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文官不行,靠太监也不行,靠什么呢?朱由检一晚上都在琢磨,现在大明的政治体系已经千疮百孔,靠单纯的修补无济于事,必须另起炉灶。但是另起炉灶之后又靠谁呢?
朱由检想到了清朝的内务府,把内廷的职司衙门放归到内务府是行之有效的,可还是回到根本问题,就算建立内务府,那里面的人员究竟用什么人?满清用的是王公大臣主管,所以也就前期稍好一点,中后期比大明还不如,这倒不是因为这个衙门口不行,而是制度和用人不行,于是朱由检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自己也搞一个类似内务府这样的衙门,不能用太监也不能用勋贵,可以用一些没当官的人,比如举人、秀才,大明的识字率很高,举人秀才多得跟米一样,一抓一大把,用他们来监督内廷,至于将来是否用内廷制衡朝堂再视情况而定。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检把新任的司礼监秉笔都叫过来,曹化淳、王承恩、高时明、褚宪章、李凤翔外加方正化,大家昨天晚上通了气,知道皇帝昨天在兵仗局发了火,估计今天跟兵仗局的事情有关,所以人到齐之后都比较沉默,对付贪腐、惰政这些顽疾,大家其实都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逮到一个算一个,谁倒霉撞枪口上,拿来给皇帝邀功就是了。
朱由检批完了几份奏折才发话,“朕昨天想了一晚上,兵仗局不是个例,内廷二十四监,哪一监都有实际职司,有了采办、造作、升迁等事,就难免不产生克扣、贿赂、贪污等等,若用你们内官监督,只怕到时候贪贿之风更甚,所以朕考虑成立内政审计司,专门监督内廷,至于人手嘛,朕想选用举人、秀才。”
众人面面相觑,皇帝说想成立内廷的监督机构,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内政审计司可以说效仿都察院和六科,不管怎么说还是在内阁管辖之内,但是用人方面就不能不斟酌了,用举人、秀才做监察人员,内廷立刻就会受到外廷的干涉,这是众人所不能容忍的。
曹化淳是掌印太监,不能不说话,“万岁,奴婢以为成立内政审计司并无不可,但内廷的事情让举人、秀才插手,这有违祖制啊。”
高时明也说道:“万岁,内廷之所以是内廷,就是因为是内官的职司范围,若让外廷插手,将来出入宫禁,确是不好管理。”
李凤翔昨天刚收了银子,见陛下犹自不肯罢休,心里惴惴不安,也不敢当面反对,正想着回去要不要把银子退回去呢。哪想到朱由检开口问他:“李凤翔,朕昨天让你清查,办得怎么样?”
李凤翔的白脸一下子更白了,嗫嗫嚅嚅地说道:“万岁爷,要是把局里的官吏都清除掉,局内的事务只怕立时瘫痪,所以奴婢想着是不是等过阵子再……”
朱由检不知道李凤翔收了好处,但想到他昨天也是刚上任,自己正在气头上,于是说道:“朕给你一个月时间,不过旧有的官吏都已经烂透了根子,不能再用,内廷有合用的人手,你可以先调派几个,协助你办差,一个月后,朕要好好检查兵仗局,你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李凤翔心底这个郁闷,回去怕是不仅要退银子,还要得罪人,早知道昨天就不收了,不过事已至此只能应是,回去再想办法。
现在方正化已经知道昨天皇帝为什么要让他派东厂去监察各监司局了,于是说道:“万岁,奴婢以为还是用东厂监察为好,东厂现在整顿得差不多了,正好交还司礼监,奴婢请再立西厂以备不时之用。”
方正化现在很想把东厂交出去了,东厂在他手里一直是个烫手的山芋,不能说一点权力没有,但是他拿到手里只是整顿,干得是得罪人的活,真要是使用了事权肯定得罪曹化淳,曹化淳可不是吃素的,虽然平时看着人畜无害,可真要收拾起人来,也是手段惊人。还不如早早把东厂还了,自己另起炉灶的好。
朱由检仔细想了一下,现在交还东厂也好,东厂是司礼监重要职司,一直给御马监难保不出问题。曹化淳是掌印肯定不能接,王承恩是顺位第一秉笔,应该由他掌管,于是说道:“东厂提督就由王承恩兼任吧,不过东厂监察内廷不妥,还是照旧,至于西厂,暂时先不另立。”
王承恩连忙跪下谢恩,不过却对皇帝建审计司的事情绝口不提。
朱由检又转向方正化,“你的御马监掌武事,腾骧四卫朕交给了曹化淳,你再仿照三千营建一支骑军,归御马监统辖,至于人选,朕属意满桂,不过他现在归辽东节制,人怕是不好要。”
方正化也应命,他也不亏,交了东厂,又得了三千营。
朱由检怕问题跑偏,又回到正题,“监督内廷职司,朕觉得还是由读书人监察为好,但朕也不想将这个权力放给内阁,朕准备把这个衙门独立出来,不受外廷管辖,第一任提督朕属意张惟贤担任,当然也只是挂名,最终处置权放在司礼监,你们看是否行得通。”
这也不好讲,虽说最终处置权还在司礼监,很多事情这个新的审计司倒也不是不可取,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锦衣卫、东厂怎么来的,原本也只有监察权没有处置权,但是后来慢慢不就有了北镇抚司诏狱,所以还得防患未然。() ()
曹化淳道:“万岁这个想法是好的,可话说回来,让外面的举人秀才随时出入宫禁,甚至到各衙门坐班,有失体统不说,还有可能惹出事端来。”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后宫妃嫔一大堆,为什么只有太监和宫女伺候,别说是后妃,就是外面的人跟宫女勾搭上都是大事儿,皇家的血统、脸面要不要了,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朱由检现在不能说这个审计司不单纯是为内廷准备的,眼前这些宦官都说服不了,其他的事情更难办,于是解释道:“朕将二十四监的位置看了一遍,绝大多数都在内城之外,这些监、司、局并非全部由内官组成,有不少普通人承担采买,匠作之事,可以先把这些监督起来。”
高时明微微摇头,“万岁,还是不妥,内官时常出入宫禁,采办交接,就比如尚膳监、温堂司、司苑局等职司都在内廷,这些直接服务后宫,怎生查处?”
朱由检进一步阐述他的想法,“可以先监察宫外采办,至于宫内司礼监督察便是。另外将来可以单独成立一个采办,全权负责各监司局的采办事宜。”
他是想把后世集中采购和招标采购等方式直接搬运过来。几名司礼监秉笔听得面面相觑,这样子搞若无一个有力的监察机构,只怕贪腐更甚。
眼见高时明还要再劝,朱由检面色微愠,“朕不是跟你们商量,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你们掌管司礼监,朕需要你们做好调节的事宜,而不是让你们推三阻四。”
面对内官,朱由检完全可以施展皇帝威严,强行通过,刚才之所以商量是不想所有人都抵触,但是看这样子,支持的一个都没有,估计就连一声不吭的王承恩也是不会赞同。与其这样不如乾纲独断了。
内廷也就这样子了,主要是外廷,别看外廷恨不得把手伸进内廷,可这种事刚一提出来,阻力也绝对不会小,内阁是绝不会放任这种权力交给皇帝的,有明一朝,文臣的终极目标就是想把皇帝当成摆设,政治、经济、军事完全由文官垄断,这样一个限制内廷的机会怎么能错过,但是要选用举人、秀才,必须要通过内阁六部,否则根本想也别想。
于是朱由检在挥退司礼监诸人后,便把内阁的十一人团队全都叫来了乾清宫。
看着坐成一圈的内阁成员,朱由检无奈,要说这里面自己的人一个都没有,有些冤枉,但真实情况是就算有些靠近自己的人,也都是谗臣,最好这些人能支持自己。
朱由检把刚才的主张又跟这些阁臣说了一遍,问他们的意思。
最先回答的是黄立极,果然不出朱由检所料,是反对,“陛下,祖宗成法,内外分明,外臣不便过问内廷事,内廷不掺和朝堂事,前朝魏珰已经犯禁,现今又让外臣监督内廷,臣以为不妥。”
朱由检有了足够心里准备,“朕成立这个审计司,主要纠核采办、克扣等事,朕用内官,岂不知他们互相袒护,又增多了贪腐受贿,所以朕才用外面的人去监督,朕也明说了,这些人管辖之权,朕准备交给勋贵、宗室,审计司不受外廷节制,由朕亲自管理,将来朕有子嗣,亦可交由子嗣管理。”
众阁臣一听这个意思,这是将来太子潜邸,内阁绝对不能放手。
韩爌开口了,他虽然是东林,但首先他也是个士人,为本阶级谋福利一直是东林宗旨,“陛下,成立审计司纠核内廷,臣是赞成的,但这个职司应由朝廷管辖,臣的意思是,既然这官衙是由读书人组成,理应由礼部试选拔,可将其放在礼部该管。”
朱由检心说,就知道你们一定要争的,于是说道:“不然,这个职司主要是稽核不法,从能力上看首重对大明律的研习,其次是算数,再次是要懂商学,知道物价几何,与传统四书五经不同,朕准备另立一科,效仿唐代分科取士。”
众阁臣脑子没转过来,怎么说着审计司的事情,又变成分科取士了,这事绝对不行,商量都没得商量。所以大家七嘴八舌,全是反对,最激烈的就是钱龙锡,“陛下,唐时旧制未必适用于当下,本朝自太祖制定科举成法,沿用至今已经二百余年,岂能随意更改,如此行为,必然让天下士子无所适从,士子混乱则天下危矣。”
说得有点危言耸听,但是在文人的脑子里就是这么想的,除了经史子集其他都是末流杂学,皇帝要追求这些学问,天下还不分崩离兮,必须立刻断了皇帝的念想。
朱由检说道:“那朕问你,户部吏员不懂算数,能算明白账吗?刑部吏员不懂律法,能审明白案子吗?钦天监不懂天文,能算出历法吗?术业有专攻,天下学问非只四书五经而已。”
李国普感觉今天这会开得有点乱了,“陛下,臣以为孔孟之学是天下学问根本,臣未闻有舍本逐末还能成事的,至于陛下所说杂学,与正学并无冲突,便如琴棋书画也是杂学,同时是雅事,懂律法、算数的举子何其多,没必要再开一科,可在春闱中多招收人才,由礼部分派便是。”
朱由检想到了清朝的内务府,把内廷的职司衙门放归到内务府是行之有效的,可还是回到根本问题,就算建立内务府,那里面的人员究竟用什么人?满清用的是王公大臣主管,所以也就前期稍好一点,中后期比大明还不如,这倒不是因为这个衙门口不行,而是制度和用人不行,于是朱由检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自己也搞一个类似内务府这样的衙门,不能用太监也不能用勋贵,可以用一些没当官的人,比如举人、秀才,大明的识字率很高,举人秀才多得跟米一样,一抓一大把,用他们来监督内廷,至于将来是否用内廷制衡朝堂再视情况而定。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检把新任的司礼监秉笔都叫过来,曹化淳、王承恩、高时明、褚宪章、李凤翔外加方正化,大家昨天晚上通了气,知道皇帝昨天在兵仗局发了火,估计今天跟兵仗局的事情有关,所以人到齐之后都比较沉默,对付贪腐、惰政这些顽疾,大家其实都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逮到一个算一个,谁倒霉撞枪口上,拿来给皇帝邀功就是了。
朱由检批完了几份奏折才发话,“朕昨天想了一晚上,兵仗局不是个例,内廷二十四监,哪一监都有实际职司,有了采办、造作、升迁等事,就难免不产生克扣、贿赂、贪污等等,若用你们内官监督,只怕到时候贪贿之风更甚,所以朕考虑成立内政审计司,专门监督内廷,至于人手嘛,朕想选用举人、秀才。”
众人面面相觑,皇帝说想成立内廷的监督机构,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内政审计司可以说效仿都察院和六科,不管怎么说还是在内阁管辖之内,但是用人方面就不能不斟酌了,用举人、秀才做监察人员,内廷立刻就会受到外廷的干涉,这是众人所不能容忍的。
曹化淳是掌印太监,不能不说话,“万岁,奴婢以为成立内政审计司并无不可,但内廷的事情让举人、秀才插手,这有违祖制啊。”
高时明也说道:“万岁,内廷之所以是内廷,就是因为是内官的职司范围,若让外廷插手,将来出入宫禁,确是不好管理。”
李凤翔昨天刚收了银子,见陛下犹自不肯罢休,心里惴惴不安,也不敢当面反对,正想着回去要不要把银子退回去呢。哪想到朱由检开口问他:“李凤翔,朕昨天让你清查,办得怎么样?”
李凤翔的白脸一下子更白了,嗫嗫嚅嚅地说道:“万岁爷,要是把局里的官吏都清除掉,局内的事务只怕立时瘫痪,所以奴婢想着是不是等过阵子再……”
朱由检不知道李凤翔收了好处,但想到他昨天也是刚上任,自己正在气头上,于是说道:“朕给你一个月时间,不过旧有的官吏都已经烂透了根子,不能再用,内廷有合用的人手,你可以先调派几个,协助你办差,一个月后,朕要好好检查兵仗局,你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李凤翔心底这个郁闷,回去怕是不仅要退银子,还要得罪人,早知道昨天就不收了,不过事已至此只能应是,回去再想办法。
现在方正化已经知道昨天皇帝为什么要让他派东厂去监察各监司局了,于是说道:“万岁,奴婢以为还是用东厂监察为好,东厂现在整顿得差不多了,正好交还司礼监,奴婢请再立西厂以备不时之用。”
方正化现在很想把东厂交出去了,东厂在他手里一直是个烫手的山芋,不能说一点权力没有,但是他拿到手里只是整顿,干得是得罪人的活,真要是使用了事权肯定得罪曹化淳,曹化淳可不是吃素的,虽然平时看着人畜无害,可真要收拾起人来,也是手段惊人。还不如早早把东厂还了,自己另起炉灶的好。
朱由检仔细想了一下,现在交还东厂也好,东厂是司礼监重要职司,一直给御马监难保不出问题。曹化淳是掌印肯定不能接,王承恩是顺位第一秉笔,应该由他掌管,于是说道:“东厂提督就由王承恩兼任吧,不过东厂监察内廷不妥,还是照旧,至于西厂,暂时先不另立。”
王承恩连忙跪下谢恩,不过却对皇帝建审计司的事情绝口不提。
朱由检又转向方正化,“你的御马监掌武事,腾骧四卫朕交给了曹化淳,你再仿照三千营建一支骑军,归御马监统辖,至于人选,朕属意满桂,不过他现在归辽东节制,人怕是不好要。”
方正化也应命,他也不亏,交了东厂,又得了三千营。
朱由检怕问题跑偏,又回到正题,“监督内廷职司,朕觉得还是由读书人监察为好,但朕也不想将这个权力放给内阁,朕准备把这个衙门独立出来,不受外廷管辖,第一任提督朕属意张惟贤担任,当然也只是挂名,最终处置权放在司礼监,你们看是否行得通。”
这也不好讲,虽说最终处置权还在司礼监,很多事情这个新的审计司倒也不是不可取,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锦衣卫、东厂怎么来的,原本也只有监察权没有处置权,但是后来慢慢不就有了北镇抚司诏狱,所以还得防患未然。() ()
曹化淳道:“万岁这个想法是好的,可话说回来,让外面的举人秀才随时出入宫禁,甚至到各衙门坐班,有失体统不说,还有可能惹出事端来。”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后宫妃嫔一大堆,为什么只有太监和宫女伺候,别说是后妃,就是外面的人跟宫女勾搭上都是大事儿,皇家的血统、脸面要不要了,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朱由检现在不能说这个审计司不单纯是为内廷准备的,眼前这些宦官都说服不了,其他的事情更难办,于是解释道:“朕将二十四监的位置看了一遍,绝大多数都在内城之外,这些监、司、局并非全部由内官组成,有不少普通人承担采买,匠作之事,可以先把这些监督起来。”
高时明微微摇头,“万岁,还是不妥,内官时常出入宫禁,采办交接,就比如尚膳监、温堂司、司苑局等职司都在内廷,这些直接服务后宫,怎生查处?”
朱由检进一步阐述他的想法,“可以先监察宫外采办,至于宫内司礼监督察便是。另外将来可以单独成立一个采办,全权负责各监司局的采办事宜。”
他是想把后世集中采购和招标采购等方式直接搬运过来。几名司礼监秉笔听得面面相觑,这样子搞若无一个有力的监察机构,只怕贪腐更甚。
眼见高时明还要再劝,朱由检面色微愠,“朕不是跟你们商量,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你们掌管司礼监,朕需要你们做好调节的事宜,而不是让你们推三阻四。”
面对内官,朱由检完全可以施展皇帝威严,强行通过,刚才之所以商量是不想所有人都抵触,但是看这样子,支持的一个都没有,估计就连一声不吭的王承恩也是不会赞同。与其这样不如乾纲独断了。
内廷也就这样子了,主要是外廷,别看外廷恨不得把手伸进内廷,可这种事刚一提出来,阻力也绝对不会小,内阁是绝不会放任这种权力交给皇帝的,有明一朝,文臣的终极目标就是想把皇帝当成摆设,政治、经济、军事完全由文官垄断,这样一个限制内廷的机会怎么能错过,但是要选用举人、秀才,必须要通过内阁六部,否则根本想也别想。
于是朱由检在挥退司礼监诸人后,便把内阁的十一人团队全都叫来了乾清宫。
看着坐成一圈的内阁成员,朱由检无奈,要说这里面自己的人一个都没有,有些冤枉,但真实情况是就算有些靠近自己的人,也都是谗臣,最好这些人能支持自己。
朱由检把刚才的主张又跟这些阁臣说了一遍,问他们的意思。
最先回答的是黄立极,果然不出朱由检所料,是反对,“陛下,祖宗成法,内外分明,外臣不便过问内廷事,内廷不掺和朝堂事,前朝魏珰已经犯禁,现今又让外臣监督内廷,臣以为不妥。”
朱由检有了足够心里准备,“朕成立这个审计司,主要纠核采办、克扣等事,朕用内官,岂不知他们互相袒护,又增多了贪腐受贿,所以朕才用外面的人去监督,朕也明说了,这些人管辖之权,朕准备交给勋贵、宗室,审计司不受外廷节制,由朕亲自管理,将来朕有子嗣,亦可交由子嗣管理。”
众阁臣一听这个意思,这是将来太子潜邸,内阁绝对不能放手。
韩爌开口了,他虽然是东林,但首先他也是个士人,为本阶级谋福利一直是东林宗旨,“陛下,成立审计司纠核内廷,臣是赞成的,但这个职司应由朝廷管辖,臣的意思是,既然这官衙是由读书人组成,理应由礼部试选拔,可将其放在礼部该管。”
朱由检心说,就知道你们一定要争的,于是说道:“不然,这个职司主要是稽核不法,从能力上看首重对大明律的研习,其次是算数,再次是要懂商学,知道物价几何,与传统四书五经不同,朕准备另立一科,效仿唐代分科取士。”
众阁臣脑子没转过来,怎么说着审计司的事情,又变成分科取士了,这事绝对不行,商量都没得商量。所以大家七嘴八舌,全是反对,最激烈的就是钱龙锡,“陛下,唐时旧制未必适用于当下,本朝自太祖制定科举成法,沿用至今已经二百余年,岂能随意更改,如此行为,必然让天下士子无所适从,士子混乱则天下危矣。”
说得有点危言耸听,但是在文人的脑子里就是这么想的,除了经史子集其他都是末流杂学,皇帝要追求这些学问,天下还不分崩离兮,必须立刻断了皇帝的念想。
朱由检说道:“那朕问你,户部吏员不懂算数,能算明白账吗?刑部吏员不懂律法,能审明白案子吗?钦天监不懂天文,能算出历法吗?术业有专攻,天下学问非只四书五经而已。”
李国普感觉今天这会开得有点乱了,“陛下,臣以为孔孟之学是天下学问根本,臣未闻有舍本逐末还能成事的,至于陛下所说杂学,与正学并无冲突,便如琴棋书画也是杂学,同时是雅事,懂律法、算数的举子何其多,没必要再开一科,可在春闱中多招收人才,由礼部分派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