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正文卷第章我怎么没参与“陛下啊!!!”
曹髦刚刚睁开了双眼,钟会就火急火燎的冲进了西堂,曹髦从未见过钟会如此焦急的模样。
“陛下!东堂有辩论,怎么不曾告知我呢?!”
曹髦一愣,“士季不是出洛阳巡查河南官吏了吗?”
钟会此刻的脸色格外的复杂,失落,懊恼,悔恨,不甘。
看得出,错过了这次的辩论,钟会的内心实在是难以平复。
看到钟会如此神色,曹髦只能是表示遗憾。
朕是故意的。
他跟竹林七贤的辩论,那根本算不上辩论,曹髦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让他们服气,这是一个舆论导向而已。
当初曹髦在东堂跟郑冲辩论,难道是为了说服郑冲吗?
曹髦又不是什么大家,不用搞这么一套。
他只是通过这个事件,来改变当下的风气,曹髦对那商山的四个老头也没有什么恶念,人家老老实实在山里修行,也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呢,为了打击如今这避世不为的风气,他就只能将这四個人挂起来打击了。
当下士人的思潮实在是太消极了,他们不崇拜建功立业的萧何张良,他们去崇拜那些躲进深山老林里摆烂隐居的名士们。
先前阮籍的话就能看得出来,阮籍这一代人认为这种隐居避世是最高的精神追求,功名利禄是比不上的。
而到了他侄子口中,就更进一步:想要出头建功立业的都不是有道德的人。
这能看出士人们的思想愈发的激进,不过是朝着摆烂的方向激进。
曹髦要的不是战胜这七个人,而是打击这种消极的思潮,这件事曹髦询问谁都可以,只是竹林七贤的名声最大,因此,曹髦选择他们七个人来进行这辩论。
毕竟他们是大魏偶像,他们的事情更有传唱度,容易上“热搜”。
可这种事情,就得避开钟会了,虽然这厮应该是能想到自己要做什么,但是保不准到时候上头了,站在七贤那边对自己一顿输出,自己打七贤都要通过权势逼迫,加上暗藏的卧底来解决,要再加个钟会,万一事情失控说不过他们可就坏了。
钟会坐在曹髦的身边,很是懊恼。
“陛下,外头都已经传开了,士人们说的都是这件事!”
“就是在洛阳外都能听到,很多人都在辩论这四皓跟三杰的志向,他们居然还来询问我的想法”
曹髦听到这句话,心情顿时好了些。
这七个人的影响力还是大啊,能想象司马昭处死嵇康之后所引发的士人哗然的规模到底有多大,能逼的司马昭承认自己的错误,表示后悔了。
通过他们来进行宣传,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当然,只是通过这么一次辩论,想彻底扭转思潮,不太现实,但是曹髦也不着急,我大魏最不缺的就是这种名士了,往后时不时就来这么几次,继续去打压避世,空谈,不作为的思想,在名士们的带动下,情况总能有些好转的。
当初明帝选择通过打击庙堂里不作为空谈的家伙来扭转这局面,可并没有成功。
显然,只有思想才能击败思想。
这大魏需要一个新的思想。
而正好,曹髦就很擅长辩论,他家的司徒,也是个治理经典的大家。
看着还在抱怨的钟会,曹髦开口说道:“士季啊,勿要如此,这次是因为你不在庙堂之内,无碍,不过,士季啊,你觉得这四皓跟三杰的志向,谁的更远大呢?”
钟会顿时就愣住了。
钟会是一个非常重视名望功业的人,毕竟他整日都念叨着要建立不世之功业,但是吧,他又是一个文青,他很崇拜那种不在乎功名利禄,放荡不羁的人。
如此冲突的想法,出现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钟会当即沉默了下来,他缓缓说道:“臣还是觉得,萧何等人的志向更为远大。”
“就如陛下所说的,建立不世的功名后,再效仿留侯那样前往山林里追寻大道,这才是人臣该去做的事情啊!”
显然,钟会将这两种想法结合了一下,毕竟有张良这个前例在。
钟会一直都挺崇拜张良的,在历史上,他的外号就是魏国留侯。
请访问最新地址
钟会不知想起了什么,猛地看向了站在门口的张华,“看看你,哪里还像是个留侯的子孙?那张翼跟你同宗,他被关押在洛阳,你为什么不去看他,安抚他呢?就知道站在这里来阿谀奉承,讨得陛下的欢心!!你以为这样就能建立功勋吗?!”() ()
张华其实真的不丑。
就算达不到裴楷,曹髦,卫瓘他们的级别,但是也绝对算俊美。
只是他不明白,这钟会为什么就跟自己过不去。
总是忽然就训斥自己几句。
张华最初对钟会极为厌恶,每次都要回怼反击,可现在,张华也麻木了,伱骂就骂吧,反正你比我年长,我就当敬让老头了。
要是哪天钟会不骂了,还要夸赞他几句,说不定张华还会不习惯嘞!
曹髦忽然想起了这个人,他问道:“张翼这里的情况如何呢?”
钟会回答道:“陛下,此人自从被关押起来后,不愿意吃喝,大吵大闹,不过,我看他并没有真正赴死的想法。”
“一个人倘若真的想要死,别人又如何能拦得住他呢?”
“他大概只是觉得有些难以下台,若是能让张华去安抚他几句,还是能留下他的,就算不能让他为大魏效力,也得保证他的存活。”
“他都能活,那蜀国和吴国的人也就不愿意殊死抵抗了。”
钟会说起这两个国家的人,脸上有些不屑,他瞥了张华一眼,挥了挥手,“你且去看望你那个同宗,我与陛下有要事商谈,这不是你可以听的。”
曹髦朝着张华点点头,倒也不怕张华心寒,这两人相处的时日越来越久,张华已经隐约成为了曹髦绝对的心腹大臣,比最初投靠曹髦的那些人都要亲近,曹髦诸事都会询问他的意见和想法,曹髦所操办的所有事,他几乎都知情,这是实打实的心腹。
别看他的官爵不高,但是出了这太极殿,也没有人敢轻视他的,哪怕他年纪小,别人也是一口一个张公。
也只有钟会这种小心眼的,才会对他破口大骂,直呼其名。
张华离开后,钟会方才说道:“自诸葛亮之后,蜀国和吴国常常派遣使者前往,可是,一般都是以内臣前往,从未有过让九卿前往出使的事情。”
“这次,蜀国以蒋琬的儿子蒋显前往吴国,此人在蜀国担任九卿,位高权重。”
“这是因为我大魏有圣王名臣,他们开始惊惧了。”
钟会此刻有些得意,显然,他认为这是他自己的功劳。
嗯,其实也有道理。
夏侯霸是一个钟会吹,他总是在蜀国鼓吹“钟会威胁论”,说曹魏一旦重用这个人,我们就危险了。
结果现在钟会侍中领尚书,这都不是一般的重用了,他们能不怕就怪了。
曹髦认真的说道:“倘若孙峻跟姜维联手,那事情或许会有些麻烦。”
“哈哈哈,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钟会非常的自信,他开口说道:“他们彼此互通使者,可这并非是说他们对彼此完全放心,因为过去的经历,蜀人不敢轻易相信吴人,国内仇视吴人的大臣不比仇视我们的要少,而吴人这里,孙峻倒是有些眼光,知道利害,可他身边的众人,皆是虫豸!”
“他们如今还在杀自己人,孙权的那个女儿让孙峻杀了她的妹妹,又牵连了很多人”
“孙峻都要借助吴国大族的力量,他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全家和朱家,他根本不可能去对付大族,这就导致他们的情况会越来越恶劣”
钟会说起了自己的猜测。
他认为蜀国跟吴国是完全不同的,蜀国的大族过的不是很好,资源有限,瓜分的人很多,而曹魏这里的大族待遇又很不错,姜维连年讨伐,让他们都被迫出血,这是大族所不能忍的,向来只是我们薅庙堂的羊毛,岂能让庙堂薅我们的呢?
因此,钟会猜测,蜀国内部的大臣们定然愈发的丧失斗志,姜维只要出了事,他们就会是一群待宰羔羊,对丧失斗志的人,哪怕是给与最多的军队,最坚固的关卡,也是没有丝毫的用处。
吴国却不是如此,吴国的大族生活滋润,乐在其中,一旦有人来抢夺他们的地盘,他们会反抗的很激烈,当然,若是事情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那他们也会直接放弃抵抗,绝对不为庙堂多流一滴血。
故而,想要完成大一统,得先从蜀国这边下手。
曹髦有些惊讶,钟会此刻的预测,跟历史上的发展几乎一致。
“陛下,吴国这里不必干涉,他们自己就会斗起来,但是蜀国不同,他们的最激烈矛盾只是在北伐的事情上,故而,陛下应当设法来加剧蜀国内部的斗争”
“如何加剧呢?”
“这很简单,陛下不必动用一兵一卒。”
“再虚设一个讨蜀将军既可。”
请访问最新地址
曹髦刚刚睁开了双眼,钟会就火急火燎的冲进了西堂,曹髦从未见过钟会如此焦急的模样。
“陛下!东堂有辩论,怎么不曾告知我呢?!”
曹髦一愣,“士季不是出洛阳巡查河南官吏了吗?”
钟会此刻的脸色格外的复杂,失落,懊恼,悔恨,不甘。
看得出,错过了这次的辩论,钟会的内心实在是难以平复。
看到钟会如此神色,曹髦只能是表示遗憾。
朕是故意的。
他跟竹林七贤的辩论,那根本算不上辩论,曹髦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让他们服气,这是一个舆论导向而已。
当初曹髦在东堂跟郑冲辩论,难道是为了说服郑冲吗?
曹髦又不是什么大家,不用搞这么一套。
他只是通过这个事件,来改变当下的风气,曹髦对那商山的四个老头也没有什么恶念,人家老老实实在山里修行,也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呢,为了打击如今这避世不为的风气,他就只能将这四個人挂起来打击了。
当下士人的思潮实在是太消极了,他们不崇拜建功立业的萧何张良,他们去崇拜那些躲进深山老林里摆烂隐居的名士们。
先前阮籍的话就能看得出来,阮籍这一代人认为这种隐居避世是最高的精神追求,功名利禄是比不上的。
而到了他侄子口中,就更进一步:想要出头建功立业的都不是有道德的人。
这能看出士人们的思想愈发的激进,不过是朝着摆烂的方向激进。
曹髦要的不是战胜这七个人,而是打击这种消极的思潮,这件事曹髦询问谁都可以,只是竹林七贤的名声最大,因此,曹髦选择他们七个人来进行这辩论。
毕竟他们是大魏偶像,他们的事情更有传唱度,容易上“热搜”。
可这种事情,就得避开钟会了,虽然这厮应该是能想到自己要做什么,但是保不准到时候上头了,站在七贤那边对自己一顿输出,自己打七贤都要通过权势逼迫,加上暗藏的卧底来解决,要再加个钟会,万一事情失控说不过他们可就坏了。
钟会坐在曹髦的身边,很是懊恼。
“陛下,外头都已经传开了,士人们说的都是这件事!”
“就是在洛阳外都能听到,很多人都在辩论这四皓跟三杰的志向,他们居然还来询问我的想法”
曹髦听到这句话,心情顿时好了些。
这七个人的影响力还是大啊,能想象司马昭处死嵇康之后所引发的士人哗然的规模到底有多大,能逼的司马昭承认自己的错误,表示后悔了。
通过他们来进行宣传,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当然,只是通过这么一次辩论,想彻底扭转思潮,不太现实,但是曹髦也不着急,我大魏最不缺的就是这种名士了,往后时不时就来这么几次,继续去打压避世,空谈,不作为的思想,在名士们的带动下,情况总能有些好转的。
当初明帝选择通过打击庙堂里不作为空谈的家伙来扭转这局面,可并没有成功。
显然,只有思想才能击败思想。
这大魏需要一个新的思想。
而正好,曹髦就很擅长辩论,他家的司徒,也是个治理经典的大家。
看着还在抱怨的钟会,曹髦开口说道:“士季啊,勿要如此,这次是因为你不在庙堂之内,无碍,不过,士季啊,你觉得这四皓跟三杰的志向,谁的更远大呢?”
钟会顿时就愣住了。
钟会是一个非常重视名望功业的人,毕竟他整日都念叨着要建立不世之功业,但是吧,他又是一个文青,他很崇拜那种不在乎功名利禄,放荡不羁的人。
如此冲突的想法,出现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钟会当即沉默了下来,他缓缓说道:“臣还是觉得,萧何等人的志向更为远大。”
“就如陛下所说的,建立不世的功名后,再效仿留侯那样前往山林里追寻大道,这才是人臣该去做的事情啊!”
显然,钟会将这两种想法结合了一下,毕竟有张良这个前例在。
钟会一直都挺崇拜张良的,在历史上,他的外号就是魏国留侯。
请访问最新地址
钟会不知想起了什么,猛地看向了站在门口的张华,“看看你,哪里还像是个留侯的子孙?那张翼跟你同宗,他被关押在洛阳,你为什么不去看他,安抚他呢?就知道站在这里来阿谀奉承,讨得陛下的欢心!!你以为这样就能建立功勋吗?!”() ()
张华其实真的不丑。
就算达不到裴楷,曹髦,卫瓘他们的级别,但是也绝对算俊美。
只是他不明白,这钟会为什么就跟自己过不去。
总是忽然就训斥自己几句。
张华最初对钟会极为厌恶,每次都要回怼反击,可现在,张华也麻木了,伱骂就骂吧,反正你比我年长,我就当敬让老头了。
要是哪天钟会不骂了,还要夸赞他几句,说不定张华还会不习惯嘞!
曹髦忽然想起了这个人,他问道:“张翼这里的情况如何呢?”
钟会回答道:“陛下,此人自从被关押起来后,不愿意吃喝,大吵大闹,不过,我看他并没有真正赴死的想法。”
“一个人倘若真的想要死,别人又如何能拦得住他呢?”
“他大概只是觉得有些难以下台,若是能让张华去安抚他几句,还是能留下他的,就算不能让他为大魏效力,也得保证他的存活。”
“他都能活,那蜀国和吴国的人也就不愿意殊死抵抗了。”
钟会说起这两个国家的人,脸上有些不屑,他瞥了张华一眼,挥了挥手,“你且去看望你那个同宗,我与陛下有要事商谈,这不是你可以听的。”
曹髦朝着张华点点头,倒也不怕张华心寒,这两人相处的时日越来越久,张华已经隐约成为了曹髦绝对的心腹大臣,比最初投靠曹髦的那些人都要亲近,曹髦诸事都会询问他的意见和想法,曹髦所操办的所有事,他几乎都知情,这是实打实的心腹。
别看他的官爵不高,但是出了这太极殿,也没有人敢轻视他的,哪怕他年纪小,别人也是一口一个张公。
也只有钟会这种小心眼的,才会对他破口大骂,直呼其名。
张华离开后,钟会方才说道:“自诸葛亮之后,蜀国和吴国常常派遣使者前往,可是,一般都是以内臣前往,从未有过让九卿前往出使的事情。”
“这次,蜀国以蒋琬的儿子蒋显前往吴国,此人在蜀国担任九卿,位高权重。”
“这是因为我大魏有圣王名臣,他们开始惊惧了。”
钟会此刻有些得意,显然,他认为这是他自己的功劳。
嗯,其实也有道理。
夏侯霸是一个钟会吹,他总是在蜀国鼓吹“钟会威胁论”,说曹魏一旦重用这个人,我们就危险了。
结果现在钟会侍中领尚书,这都不是一般的重用了,他们能不怕就怪了。
曹髦认真的说道:“倘若孙峻跟姜维联手,那事情或许会有些麻烦。”
“哈哈哈,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钟会非常的自信,他开口说道:“他们彼此互通使者,可这并非是说他们对彼此完全放心,因为过去的经历,蜀人不敢轻易相信吴人,国内仇视吴人的大臣不比仇视我们的要少,而吴人这里,孙峻倒是有些眼光,知道利害,可他身边的众人,皆是虫豸!”
“他们如今还在杀自己人,孙权的那个女儿让孙峻杀了她的妹妹,又牵连了很多人”
“孙峻都要借助吴国大族的力量,他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全家和朱家,他根本不可能去对付大族,这就导致他们的情况会越来越恶劣”
钟会说起了自己的猜测。
他认为蜀国跟吴国是完全不同的,蜀国的大族过的不是很好,资源有限,瓜分的人很多,而曹魏这里的大族待遇又很不错,姜维连年讨伐,让他们都被迫出血,这是大族所不能忍的,向来只是我们薅庙堂的羊毛,岂能让庙堂薅我们的呢?
因此,钟会猜测,蜀国内部的大臣们定然愈发的丧失斗志,姜维只要出了事,他们就会是一群待宰羔羊,对丧失斗志的人,哪怕是给与最多的军队,最坚固的关卡,也是没有丝毫的用处。
吴国却不是如此,吴国的大族生活滋润,乐在其中,一旦有人来抢夺他们的地盘,他们会反抗的很激烈,当然,若是事情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那他们也会直接放弃抵抗,绝对不为庙堂多流一滴血。
故而,想要完成大一统,得先从蜀国这边下手。
曹髦有些惊讶,钟会此刻的预测,跟历史上的发展几乎一致。
“陛下,吴国这里不必干涉,他们自己就会斗起来,但是蜀国不同,他们的最激烈矛盾只是在北伐的事情上,故而,陛下应当设法来加剧蜀国内部的斗争”
“如何加剧呢?”
“这很简单,陛下不必动用一兵一卒。”
“再虚设一个讨蜀将军既可。”
请访问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