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年初大会,一年拿下这么多地方,多出这么多空缺,把州郡所有一把手叫来只为三件事。
一、战后恢复民生。
这个当初在并北的时候,已经有着成熟的体系,这也是为何司隶和冀州的主官是田丰和戏忠。
拿下地盘容易,但要清除蟠踞在此地的毒瘤,要稳定民心,要守住地盘,就要看当地主官和军队的协作。
最初,刘寒就开始着手削减太守手中的权力,军政分离,一郡主官手中只有一批维持地方安定的差役,但没有兵权,地方驻军不受太守、刺史调遣,直接归军部,也就是刘寒统一管辖。
军部,也是刘寒新设立的部门,目前这个部门只有五人,刘寒、段、程昱、贾诩、郭嘉。
刘寒不用说,作为治下最高统治者,自然要牢牢抓紧军权,负责军队调遣、人员任免。
段退居二线,但其在军中,尤其是西凉军中名望甚高,西凉一下子降了这么多人,需要段来安抚人心。
当然,段绝对够资格进入军部,只是身上文职全部卸掉,现在是军部军事顾问。
程昱,主要负责情报,刘寒这边的情报已经拆分成两块,史阿对内,主要针对治下官员、士族、豪强以及地头蛇。
但史阿只有调查权,没有抓捕权和审判权,史阿要做的就是把确凿的证据拿出来,剩下的自有州郡抓捕和审判,当然,郡太守的权力还是太大,需要继续削弱,只是现在时机未到。
另一个就是王越,刘寒手中的特工之王,主要负责对外情报,尤其是军事情报,自从长安回来,这位一直闲不住,想出去,刘寒拦不住,就跟他说去青、徐二州。
程昱则是对情报整理,重要的情报要汇总上报给刘寒,并根据情报制定应对策略。
贾诩,自从加入刘寒麾下,只负责一件事――出损招。
军部参谋,少有的战略专家。
郭嘉自不用说,最年轻的军部参谋,战术专家。
除此之外,军部还有几个编外成员,只有战时才会启用,其余时候都是文臣。董昭负责后勤,田丰负责军法,鲁肃负责协调各方调度,沮授、戏忠负责战略战术的调整。
当然,还有一批正在培养的人才,刘晔、贾逵、张既,还有回到太原,祁县王氏的王凌,晋阳王氏王昶、
王凌这几年,可以说是成长迅速,举族南迁,然后又随叔父西迁,好不容易熬出头,全族被杀得只剩下小猫三两只。
最后,他终究向命运低了头,再次回到祁县,可是他没想到,刘寒不计前嫌收留了了,并且让他暂时留在身边做事儿。
俗话说得好,锦上添花永远不如雪中送炭,刘寒在王凌最艰难的时刻伸出手,给出诚意,王凌愿意为刘寒效死。
在新政尚未完全铺开前,士族还是要用的。
战后民生重建,考验的是一个民族的韧性,重建受损的基础设施、安置流离失所的难民、恢复经济发展等都需要在前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
冀州破坏不算大,河间国一直以来的安定与和平,使得这里的繁荣不亚于魏郡。收复冀州,河间国也没有遭受兵灾,加上幽州为冀州输血,有戏志才、鲁肃、李严等良臣,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难的是司隶,这个大汉曾经最繁华的地方。
只能说刘寒低估了西凉军的破坏力,河内还好,当初有朱,无论是董卓还是关东联军都很收敛,剩下的几处没一个好的。
河南尹经历过一次西迁、两次大战受损严重,虽有卢植极力战后重建,但目前只能做到稳定民心。谁能想到从前大汉的心脏,如今却是战争的最前沿?
河东、弘农两地,一个刘寒接手得早,一个作为缓冲区,损失没有河南尹那么大,但也被董卓祸害过,目前也只能喘口气。
剩下京兆、扶风、冯翊三郡,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本来人就少,还被董卓、王允、李三人轮流祸害一遍,京兆地区如今十去其六。
董昭的压力有点大!
他们不仅要恢复三辅,还要将三辅建设成平定凉州的前沿基地。
马腾有服软的打算,但对于这种狡猾的军阀,他们写的东西刘寒一个字都不信,刘寒要看到他的行动。
既然你马腾想拨乱反正,那就和西凉韩遂开战以表诚意,要是打败了韩遂,统一凉州还没有反悔,刘寒才有肯能不处置他们。
二、加强军队建设。
军队是刘寒的底气,虽说刘寒手中军队人数众多,但打仗很少会以人数多少决定胜负,战争拼的事双方的综合实力。情报、后勤、军队装备、兵员军事素养……
因此,在给全军普及文化的同时,刘寒也正着手建立军事学院,自己任院长,副院长段,讲师就是刘寒手下的大将、军部参谋,主要教授屯长及以上军人的军事素养。
包括基础野外生存技能、排兵布阵、步兵战术、骑兵战术、协同战术等各种科目的学习,尤其是实战的解析,军事学院地位与大儒建立的书院同格,完成最终考核还会由刘寒亲自颁发结业证书。
这是一件长久的投入,但刘寒认为值得,并且不止要建立一座军事学院,日后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将成为基层军官培养的摇篮。
如此,才能从基层,最大限度地防止军队哗变,甚至叛乱。
三、自然对外面的形式分析和接下来的作战方向。
最终众人一致得出一个结论――拿下青州。
好处有二,一是比起兖州的曹操、豫州的袁绍、荆州刘表,根基最浅的刘玄德最好收拾,但其发展潜能巨大,一个小小的织席贩履之辈,十年时间成为一方诸侯,这人的成长让人害怕,趁他还没成为心腹大患,尽早消灭,让他跑了好机会,这次最好在青州把他消灭。
二是拿下青州,海军可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无论是外貌、海事经营还是日后南下作战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战后恢复民生。
这个当初在并北的时候,已经有着成熟的体系,这也是为何司隶和冀州的主官是田丰和戏忠。
拿下地盘容易,但要清除蟠踞在此地的毒瘤,要稳定民心,要守住地盘,就要看当地主官和军队的协作。
最初,刘寒就开始着手削减太守手中的权力,军政分离,一郡主官手中只有一批维持地方安定的差役,但没有兵权,地方驻军不受太守、刺史调遣,直接归军部,也就是刘寒统一管辖。
军部,也是刘寒新设立的部门,目前这个部门只有五人,刘寒、段、程昱、贾诩、郭嘉。
刘寒不用说,作为治下最高统治者,自然要牢牢抓紧军权,负责军队调遣、人员任免。
段退居二线,但其在军中,尤其是西凉军中名望甚高,西凉一下子降了这么多人,需要段来安抚人心。
当然,段绝对够资格进入军部,只是身上文职全部卸掉,现在是军部军事顾问。
程昱,主要负责情报,刘寒这边的情报已经拆分成两块,史阿对内,主要针对治下官员、士族、豪强以及地头蛇。
但史阿只有调查权,没有抓捕权和审判权,史阿要做的就是把确凿的证据拿出来,剩下的自有州郡抓捕和审判,当然,郡太守的权力还是太大,需要继续削弱,只是现在时机未到。
另一个就是王越,刘寒手中的特工之王,主要负责对外情报,尤其是军事情报,自从长安回来,这位一直闲不住,想出去,刘寒拦不住,就跟他说去青、徐二州。
程昱则是对情报整理,重要的情报要汇总上报给刘寒,并根据情报制定应对策略。
贾诩,自从加入刘寒麾下,只负责一件事――出损招。
军部参谋,少有的战略专家。
郭嘉自不用说,最年轻的军部参谋,战术专家。
除此之外,军部还有几个编外成员,只有战时才会启用,其余时候都是文臣。董昭负责后勤,田丰负责军法,鲁肃负责协调各方调度,沮授、戏忠负责战略战术的调整。
当然,还有一批正在培养的人才,刘晔、贾逵、张既,还有回到太原,祁县王氏的王凌,晋阳王氏王昶、
王凌这几年,可以说是成长迅速,举族南迁,然后又随叔父西迁,好不容易熬出头,全族被杀得只剩下小猫三两只。
最后,他终究向命运低了头,再次回到祁县,可是他没想到,刘寒不计前嫌收留了了,并且让他暂时留在身边做事儿。
俗话说得好,锦上添花永远不如雪中送炭,刘寒在王凌最艰难的时刻伸出手,给出诚意,王凌愿意为刘寒效死。
在新政尚未完全铺开前,士族还是要用的。
战后民生重建,考验的是一个民族的韧性,重建受损的基础设施、安置流离失所的难民、恢复经济发展等都需要在前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
冀州破坏不算大,河间国一直以来的安定与和平,使得这里的繁荣不亚于魏郡。收复冀州,河间国也没有遭受兵灾,加上幽州为冀州输血,有戏志才、鲁肃、李严等良臣,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难的是司隶,这个大汉曾经最繁华的地方。
只能说刘寒低估了西凉军的破坏力,河内还好,当初有朱,无论是董卓还是关东联军都很收敛,剩下的几处没一个好的。
河南尹经历过一次西迁、两次大战受损严重,虽有卢植极力战后重建,但目前只能做到稳定民心。谁能想到从前大汉的心脏,如今却是战争的最前沿?
河东、弘农两地,一个刘寒接手得早,一个作为缓冲区,损失没有河南尹那么大,但也被董卓祸害过,目前也只能喘口气。
剩下京兆、扶风、冯翊三郡,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本来人就少,还被董卓、王允、李三人轮流祸害一遍,京兆地区如今十去其六。
董昭的压力有点大!
他们不仅要恢复三辅,还要将三辅建设成平定凉州的前沿基地。
马腾有服软的打算,但对于这种狡猾的军阀,他们写的东西刘寒一个字都不信,刘寒要看到他的行动。
既然你马腾想拨乱反正,那就和西凉韩遂开战以表诚意,要是打败了韩遂,统一凉州还没有反悔,刘寒才有肯能不处置他们。
二、加强军队建设。
军队是刘寒的底气,虽说刘寒手中军队人数众多,但打仗很少会以人数多少决定胜负,战争拼的事双方的综合实力。情报、后勤、军队装备、兵员军事素养……
因此,在给全军普及文化的同时,刘寒也正着手建立军事学院,自己任院长,副院长段,讲师就是刘寒手下的大将、军部参谋,主要教授屯长及以上军人的军事素养。
包括基础野外生存技能、排兵布阵、步兵战术、骑兵战术、协同战术等各种科目的学习,尤其是实战的解析,军事学院地位与大儒建立的书院同格,完成最终考核还会由刘寒亲自颁发结业证书。
这是一件长久的投入,但刘寒认为值得,并且不止要建立一座军事学院,日后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将成为基层军官培养的摇篮。
如此,才能从基层,最大限度地防止军队哗变,甚至叛乱。
三、自然对外面的形式分析和接下来的作战方向。
最终众人一致得出一个结论――拿下青州。
好处有二,一是比起兖州的曹操、豫州的袁绍、荆州刘表,根基最浅的刘玄德最好收拾,但其发展潜能巨大,一个小小的织席贩履之辈,十年时间成为一方诸侯,这人的成长让人害怕,趁他还没成为心腹大患,尽早消灭,让他跑了好机会,这次最好在青州把他消灭。
二是拿下青州,海军可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无论是外貌、海事经营还是日后南下作战都有着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