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不太完善的梗记一下。
小演员十一岁的时候被一部电影选中做其中一个角色,电影的主题是反校园暴力,而小演员的角色是校园暴力的主要施害者。
这部电影拍摄出来得到很多反响,甚至作为反校园暴力的教育片在各个学校反复播放,电影的小主角和出手帮助小演员的老师皆因此一炮而红,但小演员并不打算继续做演员,只是回学校继续读书。
小学的同学都与他相处甚久,了解他是怎样的人,故而不觉得电影是真的。
但初中的同学会,初中的同学不自觉地孤立这位“坏同学”,因为他们自以为能明辨是非,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明知道那是电影,却不能完全区分演员和角色。
小演员偶尔受到欺负也被老师认作小打小闹,唯有以拳头武装自己。
直到某一天他在镜子里照到自己的样子,他和自己当初扮演的角色已经没有区别,这时那部电影上映三年,有综艺节目为求情怀将电影的演员一个个找来。
当时被欺负的主角已经成为著名的童星,电影里为反抗暴力而奔走的老师亦在这几年更进一步,唯有他一人活得这样狼狈。
摄影机将一切忠实记录,又被欲求话题的节目组多番剪辑发到网上,评论都是些“当时看他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三岁看老”之类的言论。
还有人为了蹭热度编点假料什么的。
小演员就也不是很坚强,其实网络上有很多人愿意了解他的,但是武器总是比拥抱更有利,小演员就受到精神创伤。
从网络世界里销声匿迹了。
大家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是在一桩见义勇为的社会新闻里。
他是救人的那个。
但他不是为了正义而死的,他是因为不想活下去而死掉的,在舍身去夺犯罪分子刀的时候,他也会想一想,会不会有人因此和他道歉呢。
但是这也不重要了。
死掉的他被拿出来炒作,被很多人悼念。
也并不重要了。
小演员十一岁的时候被一部电影选中做其中一个角色,电影的主题是反校园暴力,而小演员的角色是校园暴力的主要施害者。
这部电影拍摄出来得到很多反响,甚至作为反校园暴力的教育片在各个学校反复播放,电影的小主角和出手帮助小演员的老师皆因此一炮而红,但小演员并不打算继续做演员,只是回学校继续读书。
小学的同学都与他相处甚久,了解他是怎样的人,故而不觉得电影是真的。
但初中的同学会,初中的同学不自觉地孤立这位“坏同学”,因为他们自以为能明辨是非,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明知道那是电影,却不能完全区分演员和角色。
小演员偶尔受到欺负也被老师认作小打小闹,唯有以拳头武装自己。
直到某一天他在镜子里照到自己的样子,他和自己当初扮演的角色已经没有区别,这时那部电影上映三年,有综艺节目为求情怀将电影的演员一个个找来。
当时被欺负的主角已经成为著名的童星,电影里为反抗暴力而奔走的老师亦在这几年更进一步,唯有他一人活得这样狼狈。
摄影机将一切忠实记录,又被欲求话题的节目组多番剪辑发到网上,评论都是些“当时看他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三岁看老”之类的言论。
还有人为了蹭热度编点假料什么的。
小演员就也不是很坚强,其实网络上有很多人愿意了解他的,但是武器总是比拥抱更有利,小演员就受到精神创伤。
从网络世界里销声匿迹了。
大家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是在一桩见义勇为的社会新闻里。
他是救人的那个。
但他不是为了正义而死的,他是因为不想活下去而死掉的,在舍身去夺犯罪分子刀的时候,他也会想一想,会不会有人因此和他道歉呢。
但是这也不重要了。
死掉的他被拿出来炒作,被很多人悼念。
也并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