妈妈多住了一天,还是先一步出院了。

    出院当天,尤思童不似往日那般话说个不停,两个小姑娘彼此都默契的不语。

    冷气充足的病房,显得更加清凉,更加肃穆。

    临行前,有人终于还是开口了。

    尤思童信誓旦旦地说她们还会再相逢。

    常知予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点着头,看似在肯定她,其实也在坚定自己。

    是的,我们还会再相逢,哪怕这个时间会很久。

    众所周知,复读生是没有暑假的。

    但是常知予有,即使她并不想要。

    常知予早就迫不及待想要投入紧张的高三生活了,她太想要那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了。

    然而,妈妈鉴于她的腿伤,硬生生带她复健了两个月。

    毕竟,比起成绩,妈妈更在乎孩子的身体。

    终于常知予等不起了。

    她跟爸爸妈妈各种保证,才得以再次进入学校。

    其实,高三对于常知予来说,已经都是很熟悉的流程了。

    只是,多了每天上下学的接送环节,这是她跟爸爸妈妈做的交换。

    漫天的书目,无边的题海,集不全的作文素材,背不完的英语单词,解不开的函数导数和圆锥曲线,总是能在剩下的两个不确定的选项中坚定地选择错误答案,无一例外。

    这就是常知予的高四生活,漫长而琐碎,无趣又庸常。

    不同于去年,在这暗淡无光的日子里,有两束光照进了常知予的生活,虽稀稀疏疏,却一直在。

    一束是尤思童。

    曾经,她也以为,她和尤思童的故事就留在了那个短暂的暑假,那间狭小的病房,那屈指可数的日与夜。

    在她看来,那只不过是人生漫漫长路的任何一个旅客,是她也好,不是她也罢,只经一程,各自到站,挥手告别,毫无留念。

    没有人会对一个旅客念念不忘。

    但她错了,她低估了那段时光,也低估了尤思童在她心里的分量。

    尤思童于她而言,绝不仅仅是她的一个过客,她们会陪伴彼此很久很久。

    在最后冲刺的100天里,她经常会收到尤思童寄来的明信片,每张背后都是她对她的祝福与期待。

    一张张小小的明信片,被她整齐地收集进文件夹。在那遥望无期的黑暗里,确乎带给了她些许光明,伴她走过一个又一个无尽的黑夜。

    另外一束,是易卿尘。

    说来奇怪,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就这样闯入了自己的生活,成了自己奔赴梦想路上的一颗星。

    他做什么了吗?

    不,他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他是他,就能指引她前行,就能让已经疲惫不堪的她充满激情与动力;他只需要远远地挂在那里,她就会一直朝他前行。

    起初,常知予是不理解的,她甚至为此纠结,为此烦恼。

    她不希望自己平静的生活被一个陌生人牵扯,因他喜而喜,因他悲而悲,这种不可控令她害怕。

    直到尤思童的一句话,让她豁然开朗。

    “总要热爱点什么,才能不被这无趣的生活所吞没。”

    看不到希望的日子总是痛苦而难熬,可一旦有了起色,日子就真的像作文素材里的那般,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来不及咀嚼与品味。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常知予没有预演中的那般激动与兴奋。相反,她异常的冷静,就好像是一个旁观者,看着各自的哀愁与喜悦。

    这次的常知予的确是成功了,好能让她再次出发,继续追寻人生的真谛。

    她的人生真谛是什么,她一时间还没有定论,但总归不再是杨皓嵩了。

    是的,她的告白计划泡汤了。

    只是她并没有想象中的难过,甚至有一丝轻松,如释重负。

    常知予最终成功考上了隆达艺术大学。

    教室后方的那面黑板,承载着少年少女一个又一个的心愿墙上,又有一颗星星点亮了。

    那应该是一颗新星,光芒是那么的微薄,可却又是那么的闪亮。

    大学的充实和忙碌很快便冲淡了她脑海中杨皓嵩的模样,新朋友、新生活,新话题,渐渐擦去了这个男生的印迹。

    常知予不得不再次感慨小说和电视剧里对大学生活的过度美化。

    因为她的大学里没有国际法二年级的何以琛,也没有万人追崇的计算机大神肖奈,没有长亭古道,也没有小桥流水,只有写不尽的剧本和排练不完的剧目,还有强制参加的社团活动,只为凑够那可怜的学分。

    不过,正因为如此,大学时期的常知予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灰姑娘的蜕变。

    脸颊上肉嘟嘟的婴儿肥消失不见了,映出更加清晰分明的五官;复读时期为了不让任何事情影响自己的学习,她主动去剪了乖乖的学生头,现在也随着时间的悄悄流逝长发及腰了;熬大夜赶作业对于复读生来说是家常便饭,乌青发黑的黑眼圈成为了她的标志,那几颗大痘痘也故意一般的经常在额头出现,现在也因为逐渐稳定的作息而消失不见了;脱去穿惯了的宽宽大大的校服,青春且修身的衣物衬出少女曼妙的曲线。

    一切都在变化,唯一如常的,就是她和朋友们的友谊。

    尤思童听从家里的安排,成为了一名可怜的医学生,实验室教室两头跑成了她的日常。

    前两年几乎每天都是满课,有时晚饭都不能踏踏实实在食堂吃完,只能在奔去教室占座位的路上啃上几口煮玉米;毕业前一年的校外实习,很“幸运”的她被安排到了一家最忙的单位,为了能够每天多点睡觉时间,她妈妈特意在单位附近给她租了一间小公寓;大五一边忙着跟导师研究课题项目,一边埋在图书馆里与自己的毕业论文生死相依。

    这样一看,常知予的大学生活要幸福快乐不少。

    比起整天泡在84消毒液和阿司匹林的房间里,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貌似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每年的寒假,两个小姑娘还会相约一起去外面吃一顿大餐,然后直奔电影院,共同倒数三、二、一,完成跨年所有的仪式。

    一年,两年,三年,无一例外。

    只是除此之外,二人真的很难有机会到对方的学校见一面。

    两千公里的距离并没有消磨两个小姑娘的友谊,反而使她们更加珍惜每次短暂的相聚。

    而且,人类有一个伟大的发明,那便是手机。

    尤思童每天都会发送消息给常知予,有时一天一条,有时五分钟数十条。

    当然,尤思童不会一直抱着手机,没有立马得到回复,她也不会丧失热情,因为她知道常知予一定会看。

    而远在他乡的常知予,也由最开始的每天被动等待接收消息,到后来的两个人互发生活动态,互相分享八卦了。

    在她们聊天内容中,出现最多的主角除了她们两个人,还有另外的名字,那便是易卿尘。

    到底是尤思童的偶像,她时刻关注着易卿尘的一举一动。

    20岁生日演唱会,新剧的开机仪式,参加电影的路演,各种颁奖晚会的名场面……

    因为有尤思童的存在,常知予不会错过他的任何消息。

    起初,常知予只是像了解朋友动态一样,去接收翻阅这些消息。

    时间久了,常知予发现这种每天都有等待、都有期待的感觉好像还不错。

章节目录

星河万顷,未及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焦糖奶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焦糖奶球并收藏星河万顷,未及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