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也不坐椅子,就蹲在一旁看热闹。
这里是他特意选的位置,人来人往都不经过这里,距离工地也很近,还能听清楚工人们聊天的声音。
此时房子的地基槽已经开挖好,接着便是将一堆堆的碎石块铲到基槽里面,不一会儿,便看见从西边的坡底下拉上来一车东西,板车装了四块板,一个人拉三个人推,看着就知道很重。
陈凡立刻跑过去,他没有瞎动手,旁边还有好几个人在看着呢,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万一要是跑上去,破坏这几个人的平衡就糟了。
他只是站在不远处仔细打量,发现里面竟然是一车非常浓稠的黑色稀泥。
这是什么玩意儿?
旁边有个人看见陈凡的样子,便呵呵笑道,“陈师傅没见过这个?”
陈凡笑着摇摇头,“这个还真不知道。”
一个脸生的汉子哈哈大笑,“陈师傅肯定是大城市出来的人,城里建房都用水泥砂浆,农村可没那么多水泥,也买不起、买不到,我们祖祖辈辈就是用这种泥浆建房,房子好不好,除了土砖之外,还有一点更重要,就是这个泥浆。”
陈凡瞪大眼睛,“这个泥浆有讲究?”
“当然有讲究。”
等一车泥浆好不容易拉上平地,他便主动上去帮着往工地推,同时说道,“就在坡底下有个泥浆池,你去看了就知道。”
坡底下?
陈凡回头一看,不禁傻了眼。
那头牛在干嘛?
回头看看工地,大家正一锹一锹地将泥浆铲进地基里的,跟碎石混到一起。
看了一会儿,他便往坡下走,穿过一片堆了约有半米高的土砖,他停下脚步看了看,这些土砖都是用黏土做成的,表面还能看到一点稻草纤维。土砖的尺寸还不小,比普通的红砖大多了,长有一尺,宽约半尺,高也有十几公分,一块能顶得上好几块普通红砖。
而且所有的土砖都是一个大小,应该是用同一个模子打出来的。
继续往下走,很快就看见坡底有一片大约六七十平米的泥浆池。
人工围起来一圈堤坝,里面的泥浆已经非常粘稠,一头大水牛还在泥浆里反复踩踏,每走一步,旁边就有人将它踩过的脚印用铁锹翻起来。
另外还有两个人,守着好大一堆充满气味的黑土,不时将黑土铲进泥浆池。
陈凡有些好奇,“这就是做房子的泥浆吗?这土看起来好像不一样啊?”
旁边的几位师傅早就认出他,其中一人便笑道,“陈师傅以前没见过这个?”
陈凡摇摇脑袋,眼睛盯着泥浆眨也不眨,“真没见过!”
那人继续说道,“这个就是农村的‘土水泥’,先挖黏土,挑到平整的位置摊开了晒,每隔两天还要翻一次,这样风吹日晒,一直到所有的土都散开。”
听到这里,陈凡便恍然地点了点头,“让黏土自然风化。”
那人哈哈大笑,“还是陈师傅有学问,我们就不知道这个。”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晒干以后堆到一起,加入稻草末,或者其他比较硬的枯草,加点水搅拌均匀,再用油布盖着发酵。以前没有油布的时候,都要盖一座茅草屋遮起来发酵。其实不发酵直接趟泥也行,就是没有发酵过的耐用。发酵过的能用五十年,没发酵的三十多年就差不多了。”() ()
说着指了指那一大堆黑土,“这些就是发酵过的,铲到池子里加点熟石灰和石灰水,再牵牛过来反复踩,跟人搅拌一个道理,就是人没牛的劲大,用牛也更快些。”
陈凡早已听得目瞪口呆,他还以为土坯房都是直接用泥浆黏合,没想到这么麻烦?
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看了一会儿,上面一车泥浆已经用完,又下来拉,他打了声招呼,便跟着车一起上去。
此时门口的地方已经打起一排地基,都是用碎石块堆积,再用泥浆黏合,在外墙上还贴了一层碎砖,应该是用来增加防水功能。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这些师傅们也都逐渐进入状态,说话的人越来越少,都在忙着做事。
大工砌墙、调配泥浆,小工则负责搬运。
陈凡这时候也看出来了,所有的大工的都是请来的瓦匠师傅,所有的小工则都是本队的社员。
这也是现在农村建房的常态。
又过了一会儿,突然有自行车铃声响起,还有小孩子的欢呼声。
陈凡满脸惊讶,来了好几天,除了在大队部见到过自行车,其他地方还从来没见过,这是谁来了?
他起身走到大路上,便看见有三辆自行车顺着土坡骑上来,后面还有一群小孩子追着跑,撒下一路欢笑。
打头的那辆一看就是邮电局的,墨绿色的二八大杠,车架上还吊着一个绿色的工具袋,一个人在前面蹬,另一个稳稳当当地坐在后面,不一会儿就从陈凡面前经过,往后面而去。
不用说,这两位绝对是来安装大喇叭的技术员。
如果不是要在这里看建房子,他肯定会跟过去看热闹。
再看后面两辆,也是二八大杠,不过是黑色的,一辆车坐了两个人,另一辆则是一个人,不过后座上绑着一个帆布工具袋,还有一把长长的锯子,而且两辆车前面的大杠上也都吊着工具袋。
这是干木工的?
果不其然,这两辆车到了跟前,直接就拐了进来,然后便大呼小叫地打招呼。
黄老四立刻掏出烟迎了上来,先一人递上一支,又恭恭敬敬地划燃火柴帮他们点燃,笑着寒暄了几句之后,才带着他们往旁边一堆木头走过去。
陈凡也不怕讨人嫌,乐呵呵地跟在他们身后,看着木匠师傅对着那堆木头品头论足。
“这几根做大梁不错,这些可以做几个门窗,这些可以打家具,你们家有口人,我拿了个章程,你看看行不行,……”
等木匠师傅说完,黄老四咧着嘴小声商量,“我还想多打一张床一个五屉柜,麻烦您看一下,这些木料够不够。”
木匠师傅眉头微皱,“勉勉强强还能多打一样,就看你要哪个?”
黄老四左右斟酌,“那还是打个柜子吧。”
床板好解决,搭两条板凳就能拼一张床,还是把木料留给柜子更划算。
这里是他特意选的位置,人来人往都不经过这里,距离工地也很近,还能听清楚工人们聊天的声音。
此时房子的地基槽已经开挖好,接着便是将一堆堆的碎石块铲到基槽里面,不一会儿,便看见从西边的坡底下拉上来一车东西,板车装了四块板,一个人拉三个人推,看着就知道很重。
陈凡立刻跑过去,他没有瞎动手,旁边还有好几个人在看着呢,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万一要是跑上去,破坏这几个人的平衡就糟了。
他只是站在不远处仔细打量,发现里面竟然是一车非常浓稠的黑色稀泥。
这是什么玩意儿?
旁边有个人看见陈凡的样子,便呵呵笑道,“陈师傅没见过这个?”
陈凡笑着摇摇头,“这个还真不知道。”
一个脸生的汉子哈哈大笑,“陈师傅肯定是大城市出来的人,城里建房都用水泥砂浆,农村可没那么多水泥,也买不起、买不到,我们祖祖辈辈就是用这种泥浆建房,房子好不好,除了土砖之外,还有一点更重要,就是这个泥浆。”
陈凡瞪大眼睛,“这个泥浆有讲究?”
“当然有讲究。”
等一车泥浆好不容易拉上平地,他便主动上去帮着往工地推,同时说道,“就在坡底下有个泥浆池,你去看了就知道。”
坡底下?
陈凡回头一看,不禁傻了眼。
那头牛在干嘛?
回头看看工地,大家正一锹一锹地将泥浆铲进地基里的,跟碎石混到一起。
看了一会儿,他便往坡下走,穿过一片堆了约有半米高的土砖,他停下脚步看了看,这些土砖都是用黏土做成的,表面还能看到一点稻草纤维。土砖的尺寸还不小,比普通的红砖大多了,长有一尺,宽约半尺,高也有十几公分,一块能顶得上好几块普通红砖。
而且所有的土砖都是一个大小,应该是用同一个模子打出来的。
继续往下走,很快就看见坡底有一片大约六七十平米的泥浆池。
人工围起来一圈堤坝,里面的泥浆已经非常粘稠,一头大水牛还在泥浆里反复踩踏,每走一步,旁边就有人将它踩过的脚印用铁锹翻起来。
另外还有两个人,守着好大一堆充满气味的黑土,不时将黑土铲进泥浆池。
陈凡有些好奇,“这就是做房子的泥浆吗?这土看起来好像不一样啊?”
旁边的几位师傅早就认出他,其中一人便笑道,“陈师傅以前没见过这个?”
陈凡摇摇脑袋,眼睛盯着泥浆眨也不眨,“真没见过!”
那人继续说道,“这个就是农村的‘土水泥’,先挖黏土,挑到平整的位置摊开了晒,每隔两天还要翻一次,这样风吹日晒,一直到所有的土都散开。”
听到这里,陈凡便恍然地点了点头,“让黏土自然风化。”
那人哈哈大笑,“还是陈师傅有学问,我们就不知道这个。”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晒干以后堆到一起,加入稻草末,或者其他比较硬的枯草,加点水搅拌均匀,再用油布盖着发酵。以前没有油布的时候,都要盖一座茅草屋遮起来发酵。其实不发酵直接趟泥也行,就是没有发酵过的耐用。发酵过的能用五十年,没发酵的三十多年就差不多了。”() ()
说着指了指那一大堆黑土,“这些就是发酵过的,铲到池子里加点熟石灰和石灰水,再牵牛过来反复踩,跟人搅拌一个道理,就是人没牛的劲大,用牛也更快些。”
陈凡早已听得目瞪口呆,他还以为土坯房都是直接用泥浆黏合,没想到这么麻烦?
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看了一会儿,上面一车泥浆已经用完,又下来拉,他打了声招呼,便跟着车一起上去。
此时门口的地方已经打起一排地基,都是用碎石块堆积,再用泥浆黏合,在外墙上还贴了一层碎砖,应该是用来增加防水功能。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这些师傅们也都逐渐进入状态,说话的人越来越少,都在忙着做事。
大工砌墙、调配泥浆,小工则负责搬运。
陈凡这时候也看出来了,所有的大工的都是请来的瓦匠师傅,所有的小工则都是本队的社员。
这也是现在农村建房的常态。
又过了一会儿,突然有自行车铃声响起,还有小孩子的欢呼声。
陈凡满脸惊讶,来了好几天,除了在大队部见到过自行车,其他地方还从来没见过,这是谁来了?
他起身走到大路上,便看见有三辆自行车顺着土坡骑上来,后面还有一群小孩子追着跑,撒下一路欢笑。
打头的那辆一看就是邮电局的,墨绿色的二八大杠,车架上还吊着一个绿色的工具袋,一个人在前面蹬,另一个稳稳当当地坐在后面,不一会儿就从陈凡面前经过,往后面而去。
不用说,这两位绝对是来安装大喇叭的技术员。
如果不是要在这里看建房子,他肯定会跟过去看热闹。
再看后面两辆,也是二八大杠,不过是黑色的,一辆车坐了两个人,另一辆则是一个人,不过后座上绑着一个帆布工具袋,还有一把长长的锯子,而且两辆车前面的大杠上也都吊着工具袋。
这是干木工的?
果不其然,这两辆车到了跟前,直接就拐了进来,然后便大呼小叫地打招呼。
黄老四立刻掏出烟迎了上来,先一人递上一支,又恭恭敬敬地划燃火柴帮他们点燃,笑着寒暄了几句之后,才带着他们往旁边一堆木头走过去。
陈凡也不怕讨人嫌,乐呵呵地跟在他们身后,看着木匠师傅对着那堆木头品头论足。
“这几根做大梁不错,这些可以做几个门窗,这些可以打家具,你们家有口人,我拿了个章程,你看看行不行,……”
等木匠师傅说完,黄老四咧着嘴小声商量,“我还想多打一张床一个五屉柜,麻烦您看一下,这些木料够不够。”
木匠师傅眉头微皱,“勉勉强强还能多打一样,就看你要哪个?”
黄老四左右斟酌,“那还是打个柜子吧。”
床板好解决,搭两条板凳就能拼一张床,还是把木料留给柜子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