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九月五日,朱由检就曾下诏,召袁可立、董其昌、毛文龙进京。
九月六日,袁可立被廷推为兵部专督军械侍郎,朱由检再次命内阁和吏部下诏。
之后因为兵部尚书崔呈秀要守制,兵部侍郎也不堪用,朱由检又数次下诏,催促袁可立进京。
袁可立今年已经六十六岁,经历过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去年底就已致仕。本来他已经打算在睢州老家养老,不再想起复的事情,甚至连八月份的三殿功加衔都推辞了。
但是朱由检数次下诏,还召了他的老朋友董其昌、老部下毛文龙一起进京,这让袁可立无法在家中安坐,只能奉诏进京——
毕竟董其昌是他多年老友,又同在去年致仕。如今这位老朋友因为自己同样被起复,他若不去京城,董其昌一个人到了京城,面上会不好看。
至于毛文龙这位老部下,更让袁可立忧心。毛文龙这个人有点跋扈,东江镇的问题也很多,一旦朝廷处理不好,就有可能生出嫌隙,甚至逼反了他。
这让袁可立再也无法安坐,带着几个随从就轻车简从赶路,想赶在毛文龙之前进京。免得朝廷和毛文龙沟通不畅,有可能毁了东江镇。
一路疾行,经过顺德府在驿站中休息时,袁可立还见到了在那里募兵的卢象升。
得知卢象升被加兵备道,让他在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募兵,清理盗贼的同时,还要作为守卫长城的后备兵力。袁可立更是惊讶,认为北疆形势着实危险,否则皇帝不会出此下策,让远在大名府的卢象升招募兵马。
勉励了这位学生几句,袁可立还给他留下一封信,让他去找沈有容讨几个老兵,帮他训练兵马。
卢象升对自己老师被起复同样十分欣喜,更加认识到皇帝重用天启二年这一科。有这位兵部侍郎、还很有可能成为兵部尚书的老师在京城,自己只要练好兵马,就有机会立功。
这让他更加心潮澎湃,觉得建功立业的机会,已经近在眼前。
继续往前走到保定府,袁可立连去拜访孙承宗都来不及,只是让人送了一封信,就继续向前赶路。在十月二十七日,终于抵达京城。
得知毛文龙还没有抵达京城,袁可立松了一口气。但是毛文龙迟迟没有进京,也让他感到忧心。知道毛文龙一定是心有忧虑,所以走得才慢。如果不能和朝廷做好沟通,东江镇的情况,就会极为危险。
不过,现在不是袁可立思考这件事的时候。刚刚抵达京城,袁可立还没有来得及歇口气,一直在催促他进京的朱由检,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就派人传谕,让他明日觐见。
袁可立此时才知道,他身上的官职已经变了。崔呈秀守制之后,朱由检在二十六日常朝上下旨,让袁可立署理兵部尚书。
所以如今他的官职是兵部专督军械侍郎、署理兵部尚书事务,在新的兵部尚书被廷推出来前,他就是兵部的一把手。未来也很有可能被廷推为兵部尚书,成为朝廷重臣。
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进京之后自然不断有人拜访。尤其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更是连番到来。袁可立忙到晚上,方才从几个亲近的学生那里,了解到京城情况。
此时他才知道,如今京城官员最热议的事情,不是即将举行的林丹汗朝贡,而是崔呈秀被罢免后,掀起的倒魏风潮:() ()
“二十一日,陛下批准崔呈秀回乡守制。”
“二十三日,工部都水司主事陆澄源,上疏建言四件事情,直接弹劾魏忠贤。”
“二十四日,直隶提学御史贾继春、贵州道御史吴尚默继续弹劾崔呈秀,要追究他的罪过。”
“二十五日,陛下处理兵部事务的常参会议上,兵部武选主事钱元悫当面向陛下上奏,由崔呈秀的事情,进而弹劾魏忠贤。”
“二十六日常朝,贾继春继续弹劾崔呈秀,兵科都给事中许可徵也弹劾崔呈秀,兵部侍郎田吉以人言求归,阉党想要让有兵部尚书加衔的阎鸣泰回到兵部管事,陛下命老师署理兵部尚书。”
“二十七日,也就是今天,国子监贡生钱嘉徵上疏,揭发魏忠贤十大罪状,这件事已传得沸沸扬扬,到处都有人议论!”
这么多人接连不断上疏,甚至连没有官职的贡生都上疏了,可见弹劾魏忠贤已经在京城成为一种风潮。只要皇帝不像先帝那样力保,魏忠贤铁定难以渡过这一关。
这件事袁可立早有预料,他从皇帝登极以来的种种举措中,就知道皇帝一直在收拢大权。甚至觉得皇帝罢免崔呈秀、让自己署理兵部尚书,就是为了防止在魏忠贤倒台的时候,京中因此生乱。
所以袁可立听着学生们的讲述,一直不慌不忙,询问前来拜见的蒋德璟、倪嘉善等人道:
“你们是陛下近臣,可知陛下是什么态度?”
“对这些弹劾奏疏,都是怎么批复的?”
倪嘉善在兼任起居郎,蒋德璟在管理诰敕,对皇帝的态度当然一清二楚。倪嘉善道:
“陛下说他自会独断,对弹劾的臣子都是斥责,但也都没追究。”
“今日钱嘉徵的上疏,陛下让内侍念了一遍,说‘廷臣自有公论’。”
“魏忠贤听着奏疏,可谓汗流浃背!”
明白了皇帝的态度,再念叨着“廷臣自有公论”这句话,袁可立知道皇帝是嫌他们弹劾的力度不够,想让更多的大臣站出来。
所以他当机立断,决定在明日觐见时,就向皇帝建言,劝皇帝罢免魏忠贤。
十月二十八日,朱由检在武英殿召见袁可立。
看着这位风尘仆仆的老臣,朱由检很是感动。眼看他的脸上还有疲惫之色,在袁可立行礼拜见之后,立即给他赐坐。
袁可立却没坐下,直接向皇帝道:
“陛下是想做明君,还是做平庸的君王呢?”
朱由检想都不想,当即便回复道:
“当然要做明君!”
“朕要继太祖、成祖之志,做一位圣明君主。”
虽然和心目中的明君标准不太一致,袁可立仍旧说道:
“既然如此,陛下为何要留着魏忠贤,用这种人污了名声呢?”
“魏忠贤在天下的名声,想必陛下已有所耳闻。”
“太祖、成祖的时候,会留着这等人败坏他们的名声吗?”
“会放任他被称九千岁吗?”
“臣请陛下决断,立刻罢免魏忠贤!”
九月六日,袁可立被廷推为兵部专督军械侍郎,朱由检再次命内阁和吏部下诏。
之后因为兵部尚书崔呈秀要守制,兵部侍郎也不堪用,朱由检又数次下诏,催促袁可立进京。
袁可立今年已经六十六岁,经历过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去年底就已致仕。本来他已经打算在睢州老家养老,不再想起复的事情,甚至连八月份的三殿功加衔都推辞了。
但是朱由检数次下诏,还召了他的老朋友董其昌、老部下毛文龙一起进京,这让袁可立无法在家中安坐,只能奉诏进京——
毕竟董其昌是他多年老友,又同在去年致仕。如今这位老朋友因为自己同样被起复,他若不去京城,董其昌一个人到了京城,面上会不好看。
至于毛文龙这位老部下,更让袁可立忧心。毛文龙这个人有点跋扈,东江镇的问题也很多,一旦朝廷处理不好,就有可能生出嫌隙,甚至逼反了他。
这让袁可立再也无法安坐,带着几个随从就轻车简从赶路,想赶在毛文龙之前进京。免得朝廷和毛文龙沟通不畅,有可能毁了东江镇。
一路疾行,经过顺德府在驿站中休息时,袁可立还见到了在那里募兵的卢象升。
得知卢象升被加兵备道,让他在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募兵,清理盗贼的同时,还要作为守卫长城的后备兵力。袁可立更是惊讶,认为北疆形势着实危险,否则皇帝不会出此下策,让远在大名府的卢象升招募兵马。
勉励了这位学生几句,袁可立还给他留下一封信,让他去找沈有容讨几个老兵,帮他训练兵马。
卢象升对自己老师被起复同样十分欣喜,更加认识到皇帝重用天启二年这一科。有这位兵部侍郎、还很有可能成为兵部尚书的老师在京城,自己只要练好兵马,就有机会立功。
这让他更加心潮澎湃,觉得建功立业的机会,已经近在眼前。
继续往前走到保定府,袁可立连去拜访孙承宗都来不及,只是让人送了一封信,就继续向前赶路。在十月二十七日,终于抵达京城。
得知毛文龙还没有抵达京城,袁可立松了一口气。但是毛文龙迟迟没有进京,也让他感到忧心。知道毛文龙一定是心有忧虑,所以走得才慢。如果不能和朝廷做好沟通,东江镇的情况,就会极为危险。
不过,现在不是袁可立思考这件事的时候。刚刚抵达京城,袁可立还没有来得及歇口气,一直在催促他进京的朱由检,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就派人传谕,让他明日觐见。
袁可立此时才知道,他身上的官职已经变了。崔呈秀守制之后,朱由检在二十六日常朝上下旨,让袁可立署理兵部尚书。
所以如今他的官职是兵部专督军械侍郎、署理兵部尚书事务,在新的兵部尚书被廷推出来前,他就是兵部的一把手。未来也很有可能被廷推为兵部尚书,成为朝廷重臣。
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进京之后自然不断有人拜访。尤其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更是连番到来。袁可立忙到晚上,方才从几个亲近的学生那里,了解到京城情况。
此时他才知道,如今京城官员最热议的事情,不是即将举行的林丹汗朝贡,而是崔呈秀被罢免后,掀起的倒魏风潮:() ()
“二十一日,陛下批准崔呈秀回乡守制。”
“二十三日,工部都水司主事陆澄源,上疏建言四件事情,直接弹劾魏忠贤。”
“二十四日,直隶提学御史贾继春、贵州道御史吴尚默继续弹劾崔呈秀,要追究他的罪过。”
“二十五日,陛下处理兵部事务的常参会议上,兵部武选主事钱元悫当面向陛下上奏,由崔呈秀的事情,进而弹劾魏忠贤。”
“二十六日常朝,贾继春继续弹劾崔呈秀,兵科都给事中许可徵也弹劾崔呈秀,兵部侍郎田吉以人言求归,阉党想要让有兵部尚书加衔的阎鸣泰回到兵部管事,陛下命老师署理兵部尚书。”
“二十七日,也就是今天,国子监贡生钱嘉徵上疏,揭发魏忠贤十大罪状,这件事已传得沸沸扬扬,到处都有人议论!”
这么多人接连不断上疏,甚至连没有官职的贡生都上疏了,可见弹劾魏忠贤已经在京城成为一种风潮。只要皇帝不像先帝那样力保,魏忠贤铁定难以渡过这一关。
这件事袁可立早有预料,他从皇帝登极以来的种种举措中,就知道皇帝一直在收拢大权。甚至觉得皇帝罢免崔呈秀、让自己署理兵部尚书,就是为了防止在魏忠贤倒台的时候,京中因此生乱。
所以袁可立听着学生们的讲述,一直不慌不忙,询问前来拜见的蒋德璟、倪嘉善等人道:
“你们是陛下近臣,可知陛下是什么态度?”
“对这些弹劾奏疏,都是怎么批复的?”
倪嘉善在兼任起居郎,蒋德璟在管理诰敕,对皇帝的态度当然一清二楚。倪嘉善道:
“陛下说他自会独断,对弹劾的臣子都是斥责,但也都没追究。”
“今日钱嘉徵的上疏,陛下让内侍念了一遍,说‘廷臣自有公论’。”
“魏忠贤听着奏疏,可谓汗流浃背!”
明白了皇帝的态度,再念叨着“廷臣自有公论”这句话,袁可立知道皇帝是嫌他们弹劾的力度不够,想让更多的大臣站出来。
所以他当机立断,决定在明日觐见时,就向皇帝建言,劝皇帝罢免魏忠贤。
十月二十八日,朱由检在武英殿召见袁可立。
看着这位风尘仆仆的老臣,朱由检很是感动。眼看他的脸上还有疲惫之色,在袁可立行礼拜见之后,立即给他赐坐。
袁可立却没坐下,直接向皇帝道:
“陛下是想做明君,还是做平庸的君王呢?”
朱由检想都不想,当即便回复道:
“当然要做明君!”
“朕要继太祖、成祖之志,做一位圣明君主。”
虽然和心目中的明君标准不太一致,袁可立仍旧说道:
“既然如此,陛下为何要留着魏忠贤,用这种人污了名声呢?”
“魏忠贤在天下的名声,想必陛下已有所耳闻。”
“太祖、成祖的时候,会留着这等人败坏他们的名声吗?”
“会放任他被称九千岁吗?”
“臣请陛下决断,立刻罢免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