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噪音彻夜响遍在漳水边。</P>

    那是数百名铁匠在河边昼夜不停的敲打。</P>

    这种噪音扰乱人心,但没有人真的为之烦躁,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这弥漫的雾气中淬炼的,是无数的甲械、箭头。</P>

    在这样的乱世,铁就是力量,就是安稳。</P>

    不仅仅是噪音,当铁匠们用大锤敲着块铁,将之打造为护胸甲的时候,整个大地都在震动,常使得附近在漳水边捕鱼的渔夫们颇为苦恼,因为鱼都被震动吓跑了。</P>

    就这样,飘着煤灰的烟尘、震动着大地的晃动、填满世间的噪音,这种种不便,却彰显着这个时代无上的力量,也预示着泰山军这台战争机器开始发动了。</P>

    早在泰山军停驻在邺城,这座巨大的工坊就已经被建立在漳水北岸。得益于在泰山军在泰山地区的技术储备,和转战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匠人的吸纳。</P>

    泰山军的工坊很快就在甲械、箭失、铁制农具上爆发了产能。得益于分工和应用水利能源以及煤炭的使用,现在工坊的效率几乎是汉军的十倍。</P>

    这还是现在工坊还处在产能爬坡阶段,估计再等半年左右,随着分工的熟练和匠人的补充,泰山军工坊的这个效率还能再提高一倍。</P>

    那时候,汉军将要面对的是何等的铁甲之师。</P>

    从这里也看出张冲的布局眼光。要发展冶炼行业,最离不开三种东西,一个就是铁、一个就是煤,还有一个就是水。</P>

    而恰恰邺城这三个东西都有。邺城和北方的邯郸无论是在现在还是日后,都是有名的煤铁之都。</P>

    再加上漳水连绵,这邺城真为王业之基。</P>

    所以得益于这样的先天条件,泰山军在冬日和春天足足四个月的时间中,打造了不计其数的战备物资。</P>

    这里面最众多的就是箭失。由铁匠打造箭失头,由木匠制作箭杆,最后由妇人组装,然后统一储备在城内的武库中。</P>

    在一场战争中,消耗量最大的就是箭失。</P>

    虽然理论上箭失是可回收的,但谁也不会在战斗中去将射出去的箭失再捡回来。如此,要保证连绵不断的箭雨,就必须携带足够量的箭失。</P>

    泰山军的弓箭手比例是非常高的。</P>

    一方面是张冲非常重视弓箭的远程打击能力,在这个时代,谁能将敌人大量杀伤在百步之外,谁就已经赢了一半。</P>

    所以无论是张冲亲自演武还是之前的武备生的毕业宴,都将弓箭之术当成重中之重。</P>

    但弓箭手艺不是一般人能会的,多是一些山寮和猎户,而这方面泰山军不缺,无论是之前在泰沂蒙山区,还是嵩山地区,还是现在的太行山地区,泰山军都在有意识吸纳这些具备射箭才能的兵员。</P>

    但有了弓箭手,弓箭也成一个难点。目前汉军主流的弓箭都是复合弓,也就是由木材、兽角、筋腱一同组成的良弓。</P>

    这种弓箭、拉力足、准头好,之后一直沿用了数千年,直到被火铳所取代。</P>

    但这种弓箭纵是千般好,但就是一点不行,那就是制作周期太长,需要一年。</P>

    而之前泰山军都是转战,哪有环境提前做弓,所以就出现了后面人多弓少的局面。</P>

    最后张冲没办法,一方面让匠人营现在开始储备制作弓箭,另一方面开始找一种过渡式的弓箭,也就是长弓。</P>

    这种长弓在英格兰人手上大放异彩,在后面阿金库尔战役中,歼灭法军六千名骑士,这些可都是有名有姓的军功贵族,就这么死在英格兰农民的长弓下了。</P>

    长弓虽然不错,但对木材质量要求高,不过现在的邺城,乃至整个河北都是林木环绕的场景,找到笔直向上的木材还是没问题的。</P>

    另外一个要想召到这么多能拉开如此高磅数的射手,也是颇为困难的一件事情。要想拉开这么高,拉力又这么大的弓,非得是那些肩宽臂长的不可。</P>

    但还在泰山军原先的射手们经过数年高营养的补充,体质都足够胜任这一条件。至于新召的山寮射手们,那肯定是拉不动的。</P>

    所以他们也只能用老射手淘汰下来的旧弓了。</P>

    实际上,当张冲选择在军中布置这种长弓手的时候,军中一些军吏,尤其是之前有汉军背景的,是比较建议用弩来补充到队伍中的。</P>

    比如之前卢植手上的那一支千人大黄弩队伍,就是一支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力量。</P>

    但张冲想了想,还是选择了长弓。</P>

    无他,就是因为便宜。</P>

    还有一个就是,他自己也用过大黄弩,这种脚发的重弩虽然威力大、射程远,但射速还是太慢了,平均一分钟才能射出两支弩箭。</P>

    而长弓呢?如果你一分钟不能射出十支箭,你都不能叫一个合格的弓手。</P>

    所以要形成真正的箭失覆盖,还是得用弓箭。</P>

    张冲为每个弓箭手的配置是必须携带六十根箭失。每二十根就是一捆,两捆背后背,一捆束在腰带。</P>

    也就是说,泰山军的弓箭手如果要密集性进攻,那大概一轮箭雨维持的时间在半刻时间左右。</P>

    半刻时间一过,弓箭手随身携带的箭失就消耗结束,就只能等待后方辎重送来新的箭失了。</P>

    这些数据,是张冲测算多次得来的。他要让每个统兵将都知道这些数据,这样才能做到合理调度弓箭手的火力。</P>

    除此之外,张冲还要让统兵将了解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箭失。</P>

    泰山军以前装备的只有一种标准箭失,那就是一种轻箭,多用于打击无甲目标。但随着泰山军遇到了汉军主力部队,其披甲率堪比一流,那就需要配更短,更重的箭杆,专门破甲。</P>

    如果将领不知道这些信息,杀伤力将大打折扣。</P>

    实际上,这些都是泰山军武备学堂要教的内容,和过往那种神之又神的兵法相比,张冲以后世总结归纳的方法论,开始整理一种可复制的科学兵法,而这些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P>

    这些都是泰山军准备的军备情况,除此之外很重要的另一个储备就是粮秣军需的准备。</P>

    战争从来都是一场物资的战争,吃穿用度哪一样不能少。</P>() ()

    那这些物资都是哪里来呢?当然是来自老百姓,无论是田赋还是口赋,各项物资都是靠老百姓来供集。</P>

    但这些东西提供的都是原材料,还不能算为成品。</P>

    而这个从材料到成品的过程就是汉室自己的官办作坊来准备的。</P>

    实际上,秦汉军国体制的很重要一部分原因就是直接掌控这样的生产。数十万官奴婢夜以继日为帝国生产源源不断的物资。</P>

    但即便是这样,这也只是常规式的军需补充。</P>

    更多的情况是税吏们会直接下到乡里,直接征用货物,根本不会有任何补偿。有些时候,上面管的严了,这些税吏也会给一些有划痕的木筹来抵账。</P>

    税吏将竹筹从中间噼开,然后一人拿一半,意思是后面拿这个到衙署换钱。但实际上,这些竹筹根本没用。</P>

    这就是苛政勐如虎,而税吏勐于虎。所以每一次征发对小民就是一次破家。这也是汉武伐匈奴,能将天下耗一半的原因。</P>

    但这些都是汉军不得人心的举措,以吊名罚罪起家的泰山军是不能这么做的。一旦做了,民心丧尽。</P>

    但军队需要物资,尤其是泰山军的甲士普遍要吃肉,这些补给又能从哪里来呢?</P>

    还得是从老百姓手上来,不过泰山军引入了一项制度,就是盐票。</P>

    就是泰山军从地方上征调了物资后,会配发一批盐票,到时候各里社的可以以此到县里换取盐。</P>

    除了这些,邺城附近根据地的分田户们,尤其是已经结成农社的,都需要承担支前任务,一方面是运输物资,一方面是组建担架队来救助伤员。</P>

    但无论如何,战争都是非常消耗民力的,尤其是现在春耕在即的情况。</P>

    张冲这一次北伐为何只打到赵国北部?就是考虑到了这个现实因素。</P>

    但好在,这一定程度的消耗和将要获得的收益来比,无疑是划算的,也是能扛的住的。</P>

    也幸好有那批敖仓粟极大的减轻了邺城人民的负担,不然泰山军也不敢如此频繁的征战。</P>

    但泰山军要面对的最大麻烦还不是这些战备的征集和准备,而是如何将它们运输到前线。</P>

    实际上最佳的运输方式当然是依靠水运。</P>

    泰山军也在原有汉军魏郡舟师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水师,然后濮阳那边又还有一支大河舟师。</P>

    但很可惜,在泰山军从邺城到襄国的二百里距离上,没有一条河流可以为泰山军所用,换句话说,泰山军要想北上只能依赖陆路运输,那这个耗费就大了。</P>

    要是后面再北上进攻冀北四郡,都靠陆路的话,不仅机动慢,还空耗钱粮。</P>

    说到这里,河北地区就比中原地区要差在这里了。</P>

    中原地区水网纵横密集,所以能快速机动。但河北地区因为大多数河流都是从太行山地区发源的,而河北地区就是西高东低的形势,所以河流自然多是东西走向。</P>

    所以河北地区的东西之间的联系就要比南北之间更密集。</P>

    日后曹操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也还是修建了数条南北向的运河。现在张冲打襄国还行,到日后也还是要老实的挖掘运河。</P>

    但现在,张冲只能让车马营,加紧制作牛车和手推车,为之后的北伐做最后的准备。</P>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之前泰山军流动作战,自然没有这些考虑的。东西不够,打几个坞壁就行了。</P>

    但现在泰山军坐下来了,要认认真真打一场攻防战,就不得不面对这些。这是一个势力成熟的必经之路。</P>

    ……</P>

    承天元年,共和元年,二月十五日。</P>

    在一番誓师之后,主帅关羽率领所部左军校尉部四千,突骑千人,青州兵万人,浩浩荡荡的向着北面邯郸而去。</P>

    在行军三日后,大军抵达邯郸补充了一批物资和随军营夫,大军继续北上,并于次日进抵丛台,立下粮台。</P>

    之后关羽令左军将张南、郭默二将,各领兵一部,分击邯郸北部的易阳等地,护卫从邯郸到前线的粮道。</P>

    之后大军继续进发,这个过程一直未遇到汉军的袭扰,显然对面已经彻底放弃与泰山军在野外作战。</P>

    大军行二日就到了寝水,而沮授用心打造的一条防线,檀台、永年就落坐在寝水之上。</P>

    此战的第一战就要来了。</P>

    ……</P>

    当张南、郭默率精兵千人奔袭易阳之后,其易阳令曹坤直接弃城而遁。这曹坤是当年董卓所表,素来就不能笼络城内人心。</P>

    此刻泰山军提兵而来,他又拿什么来守?于是连夜弃城而逃。</P>

    张南、郭默遂兵不血刃占领了易阳。</P>

    而因为之前泰山军之东征军一早就占领了易阳东部的曲梁和列人一带,于是,从漳水到寝水之间的东西通道就被张南、郭默二部堵住。</P>

    这样整个泰山军在邯郸的粮台的右侧就完全被保护住,即便巨鹿方面的汉军要想绕后袭击泰山军的补给线,也必须先经过这三城共同构建的防御阵线。</P>

    实际上,汉军的打算也确实如此。</P>

    早在一开始,沮授就与巨鹿的郭典相约同盟。计划由沮授这边挡住泰山军的正面,然后郭典率兵从侧后方袭击泰山军的补给线。</P>

    郭典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再加上之前与沮授的举主卢植搭配默契,所以无论于情于理都要帮衬一把的。</P>

    再加上郭典一直对邯郸东北部非常重视,将之作为泰山军日后转攻巨鹿的转饷之路。所以,当得知泰山军真的如期从邯郸北上后。</P>

    郭典火速采取了行动。</P>

    此时,一支由河北名将高览所率领的骑兵部队就正沿着寝水南岸高速运动。他们的目标正是张南、郭默二人所在的易阳。</P>

    易阳作为当年赵国重要城邑,务必先将之占领以作为前进基地。</P>

    而这时候的张南、郭默二人压根都不知道这些,此时他们二人正在一个文人打扮的士子带领下,参观着一处断壁残垣。

章节目录

犁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痴人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痴人陈并收藏犁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