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也好,琴棋书画也罢,或是什么所谓的礼、乐、射、御、书、数,在景国,女子即便会的再多,十五六岁的时候也是要出嫁的,这些技艺可以看做锦上添花之物,一来日后可以相夫教子,二来也能为自己的余生添些乐趣。

    君岺和云汐原本的命运也会如此,和她们的娘亲一样,找个门当户对的好郎君,举案齐眉,长相厮守,平顺地过完这一生。

    然而个人的命运从来都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天下大势、朝野纷争,那些看似和寻常百姓遥不可及的东西,像一张张无形的网,慢慢裹挟住了每个人。有的人乐在其中,并收获颇丰;更多的人,经历了痛苦、绝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君岺八岁那年,云州大量的戏曲班子到各家学堂招弟子,这在过去是很少见的。虽说戏曲在云州也流传多年,当地也有很多个戏曲流派,但是规模都不大,受众都比较集中。平日里多是大户人家请戏班子为府里的宴席助兴,或者逢年过节的时候,州府会请戏班子到云州最大的戏楼万安楼表演。

    而现如今,云州专门改建了一座戏园,名为雅园,经常会有戏曲表演,各家的名角轮番登场,好不热闹。

    其实不只是云州,景国各州都是这番景象。彼时景国时和年丰、民安物阜,一片繁荣昌盛之景,只是“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这盛极一时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少有人察觉,大家都沉醉在这盛世的景致之中,忘我般投入。

    这其中最忘我的一位,就要属景文帝煜琰了,他终日沉迷于歌舞雅乐之中,少理朝政。偶尔灵光一现,未经深思熟虑,政令便已传至朝野。他极度自负,坚定地认为景国如今的辉煌都是因为他的英明神武。

    其实景国之所以获得了长久的稳定,煜琰最要感谢的是开国皇帝景世祖煜勋,世祖善用权谋,成功削弱了各方势力,武将归于平庸,而文臣则权力分散。

    景国从开国以来便大力推崇文治,文官受到重用,武将渐遭冷落。除了朝廷征兵征将以外,不鼓励民间尚武,对于武力欺压抢夺等不法之事,朝廷一向是严惩不贷。

    多年的文治,儒释道深入人心,人人尊师重礼。而景文帝登基以来,年景较好,鲜有旱涝灾害,边疆也较为安定,于是才有了太平安定的市井之象。

    只是多年以来朝廷的独断专行、对文官的纵容、对武将氏族的打压,正在将政事向另外一边推演,保皇派和革新派的对立越发尖锐和凸显。

    民间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件时有上演。平民百姓加官进爵或者行商发财的路越来越窄,士族大夫们成为了长久的利益既得者,并福至子孙后代。然而百姓们都是手无寸铁的鼠辈平民,毫无反抗能力,也苦于上告无门,这使得民间的怨气也越来越大。

    景文帝高居龙椅之上,很难察觉到这一点一滴细微的变化,他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并时刻希望也能够将百姓笼罩在这个美梦里,再也不要醒来。要让所有人觉得生在盛世之中的景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千万不要再有什么妄念和非分之想。

    文昌六年,恰逢皇太后寿辰,景文帝请来了京州最有名的戏班子,专门给太后唱戏祝寿。望着台上一个个扮相俊美飘逸的角儿,景文帝灵机一动,他又想到了“绝妙”一计。

    第二天早朝,景文帝召集百官,宣布要在中秋时节举办戏曲比赛,摘得桂冠的州府知府,会被擢升到京州;而演员们会被邀请在上元节到都城进行表演,且一律会有重赏。

    此令一出,各州纷纷响应,各个地方戏曲争奇斗艳,好不热闹。也就有了后来云州兴建戏园、兴办戏曲学堂的故事。

章节目录

君岺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西门追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西门追星并收藏君岺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