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成法是张居正在万历元年提出并推广到全国官员的考核制度。考成法规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有效实现了考评与纠偏相结合,改变以往仅仅主要靠吏部来运作的官员考评。考成法通过内阁控制六科,以六科控制六部,最终使内阁控制了从朝廷到地方的各级行政机构。

    从这点上来讲,考成法是加强了内阁对各级衙门的管辖,黄立极是最大的受益者,可现今阶段官场中,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浮夸风气,欺上瞒下,伪报虚报的现象比比皆是,政令往往成为一纸空文。一旦施行考成法,官员们面临的可就不是六年一京察了,而是每个月都要核销自己的工作任务,完不成任务会丢官罢职的,而且考成法层层监督,几乎无死角,这让现在的官员怎么适应,所以一旦施行,面临的官员反弹力度有多大,黄立极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不建议现在朱由检立刻施行。

    黄立极委婉地劝说:“陛下初登大宝,各类政务繁杂,朝中各级官员调整还是不要急切为好。”

    朱由检当然知道现在施行考成法所面临的阻力,但不可能什么事都等他皇权稳固之后再处理,时间上他真的是耽误不起,“朕刚才说过,朕最需要的是时间,朝堂上现今这种状况,朕耽误不起啊。”

    黄立极还想再劝,朱由检已经没有耐心,“黄卿,你给朕一个准话,这考成法能不能施行?”

    黄立极思索一下,咬着牙说道:“能。”

    “那朕就看你的了。”

    黄立极回到内阁值房,脸色也看不出好坏,施行考成法的事,与施凤来谈肯定不合适,原本应该找张瑞图来,可张瑞图最近倒向施凤来,其他新任的阁臣,黄立极也知道,除了韩爌,其他几个真的都是滥竽充数的,于是他把李国普叫来。

    李国普知道黄立极去了内宫,他还以为是因为《三朝要典》的事情,谁知黄立极与皇帝都是心知肚明,压根都没提。所以他还是按照惯性思维问道:“首揆刚见了陛下,可是《三朝要典》有什么变动?”

    黄立极没有回答他,反而问道:“元治是万历十三年生人,万历三十五年中的一甲榜眼吧,二十二岁进士及第,厉害啊。”

    李国普摇了摇头,“普已到不惑之年,陈年往事,何必再谈。”

    黄立极伸出手做了个请的手势,顺势斟了一杯茶,“世人都知元治是魏珰同乡,把元治划做魏党一脉,可你与老夫同殿称臣这么多年,老夫却知道,你与东林交情颇深,不过是因为当年东林靠着三大案排除异己,你才与东林走向对立,时也命也。在老夫看来,当朝之中你算是少有的忠直之人,古之君子莫如是也。”

    李国普越听越奇怪,黄立极是出了名的老狐狸,今天找他拉家常绝非寻常,不知道黄立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李国普也不敢随便乱接,只说:“往事已矣,还劳首揆记挂,普惭愧之至。”

    黄立极见火候差不多了,转换话题道:“刚才陛下召老夫觐见,并非谈及《三朝要典》,而是另外一件事。”

    李国普眉头紧皱,按黄立极这么说,绝不是小事,而且黄立极刚刚明显是在拉拢他,难道是与施凤来有关,他不想蹚首辅与次辅矛盾这趟浑水,可也不好直接拒绝,只能应承道:“还请首揆示下。”

    黄立极道:“当今陛下,虽然年轻,确是个锐意进取的英主,陛下察觉现今朝堂,政事废弛,官员贪蠹,有意大力整顿,因此希望老夫能恢复万历时期的考成法,整饬官场。”

    李国普万没料到皇帝会来这一手,当年张居正那是何等人物,权势一点不亚于魏忠贤,朝堂内外一手遮天,即使如此,张居正也是酝酿多年,穆宗驾崩,挟托孤重任,主少国疑之时,才敢行考成法,现在皇帝刚即位,不客气地讲,江山还未坐稳,就急慌慌地搞考成法,先不说六部、六科等职司衙门,地方督抚巡按哪里那么容易就让他们就范,这天下岂不是骤然乱套。

    李国普想到此说道:“此举现在施行,怕是过于行险,贸然提出,朝堂和地方只怕无法弹压,陛下太心急了。”

    黄立极也是心中叹息,从朱由检收拾魏忠贤,他就已经察觉皇帝是个急性子的主,而且做事喜欢行险,上次弄倒魏忠贤未必不是运气使然,一旦再来一次,朝堂反弹,别看现在内阁壮大,根本弹压不住,可皇帝断然施行,自己也阻止不了,就算自己不操持,皇帝也会找别人。带着心中郁闷,他也不由抱怨道:“老夫已劝过陛下,可惜陛下不听,执意要实行旧法,老夫也是担心于此,才找元治商量的。”() ()

    李国普说道:“首揆,此事非同小可,只怕要等内阁共议之后再做决定,普是不支持现今阶段施行考成法的。”

    黄立极见李国普表明态度,心中更添忧虑,“老夫已经五十有九了,就算陛下不赶老夫,老夫也无颜继续占着首辅的位置,今天老夫就豁出去与元治谈谈内阁。”

    黄立极呷了一口茶,双眼看向角落,“施凤来善于逢迎,做事不择手段,他若接替老夫,只会极力推行考成法,到时必会出天大乱子,甚至不可收拾,张瑞图首鼠两端,难成大事,新辅诸人是什么情况你我心知肚明,刘鸿训、周道登无能之辈,杨景辰魏党旧人难当大任,来宗道是老夫同年,老夫深知他绝非辅臣人选,韩爌、钱龙锡、李标皆是东林,但凡得势必是党同伐异,唯元治有长者之风,能调剂阴阳,稳住朝堂。”

    黄立极这番话已经是点拨李国普让他继任首辅了。可李国普与黄立极共事多年,实在是对这个老狐狸怕得很,黄立极眼光毒、手段狠,别是挖了个坑让自己去跳吧,也就不敢应承任何事。

    黄立极见李国普没回应,双目移过来,精芒闪烁,又开始加码,“若是老夫提出考成法,朝中矛盾尽会对准老夫,老夫去职之时不远,到时元治先缓一缓,再慢慢施行,宽急共济,当能有所成就。”

    李国普不信这老狐狸能有如此公心,要知道黄立极这些年做事一向以私利为先,突然转变风格,让李国普都不得不怀疑。于是李国普说道:“首揆莫要如此,普自知才学平庸,万难当此大任。”

    黄立极说道:“元治莫要以为老夫就没有匡世济民之心,只因这些年朝堂如此,老夫难有作为罢了,如今陛下托付重任,老夫愿以薄名为陛下拼一把,也算全了老夫忠贞为国之愿。”

    李国普还是不敢应承,他想不想当首辅,答案是肯定想,但是现在的局势,他真敢接,那搞不好就是粉身碎骨,还不如静观其变,于是回答道:“首揆的一番忠心,普已心知,但首揆之任重于泰山,普还无力承重,望首揆体谅。”

    黄立极见李国普态度坚决,心知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再继续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于是端起茶盏。

    李国普见黄立极已有送客之意,说道:“普还有政务操持,先向首揆告辞。”

    说着李国普向黄立极微微一躬,转身离去。

    黄立极心中烦闷,如他刚才所说,自己最好的合作对象就是李国普,可惜李国普也是个老狐狸,死活不松口,自己的压力就大了,施凤来、张瑞图是绝对不能找的,否则只怕用不到过年自己就会被踢回老家养老,东林一帮子现在与他矛盾极深,刚刚还因为《三朝要典》的事吵了一架,也不适合,看来只有来宗道了,可黄立极心里又极不情愿找来宗道,他们两人是同榜进士,关系也不一般,但黄立极深知来宗道为人,如果非要定义,这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擅长阿谀奉承,见风使舵,与他合作无异与虎谋皮,搞不好自己要搭进去的。

    就在黄立极思索对策的时候,施凤来坐不住了,原本历史上《三朝要典》的风波要等到明年才出现,但是朱由检硬是把韩爌放在内阁里,成了一条鲶鱼,把内阁搅合得三天两头火起,施凤来正是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施凤来是嘉靖四十二年生人,马上天启七年就要过去,他也即将六十五岁,现在不谋求首辅的位置,也就预示着将来更没有机会了,所以趁着新皇继位,上蹿下跳,想方设法想把黄立极弄下台,在他看来《三朝要典》几乎是他最大的机会,黄立极是《三朝要典》总裁,韩爌几个推倒《三朝要典》几乎等同于推倒黄立极,他只要坐山观虎斗就行了,所以时刻盯着黄立极的一举一动。

    黄立极刚刚见了皇帝,又找李国普,这个动作,施凤来不用猜也知道,必然是黄立极寻求盟友,李国普这人从来都是以忠厚形象示人,不党不争,属于典型的中立派,现在自己拉拢了张瑞图,李国普就比较重要了,所以几乎前脚刚进自己的值房,施凤来后脚就跟着进来。

    见到李国普,施凤来递过来一份折子,正是翰林侍讲孙之獬请御批《三朝要典》的奏疏。

章节目录

明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云在天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在天外并收藏明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