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章王忠嗣的烦恼
王忠嗣叹了口气,道:“不瞒殿下,朝廷刚刚下了敕令,想让末将乘胜追击,与陇右军一道,先取石堡城,再拿下赤岭。”
李琩闻言一愣。
所谓赤岭,便是现代的青海旅游胜地——日月山。
日月山是文成公主入藏时,回望故乡的地方。
但同时,也是唐朝和吐蕃数十万男儿洒满热血的战争炼狱。
唐军和吐蕃打起来,多有得胜,但每次赢了之后,都不得不撤回原路。
其根本原因,就是赤岭。
吐蕃占据赤岭,建立了一批坚城营垒,其中赫赫有名的,便是铁刃城,也就是刚才王忠嗣所说的石堡城。
吐蕃靠着赤岭,占尽地形之力,并以此为依托,经营背后的青海湖土地和黄河九曲之地,相当于把后方插入战场背后。
开元年间,唐玄宗集齐了河西、陇右、朔方三大军政,以李祎为帅,用几万人的鲜血拿下几千人驻守的铁仞城,取名石堡城。
因为铁仞城被破,吐蕃怂了一段时间,才有了皇甫惟明立主和亲之事,让金城公主下嫁吐蕃。
但是金城公主下嫁吐蕃之后,吐蕃靠着金城公主的势力,重新经营了黄河九曲之地,并且突然偷袭了石堡城。
之后,吐蕃和大唐关系恶化,也就是这两年的事。
如果不是李琩进来插了一脚,引起了蝴蝶效应,现在李隆基应给是调皇甫惟明来打赤岭,然后皇甫惟明战败,李隆基又换上王忠嗣。
但王忠嗣觉得牺牲数万士兵拿下赤岭不划算,不想打。
之后,王忠嗣下台,李隆基换上了哥舒翰,哥舒翰以数万将士的性命拿下石堡城,从此获得无上殊荣。
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安史之乱爆发,唐军不仅丢了石堡城,还丢了整个河西走廊,甚至让吐蕃打到了长安。
李琩回顾片刻后,道:“那将军以为如何?”
王忠嗣道:“臣已经上书,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屯兵坚城之下,死者必数万,臣恐得不偿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为上。”
王忠嗣还是和历史上几年后的他一样,不愿意打石堡城。
李琩闻言在心里叹了口气。
因为他知道,王忠嗣不愿意打石堡城,他这个节度使也做不了多久了。
但这对于王忠嗣和李琩来说,都未必不是好事,因为王忠嗣建功立业的主要战场,在契丹和突厥,而河西,是李琩想要谋取的地方。
李琩道:“如今盛世大唐,朝廷想要建千秋之功,倒也在情理之中,但攻克石堡成,确实非一时之功,我比较赞同将军的意见。”
听到李琩同意自己的意见,王忠嗣大喜,正想请李琩一同上书,但随即考虑到李琩现在并非节度使,若是他请李琩一同上书,难免会被有心之心扣一个皇子与边将结党的罪名,因此他的喜悦又退了下去,道:“但圣人并不同意,臣刚任节度使,便办不好此事,以后……”
王忠嗣想说,以后他的前途可不太光明,但官坐到这个份上,有些话不需要说得太明显,因此他便没有说完。() ()
李琩听出王忠嗣的意思,笑道:“将军不必担忧,不取石堡城,非是过也,当年,张守珪将军也没拿石堡城,现在不也在幽州杀敌报国。”
李琩的意思,是想让王忠嗣效仿张守珪,石堡城可以不拿,但其他的小功可以拿,拿些小功,过段时间换个地方做节度使就行了。
王忠嗣明白李琩的意思,躬身行礼道:“谢殿下指点。”
李琩摆摆手,插了一句题外话,问道:“张守珪将军有個义子,叫安禄山,将军知道吗?”
“听过。”王忠嗣不明白李琩为啥会突然提起这么个小人物,随口道:“听说前段时间他吃了败仗,张守珪将军把他押入长安,请圣人治他的罪,但圣人不仅没有治他的罪,还奖赏了他。”
李琩笑道:“张守珪将军如果真要杀他,便不会将他押入长安,将他押入长安,父皇必定会给张守珪将军一个情面。”
李琩嘴上说着,心里却在想:“安禄山开始发家了,希望我起家的速度,能赶上他。”
“殿下所言甚是。”王忠嗣点头,“宰相张九龄也劝谏圣人,安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但圣人却说,卿勿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
其实,张九龄这话,并不是说他一定真的会看相,他只是已经意识到朝廷外重内轻的格局,想要打压节度使。
今年年初,李隆基不仅提拔了边将牛仙客入长安,现在还想提拔张守珪当宰相。
所以张九龄这话,与其说是针对安禄山,不如说是针对张守珪。
但李隆基现在还想着扩张,明显没有打压节度使的意思,所以他否定了张九龄。
李琩对这层意思看得明白,同时也意识到这对他是个利好消息。
因为按照李隆基现在的思路,他后续只要在小勃律的战场上取得胜利,为大唐开疆拓土,就有机会拿到节度使的权利。
李琩收回心思,道:“将军重兵驻守石堡城一线,吐蕃必不敢来犯,但以吐蕃的行事,这边不敢来犯,恐会从东西两线入手。”
“哦?”王忠嗣来了兴趣。
让王忠嗣打石堡城他不愿意,但是让他从其他地方击退吐蕃,他可是很乐意,而且这也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因此王忠嗣连忙道:“请殿下析之。”
李琩道:“东线,从南诏,蜀州入侵;西线,先过小勃律国,再入安西。”
王忠嗣道:“可惜臣只节制河西,到东线需横跨几镇,而安西,现有盖嘉运将军坐镇,臣也不便插手。”
李琩道:“我就是担心盖嘉运将军。王将军有所不知,此次为了让大食退兵,我请盖嘉运将军前去坐镇,盖嘉运将军不应,后我又让盖嘉运手下两位将军向他借兵前去,盖嘉运将军兵是借了,但似乎有不快,且没有应援。”
王忠嗣闻言一愣,叹了口气,道:“殿下既然对臣如此信任,将此事告知于臣,臣也便直言,盖嘉运将军颇有军事才能,可惜性格不直,如今他与殿下有嫌隙,若殿下到了安西,他恐怕会听调不至。”
李琩闻言一愣。
所谓赤岭,便是现代的青海旅游胜地——日月山。
日月山是文成公主入藏时,回望故乡的地方。
但同时,也是唐朝和吐蕃数十万男儿洒满热血的战争炼狱。
唐军和吐蕃打起来,多有得胜,但每次赢了之后,都不得不撤回原路。
其根本原因,就是赤岭。
吐蕃占据赤岭,建立了一批坚城营垒,其中赫赫有名的,便是铁刃城,也就是刚才王忠嗣所说的石堡城。
吐蕃靠着赤岭,占尽地形之力,并以此为依托,经营背后的青海湖土地和黄河九曲之地,相当于把后方插入战场背后。
开元年间,唐玄宗集齐了河西、陇右、朔方三大军政,以李祎为帅,用几万人的鲜血拿下几千人驻守的铁仞城,取名石堡城。
因为铁仞城被破,吐蕃怂了一段时间,才有了皇甫惟明立主和亲之事,让金城公主下嫁吐蕃。
但是金城公主下嫁吐蕃之后,吐蕃靠着金城公主的势力,重新经营了黄河九曲之地,并且突然偷袭了石堡城。
之后,吐蕃和大唐关系恶化,也就是这两年的事。
如果不是李琩进来插了一脚,引起了蝴蝶效应,现在李隆基应给是调皇甫惟明来打赤岭,然后皇甫惟明战败,李隆基又换上王忠嗣。
但王忠嗣觉得牺牲数万士兵拿下赤岭不划算,不想打。
之后,王忠嗣下台,李隆基换上了哥舒翰,哥舒翰以数万将士的性命拿下石堡城,从此获得无上殊荣。
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安史之乱爆发,唐军不仅丢了石堡城,还丢了整个河西走廊,甚至让吐蕃打到了长安。
李琩回顾片刻后,道:“那将军以为如何?”
王忠嗣道:“臣已经上书,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屯兵坚城之下,死者必数万,臣恐得不偿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为上。”
王忠嗣还是和历史上几年后的他一样,不愿意打石堡城。
李琩闻言在心里叹了口气。
因为他知道,王忠嗣不愿意打石堡城,他这个节度使也做不了多久了。
但这对于王忠嗣和李琩来说,都未必不是好事,因为王忠嗣建功立业的主要战场,在契丹和突厥,而河西,是李琩想要谋取的地方。
李琩道:“如今盛世大唐,朝廷想要建千秋之功,倒也在情理之中,但攻克石堡成,确实非一时之功,我比较赞同将军的意见。”
听到李琩同意自己的意见,王忠嗣大喜,正想请李琩一同上书,但随即考虑到李琩现在并非节度使,若是他请李琩一同上书,难免会被有心之心扣一个皇子与边将结党的罪名,因此他的喜悦又退了下去,道:“但圣人并不同意,臣刚任节度使,便办不好此事,以后……”
王忠嗣想说,以后他的前途可不太光明,但官坐到这个份上,有些话不需要说得太明显,因此他便没有说完。() ()
李琩听出王忠嗣的意思,笑道:“将军不必担忧,不取石堡城,非是过也,当年,张守珪将军也没拿石堡城,现在不也在幽州杀敌报国。”
李琩的意思,是想让王忠嗣效仿张守珪,石堡城可以不拿,但其他的小功可以拿,拿些小功,过段时间换个地方做节度使就行了。
王忠嗣明白李琩的意思,躬身行礼道:“谢殿下指点。”
李琩摆摆手,插了一句题外话,问道:“张守珪将军有個义子,叫安禄山,将军知道吗?”
“听过。”王忠嗣不明白李琩为啥会突然提起这么个小人物,随口道:“听说前段时间他吃了败仗,张守珪将军把他押入长安,请圣人治他的罪,但圣人不仅没有治他的罪,还奖赏了他。”
李琩笑道:“张守珪将军如果真要杀他,便不会将他押入长安,将他押入长安,父皇必定会给张守珪将军一个情面。”
李琩嘴上说着,心里却在想:“安禄山开始发家了,希望我起家的速度,能赶上他。”
“殿下所言甚是。”王忠嗣点头,“宰相张九龄也劝谏圣人,安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但圣人却说,卿勿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
其实,张九龄这话,并不是说他一定真的会看相,他只是已经意识到朝廷外重内轻的格局,想要打压节度使。
今年年初,李隆基不仅提拔了边将牛仙客入长安,现在还想提拔张守珪当宰相。
所以张九龄这话,与其说是针对安禄山,不如说是针对张守珪。
但李隆基现在还想着扩张,明显没有打压节度使的意思,所以他否定了张九龄。
李琩对这层意思看得明白,同时也意识到这对他是个利好消息。
因为按照李隆基现在的思路,他后续只要在小勃律的战场上取得胜利,为大唐开疆拓土,就有机会拿到节度使的权利。
李琩收回心思,道:“将军重兵驻守石堡城一线,吐蕃必不敢来犯,但以吐蕃的行事,这边不敢来犯,恐会从东西两线入手。”
“哦?”王忠嗣来了兴趣。
让王忠嗣打石堡城他不愿意,但是让他从其他地方击退吐蕃,他可是很乐意,而且这也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因此王忠嗣连忙道:“请殿下析之。”
李琩道:“东线,从南诏,蜀州入侵;西线,先过小勃律国,再入安西。”
王忠嗣道:“可惜臣只节制河西,到东线需横跨几镇,而安西,现有盖嘉运将军坐镇,臣也不便插手。”
李琩道:“我就是担心盖嘉运将军。王将军有所不知,此次为了让大食退兵,我请盖嘉运将军前去坐镇,盖嘉运将军不应,后我又让盖嘉运手下两位将军向他借兵前去,盖嘉运将军兵是借了,但似乎有不快,且没有应援。”
王忠嗣闻言一愣,叹了口气,道:“殿下既然对臣如此信任,将此事告知于臣,臣也便直言,盖嘉运将军颇有军事才能,可惜性格不直,如今他与殿下有嫌隙,若殿下到了安西,他恐怕会听调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