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念的眼睛已经习惯黑暗,猛然开灯让她感到刺激,最低档的白炽光都把她闪晃得头晕目眩。
恍惚间,她似乎又回到与纪予生初逢那天。
***
程念拎着钥匙看他把剩下的那沓书与她放在窗台上的书搁在一起。
临近夜幕,走廊顶部昏黄的灯光照在他硬朗的面庞,使他冷白的皮肤染了几分暖色,在他身侧的花灰瓷砖上勾勒出棱角分明的影。
因为过于专注影子的变化,她被他那句自然又随意的“程念同学,这里是全部了吗”吓得不轻。
被陌生人叫自己的名字总有些说不出来的感觉,而他的嗓音有种雨滴在美玉上那般透润清朗,让程念忽觉得喉咙痒痒的,想回答他又说不出话来,好似跑完八百米后的症状。
她其实有些困惑,按道理说,即便是他听了老杨言谈之间叫过她的名字,但也不至于用这么笃定的语气直接就发问吧?至少也先要有礼貌的互相询问名字环节,这样也比较好向爱给她布置任务的李星月交差。
“程念同学?”
她正思索着,自己的名字又被那人话出来,言语像空气般无孔不入地氤氲在身边。
思绪被抽离又迅速回拢,即使心神混乱,她依然还能克制莫名的脑热回答他:“嗯,目前就这些,有几本练习册应该要下周才能送来。”
怎料钥匙插进锁孔里却拧不动,努力维系的镇定自若游离在崩塌边缘,苦心转移注意力无果,心里的疑惑一时难掩:“你怎么就知道我名字了?还那么肯定?”
他愣了一瞬,兴许是觉着问得直白又仓促,但也有理有据地认真回复:“我去办公室报到,杨老师在排班上的新位置,把班干部用红笔做了标记,你的名字最显眼,刚刚还喊了好几遍,很容易对上号。”
他们班的座位每周一换,座次表也随之每周一换,贴在多媒体的铁皮上面,主要作用是方便科任老师抽人回答问题和记不听话同学名字给班主任打小报告。
“噢。”如此义正严词的回答,她竟有些无言以对。脑袋瓜子一转,抬眉又问:“礼尚往来,我也应该了解了解你的名字吧?”
终于问出了关键性问题,心里不觉地松了一口气,同时她也发现是自己拿错了钥匙。选书的时候她怕把钥匙搞丢,顺手扭进自己的钥匙串里,刚匆忙之际习惯性拿自己房间钥匙在那儿胡乱戳。
“纪予生。”他回答地十分干脆。
程念在心底默念了好几遍,试图拼凑起每个音节所对应的字。
明明在她脑海里最熟悉的“ji”姓应该是学过的课文作者——季羡林的季,一年四季的季。
但是那“纪念”的“纪”,她好像只在小说里见过的姓氏却不断地在她脑子里跳跃,久久挥之不去。
记余生,寄余生,纪余生。
就单从名字上看便十分合乎情理,人们通常说一个人的名字代表了取名人的寄托和美好祝愿,就只关于眼前人的话,她很认同这个说法。因为他整个人的气质与名字别无二致,的确是那种见一面就能让人记忆深刻的惊艳型。
程念连带着思考后面两个字,越发确信了他的姓名应该如她所料,便要带着肯定的意味追问,解释词一直在嘴边打转就是想不出个好的,只好磕磕绊绊地蹦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那个余生是吧。”
她边说还用手指在空中小幅度比划,还没比划出什么名堂就放弃了,自己都认为这确实识别难度过大。
没想到他倒是像看懂了似的,轻摇了摇头说:“有些不一样。”接着逐字解释:“纪念的纪,给予的予,花生的生。”
“第二个字多音字噢。”程念点头,神色舒展。
纪予生听闻顿了顿,欲言又止,后又开口道:“也可以这么理解。”
他把窗台上的书都整齐地抱在怀里,兴许是手上使劲的原因,加上皮肤本来就白,修长的手指延伸出明显的青筋。程念看得仔细,他有些刻意的靠左墙走,也遮掩不了左手背上输液后的透明止血贴。
谁还没输过液呢,她小时候可是诊所常客,输液跟吃饭似的,现在依旧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只不过病人都需要多一些关照。
程念走上前去将他靠墙半路拦截,“我空着手也不太好,帮你拿一些吧。”边说边动手,他张口的话还堵在嘴边,她自己已经直接上手抱走了一半的书走在前面,留下略微怔愣的纪予生在其后。
不得不说,他鲜活的表情使得程念走在前方不由地偷笑,同时也让两个刚见面的陌生人些许尴尬的气氛笼上了一层松弛感。
回教室的路上两人最后并走无言,一个紧挨着栏杆,眼神飘忽不定,对栏杆外的黄角树行注目礼,不好意思向内侧有人的地方张望;对比起来,另一个倒显得更坦率自然,在正常行路基础上稍微靠里给她留足行走空间。
程念率先走进教室,将书放在靠后门的最后一排位置上,对身后的纪予生说:“你暂时就只好坐这个位置了,我们班座位一周一换,下次是国庆回来换。”
她一转身,发现他只离自己一步远,同他讲话总是需要仰头,随后又有些别扭地补充道:“是按身高排,那你可能还是得坐这儿。”
“好。”纪予生将书本搁在桌面,环顾四周最后将目光停留在程念身上,又回了句:“这里挺好的,今天谢谢你。”
“客气客气,同学之间就是要互帮互助嘛。”被他坦诚的眼神锁定,程念瞬间不好意思起来,立马用老杨的经典话术做掩护。
“总之……”
他再开口要说的话已被预判,程念可能是有一种对方道谢焦虑症,面对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不知所措和转移话题,她只好打断:“桌面上平时不允许堆很高的书本,老杨强迫症,理解一下,就当关爱老人。”
老杨坚决看不惯桌面乱七八糟的同学,说看着糟心;还说书堆高了老花眼就看不见上课打瞌睡的人了。虽然杨永峰是个随和的人,但维持老师的威信,一些规定和要求是断不能不遵守的。
“好。”
他显然是看出程念的困扰,没再多说,从斜边桌角走到正座位处,拉开凳子坐下。
在班上人数不算太多的情况下,最后一排的位置反而是最宽敞的地方。但程念也是在这让路的过程中碰了一肩膀黑板报的彩色粉笔灰。
她本来就是最先进入的教室,放了书就站在过道对面的最后一排,实际上纪予生整个两步路的距离,完全不会影响到她的所在范围,但只要是他有一点动静,她就莫名会更加关注,并且自然地做出一些反映。
在他站起的一瞬,她跟着就往后大步退,撞上旁侧的黑板报。
程念其实自己是没注意到,是望见纪予生的眼神在她的肩膀停了一瞬,而她顺着目光才发现,白T袖子上已经变得花里胡哨。
他没有咋咋呼呼地提醒,也没有多说一词,这让程念感到心安,而不会是觉得出糗。
程念顺手往肩上拍了拍,袖子上还有几块小的红紫团,她也没在意,毕竟这对常年被予以板报工作的人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这么说来,国庆要到了,又逃不掉出一期黑板报。既然今天碰上了,就先把黑板擦一遍。
要达到能够办板报水平的黑板必定是漆黑透亮,不能有一点粉笔痕迹的,那也不可能擦一遍就能达到。擦一遍耗时不算太长,等黑板干再擦倒是要等很久,办板报花的都是课余时间,现在的课余时间有空,之后的课余时间就不一定有空,并且目前教室没人,正是好时候。
程念想得清楚明白,动作便迅捷有序。班上的打扫工具因为强迫症老杨,眼不见心不烦也放在后排,她向对面尾排走几步就拿到挂在墙上还有些湿润的帕子和水盆。
程念一手拿着一样,转头看见整理好书本的纪予生抬眼望向她,四目相接,她条件反射地将两只手往背后靠了靠。
她低头诧异了几分自己的动作,心脏突突的跳,又下定决心般将手中的物品示意给纪予生看,此时他已起身,程念对他说:“我准备把这黑板擦了,你先回家吧。”她又想起日常被催促回家的李星月,言语中多了些语重心长:“天色挺晚了,别让你家里人担心,赶快回去吧。”
纪予生听后非但没有往外走,反而径直朝程念方向迈步,他身后学校新刷过的腻子白墙像是反光板,照得他好似在发光。
最终他停在离程念两张桌子外,松弛又保有距离地反问道:“天色挺晚了,那你怎么还不回家?”
话音落地之际,面对纪予生赤诚坦荡的目光,她像是被显微镜放大的微生物无处可藏,程念那句常挂在嘴边的“我家住的近”终究是没说出口。
***
头痛欲裂,床帘外悉悉索索的流水声、开灯声、换衣服洗漱的声音不断响起,在程念的脑袋里持续放大。
梦里充斥的回忆攻占了整个大脑,连带起心脏跟着激进地跳动。
“程念?还不起?你可是睡的最早哎!”下铺的丁诗琪站在爬梯边,将她的床帘掀开半截,挤进半个脑袋。
“起了。”程念撑起沉重的头,艰难爬下床,机械地洗漱着。
天蒙蒙亮,走进食堂,大门还只敞开一半,放眼望去,除了在教师用餐区休息的几个食堂叔叔阿姨,只有三三两两的学生。
在这些学生中间,几乎都是她们高三宏图班同学的身影。
班级规定提前二十分钟上早自习,早饭大多是在去教室的路上吃的,在食堂坐着吃饭的同学也都争分夺秒。
程念和丁诗琪不算早的那一批,但也是待她们在食堂吃完豆浆油条要走之后,每个窗口才陆陆续续形成排队的洪流。
高三的课程就是无尽的枯燥乏味,复习考试复习考试不断重复循环。
这一整个上午都在抓紧时间为国庆回来的专题周考做总结复习,上课时觉得黑板上放挂着的钟表连秒针都过得很慢,下课回想却又感觉时光飞逝好多东西都还没学到。
为了不浪费排队时间,就要牺牲完整的食堂午餐,而接受残羹剩饭,最后落得小卖部加餐。
开在食堂旁边的小卖部面积堪比个半个食堂,一排排货架挤满了人,幸好小卖部里分割出的路动线还算合理,程念和丁诗琪挑好泡面口味再拿个泡面拍档溜出拥挤的人流。
今天是宿舍的泡面日。
月假前学校的最后一顿饭,食堂开的窗口变少,甚至本不怎么样的味道变得更差,反向将人推进小卖部。但其实只是她们心照不宣,嘴馋给了个想吃泡面的理由。
宿舍六个人在下铺摆好书桌,凑在一起八卦、人生无所不谈。
“唉,你们知不知道楼下要来个帅哥?大课间听乔令羽说他今天回老家顺路要来学校一趟。”丁诗琪率先抛出话题,“要是我,肯定得国庆先玩好了再说,这个学谁爱上谁上!”
“帅哥?哪儿来的那么多帅哥,三次元就没有帅哥可言。”程念旁边沉迷于二次元的小王同学说。
“楼下那个乔令羽长的就不错啊!”小王的上铺义愤填膺,她很是吃乔令羽的颜。
“真的是非常不错的那种!不信问程念,她认识。”丁诗琪力争。
抱桶喝汤的程念突然被点到,沉默的倾听者向表述者转换需要过程,她还未开口,想先抽了两张桌上公用的纸巾擦嘴,只是距离太远,手伸不过去。
“换做以前,难以想象你会有这形象。”小王替她递去纸巾,还指着她迟滞的动作笑着感叹,“当初见你有多高冷,现在就有多逗人。”
小王一边说着还拉扯身边的人让佐证,她隔壁铺的室长附和道:“那确实,刚进寝室的第一天以为是清冷冰山型,还怕不好相处嘞,结果整个寝室没一个正常人。”
“都是有些疯癫和逗比属性哈!”室长上铺补充道。
聊着聊着话题早已跑偏,最终以渣男罪该万死,非必要不谈恋爱,谈恋爱也不结婚,就算结婚也不生小孩的结论告终。
宿舍里的人都有序收拾完寝室,轮到室长上下两铺去扔垃圾,余下的人开始互相搭回家的衣服。
观山一中要求每个同学在校都得穿校服,说是为了避免学生整天把时间花在捯饬外表而忽视学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谈恋爱。
也只有最后放月假呆在学校这半天,大家不约而同解放个性,学校也没有明确做出制止通知,使得这天下午从寝室到教学楼的路上能看到的美女帅哥比往常盈饶许多。
没过一会儿,门外就有了敲门声,室长捂住头发对里边说:“外面下雨了,还不小呢!穿裙子的建议可以换了。”她指着还没反应过来,仍在对镜自照的两人,“说的就是小丁和小程你俩。”
“小丁家的那位要来接,捯饬捯饬就不说了,难道小程也是要见心上人?”室长上铺在旁打趣。
程念平时回去最多脱了蓝白的校服外套,向来是懒得换其他衣服的,更别说掏出压箱底的漂亮裙子,难免被说笑几句。
这时通常不能做过多无效解释,因为所有解释都会被当做狡辩,顺着附和反而会减少关注。
“那是当然。”程念答地格外正经。
丁诗琪立马调侃:“她要是有,校门口的铁树都要开花了。”
“哈哈哈哈哈。”宿舍的其他几人听完一笑而过。
收拾好回家的行李提前排放在楼栋口,宿舍两人分别合撑一把伞。
丁诗琪穿的短裙,打着伞和小心翼翼地提起米白色中长裙的程念绕过一个个水坑。
艰难到了教学楼。
一楼地面已经铺了吸水踏垫,程念反复踩在上面,看着白色板鞋面上的水污道:“没想到这雨这么大。”
丁诗琪:“是啊!好不容易回家,偏偏遇到这时候!”
吸水踏垫上人群聚集,突然窜出个身影挤到程念她们面前。
是乔令羽。
他明明一个人撑了把大伞,身上还是湿了大半,拂了拂头发说:“待会儿放学顺路送你们回去?”
“你往市区里走,她往市区外走,两个方向请问哪门子顺路?”
丁诗琪家离观山一中不远,多过几条马路就能到,住校主要是家长想让控制玩手机和锻炼的意思,她翻了个白眼毫不犹豫地拆穿乔令羽。
乔令羽也不遮掩:“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心哪儿都顺路。”
程念毫不犹豫:“谢谢,不用。”
说完转而抬腿上楼。
行至二楼阶梯,挽着程念手的丁诗琪凑到耳边小声问:“我们要不要去看看他班上的那位帅哥新同学啊?”
程念脚步一滞,腿上无力撞向阶面,幸而丁诗琪扶了一把,自己也撑住栏杆,没有造成摔跤。
乔令羽匆忙踩着翩翩裙摆的影子上前几欲搀扶,终究两手颤颤悬在半空无从下手,最后暗自狠踹了两下步梯作罢。
“来过,刚已经走了。”
乔令羽的话堵在耳边,他倒是将私语听得清楚。
程念淡淡地回头瞥了一眼,没说话,朝通往他班上教室的走廊深深望去,片刻上楼。
放月假学校少上一节课,加上喜悦的氛围,时间飞快流逝。
标志下课的救命铃声响起。
班上的小组的宿舍的同学互道再见,各自纷纷踏上回家的路途。
学校门口停满了大巴车吆喝离校学生上车,路口的公交车站台也全是拥挤的学生。
程念回宿舍楼下拿了行李箱,才慢悠悠出了校门,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归心似箭的人群早就挤上公交,剩余的学生多是小吃街有约。
离学校最近的公交站人还是不少,还有个稍远些的回家路公交车前一站是程念的目的地。
放月假带行李箱回家的不少,高中生的书本作业重量可想而知,即便是前一站没有多远,再加上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愿意去的人更是不多。
时间已不算早,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这时候竟然空无一人。
路口的风刮得越来越大,站在指示牌下的程念,裙子和头发都被吹的乱飞。
程念的晴雨伞没有收,低抵着脖颈上防风。
倏尔她的伞被人一戳,伞面的雨珠带着几片枯叶簌簌抖落。
撑着伞往受力的方向看去,伞面微微倾斜,程念的视线最先落到眼熟的红色球鞋,不久前曾在楼梯口跟几步台阶置气。
目光触及到他脖子上张扬的金属项链,视线也不打算上抬与他对视。
已经猜到了是谁,她将偏转的身体回拢,紧握的雨伞也继续形成与他相隔的屏障。
她只默默矗立着,状似等车陌生人。
他倒是少有的寡言,程念落得几分清静。
无话的间隙,连风声都弱了些。
程念收了手机抬眉,凝眸在宽广的路面。
此时一辆公交停下,从后面窜出几个人上了车。
“13路车不是你回去的公交吗?”乔令羽指着车上的数字屏幕提醒她。
程念:“是,只不过现在不坐了。”
“那你不回家了?”他言语里带着些许激动和兴奋:“或者要去哪?我打车送你?”
“不用,有人来接。”
话音刚落,不远处传来一阵喇叭声,车平稳地停在路边,驾驶位上下来一位矫健的中老年人。
是她外公。
外公单手一提,将程念不大的行李放在后备箱,替她开了副驾驶的门。
程念握着门把手,阴雨的天空暗沉沉的,貌似接着要下一场滂沱大雨,目光闪过他的眼睛,她吞了吞嗓说:“你赶紧回去吧。”
乔令羽的眸子瞬间亮了起来,程念心道不妙。
只见他热情洋溢地冲坐进车里的她和她外公招手:“我打的车马上就到了,程念同学再见,爷爷拜拜!”
外公也笑着向他招手:“小伙子拜拜。”
程念在大打开的车窗上机械摆晃的手甚至有些发酸,行车风大,扑地她脸色又冷又白,开出一段距离,她便把车窗关得严严实实。
窗外都是熟悉的景象,街道一横一竖模样不改。
红绿灯等待的路口,外公盯着她瞧了又瞧,说起万年不变的话:“怎么看起来又瘦了?在学校一天三顿都要吃好!高三学业重,要经常加餐补充营养嘛!钱不要舍不得花,没钱就给我打电话噻,这都不懂?”
“哪里瘦了嘛?明明还重了好几斤。”程念气哼哼道。
“好嘛好嘛!没瘦就没瘦嘛,有点肉还更好看嘞!”
程念撇过头看向窗外不语,很明显没有安慰到点子上。
“我的意思是我们念念最好看。”
外公继续喋喋不休:“还有你那个同学还有点热情也。”
她只静默地小幅度摇头。
“年轻人就是要热情点才好嘛,只不过现在还是要先以学业为重。”说到这,程念直直的望向唠叨的外公,他又转而找补解释:“当然我知道我们念念晓得分寸,我就是想跟你多说两句话嘛,不说这些我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好嘛,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程念心里酸酸的,无奈道。
车窗外飞逝的建筑越来越熟悉,听着外公闲不住的唠唠叨叨,她熟练地从车上摸出一罐薄荷味益达,扔了两颗放嘴里。
“对了,你妈昨天带着你弟回来了。”
益达在口腔里爆开,薄荷的凉意直冲神经。
“bong!”一个闷哼的口香糖泡泡打破,车内的空气突然变得沉寂。
恍惚间,她似乎又回到与纪予生初逢那天。
***
程念拎着钥匙看他把剩下的那沓书与她放在窗台上的书搁在一起。
临近夜幕,走廊顶部昏黄的灯光照在他硬朗的面庞,使他冷白的皮肤染了几分暖色,在他身侧的花灰瓷砖上勾勒出棱角分明的影。
因为过于专注影子的变化,她被他那句自然又随意的“程念同学,这里是全部了吗”吓得不轻。
被陌生人叫自己的名字总有些说不出来的感觉,而他的嗓音有种雨滴在美玉上那般透润清朗,让程念忽觉得喉咙痒痒的,想回答他又说不出话来,好似跑完八百米后的症状。
她其实有些困惑,按道理说,即便是他听了老杨言谈之间叫过她的名字,但也不至于用这么笃定的语气直接就发问吧?至少也先要有礼貌的互相询问名字环节,这样也比较好向爱给她布置任务的李星月交差。
“程念同学?”
她正思索着,自己的名字又被那人话出来,言语像空气般无孔不入地氤氲在身边。
思绪被抽离又迅速回拢,即使心神混乱,她依然还能克制莫名的脑热回答他:“嗯,目前就这些,有几本练习册应该要下周才能送来。”
怎料钥匙插进锁孔里却拧不动,努力维系的镇定自若游离在崩塌边缘,苦心转移注意力无果,心里的疑惑一时难掩:“你怎么就知道我名字了?还那么肯定?”
他愣了一瞬,兴许是觉着问得直白又仓促,但也有理有据地认真回复:“我去办公室报到,杨老师在排班上的新位置,把班干部用红笔做了标记,你的名字最显眼,刚刚还喊了好几遍,很容易对上号。”
他们班的座位每周一换,座次表也随之每周一换,贴在多媒体的铁皮上面,主要作用是方便科任老师抽人回答问题和记不听话同学名字给班主任打小报告。
“噢。”如此义正严词的回答,她竟有些无言以对。脑袋瓜子一转,抬眉又问:“礼尚往来,我也应该了解了解你的名字吧?”
终于问出了关键性问题,心里不觉地松了一口气,同时她也发现是自己拿错了钥匙。选书的时候她怕把钥匙搞丢,顺手扭进自己的钥匙串里,刚匆忙之际习惯性拿自己房间钥匙在那儿胡乱戳。
“纪予生。”他回答地十分干脆。
程念在心底默念了好几遍,试图拼凑起每个音节所对应的字。
明明在她脑海里最熟悉的“ji”姓应该是学过的课文作者——季羡林的季,一年四季的季。
但是那“纪念”的“纪”,她好像只在小说里见过的姓氏却不断地在她脑子里跳跃,久久挥之不去。
记余生,寄余生,纪余生。
就单从名字上看便十分合乎情理,人们通常说一个人的名字代表了取名人的寄托和美好祝愿,就只关于眼前人的话,她很认同这个说法。因为他整个人的气质与名字别无二致,的确是那种见一面就能让人记忆深刻的惊艳型。
程念连带着思考后面两个字,越发确信了他的姓名应该如她所料,便要带着肯定的意味追问,解释词一直在嘴边打转就是想不出个好的,只好磕磕绊绊地蹦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那个余生是吧。”
她边说还用手指在空中小幅度比划,还没比划出什么名堂就放弃了,自己都认为这确实识别难度过大。
没想到他倒是像看懂了似的,轻摇了摇头说:“有些不一样。”接着逐字解释:“纪念的纪,给予的予,花生的生。”
“第二个字多音字噢。”程念点头,神色舒展。
纪予生听闻顿了顿,欲言又止,后又开口道:“也可以这么理解。”
他把窗台上的书都整齐地抱在怀里,兴许是手上使劲的原因,加上皮肤本来就白,修长的手指延伸出明显的青筋。程念看得仔细,他有些刻意的靠左墙走,也遮掩不了左手背上输液后的透明止血贴。
谁还没输过液呢,她小时候可是诊所常客,输液跟吃饭似的,现在依旧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只不过病人都需要多一些关照。
程念走上前去将他靠墙半路拦截,“我空着手也不太好,帮你拿一些吧。”边说边动手,他张口的话还堵在嘴边,她自己已经直接上手抱走了一半的书走在前面,留下略微怔愣的纪予生在其后。
不得不说,他鲜活的表情使得程念走在前方不由地偷笑,同时也让两个刚见面的陌生人些许尴尬的气氛笼上了一层松弛感。
回教室的路上两人最后并走无言,一个紧挨着栏杆,眼神飘忽不定,对栏杆外的黄角树行注目礼,不好意思向内侧有人的地方张望;对比起来,另一个倒显得更坦率自然,在正常行路基础上稍微靠里给她留足行走空间。
程念率先走进教室,将书放在靠后门的最后一排位置上,对身后的纪予生说:“你暂时就只好坐这个位置了,我们班座位一周一换,下次是国庆回来换。”
她一转身,发现他只离自己一步远,同他讲话总是需要仰头,随后又有些别扭地补充道:“是按身高排,那你可能还是得坐这儿。”
“好。”纪予生将书本搁在桌面,环顾四周最后将目光停留在程念身上,又回了句:“这里挺好的,今天谢谢你。”
“客气客气,同学之间就是要互帮互助嘛。”被他坦诚的眼神锁定,程念瞬间不好意思起来,立马用老杨的经典话术做掩护。
“总之……”
他再开口要说的话已被预判,程念可能是有一种对方道谢焦虑症,面对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不知所措和转移话题,她只好打断:“桌面上平时不允许堆很高的书本,老杨强迫症,理解一下,就当关爱老人。”
老杨坚决看不惯桌面乱七八糟的同学,说看着糟心;还说书堆高了老花眼就看不见上课打瞌睡的人了。虽然杨永峰是个随和的人,但维持老师的威信,一些规定和要求是断不能不遵守的。
“好。”
他显然是看出程念的困扰,没再多说,从斜边桌角走到正座位处,拉开凳子坐下。
在班上人数不算太多的情况下,最后一排的位置反而是最宽敞的地方。但程念也是在这让路的过程中碰了一肩膀黑板报的彩色粉笔灰。
她本来就是最先进入的教室,放了书就站在过道对面的最后一排,实际上纪予生整个两步路的距离,完全不会影响到她的所在范围,但只要是他有一点动静,她就莫名会更加关注,并且自然地做出一些反映。
在他站起的一瞬,她跟着就往后大步退,撞上旁侧的黑板报。
程念其实自己是没注意到,是望见纪予生的眼神在她的肩膀停了一瞬,而她顺着目光才发现,白T袖子上已经变得花里胡哨。
他没有咋咋呼呼地提醒,也没有多说一词,这让程念感到心安,而不会是觉得出糗。
程念顺手往肩上拍了拍,袖子上还有几块小的红紫团,她也没在意,毕竟这对常年被予以板报工作的人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这么说来,国庆要到了,又逃不掉出一期黑板报。既然今天碰上了,就先把黑板擦一遍。
要达到能够办板报水平的黑板必定是漆黑透亮,不能有一点粉笔痕迹的,那也不可能擦一遍就能达到。擦一遍耗时不算太长,等黑板干再擦倒是要等很久,办板报花的都是课余时间,现在的课余时间有空,之后的课余时间就不一定有空,并且目前教室没人,正是好时候。
程念想得清楚明白,动作便迅捷有序。班上的打扫工具因为强迫症老杨,眼不见心不烦也放在后排,她向对面尾排走几步就拿到挂在墙上还有些湿润的帕子和水盆。
程念一手拿着一样,转头看见整理好书本的纪予生抬眼望向她,四目相接,她条件反射地将两只手往背后靠了靠。
她低头诧异了几分自己的动作,心脏突突的跳,又下定决心般将手中的物品示意给纪予生看,此时他已起身,程念对他说:“我准备把这黑板擦了,你先回家吧。”她又想起日常被催促回家的李星月,言语中多了些语重心长:“天色挺晚了,别让你家里人担心,赶快回去吧。”
纪予生听后非但没有往外走,反而径直朝程念方向迈步,他身后学校新刷过的腻子白墙像是反光板,照得他好似在发光。
最终他停在离程念两张桌子外,松弛又保有距离地反问道:“天色挺晚了,那你怎么还不回家?”
话音落地之际,面对纪予生赤诚坦荡的目光,她像是被显微镜放大的微生物无处可藏,程念那句常挂在嘴边的“我家住的近”终究是没说出口。
***
头痛欲裂,床帘外悉悉索索的流水声、开灯声、换衣服洗漱的声音不断响起,在程念的脑袋里持续放大。
梦里充斥的回忆攻占了整个大脑,连带起心脏跟着激进地跳动。
“程念?还不起?你可是睡的最早哎!”下铺的丁诗琪站在爬梯边,将她的床帘掀开半截,挤进半个脑袋。
“起了。”程念撑起沉重的头,艰难爬下床,机械地洗漱着。
天蒙蒙亮,走进食堂,大门还只敞开一半,放眼望去,除了在教师用餐区休息的几个食堂叔叔阿姨,只有三三两两的学生。
在这些学生中间,几乎都是她们高三宏图班同学的身影。
班级规定提前二十分钟上早自习,早饭大多是在去教室的路上吃的,在食堂坐着吃饭的同学也都争分夺秒。
程念和丁诗琪不算早的那一批,但也是待她们在食堂吃完豆浆油条要走之后,每个窗口才陆陆续续形成排队的洪流。
高三的课程就是无尽的枯燥乏味,复习考试复习考试不断重复循环。
这一整个上午都在抓紧时间为国庆回来的专题周考做总结复习,上课时觉得黑板上放挂着的钟表连秒针都过得很慢,下课回想却又感觉时光飞逝好多东西都还没学到。
为了不浪费排队时间,就要牺牲完整的食堂午餐,而接受残羹剩饭,最后落得小卖部加餐。
开在食堂旁边的小卖部面积堪比个半个食堂,一排排货架挤满了人,幸好小卖部里分割出的路动线还算合理,程念和丁诗琪挑好泡面口味再拿个泡面拍档溜出拥挤的人流。
今天是宿舍的泡面日。
月假前学校的最后一顿饭,食堂开的窗口变少,甚至本不怎么样的味道变得更差,反向将人推进小卖部。但其实只是她们心照不宣,嘴馋给了个想吃泡面的理由。
宿舍六个人在下铺摆好书桌,凑在一起八卦、人生无所不谈。
“唉,你们知不知道楼下要来个帅哥?大课间听乔令羽说他今天回老家顺路要来学校一趟。”丁诗琪率先抛出话题,“要是我,肯定得国庆先玩好了再说,这个学谁爱上谁上!”
“帅哥?哪儿来的那么多帅哥,三次元就没有帅哥可言。”程念旁边沉迷于二次元的小王同学说。
“楼下那个乔令羽长的就不错啊!”小王的上铺义愤填膺,她很是吃乔令羽的颜。
“真的是非常不错的那种!不信问程念,她认识。”丁诗琪力争。
抱桶喝汤的程念突然被点到,沉默的倾听者向表述者转换需要过程,她还未开口,想先抽了两张桌上公用的纸巾擦嘴,只是距离太远,手伸不过去。
“换做以前,难以想象你会有这形象。”小王替她递去纸巾,还指着她迟滞的动作笑着感叹,“当初见你有多高冷,现在就有多逗人。”
小王一边说着还拉扯身边的人让佐证,她隔壁铺的室长附和道:“那确实,刚进寝室的第一天以为是清冷冰山型,还怕不好相处嘞,结果整个寝室没一个正常人。”
“都是有些疯癫和逗比属性哈!”室长上铺补充道。
聊着聊着话题早已跑偏,最终以渣男罪该万死,非必要不谈恋爱,谈恋爱也不结婚,就算结婚也不生小孩的结论告终。
宿舍里的人都有序收拾完寝室,轮到室长上下两铺去扔垃圾,余下的人开始互相搭回家的衣服。
观山一中要求每个同学在校都得穿校服,说是为了避免学生整天把时间花在捯饬外表而忽视学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谈恋爱。
也只有最后放月假呆在学校这半天,大家不约而同解放个性,学校也没有明确做出制止通知,使得这天下午从寝室到教学楼的路上能看到的美女帅哥比往常盈饶许多。
没过一会儿,门外就有了敲门声,室长捂住头发对里边说:“外面下雨了,还不小呢!穿裙子的建议可以换了。”她指着还没反应过来,仍在对镜自照的两人,“说的就是小丁和小程你俩。”
“小丁家的那位要来接,捯饬捯饬就不说了,难道小程也是要见心上人?”室长上铺在旁打趣。
程念平时回去最多脱了蓝白的校服外套,向来是懒得换其他衣服的,更别说掏出压箱底的漂亮裙子,难免被说笑几句。
这时通常不能做过多无效解释,因为所有解释都会被当做狡辩,顺着附和反而会减少关注。
“那是当然。”程念答地格外正经。
丁诗琪立马调侃:“她要是有,校门口的铁树都要开花了。”
“哈哈哈哈哈。”宿舍的其他几人听完一笑而过。
收拾好回家的行李提前排放在楼栋口,宿舍两人分别合撑一把伞。
丁诗琪穿的短裙,打着伞和小心翼翼地提起米白色中长裙的程念绕过一个个水坑。
艰难到了教学楼。
一楼地面已经铺了吸水踏垫,程念反复踩在上面,看着白色板鞋面上的水污道:“没想到这雨这么大。”
丁诗琪:“是啊!好不容易回家,偏偏遇到这时候!”
吸水踏垫上人群聚集,突然窜出个身影挤到程念她们面前。
是乔令羽。
他明明一个人撑了把大伞,身上还是湿了大半,拂了拂头发说:“待会儿放学顺路送你们回去?”
“你往市区里走,她往市区外走,两个方向请问哪门子顺路?”
丁诗琪家离观山一中不远,多过几条马路就能到,住校主要是家长想让控制玩手机和锻炼的意思,她翻了个白眼毫不犹豫地拆穿乔令羽。
乔令羽也不遮掩:“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心哪儿都顺路。”
程念毫不犹豫:“谢谢,不用。”
说完转而抬腿上楼。
行至二楼阶梯,挽着程念手的丁诗琪凑到耳边小声问:“我们要不要去看看他班上的那位帅哥新同学啊?”
程念脚步一滞,腿上无力撞向阶面,幸而丁诗琪扶了一把,自己也撑住栏杆,没有造成摔跤。
乔令羽匆忙踩着翩翩裙摆的影子上前几欲搀扶,终究两手颤颤悬在半空无从下手,最后暗自狠踹了两下步梯作罢。
“来过,刚已经走了。”
乔令羽的话堵在耳边,他倒是将私语听得清楚。
程念淡淡地回头瞥了一眼,没说话,朝通往他班上教室的走廊深深望去,片刻上楼。
放月假学校少上一节课,加上喜悦的氛围,时间飞快流逝。
标志下课的救命铃声响起。
班上的小组的宿舍的同学互道再见,各自纷纷踏上回家的路途。
学校门口停满了大巴车吆喝离校学生上车,路口的公交车站台也全是拥挤的学生。
程念回宿舍楼下拿了行李箱,才慢悠悠出了校门,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归心似箭的人群早就挤上公交,剩余的学生多是小吃街有约。
离学校最近的公交站人还是不少,还有个稍远些的回家路公交车前一站是程念的目的地。
放月假带行李箱回家的不少,高中生的书本作业重量可想而知,即便是前一站没有多远,再加上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愿意去的人更是不多。
时间已不算早,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这时候竟然空无一人。
路口的风刮得越来越大,站在指示牌下的程念,裙子和头发都被吹的乱飞。
程念的晴雨伞没有收,低抵着脖颈上防风。
倏尔她的伞被人一戳,伞面的雨珠带着几片枯叶簌簌抖落。
撑着伞往受力的方向看去,伞面微微倾斜,程念的视线最先落到眼熟的红色球鞋,不久前曾在楼梯口跟几步台阶置气。
目光触及到他脖子上张扬的金属项链,视线也不打算上抬与他对视。
已经猜到了是谁,她将偏转的身体回拢,紧握的雨伞也继续形成与他相隔的屏障。
她只默默矗立着,状似等车陌生人。
他倒是少有的寡言,程念落得几分清静。
无话的间隙,连风声都弱了些。
程念收了手机抬眉,凝眸在宽广的路面。
此时一辆公交停下,从后面窜出几个人上了车。
“13路车不是你回去的公交吗?”乔令羽指着车上的数字屏幕提醒她。
程念:“是,只不过现在不坐了。”
“那你不回家了?”他言语里带着些许激动和兴奋:“或者要去哪?我打车送你?”
“不用,有人来接。”
话音刚落,不远处传来一阵喇叭声,车平稳地停在路边,驾驶位上下来一位矫健的中老年人。
是她外公。
外公单手一提,将程念不大的行李放在后备箱,替她开了副驾驶的门。
程念握着门把手,阴雨的天空暗沉沉的,貌似接着要下一场滂沱大雨,目光闪过他的眼睛,她吞了吞嗓说:“你赶紧回去吧。”
乔令羽的眸子瞬间亮了起来,程念心道不妙。
只见他热情洋溢地冲坐进车里的她和她外公招手:“我打的车马上就到了,程念同学再见,爷爷拜拜!”
外公也笑着向他招手:“小伙子拜拜。”
程念在大打开的车窗上机械摆晃的手甚至有些发酸,行车风大,扑地她脸色又冷又白,开出一段距离,她便把车窗关得严严实实。
窗外都是熟悉的景象,街道一横一竖模样不改。
红绿灯等待的路口,外公盯着她瞧了又瞧,说起万年不变的话:“怎么看起来又瘦了?在学校一天三顿都要吃好!高三学业重,要经常加餐补充营养嘛!钱不要舍不得花,没钱就给我打电话噻,这都不懂?”
“哪里瘦了嘛?明明还重了好几斤。”程念气哼哼道。
“好嘛好嘛!没瘦就没瘦嘛,有点肉还更好看嘞!”
程念撇过头看向窗外不语,很明显没有安慰到点子上。
“我的意思是我们念念最好看。”
外公继续喋喋不休:“还有你那个同学还有点热情也。”
她只静默地小幅度摇头。
“年轻人就是要热情点才好嘛,只不过现在还是要先以学业为重。”说到这,程念直直的望向唠叨的外公,他又转而找补解释:“当然我知道我们念念晓得分寸,我就是想跟你多说两句话嘛,不说这些我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好嘛,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程念心里酸酸的,无奈道。
车窗外飞逝的建筑越来越熟悉,听着外公闲不住的唠唠叨叨,她熟练地从车上摸出一罐薄荷味益达,扔了两颗放嘴里。
“对了,你妈昨天带着你弟回来了。”
益达在口腔里爆开,薄荷的凉意直冲神经。
“bong!”一个闷哼的口香糖泡泡打破,车内的空气突然变得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