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辉来府上报喜。
蒸汽机大卖。
一台蒸汽机售价三百两,目前受产量所限,无法满足需求,所以采取下定金,先下先得的策略。
每台蒸汽机的定金定为三十两。
西山,房山两个主要的矿区,从各家收定金就收了六千两。
“只是可惜了蜂窝煤和煤炉。”
看着一脸惋惜的张德辉,朱高炽不以为然。
此人的确有商才,自己没有找错人。
但是自己的眼光和他不一样。
他的眼里只有生意和利益,自己则是统治阶层,对生产力的促进才是更看重的。
说句不好听的。
自己可是未来的皇帝。
不是觉得自己有多厉害,一定能成功,前世就是个普通人,穿越后也不觉得自己的天赋会有变化。
而是自己对朱棣有信心。
打仗争天下。
那是朱棣的事。
自己只需要搞好工业发展,然后等着继承家业就好了。
多简单啊。
他虽然不会工业其中的道道,但是他知道经过啊。
经历了后世信息大爆炸,谁还不能说两句。
指点下江山。
人人都是键盘王者。
工匠才是他的根本,按照他的方向,把他的想法提炼为实物。
所以他才重视万三,重视工匠。
既然如此,朱高炽当然也就不会舍不得蜂窝煤和煤炉。
反正肉都在锅里,烂也是烂在锅里,
“蜂窝煤和煤炉,量大而低廉,又是新事物,我们关起门来做,虽然获利丰富,却会遇到很多无形的麻烦。”
“此物关乎民生,是百姓们所需,当然以百姓为主。”
朱高炽选择让利于民。
允许各地的商人仿制并推广。
最快的时间里,把蜂窝煤和煤炉的产量和销量提高,让百姓们适应此物。
以此来推动民间对煤的需求,扩大煤矿业的市场,才是朱高炽看重的。
而蒸汽机。
则是自己能掌控的物件。
百姓们能仿造煤炉,却仿造不了蒸汽机。
能仿造蒸汽机的,一定不是普通人。
西方的工业革命为什么成功。
除了工匠不断的发明,还因为有权贵的加入。
权贵的加入,让权贵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却又何尝不是保障了发明家的利益。
普通的势力不敢仿造。
燕王府是大明顶级的藩王,谁敢得罪燕王?
有实力得罪燕王的。
例如太子,晋王等人,他们也不会因为利益而抢燕王府的东西。
“大公子深明大义。”
张德辉佩服的伸了个大拇指。
民生的事,官府向来是最在乎的。
例如对煤矿业,山场的管理。
因为官府无法满足百姓民生需求,所以无论是民间的矿场主,还是百姓偷伐林木,都不会严格控制。
换句话说。
条件所限,大明官府的管理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不会完全按照律法来办。
否则北平城西八大矿区,没一个煤老板逃的脱,包括眼前的张德辉。
用煤取代木柴越早越好。
否则继续使用木柴,对大明的生态是毁灭性的打击。
“当下推动煤炭取代木柴才是大事。”
朱高炽透露道。
“是极是极。”() ()
张德辉误会了。
“真如大公子所言那天,矿区都要采购咱们的蒸汽机,这才是挣钱的大头,又轻松又不沾麻烦。”
看来是自己误会了贵人,把贵人当做不知油盐柴米的傻公子。
见状。
朱高炽也没再解释。
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指的就是陕西。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西方学者称之为东长安,西罗马。
可陕西两千多年的开发,人口的密集,导致了植被的枯竭,以至于水土流失,加速了水的侵蚀。
然后洪水和干旱越发的频发。
又令植被再度退化。
生态形成了恶劣的气候。
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同样受到影响的北方,唯独陕西是流民的主要地区。
可见生态的影响之深。
与明朝的败亡,不可谓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至于未来煤炭会不会枯竭?
这种思想太过超前,朱高炽认为未来一千年都不用去考虑,如果放眼全球,那更不用考虑。
……
不久。
北平府各地出现了新的商品。
一项生意只一家做,想要急速的扩充,需要很久的时间。
当大家一起做的时候,则肉眼可见的遍布市场。
煤老板们要煤有煤,要工人有工人,要商道有商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燕王府允许他们制作蜂窝煤和煤炉,那就没有阻碍了。
几十家煤老板一起发力,整个北平府各地的州府县城的商铺,依然开始兜售。
“哐哐哐。”
“各位街坊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咯。”
“比木柴烧的久,火力烧的更旺,价格还低廉,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
各种吆喝声,告诉人们有好东西。
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一家杂货店的门前街道上,恨不得把路给堵住。一名伙计当街摆弄煤炉,剩余的伙计敲着铜锣吸引人流。
“这是啥物件,从来没见过。”
有人好奇的问道。
“煤炉和蜂窝煤。”
“客官可瞧好了,把风门打开,火很快就旺了起来,犹如客官今年的气运红红火火大旺特旺。”
“风门关了,节省的火力可以用来烧水热饭,燃烧的更久,犹如客官的财运那样长流,生生不息啊。”
“说得好。”
“好利索的嘴皮。”
围观的市民们,纷纷为伙计的口舌喝彩。
伙计面露得色,一点也不怯场。
旁边的同伴眼里满是羡慕。
“徐宁怎么就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开口呢,我可不敢,换做是我,我恐怕话都说不利落。”
徐宁跟东家做学徒六年,当伙计四年。
从十二岁开始,今年已经二十二岁。
他不可能永远当一名活计。
东家的铺子虽然不小,却不如大行铺,没那么多位置提拔人。
所以他已经跟东家说好,明年会出去单干。
东家给了他一笔钱,还跟他谈了许多生意上的事。
对于未来。
伙计充满了期盼。
从挑货郎开始干起,用双脚走遍乡野,省吃俭用,一年两年三年,十年,哪怕是二十年。
总能像东家一样,有自己一间铺子的那天。
北平城。
犹如一幅画面,徐徐的展开。
蒸汽机大卖。
一台蒸汽机售价三百两,目前受产量所限,无法满足需求,所以采取下定金,先下先得的策略。
每台蒸汽机的定金定为三十两。
西山,房山两个主要的矿区,从各家收定金就收了六千两。
“只是可惜了蜂窝煤和煤炉。”
看着一脸惋惜的张德辉,朱高炽不以为然。
此人的确有商才,自己没有找错人。
但是自己的眼光和他不一样。
他的眼里只有生意和利益,自己则是统治阶层,对生产力的促进才是更看重的。
说句不好听的。
自己可是未来的皇帝。
不是觉得自己有多厉害,一定能成功,前世就是个普通人,穿越后也不觉得自己的天赋会有变化。
而是自己对朱棣有信心。
打仗争天下。
那是朱棣的事。
自己只需要搞好工业发展,然后等着继承家业就好了。
多简单啊。
他虽然不会工业其中的道道,但是他知道经过啊。
经历了后世信息大爆炸,谁还不能说两句。
指点下江山。
人人都是键盘王者。
工匠才是他的根本,按照他的方向,把他的想法提炼为实物。
所以他才重视万三,重视工匠。
既然如此,朱高炽当然也就不会舍不得蜂窝煤和煤炉。
反正肉都在锅里,烂也是烂在锅里,
“蜂窝煤和煤炉,量大而低廉,又是新事物,我们关起门来做,虽然获利丰富,却会遇到很多无形的麻烦。”
“此物关乎民生,是百姓们所需,当然以百姓为主。”
朱高炽选择让利于民。
允许各地的商人仿制并推广。
最快的时间里,把蜂窝煤和煤炉的产量和销量提高,让百姓们适应此物。
以此来推动民间对煤的需求,扩大煤矿业的市场,才是朱高炽看重的。
而蒸汽机。
则是自己能掌控的物件。
百姓们能仿造煤炉,却仿造不了蒸汽机。
能仿造蒸汽机的,一定不是普通人。
西方的工业革命为什么成功。
除了工匠不断的发明,还因为有权贵的加入。
权贵的加入,让权贵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却又何尝不是保障了发明家的利益。
普通的势力不敢仿造。
燕王府是大明顶级的藩王,谁敢得罪燕王?
有实力得罪燕王的。
例如太子,晋王等人,他们也不会因为利益而抢燕王府的东西。
“大公子深明大义。”
张德辉佩服的伸了个大拇指。
民生的事,官府向来是最在乎的。
例如对煤矿业,山场的管理。
因为官府无法满足百姓民生需求,所以无论是民间的矿场主,还是百姓偷伐林木,都不会严格控制。
换句话说。
条件所限,大明官府的管理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不会完全按照律法来办。
否则北平城西八大矿区,没一个煤老板逃的脱,包括眼前的张德辉。
用煤取代木柴越早越好。
否则继续使用木柴,对大明的生态是毁灭性的打击。
“当下推动煤炭取代木柴才是大事。”
朱高炽透露道。
“是极是极。”() ()
张德辉误会了。
“真如大公子所言那天,矿区都要采购咱们的蒸汽机,这才是挣钱的大头,又轻松又不沾麻烦。”
看来是自己误会了贵人,把贵人当做不知油盐柴米的傻公子。
见状。
朱高炽也没再解释。
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指的就是陕西。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西方学者称之为东长安,西罗马。
可陕西两千多年的开发,人口的密集,导致了植被的枯竭,以至于水土流失,加速了水的侵蚀。
然后洪水和干旱越发的频发。
又令植被再度退化。
生态形成了恶劣的气候。
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同样受到影响的北方,唯独陕西是流民的主要地区。
可见生态的影响之深。
与明朝的败亡,不可谓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至于未来煤炭会不会枯竭?
这种思想太过超前,朱高炽认为未来一千年都不用去考虑,如果放眼全球,那更不用考虑。
……
不久。
北平府各地出现了新的商品。
一项生意只一家做,想要急速的扩充,需要很久的时间。
当大家一起做的时候,则肉眼可见的遍布市场。
煤老板们要煤有煤,要工人有工人,要商道有商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燕王府允许他们制作蜂窝煤和煤炉,那就没有阻碍了。
几十家煤老板一起发力,整个北平府各地的州府县城的商铺,依然开始兜售。
“哐哐哐。”
“各位街坊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咯。”
“比木柴烧的久,火力烧的更旺,价格还低廉,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
各种吆喝声,告诉人们有好东西。
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一家杂货店的门前街道上,恨不得把路给堵住。一名伙计当街摆弄煤炉,剩余的伙计敲着铜锣吸引人流。
“这是啥物件,从来没见过。”
有人好奇的问道。
“煤炉和蜂窝煤。”
“客官可瞧好了,把风门打开,火很快就旺了起来,犹如客官今年的气运红红火火大旺特旺。”
“风门关了,节省的火力可以用来烧水热饭,燃烧的更久,犹如客官的财运那样长流,生生不息啊。”
“说得好。”
“好利索的嘴皮。”
围观的市民们,纷纷为伙计的口舌喝彩。
伙计面露得色,一点也不怯场。
旁边的同伴眼里满是羡慕。
“徐宁怎么就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开口呢,我可不敢,换做是我,我恐怕话都说不利落。”
徐宁跟东家做学徒六年,当伙计四年。
从十二岁开始,今年已经二十二岁。
他不可能永远当一名活计。
东家的铺子虽然不小,却不如大行铺,没那么多位置提拔人。
所以他已经跟东家说好,明年会出去单干。
东家给了他一笔钱,还跟他谈了许多生意上的事。
对于未来。
伙计充满了期盼。
从挑货郎开始干起,用双脚走遍乡野,省吃俭用,一年两年三年,十年,哪怕是二十年。
总能像东家一样,有自己一间铺子的那天。
北平城。
犹如一幅画面,徐徐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