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沈诗筠请命前往菩提寺为民祈福,沈权派白屹川带兵护送。

    寺庙外,住持携众弟子亲自相迎,他面容古朴而深沉,他的眼睛犹如黑珍珠,充满了智慧。

    挂在颈上的佛珠,颗颗圆润光滑,深棕色的僧袍,衣角上用金线绣着精美的莲花图案,彰显尊贵。

    “诗筠见过住持”,她很有礼貌地双手合十,头颅微低。

    “昭懿公主有礼了”。

    打过招呼后,住持带沈诗筠进了寺庙,只是白屹川和竹叶驻足在了大门口,没有上前。

    “白将军不一同前往么?”

    沈诗筠回头,但却看见白屹川没有动。

    “我等是在战场上沾了血债的,恐污了佛门宝地,不便入足”。

    身旁的竹叶也没有上前,她从小养在白屹川身边,白屹川一直就教导他们,双手沾染过太多鲜血,见到佛门要避讳。

    “我们这样的人不求佛祖原佑,只求换得一生问心无愧”。

    这句话是竹叶常听白屹川说起的,所以从小到大她都没有进过寺庙,也没有求过佛祖什么。

    “佛渡众生,不会怪罪”。

    住持还是开口相劝,并不介意他们的身份。

    “还是不必了”,白屹川也双手合十,谢过了住持好意。

    “公主有事就让竹心来报,我等就候在此处”。

    竹叶也拒绝了进寺,只是叮嘱沈诗筠一切多加小心。

    沈诗筠没有强求他们,只是带着竹心跟随住持进了寺庙。

    沈诗筠前脚刚进寺庙,后脚竹叶就忍不住问了出来。

    “师父可问心无愧?”

    这话白屹川常教导他们的,可也是竹叶现在想问的,她还是想等白屹川一句回答。

    是否问心无愧,有没有做过对不起百姓的事、有没有做过枉顾人命的事、有没有做过伤害公主的事。

    南阳一事,竹叶从来没有真正放下,因为他知道白屹川虽然面上冷毅无情,实则爱惜沈诗筠,因为她是陛下的女儿。

    所以她不相信白屹川会做出危及沈诗筠性命的事,哪怕有一丝,可是如果南阳一事真是白屹川所为,他就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和对自己的教导。

    “竹叶,我要你发誓,将你送你去公主身边,你必要保证她此生性命无虞”。

    这句话是白屹川当年送竹叶去沈诗筠身边告诫的,千千万万,竹叶都要以命护住沈诗筠,然而这么多年她也一直没有违背誓言。

    南阳之事,如果真是师父做的,那一定有他的苦衷,只要他说,她就信。

    竹叶一直盯着白屹川,等他开口。

    可是白屹川只是转过来对上她的眼神,说了一句,“自然”。

    对于这个回答,竹叶是失望的,对于白屹川,她心中最后一丝对师父的信任,也在这一刻消失殆尽。

    她失望地转过头去,不再说话。

    庙宇内,沈诗筠虔诚地跪在佛像前,接过住持递过来的香,磕了三个头后,起身将香火插在了香炉里。

    又跪下身去,双手合十,在一旁和尚的诵经声中,断断续续可以听到沈诗筠祈福的声音。

    紧接着,住持又让小僧带着沈诗筠在寺庙随便转转。

    “公主刚才求了什么?”

    “求国泰民安,求风调雨顺,求亲人身体康健”。

    “不愧是公主,心胸就是宽广”。

    “你呢?”

    “我没有那么大的愿景,只求姐姐一生顺遂,公主平安喜乐”。

    竹心知道竹叶从来没进过寺庙、求过佛祖,但是没关系,姐姐的平安她来求。

    沈诗筠摸了摸她的头,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很快走到了一棵菩提树下。

    “小师父,这棵是什么树啊?”

    由于天寒,这棵树的叶子早已落尽,只有一根光秃秃的树干,但整个树身却结实壮大,长得很好。

    “是菩提树”。

    “树大根深,想必是棵古树”,沈诗筠不禁感慨到。

    “有百年历史了,我们寺庙坐落于此,也因此得名”。

    即便经历了百年朝代更迭,这座寺庙和这棵菩提树一直屹立于此,也在流年之际救济了许多百姓,所以才会立为国寺。

    传闻前朝时期,沈权带兵攻打蛮夷得胜归来,顾之淳问他要什么赏赐。

    沈权只说要重建一座寺庙。

    他在回来途中救了一个和尚,和尚知道他的身份后,请求将军可以求陛下圣恩重建他的寺庙,沈权答应了。

    带着和尚回来后,沈权才知道,这座寺庙因为战乱早已破败不堪,可在此之前,它却是许多无家可归之人的安息之所。

    和尚的师父也已圆寂,最后也只是寄托于和尚可以再建寺庙、重塑佛身。

    所以在顾之淳问他想要什么的时候,他说想要重建京都那座寺庙,顾之淳允了,让沈权亲自监工。

    这次重建并没有花费太多人力财力,只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新修筑。寺庙建好后,沈权求顾之淳给寺庙赐名。

    顾之淳也把这个权利交给了沈权,看着院中偌大的菩提树,沈权为它写下名字——菩提寺。

    就在沈诗筠观赏着面前的这棵大树,早已只剩枝干的菩提树不知从哪飘散下一片菩提叶。

    见此情景,沈诗筠赶忙上手接住了这片树叶,一片金黄的树叶此时就静静躺在她的手掌中。

    竹心大喜,觉得自己公主定是有福之人,得佛祖庇佑。一旁的小和尚倒是见怪不怪,只是又望了一眼沈诗筠的面庞。

    沈诗筠拿出腰间的香囊,把菩提叶当宝贝似的轻轻放了进去。

    临走前,住持为沈诗筠求了一根平安签,签上写着【缘深缘浅,缘来缘去,缘聚缘散】。

    沈诗筠看不懂上面的内容,求住持解惑。住持用手指轻点了一下沈诗筠的眉心,她自然而然的闭上了眼睛。

    就一瞬间的时间,沈诗筠脑海中出现了一片大雪纷飞的景象,可那些雪却是红色的。

    伴随着住持手指的离去,她也睁开了双眼。

    住持只告诉了她一句,“公主福泽深厚,因果轮回,必有解困之日”。

    沈诗筠听得懵懵懂懂,却也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住持又同来时一样,将他们送到了寺门前,沈诗筠拜别了住持。

    临走前又抬头看了一眼寺庙的牌匾,【菩提寺】三个大字浑然天成,那是她的父皇多年前亲自写下的。

    新年过后,宫中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

    这一日,莫连生听命回京,然而这一次他还带回一个重大消息。

    蛮夷统领汗莫达请求进京面圣,意图求和,想换取嘉靖庇佑。

    莫连生在金泉关的时候,汗莫达派遣使者来信,愿臣服嘉靖,只求嘉靖护佑他蛮族众人。

    信中字字恳切,无非就是自己刚继位,地位不稳。蛮夷十八部虎视眈眈,蛮族愿做嘉靖的臣民,请求嘉靖皇帝怜爱。

    莫连生觉得并无不妥,如此一来,更加彰显嘉靖国威。世人都会夸赞陛下圣心。

    “汗莫达愿以悉数珍宝进献,以示诚意”。

    沈权却有些不屑,一年前他刚继任自己父亲的王位,就毁了边关数十年和平,口出狂言要灭了嘉靖。

    好在嘉靖少年英雄层层辈出,才还了边关安宁。

    但他还是允了,因为只要蛮夷臣服,受益的永远都是百姓,沈权不想再看战火满天。

    将这一事宜交给了莫连生和礼部着手去办,即便不喜,该有的礼仪还是要尽到。

    去礼部的路上,莫连生碰见了梁音儿。自从除夕赐婚之后,杨清璇叫她进宫的次数越发频繁了。

    早听说梁音儿和太子已经被陛下赐婚,莫连生心中五味杂陈,实在不好受,本想着擦肩而过。

    却不想梁音儿先行了礼,“见过小莫将军”。

    “你还记得我?”

    莫连生见梁音儿与他说话,又红了脸。

    “将军英姿,想必任谁见了都不会忘却”。

    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才紧接道,“还未恭喜姑娘好事将近”。

    说完这话他就后悔了,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人家又和自己不熟,有什么好恭喜的。

    “多谢将军,只是赐婚罢了,一切都是未知数”。

    梁音儿从心底是排斥这件事的,所以在旁人看来光耀门楣的事,她却不屑一顾。

    但莫连生听此却是心中窃喜,他甚至觉得梁音儿说得对,多少有点无脑上头了。

    别过了梁音儿,他就速速去了礼部,毕竟是身有重任的人。

    终于到了汗莫达进京之日,这次出行他只带了十几个随从,想必多带些人,会让嘉靖皇帝觉得自己有谋逆之心。

    他们先被安排在京都驿站住下,等待沈权召见。

    不过他们大张旗鼓,又有着蛮族与生俱来的气性,让人看了都想退避三舍。

    “统领,我看这皇帝就是有意怠慢我们,瞧住的这破地方,还没我们大帐好呢!”

    底下的人都是怨声载道,汗莫达却不予理会。

    靴子都不脱就上了床榻,“不急,军师说了,这次进京是——是什么来着”。

    说着,就随手将刚吃完的果核扔在了一个随从身上。

    那随从嬉笑着将果核踢开,跑去汗莫达脚边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一脸谄媚地跑向汗莫达,试图得到汗莫达的夸奖,但汗莫达并没有搭理他。

    想到启程的时候军师叮嘱自己的,这次来务必要低调行事,目的不在求和,但一定要让宫里的人放下警惕心。

    终于等到沈权召见,汗莫达带着他的十几个随从上了大殿。

    两边的朝臣都看向他们,只觉得他们野蛮粗鲁,眼神中带着不屑。

    汗莫达大摇大摆走到沈权面前,一只手扶住胸口,低下身子,这是蛮夷的见面礼仪。

    在他们看来蛮夷男子驰骋草原,一双膝盖跪天跪地,但绝对不跪人,除非那人有能力让自己心甘情愿的下跪。

    “统领到我嘉靖势必要用我嘉靖的礼仪,见到陛下为何不跪”。

    这时一个大臣开口说话,却被汗莫达凌冽的眼神瞪了回去,那个大臣不禁咽了一下口水。

    “嘉靖是礼仪之邦,接纳百川,想必也会尊重我们的礼仪”。

    沈权看着面前这个皮肤黝黑的孩子,不大的岁数,眼中却充满了狠厉,身上散发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戾气,语气中更是多有咄咄逼人的意味。

    沈权摆了摆手,示意不必下跪。

    “我等此次进京求见,是真心求和,还望陛下成全”。

    “尔等来此意图我已知晓,只是真心臣服是要拿出诚意的,不知小统领诚意何在”。

    沈权也不是吃素的,面对这个毛头小子,帝王威仪不能少,想谈条件就要拿出可以说服他的东西来。

    “我愿立下条约,蛮夷百年不再进犯嘉靖边关”。

    第一句就说到了沈权心坎上,他不缺金银珠宝,要的只是百姓不受战乱侵害。

    看着沈权不说话,汗莫达又继续说道。

    “蛮夷十八部进献牛羊二百只,宝马五百匹,婢女三百人,金银珠宝数计”。

    如此大礼,朝下所有人都开始窃窃私语,汗莫达也观察着周围的人,想必这样的诚意不会有人拒绝。

    可不想沈权轻咳一声,朝下立刻安静下来,沈权终究回绝了汗莫达的这份“大礼”。

    “宝马、婢女都不必了,牛羊。珠宝各数一半就可”。

    汗莫达抬起了头,打量着沈权,不敢相信他居然拒绝了自己献上的东西。

    而在这其中,只有林辅和孔孟相视一眼,好像明白了这其中的缘由。

    蛮夷女子多数没有地位,想必被献也非本意,沈权自然不会接纳。

    而蛮族驯马是闻名天下的,他们的马沈权也不会用,战场上一匹马的战斗力是极为重要的,他不会将嘉靖将士的性命交在蛮族人的手中。

    再说蛮夷十八部,都让他们臣服是必然不可能的,汗莫达这次来估计也是自己的意思,那么多的牛羊和珠宝如果沈权敢要,十八部就会心生不满从而再次引起战乱。

    沈权将这些看得很透彻,其实他想要的只不过是一纸和书。

    “只是……”,沈权顿了一顿,观察着汗莫达的表情,才继续说道。

    “小统领当年敢撕毁条约,不知往后是否还会上演同样的戏码呢”。

    “年少不懂事,是我唐突了,今日所定合约,自然不会违背承诺”。

    汗莫达又躬下了身子,以表忠心。

    沈权片刻没说话,等了许久,才从口中说出一个“好”字,表示同意了汗莫达的请求。

    晚上沈权设宴款待汗莫达一行人,这半日他们就留在了宫中,由内侍带他们去偏殿休息。

    正午阳光充足,汗莫达带了两个随从在宫中行走,行至长廊之时,看见了一人顿时来了兴趣。

    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收起了那玩世不恭的模样。

    “见过昭懿公主”。

    依旧是一手抚于胸前,身体微躬。

    沈诗筠看来人装束,一眼便猜到了是谁。

    恭敬有礼道,“小统领多礼了”。

    汗莫达越看面前的人,越觉得有意思,想挑衅的趣味上了心头。

    “公主美貌,果然与我蛮夷的女人不同”。

    “放肆”,还不等沈诗筠说话,竹心就已经听不下去了。

    沈诗筠示意她不要惹事,这次蛮夷觐见意味着边关和平,所以不能跟他们起冲突。

    “女子面容不可攀比,想来蛮夷女子也别有一番风姿”。

    “此次进京我蛮夷献上珍宝如数,陛下愿与我结百年之好,刚还在朝堂问我想要些什么!”

    “那是自然,既然是结盟,必然是礼尚往来”。

    “你说——我同陛下讲,求娶公主如何”。

    片刻间,汗莫达的肩上已经搭上了一把刀剑,他身边的随从都没有反应过来。

    “若伤了我们统领,你们可曾想过后果!”

    他身边的随从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出言威胁。汗莫达笑看竹叶,意识到面前的女子功夫不弱,没想再去招惹。

    “我嘉靖泱泱大国,不会以牺牲女子利益来换取家国太平,我看小统领还是想点别的吧”。

    说完这句话,沈诗筠就拉下竹叶的手从汗莫达身边走过。

    汗莫达转身看着沈诗筠的背影,只道,“有意思”。

章节目录

三世忘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星夜故人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星夜故人归并收藏三世忘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