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天泽心中,最理想的战法就是弃守黄河南岸,自己军队退到北岸,把洛阳、开封这二块“肉骨头”扔到南蛮面前,看他们上当不上当。</P>
岳飞打到了开封城近郊,赵葵和全子才进入两京再得失复失,如今轮到明军了,想来他们也很难抵挡这么大的诱惑吧。</P>
只要明军进城,那么他们从蔡州到两京的漫长粮道长达五百里地,足以让史天泽大显身手,包保让他们一粒粮也运不进去!</P>
古代战争当中,之所以总提到粮草,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在于古代粮草运输和存储的难度。</P>
毫不夸张的说,在古代的生产力条件下,国家想要运一个人的口粮到前线,至少得花十个人口粮作为动力!</P>
亦即是“千里运粮,十不存一!”</P>
一般来说,运粮的路线越长,战场位置越偏僻,运粮需要花费的粮食就越多!</P>
水运好过陆路,畜力强过人力。</P>
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火车或者飞机之类的东西。成本最低的运载工具,就是畜力。而想要把一份粮食送到前线,光是这些牲畜吃的粮食,还要加上赶牲畜的民夫耗粮,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P>
历史上第一次因为补给问题,决定了战争胜负走向的战争,应该是战国后期的长平之战。当时秦赵两国,在前线对峙了超过半年的时间。这期间,双方总计在前线集结了超过百万的军队!</P>
以古代的粮食产量,想要支撑一百万人,在前线打仗,背后至少得有三到五个人在生产粮食。所以,这场战争,几乎就把秦赵两国的粮食储备,都给耗干净了。</P>
而在运粮方面,难度同样也是极大。后来秦国的秦昭襄王,不得不亲临前线,许诺给紧邻前线的那个郡的百姓,每人爵位加一级,这才调动了大家的运粮积极性。最终把粮食运到了前线。</P>
也就是从这一战开始,粮食运输问题,正式成为了战争的胜负关键。从这时候开始,接下来所有指挥战争的将军,都开始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挂在嘴边了。</P>
除了运输困难,敌军对粮道的破坏往往事半功倍,收益巨大。</P>
历史上因为粮草原因而失败的事例数不胜数,神机军师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当中就有二次因为粮草问题而失败,占了三分之一。</P>
宋神宗的五路伐西夏,动员规模巨大,光上战场的军队+民夫+吐蕃番兵达到惊人的万,结果后勤毫无意外的崩了,然后惨败。</P>
隋唐三打高句丽,依旧是后勤出了问题。</P>
岳飞强军北伐无力,哪怕他想“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也无法北进,因为高宗断了他的粮草供应。</P>
最近的一次就是赵葵全子才进入两京,粮道不可避免地断了,惨败而归!</P>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各种演义里断粮道是基操啊。</P>
所以,史天泽在史忠之败后,根本不想与明军直接交战,哪怕是据城防守也不想,不想面对面地干,只想暗地里下手,断了明军粮道,其军自败。</P>
他打得好算盘,奈何小人作祟,他退无可退,唯有硬战。</P>
而忽必烈得到史天泽的报告后,有了借口,就对诸人说道:“史天泽既然立了军令状,说要死守开封,消耗来犯明军兵力,亦不失一条好计,姑且信之。”</P>() ()
他说这些是塞一些人的嘴,帖木儿不花得知后,冷笑不止,他一计不售,再出一计,想尽办法削弱史天泽的力量,他秘密报告忽必烈道:“史天泽骑兵上万,人均双马,另有马群,马匹数量三万有奇,却不献给汗王,其心不善!”</P>
忽必烈接报,不久后,他派人找史天泽,说要从他那里买马!</P>
蒙古人向汉人买马,这世道颠倒过来了吗?</P>
天下布牧,忽必烈的尴尬时刻!</P>
作为以游牧起家的蒙古人,本来不缺少马匹,其牧场“西越流沙,北际沙漠,东及辽海,地气高寒,水甘草美”!</P>
的确,在鼎盛时期,铁木真的子孙占据着欧亚大陆最辽阔的牧场,豢养出世界范围内最为精锐的骑兵,也正是凭借着骑兵高超的机动性,蒙古人才能以区区数十万之众,完成一次次令人匪夷所思的辉煌胜利。</P>
但是,战马数量与质量上的优势,随着旁边版图的扩张不可避免地遭到稀释,长年累月的战争,战马损失很大,更搞笑的是草原牧民变农民。</P>
在攻占金朝,入主中原后,统治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等传统农耕区域的蒙古贵族成为了大地主,他们在粮食和丝绸等方面得益胜过蓄养牛马,因此对放牧业不再热衷。</P>
如原本以游牧民族为主体组建的“探马赤军”,有了固定驻地后,开始由牧民转化为农夫,他们初到驻地“犹以射猎为俗”,但随着繁衍生息,“渐知耕垦播殖如汉人”,放养的牛马牲畜大为减少,处于刀枪入库,马匹无处安放的状况。</P>
本来忽必烈需要战马,他可以从长城以北的广大牧场调拨,来源不成问题。</P>
奈何长城以北处于与他争夺大汗之位的dd阿里不哥的控制下、影响下,因此当忽必烈前往开平准备自立为汗时,效忠于他的很多蒙古亲贵甚至无法为自己麾下的军队配备足够的战马!</P>
别说蒙古骑兵的一人三四马,甚至一些大酋连人人一马都办不到,许多人无马。</P>
这怎么可以,忽必烈必须保证自己的骑兵部队齐装满员,才敢北上与阿里不哥争雄。</P>
忽必烈不怕尴尬,派人向史天泽“购马”,而史天泽听闻来意后,心中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腾呼啸而过。</P>
汗王向自己买马,他能怎么着,不仅不能要钱,还得双手奉送。</P>
而来人说确实是买马,他是带了钱来的,汗王不会白要部下的东西。</P>
说归说,最终,史天泽向忽必烈进贡了三千匹马,这是不要钱的,另外五千匹马则廉价出售给忽必烈。</P>
半卖半送的马匹质量良好,史天泽不敢奉送劣马,许多马匹都是部队里直接抽调,如此一来,他损失良马八千匹,持有战马质量降了一个台阶,极不利于他以后的军事行动!</P>
损失兵力,损失战马,被鞑子掣肘,更让他震惊的是,明军进驻许昌后,居然停止了往北的行进,他们进行城防改建,屯积军资,看样子要打持久战,不急于进攻!
岳飞打到了开封城近郊,赵葵和全子才进入两京再得失复失,如今轮到明军了,想来他们也很难抵挡这么大的诱惑吧。</P>
只要明军进城,那么他们从蔡州到两京的漫长粮道长达五百里地,足以让史天泽大显身手,包保让他们一粒粮也运不进去!</P>
古代战争当中,之所以总提到粮草,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在于古代粮草运输和存储的难度。</P>
毫不夸张的说,在古代的生产力条件下,国家想要运一个人的口粮到前线,至少得花十个人口粮作为动力!</P>
亦即是“千里运粮,十不存一!”</P>
一般来说,运粮的路线越长,战场位置越偏僻,运粮需要花费的粮食就越多!</P>
水运好过陆路,畜力强过人力。</P>
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火车或者飞机之类的东西。成本最低的运载工具,就是畜力。而想要把一份粮食送到前线,光是这些牲畜吃的粮食,还要加上赶牲畜的民夫耗粮,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P>
历史上第一次因为补给问题,决定了战争胜负走向的战争,应该是战国后期的长平之战。当时秦赵两国,在前线对峙了超过半年的时间。这期间,双方总计在前线集结了超过百万的军队!</P>
以古代的粮食产量,想要支撑一百万人,在前线打仗,背后至少得有三到五个人在生产粮食。所以,这场战争,几乎就把秦赵两国的粮食储备,都给耗干净了。</P>
而在运粮方面,难度同样也是极大。后来秦国的秦昭襄王,不得不亲临前线,许诺给紧邻前线的那个郡的百姓,每人爵位加一级,这才调动了大家的运粮积极性。最终把粮食运到了前线。</P>
也就是从这一战开始,粮食运输问题,正式成为了战争的胜负关键。从这时候开始,接下来所有指挥战争的将军,都开始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挂在嘴边了。</P>
除了运输困难,敌军对粮道的破坏往往事半功倍,收益巨大。</P>
历史上因为粮草原因而失败的事例数不胜数,神机军师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当中就有二次因为粮草问题而失败,占了三分之一。</P>
宋神宗的五路伐西夏,动员规模巨大,光上战场的军队+民夫+吐蕃番兵达到惊人的万,结果后勤毫无意外的崩了,然后惨败。</P>
隋唐三打高句丽,依旧是后勤出了问题。</P>
岳飞强军北伐无力,哪怕他想“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也无法北进,因为高宗断了他的粮草供应。</P>
最近的一次就是赵葵全子才进入两京,粮道不可避免地断了,惨败而归!</P>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各种演义里断粮道是基操啊。</P>
所以,史天泽在史忠之败后,根本不想与明军直接交战,哪怕是据城防守也不想,不想面对面地干,只想暗地里下手,断了明军粮道,其军自败。</P>
他打得好算盘,奈何小人作祟,他退无可退,唯有硬战。</P>
而忽必烈得到史天泽的报告后,有了借口,就对诸人说道:“史天泽既然立了军令状,说要死守开封,消耗来犯明军兵力,亦不失一条好计,姑且信之。”</P>() ()
他说这些是塞一些人的嘴,帖木儿不花得知后,冷笑不止,他一计不售,再出一计,想尽办法削弱史天泽的力量,他秘密报告忽必烈道:“史天泽骑兵上万,人均双马,另有马群,马匹数量三万有奇,却不献给汗王,其心不善!”</P>
忽必烈接报,不久后,他派人找史天泽,说要从他那里买马!</P>
蒙古人向汉人买马,这世道颠倒过来了吗?</P>
天下布牧,忽必烈的尴尬时刻!</P>
作为以游牧起家的蒙古人,本来不缺少马匹,其牧场“西越流沙,北际沙漠,东及辽海,地气高寒,水甘草美”!</P>
的确,在鼎盛时期,铁木真的子孙占据着欧亚大陆最辽阔的牧场,豢养出世界范围内最为精锐的骑兵,也正是凭借着骑兵高超的机动性,蒙古人才能以区区数十万之众,完成一次次令人匪夷所思的辉煌胜利。</P>
但是,战马数量与质量上的优势,随着旁边版图的扩张不可避免地遭到稀释,长年累月的战争,战马损失很大,更搞笑的是草原牧民变农民。</P>
在攻占金朝,入主中原后,统治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等传统农耕区域的蒙古贵族成为了大地主,他们在粮食和丝绸等方面得益胜过蓄养牛马,因此对放牧业不再热衷。</P>
如原本以游牧民族为主体组建的“探马赤军”,有了固定驻地后,开始由牧民转化为农夫,他们初到驻地“犹以射猎为俗”,但随着繁衍生息,“渐知耕垦播殖如汉人”,放养的牛马牲畜大为减少,处于刀枪入库,马匹无处安放的状况。</P>
本来忽必烈需要战马,他可以从长城以北的广大牧场调拨,来源不成问题。</P>
奈何长城以北处于与他争夺大汗之位的dd阿里不哥的控制下、影响下,因此当忽必烈前往开平准备自立为汗时,效忠于他的很多蒙古亲贵甚至无法为自己麾下的军队配备足够的战马!</P>
别说蒙古骑兵的一人三四马,甚至一些大酋连人人一马都办不到,许多人无马。</P>
这怎么可以,忽必烈必须保证自己的骑兵部队齐装满员,才敢北上与阿里不哥争雄。</P>
忽必烈不怕尴尬,派人向史天泽“购马”,而史天泽听闻来意后,心中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腾呼啸而过。</P>
汗王向自己买马,他能怎么着,不仅不能要钱,还得双手奉送。</P>
而来人说确实是买马,他是带了钱来的,汗王不会白要部下的东西。</P>
说归说,最终,史天泽向忽必烈进贡了三千匹马,这是不要钱的,另外五千匹马则廉价出售给忽必烈。</P>
半卖半送的马匹质量良好,史天泽不敢奉送劣马,许多马匹都是部队里直接抽调,如此一来,他损失良马八千匹,持有战马质量降了一个台阶,极不利于他以后的军事行动!</P>
损失兵力,损失战马,被鞑子掣肘,更让他震惊的是,明军进驻许昌后,居然停止了往北的行进,他们进行城防改建,屯积军资,看样子要打持久战,不急于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