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培养系面板正文卷第章工程院也想抢人此次科学院之行如此顺利,无疑让徐昀省了很多事情和时间,从侯盛昌那里出来后他并未选择在帝都停留太久而是返回京州。
以免影响接下来的学习计划。
至于科学院这边也正如侯盛昌说的那样,当对徐昀的安排文件下发后,潘晓志孙正洪以及光电技术研究所的所长罗长辉等人都被这个消息搞得措手不及,几乎是心照不宣的集体来询问情况。
有意思的是,这倒是让工程院方面很是激动。
以往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科学院更注重科学理论知识研究。
工程院则负责工程技术应用。
但因为徐昀这个特殊存在,近几年科学院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先后解决国产高端芯片生产线,研究出全球最顶尖的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
搭建全球量子联盟。
可以说都快成为全球最顶尖的科研机构。
含金量直线飙升。
尽管工程院也努力在攻克技术,奈何所带来的影响始终无法和徐昀相比。
也就使得外界不怎么关注。
归咎原因只能说是徐昀太过耀眼,以至于整个工程院都找不到能与之比肩的人材。
原本工程院院长李厚林还以为这种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结果没想到竟给了他一个惊喜。
被公认为人类最年轻天才科学家的徐昀,居然对院里旗下的基因工程学部感了兴趣,并且还要停下工作去学习深造。
别人或许会觉得这是一时兴起,等兴趣减弱或者消散后又会回到科学院。
但他却不这么认为。
丁玮在深度科技旗下生物科研实验室开展项目,这件事他是知道的。
并且两个人的关系还不错。
所以他明白徐昀是真正下定了决心。
他对徐昀的天赋丝毫不怀疑,哪怕是半路出家转变自己擅长的领域,只要给对方一定的时间,肯定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毕竟徐昀的年龄就是他最大优势。
按照他的打算,等徐昀在医药和基因工程领域中搞出点成绩,他就聘请其入职工程院院士,使之成为最年轻的两院院士。
到时候工程院也不会再处处被科学院压制。
为了庆祝这个好消息,李厚林看到文件后还特意去了侯盛昌办公室表达谢意。
顺便还参加场科学院的会议。
……
“眼下全球量子联盟刚稳定下来,正是继续优化升级祖冲之三号的时候,院长你怎么能让徐昀去学习。”
“还是医药和基因工程领域!”
科学院小型报告会议室内,潘晓志首先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从整个人的情绪和语气,能看出他确实着急。
主要徐昀设计的祖冲之三号把上限拉的太高,其他人根本没办法接手,没有徐昀负责的话恐怕短时间内很难对量子计算机升级优化。
不过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和侯盛昌平级的李厚林有些不满意了。
当即发言道:“研究医药和基因工程怎么了,不都是为大家服务。”
“我倒觉得能勇于跳出舒适圈接触全新的东西,这是件好事情。”
“你觉得呢侯院长?”说完最后一句不忘向身旁的侯盛昌询问,
“李院长说的正是我想说的,院里早就答应过会遵从徐昀同志自己的选择。”侯盛昌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回答起来面色平静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且说完后停顿两秒还不忘补充道:“当然院里也欢迎徐昀随时回来主持项目。”
“就算年纪轻脑袋好使,从头去接触全新的领域还是太困难了,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放弃。”这时不远处的罗长辉接了句。
他这次还是特意赶来帝都。
本想向徐昀请教关于高端光刻机的事,好使国产芯片尽快升级至纳米纳米顶尖水平。
没想到竟发生这种事,让自己给扑了个空。
李厚林俨然对徐昀充满了信心,闻言再次当着众人的面表明态度。
“我倒对咱们的徐大院士充满信心,说不定很快又会在新的领域中扬名。”
“到时候我们也会多上一位年轻的双院院士。”
大家对李厚林后半句话没有任何异议,因为无论徐昀能否在新领域中有所成就,就凭他研究出的那些技术成为双院院士也正常。
不过李厚林如此相信徐昀,倒是让人有点意外。
“如果徐昀真能给医药和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此直接受益,我也很希望能看到这天的到来。”
正所谓有竞争才有动力,两个院里的院士互相不服输这并没有什么。
但侯盛昌和李厚林作为院长,却要从大局出发。
伴随侯盛昌的话音落下,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嘴角浮现淡淡笑容。
由于这场简单的内部讨论会议并没有多长时间,结束后李厚林也带人立即离开,只有潘晓志和罗长辉还留在侯盛昌的办公室内。
关起门来潘晓志和罗长辉还是想争取下,尽可能给自己降低难度。
“院长。”
“祖冲之三号那边可真不能拖啊,如果无法升级的话很难召开新一届量子联盟大会。”
当放假里只剩下他们三个人,略作迟疑潘晓志选择了率先开口。
闻言侯盛昌并未立刻回应,而是坐在茶桌旁耐心泡了壶茶后才缓缓抬起视线,并且对潘晓志所说的也就只有一句话。
“全球量子联盟大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这还有四年时间你着什么急。”
将侯盛昌的话听进耳朵,潘晓志不免有些尴尬,顿时没了话说。
毕竟全球量子联盟大会确实刚举办完,没必要这么着急提升祖冲之三号的性能。
何况祖冲之三号已经领先海外其它量子计算机很多版本。
到了这种程度,除非材料等基础科技迎来突破,否则确实很难有明显的升级。
趁着潘晓志沉默的间隙,罗长辉连忙接话道:“目前我们研究所正在全力研究纳米芯片工艺,只是在某些技术上很存在些欠缺,要是徐院能去给我们指导下情况应该能好很多。”心里很想要让徐昀继续负责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刻机项目。
“你不是觉得徐昀很快会放弃医药和基因工程,那等他回来再说这事吧。”
侯盛昌端起茶杯嘴角噙着笑容看向罗长辉,有种要把人心里看毛的感觉。
罗长辉刚才说是那样说,可真正去思考这个问题他反倒不敢肯定了。
如果换做他或者院里其他人,在事业巅峰期的时候突然迈入全新的领域,并且要从头开始学习搞论文研究参与项目。
恐怕大家都很难做到。
哪怕真有人这么选,极大概率也不会在新领域做出惊人的成就。
偏偏徐昀就是那最大的变数。
每次想到徐昀在项目研究中所带来的奇迹,就仿佛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关键徐昀还有着相同的例子。
将潘晓志和罗长辉两人的神情变化看在眼里,侯盛昌随即放下茶杯,突然语重心长的说道:“徐昀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他帮助院里解决了很多难题让我们的科技层次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不要忘记你们也是科学院最优秀的院士。”
“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某个人身上,那还需要其他人做什么。”
“永远记住每个项目的成功背后,都缺少不了整个团队的辛勤付出。”
侯盛昌这番话无疑是让人振聋发聩,潘晓志和罗长辉听后只觉得内心羞愧。
在徐昀没有入职科学院前,他们也都是国家重点项目的负责人。() ()
学科带头人。
在国产量子计算机和极紫外光刻机研究上,不断突破原有技术向着全球领先进发。
后来徐昀研究出极紫外光刻机和祖冲之三号,让他们下意识把希望全放在了徐昀身上,以至于都忽略了自身拥有的责任。
想清楚这点后,两人明显反应了过来,纷纷开口向侯盛昌表态。
“院长你说的对,我们两个老人不能把压力全放在徐昀的身上,就算没有徐昀的我们也会全力搞好项目。”
“没错院长。”
侯盛昌看着两人的表现,脸上虽波澜不惊,心里却暗自松了口气。
想着总算暂时解决了徐昀这次的事情。
不过考虑到眼下这两个重点项目的情况,最后他还是多提了两句。
“虽说徐昀目前在京州市学习新知识,但也不是没有半点时间,你们如果在项目上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可以去找徐昀互相交流。”
侯盛昌这句话无疑又给了两人一个惊喜,原本阴霾的情绪瞬间消散。
接下来的时间,侯盛昌目送潘晓志和罗长辉离开。
直到身影彻底从视野中消失,才听他有些感慨的自言自语道:“你会再一次创造奇迹让大家震惊吗,还真是令人期待啊!”
……
……
对于科学院方面召开的会议内容徐昀并不知道,不过后面潘晓志等人打来的电话,其内容让他颇为感到诧异和奇怪。
本来他还以为自己暂时停止研究去学新内容,会让潘晓志心生不满。
结果对方不但让他放心学习,还表示项目上有问题的话会亲自过去请教。
针对这点徐昀自然不会有异议,从心里来说他也希望潘晓志能对祖冲之三号实现优化升级,若有什么问题的话他肯定知无不言。
而回到京州市后,徐昀并没有立刻前往生物科研实验室跟着丁玮和周丽华参与项目。
依旧学习那些由人工智能整理出来的相关教材和文献资料。
只有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才会去请教。
这种回归学生时代几乎三点一线的生活状态,也使得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京大学子视野中。
其中见面次数最多的便是图书馆。
为此不少学生赶在没课的时候还特意预约座位,想要和徐昀偶遇。
尤其还以新生居多。
毕竟老生有的当过徐昀学弟,有的听过徐昀讲课。
今年刚入校的新生,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院院士。
虽然不知道徐院士为什么不去研究项目,整天和学生一样泡在图书馆里学习,但面对这种来之不易的线下见面机会又岂会错过。
不过见自己的偶像归见自己的偶像,大家在图书馆里表现的还是比较克制。
除某些胆子大的学生主动过去请教题外,大多数人都是偷偷拍张照片,或者在去吃饭的时候要签名合影。
徐昀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并且也是从这个年龄段过来的。
所以很清楚大家心里的想法。
基本上正常的请求他都不会拒绝,丝毫没有表现出什么教授院士架子。
但随着发布到网上的照片越来越多,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徐昀看的书都是医药基因方面,和其所擅长的领域完全不同。
加上最近一直没有参与新的项目研究,让大家不由得分析猜测起来。
并很快想到了之前发生过的事情。
“徐院士脾气也太好了吧,居然没有一点架子,后悔没有考上京州大学。”
“请问不是京大的也可以去偶遇吗?”
“话说徐院士之前不是在负责量子计算机吗,怎么这段时间看的全是医药和基因工程,他对这方面掌握的知识应该比较薄弱吧。”
“院士才更要时刻充实自己,不学习怎么能保证自己的进步。”
“这种感觉让我怎么那么熟悉,该不会徐神又打算来次学术跨界吧?”
“上回徐神从数学界跨到材料界,这次是打算进军医学界了吗,这简直就是全属性拉满的六边形院士啊!”
“感觉这种事有一次就算了,在某个领域持续深耕让技术升级也挺好,不管怎么说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全部掌握并融会贯通。”
“徐院士要不还是继续搞量子计算机吧,很显然量子联盟才是当下的重点。”
“你们怎么知道徐神在新领域不会起飞,我倒觉得这很有挑战性。”
……
上次从数学界到材料界的跨界成功了不假,但和现在拥有的身份明显不同。
加上年龄方面也有所增长,谁也不敢保证当初的场景会复刻。
另外有些网友认为新成立的量子联盟关乎着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是未来局面的一项重大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徐昀应该把精力全用在祖冲之三号的研究上,争取持续增加可操控的量子比特数量。
保证这台量子计算机能满足全球的访问需求。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徐昀,希望徐昀能在医药领域发光发热。
毕竟和量子计算机这种关乎未来的高大上富有科技感项目不同,医药是直接和大家的身体健康关联。
丝毫不夸张的讲,某种新的特效药上市,便有可能挽救大量的家庭和患者。
从某方面来说,如果徐昀真能在医药领域带来某种技术上的突破,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希望徐昀在这个领域扎根深入研究的。
可能是最近心态逐渐接近学生时代,这让徐昀在学习时偶尔也会看看网上热点新闻。
不过有人工智能笨笨在,他看到的信息要更加精确直观。
网上其他人对他的分析评价,他自然没有在意。
无论有没有任务,他既然选择去研究医药和基因工程领域,那就肯定会一往无前的努力做到最好。
这更多也是为了让实验室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更加完善。
争取问世后能拯救更多的癌症患者。
他不敢保证自己身边的人以后会不会患上癌症,更无法想象真发生的话要如何面对,如今眼前有这么一个能治疗癌症的机会,那肯定要尽可能的让其完善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很快三个月的时间过去。
徐昀依靠自身过目不忘的本事,基本将医药基因工程领域内的教材文献看完,并且凭借自身各项大幅度提升的能力尝试理解。
加上有丁玮以及其他行业内的权威请教,他的水平已经丝毫不逊色行业内的博士毕业生。
相比教授也仅是缺少实际参与项目研究和发表论文的经验。
达到这种程度后徐昀知道单纯的学习已经对他提高不了什么,因此便决定正式进入公司旗下的生物科研实验室参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当丁玮和周丽华两人得知徐昀已经学完了博士阶段全部课程并且要参与项目后,哪怕知道徐昀有着非常变态的天赋,面对这种情况心里也不由得五味杂陈。
尤其想到自己当年的学习经历,实在是想不羡慕都不行。
只能说天才之所以称作天才,那确实是有道理的。
对于徐昀参与实验室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他们俩人自然没有任何异议,毕竟早在之前这件事便说过。
但徐昀这次用实际行动和天赋,让他们知道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上他是认真的。
为了能保证徐昀可以尽快融入项目,保证下一阶段的人体试验顺利展开,甚至可以提出些建设性意见,他们便整理了项目的详细资料让其先进行研究。
以免影响接下来的学习计划。
至于科学院这边也正如侯盛昌说的那样,当对徐昀的安排文件下发后,潘晓志孙正洪以及光电技术研究所的所长罗长辉等人都被这个消息搞得措手不及,几乎是心照不宣的集体来询问情况。
有意思的是,这倒是让工程院方面很是激动。
以往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科学院更注重科学理论知识研究。
工程院则负责工程技术应用。
但因为徐昀这个特殊存在,近几年科学院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先后解决国产高端芯片生产线,研究出全球最顶尖的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
搭建全球量子联盟。
可以说都快成为全球最顶尖的科研机构。
含金量直线飙升。
尽管工程院也努力在攻克技术,奈何所带来的影响始终无法和徐昀相比。
也就使得外界不怎么关注。
归咎原因只能说是徐昀太过耀眼,以至于整个工程院都找不到能与之比肩的人材。
原本工程院院长李厚林还以为这种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结果没想到竟给了他一个惊喜。
被公认为人类最年轻天才科学家的徐昀,居然对院里旗下的基因工程学部感了兴趣,并且还要停下工作去学习深造。
别人或许会觉得这是一时兴起,等兴趣减弱或者消散后又会回到科学院。
但他却不这么认为。
丁玮在深度科技旗下生物科研实验室开展项目,这件事他是知道的。
并且两个人的关系还不错。
所以他明白徐昀是真正下定了决心。
他对徐昀的天赋丝毫不怀疑,哪怕是半路出家转变自己擅长的领域,只要给对方一定的时间,肯定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毕竟徐昀的年龄就是他最大优势。
按照他的打算,等徐昀在医药和基因工程领域中搞出点成绩,他就聘请其入职工程院院士,使之成为最年轻的两院院士。
到时候工程院也不会再处处被科学院压制。
为了庆祝这个好消息,李厚林看到文件后还特意去了侯盛昌办公室表达谢意。
顺便还参加场科学院的会议。
……
“眼下全球量子联盟刚稳定下来,正是继续优化升级祖冲之三号的时候,院长你怎么能让徐昀去学习。”
“还是医药和基因工程领域!”
科学院小型报告会议室内,潘晓志首先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从整个人的情绪和语气,能看出他确实着急。
主要徐昀设计的祖冲之三号把上限拉的太高,其他人根本没办法接手,没有徐昀负责的话恐怕短时间内很难对量子计算机升级优化。
不过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和侯盛昌平级的李厚林有些不满意了。
当即发言道:“研究医药和基因工程怎么了,不都是为大家服务。”
“我倒觉得能勇于跳出舒适圈接触全新的东西,这是件好事情。”
“你觉得呢侯院长?”说完最后一句不忘向身旁的侯盛昌询问,
“李院长说的正是我想说的,院里早就答应过会遵从徐昀同志自己的选择。”侯盛昌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回答起来面色平静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且说完后停顿两秒还不忘补充道:“当然院里也欢迎徐昀随时回来主持项目。”
“就算年纪轻脑袋好使,从头去接触全新的领域还是太困难了,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放弃。”这时不远处的罗长辉接了句。
他这次还是特意赶来帝都。
本想向徐昀请教关于高端光刻机的事,好使国产芯片尽快升级至纳米纳米顶尖水平。
没想到竟发生这种事,让自己给扑了个空。
李厚林俨然对徐昀充满了信心,闻言再次当着众人的面表明态度。
“我倒对咱们的徐大院士充满信心,说不定很快又会在新的领域中扬名。”
“到时候我们也会多上一位年轻的双院院士。”
大家对李厚林后半句话没有任何异议,因为无论徐昀能否在新领域中有所成就,就凭他研究出的那些技术成为双院院士也正常。
不过李厚林如此相信徐昀,倒是让人有点意外。
“如果徐昀真能给医药和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此直接受益,我也很希望能看到这天的到来。”
正所谓有竞争才有动力,两个院里的院士互相不服输这并没有什么。
但侯盛昌和李厚林作为院长,却要从大局出发。
伴随侯盛昌的话音落下,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嘴角浮现淡淡笑容。
由于这场简单的内部讨论会议并没有多长时间,结束后李厚林也带人立即离开,只有潘晓志和罗长辉还留在侯盛昌的办公室内。
关起门来潘晓志和罗长辉还是想争取下,尽可能给自己降低难度。
“院长。”
“祖冲之三号那边可真不能拖啊,如果无法升级的话很难召开新一届量子联盟大会。”
当放假里只剩下他们三个人,略作迟疑潘晓志选择了率先开口。
闻言侯盛昌并未立刻回应,而是坐在茶桌旁耐心泡了壶茶后才缓缓抬起视线,并且对潘晓志所说的也就只有一句话。
“全球量子联盟大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这还有四年时间你着什么急。”
将侯盛昌的话听进耳朵,潘晓志不免有些尴尬,顿时没了话说。
毕竟全球量子联盟大会确实刚举办完,没必要这么着急提升祖冲之三号的性能。
何况祖冲之三号已经领先海外其它量子计算机很多版本。
到了这种程度,除非材料等基础科技迎来突破,否则确实很难有明显的升级。
趁着潘晓志沉默的间隙,罗长辉连忙接话道:“目前我们研究所正在全力研究纳米芯片工艺,只是在某些技术上很存在些欠缺,要是徐院能去给我们指导下情况应该能好很多。”心里很想要让徐昀继续负责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刻机项目。
“你不是觉得徐昀很快会放弃医药和基因工程,那等他回来再说这事吧。”
侯盛昌端起茶杯嘴角噙着笑容看向罗长辉,有种要把人心里看毛的感觉。
罗长辉刚才说是那样说,可真正去思考这个问题他反倒不敢肯定了。
如果换做他或者院里其他人,在事业巅峰期的时候突然迈入全新的领域,并且要从头开始学习搞论文研究参与项目。
恐怕大家都很难做到。
哪怕真有人这么选,极大概率也不会在新领域做出惊人的成就。
偏偏徐昀就是那最大的变数。
每次想到徐昀在项目研究中所带来的奇迹,就仿佛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关键徐昀还有着相同的例子。
将潘晓志和罗长辉两人的神情变化看在眼里,侯盛昌随即放下茶杯,突然语重心长的说道:“徐昀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他帮助院里解决了很多难题让我们的科技层次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不要忘记你们也是科学院最优秀的院士。”
“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某个人身上,那还需要其他人做什么。”
“永远记住每个项目的成功背后,都缺少不了整个团队的辛勤付出。”
侯盛昌这番话无疑是让人振聋发聩,潘晓志和罗长辉听后只觉得内心羞愧。
在徐昀没有入职科学院前,他们也都是国家重点项目的负责人。() ()
学科带头人。
在国产量子计算机和极紫外光刻机研究上,不断突破原有技术向着全球领先进发。
后来徐昀研究出极紫外光刻机和祖冲之三号,让他们下意识把希望全放在了徐昀身上,以至于都忽略了自身拥有的责任。
想清楚这点后,两人明显反应了过来,纷纷开口向侯盛昌表态。
“院长你说的对,我们两个老人不能把压力全放在徐昀的身上,就算没有徐昀的我们也会全力搞好项目。”
“没错院长。”
侯盛昌看着两人的表现,脸上虽波澜不惊,心里却暗自松了口气。
想着总算暂时解决了徐昀这次的事情。
不过考虑到眼下这两个重点项目的情况,最后他还是多提了两句。
“虽说徐昀目前在京州市学习新知识,但也不是没有半点时间,你们如果在项目上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可以去找徐昀互相交流。”
侯盛昌这句话无疑又给了两人一个惊喜,原本阴霾的情绪瞬间消散。
接下来的时间,侯盛昌目送潘晓志和罗长辉离开。
直到身影彻底从视野中消失,才听他有些感慨的自言自语道:“你会再一次创造奇迹让大家震惊吗,还真是令人期待啊!”
……
……
对于科学院方面召开的会议内容徐昀并不知道,不过后面潘晓志等人打来的电话,其内容让他颇为感到诧异和奇怪。
本来他还以为自己暂时停止研究去学新内容,会让潘晓志心生不满。
结果对方不但让他放心学习,还表示项目上有问题的话会亲自过去请教。
针对这点徐昀自然不会有异议,从心里来说他也希望潘晓志能对祖冲之三号实现优化升级,若有什么问题的话他肯定知无不言。
而回到京州市后,徐昀并没有立刻前往生物科研实验室跟着丁玮和周丽华参与项目。
依旧学习那些由人工智能整理出来的相关教材和文献资料。
只有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才会去请教。
这种回归学生时代几乎三点一线的生活状态,也使得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京大学子视野中。
其中见面次数最多的便是图书馆。
为此不少学生赶在没课的时候还特意预约座位,想要和徐昀偶遇。
尤其还以新生居多。
毕竟老生有的当过徐昀学弟,有的听过徐昀讲课。
今年刚入校的新生,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院院士。
虽然不知道徐院士为什么不去研究项目,整天和学生一样泡在图书馆里学习,但面对这种来之不易的线下见面机会又岂会错过。
不过见自己的偶像归见自己的偶像,大家在图书馆里表现的还是比较克制。
除某些胆子大的学生主动过去请教题外,大多数人都是偷偷拍张照片,或者在去吃饭的时候要签名合影。
徐昀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并且也是从这个年龄段过来的。
所以很清楚大家心里的想法。
基本上正常的请求他都不会拒绝,丝毫没有表现出什么教授院士架子。
但随着发布到网上的照片越来越多,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徐昀看的书都是医药基因方面,和其所擅长的领域完全不同。
加上最近一直没有参与新的项目研究,让大家不由得分析猜测起来。
并很快想到了之前发生过的事情。
“徐院士脾气也太好了吧,居然没有一点架子,后悔没有考上京州大学。”
“请问不是京大的也可以去偶遇吗?”
“话说徐院士之前不是在负责量子计算机吗,怎么这段时间看的全是医药和基因工程,他对这方面掌握的知识应该比较薄弱吧。”
“院士才更要时刻充实自己,不学习怎么能保证自己的进步。”
“这种感觉让我怎么那么熟悉,该不会徐神又打算来次学术跨界吧?”
“上回徐神从数学界跨到材料界,这次是打算进军医学界了吗,这简直就是全属性拉满的六边形院士啊!”
“感觉这种事有一次就算了,在某个领域持续深耕让技术升级也挺好,不管怎么说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全部掌握并融会贯通。”
“徐院士要不还是继续搞量子计算机吧,很显然量子联盟才是当下的重点。”
“你们怎么知道徐神在新领域不会起飞,我倒觉得这很有挑战性。”
……
上次从数学界到材料界的跨界成功了不假,但和现在拥有的身份明显不同。
加上年龄方面也有所增长,谁也不敢保证当初的场景会复刻。
另外有些网友认为新成立的量子联盟关乎着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是未来局面的一项重大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徐昀应该把精力全用在祖冲之三号的研究上,争取持续增加可操控的量子比特数量。
保证这台量子计算机能满足全球的访问需求。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徐昀,希望徐昀能在医药领域发光发热。
毕竟和量子计算机这种关乎未来的高大上富有科技感项目不同,医药是直接和大家的身体健康关联。
丝毫不夸张的讲,某种新的特效药上市,便有可能挽救大量的家庭和患者。
从某方面来说,如果徐昀真能在医药领域带来某种技术上的突破,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希望徐昀在这个领域扎根深入研究的。
可能是最近心态逐渐接近学生时代,这让徐昀在学习时偶尔也会看看网上热点新闻。
不过有人工智能笨笨在,他看到的信息要更加精确直观。
网上其他人对他的分析评价,他自然没有在意。
无论有没有任务,他既然选择去研究医药和基因工程领域,那就肯定会一往无前的努力做到最好。
这更多也是为了让实验室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更加完善。
争取问世后能拯救更多的癌症患者。
他不敢保证自己身边的人以后会不会患上癌症,更无法想象真发生的话要如何面对,如今眼前有这么一个能治疗癌症的机会,那肯定要尽可能的让其完善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很快三个月的时间过去。
徐昀依靠自身过目不忘的本事,基本将医药基因工程领域内的教材文献看完,并且凭借自身各项大幅度提升的能力尝试理解。
加上有丁玮以及其他行业内的权威请教,他的水平已经丝毫不逊色行业内的博士毕业生。
相比教授也仅是缺少实际参与项目研究和发表论文的经验。
达到这种程度后徐昀知道单纯的学习已经对他提高不了什么,因此便决定正式进入公司旗下的生物科研实验室参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当丁玮和周丽华两人得知徐昀已经学完了博士阶段全部课程并且要参与项目后,哪怕知道徐昀有着非常变态的天赋,面对这种情况心里也不由得五味杂陈。
尤其想到自己当年的学习经历,实在是想不羡慕都不行。
只能说天才之所以称作天才,那确实是有道理的。
对于徐昀参与实验室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他们俩人自然没有任何异议,毕竟早在之前这件事便说过。
但徐昀这次用实际行动和天赋,让他们知道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上他是认真的。
为了能保证徐昀可以尽快融入项目,保证下一阶段的人体试验顺利展开,甚至可以提出些建设性意见,他们便整理了项目的详细资料让其先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