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正月十五偷蜡烛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作为过来人,看过未来事,张一行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曾经的张一行,小时候很喜欢走亲戚,因为可以吃好吃的饭,因为有压岁钱可以拿。
张光宗每次走亲戚基本上只带一个孩子,张一行和张秀秀轮着去。
带两个孩子去,不好看。
唯一每次都带两个孩子,是李红玉走娘家。
张一行兄妹俩也最喜欢去舅舅家,因为舅舅做的饭好吃,而且压岁钱也给的最多。
今年比较出奇,以往总是吵着闹着去走亲戚的张一行,今年一点都不想走亲戚,于是机会都让给了妹妹张秀秀。
今年张一行除了姥姥家,谁家都不想去。
张光宗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也不强求儿子去。
“爸,你走亲戚别喝酒啦,光摔倒喽!”
看着父亲出门,张一行在后面提醒一声。
但他知道提醒也没用,这些亲戚太能劝酒,不喝就是看不起人一样。
每次张光宗走完亲戚回家,骑车都是像蛇一样走s线,甚至有一次直接在半路上找了个麦秸垛睡着了,还是被路过的邻居回家喊人才把他给拉了回来。
张光宗每年要走十几家亲戚,兄弟俩分家的时候,张贤栋和郭老太借口二儿子在外地上班不方便,把家里亲戚一股脑儿全丢给了张光宗。
每年仅仅是走亲戚候亲戚吃喝,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张一行也是长大后才后知后觉,原来亲戚才是最嫌贫爱富的群体。
他知道走亲戚时,有的亲戚会留下他家拿去的新肉瘦肉,押回来发臭的肥肉;
他知道父亲以后会在一个大雨夜去就近的亲戚家躲雨,结果那家亲戚不给他开门;
他知道以后很多次需要借钱时,除了舅舅和小姨家,没有一家亲戚帮过忙;
他知道这些亲戚都讨好是工人的二叔,看不起窝囊老实的父亲。
这些事情李红玉看得出来,可碍于情理,该走的亲戚还是要走。
不过多年后,这些亲戚就会陆陆续续主动不来往了,也就遇到红白事的时候会现身一回。
直到张一行大学毕业后凭一己之力在省城买了两套房子,这些亲戚不知道怎么加上了张光宗的微信,问候又多了起来。
因为亲戚太多,走亲戚加上候亲戚,张光宗直到元宵节还没走完,节后还得再走两家。
正月十五,李红玉从村小卖部里称了两斤散装元宵,黑芝麻白糖馅儿的。
晚上的时候,门口窗台都点上了小红蜡烛。
每当这个时候,村里的小孩子就会纷纷出动,去别人家大门口偷蜡烛。
刚点的不偷,就偷烧了一半以上的,烧完熄灭了的蜡烛油也偷走。
这些蜡烛和蜡烛油,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
找一个小碗或瓶盖,将蜡烛油全部融化,里面再加上一个用纸做的灯芯,就是一个“超级大油锅”!
吃完元宵后,张秀秀又黏上了张一行,央求他带自己去偷蜡烛。() ()
张一行被磨缠烦了,只好领着她出动。
一路上看到好多鬼鬼祟祟的小孩儿,彼此也不打扰,各偷各的。
无奈小孩子太多,连续光顾了五个大门,才偷了两个蜡烛头。
张秀秀倒是兴致勃勃,张一行就觉得有点无聊了。
“行行哥!”
刚走出一个过道,迎面就走来三个小孩子,领头的正是比张一行小两岁的张勇。
“行行哥,你偷了几根蜡烛?”
张勇靠过来,满怀期待地问。
张一行摆摆手,“就俩!”
“嘿嘿嘿,不如我的多!”
张勇显摆显摆自己鼓鼓囊囊的口袋,一副很骄傲的模样。
张一行想了想,对张勇道:“你要琉璃球吗?”
“啊?”张勇一愣,连忙回道:“要,要啊,你要给吗?”
张一行点点头,“嗯,两个蜡烛头换一个琉璃球,想换的待会儿去我家找我就行!”
“我换!”“我也换!”“行行哥,我也换!”
三个小孩子顿时嚷嚷起来,心急的直接就开始掏口袋里的蜡烛头。
“等会去我家换,我没带琉璃球,你们再去多偷点儿,攒多了一起换!”
听张一行现在不换,三个小孩有点失落,但瞬间又振奋起来,跑着去找蜡烛头了。
张一行则拖着妹妹回家。
反正琉璃球多的是,没有了就再去赢一些。
等到回家半个多小时后,张勇的声音便在门外响起来。
“行行哥,行行哥!”
张一行连忙让三个孩子进屋,从抽屉里拿出几把琉璃球。
三个孩子掏出各自的蜡烛头,在地上堆了三座小山。
“一个,两个,三个……”
张勇开始清点自己的战利品。
其他两个孩子还不会数数,张一行便帮助他俩清点。
最后数完一算,张勇一共有十七个蜡烛头,换了九个琉璃球。
另外两个孩子一个换了五个,一个换了三个。
看着三个小孩子兴高采烈地离开,张一行也会心一笑。
各取所需,你好我也好!
十分钟后,外面又有喊声响起。
张一行纳闷地走到大门口,就见六七个小孩子站在门口,见他出来,纷纷喊道:
“你玩蜡烛头吗?我也要换琉璃球!”
“我也换,我有五个蜡烛头!”
“还有我……”
……
又先后送走了三波孩子,屋里地上已经有一座规模不小的蜡烛山。
张秀秀高兴地拿来好几个雪花膏瓶、酒盅、瓶盖,开始制作她的“超级大油锅”!
于是地上就亮起了七个烛火苗,屋里一片通明。
李红玉一看,干脆直接拉了下灯线。把灯泡给关掉了。
七朵烛光不断跳动,屋里人影婆娑。
……
作为过来人,看过未来事,张一行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曾经的张一行,小时候很喜欢走亲戚,因为可以吃好吃的饭,因为有压岁钱可以拿。
张光宗每次走亲戚基本上只带一个孩子,张一行和张秀秀轮着去。
带两个孩子去,不好看。
唯一每次都带两个孩子,是李红玉走娘家。
张一行兄妹俩也最喜欢去舅舅家,因为舅舅做的饭好吃,而且压岁钱也给的最多。
今年比较出奇,以往总是吵着闹着去走亲戚的张一行,今年一点都不想走亲戚,于是机会都让给了妹妹张秀秀。
今年张一行除了姥姥家,谁家都不想去。
张光宗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也不强求儿子去。
“爸,你走亲戚别喝酒啦,光摔倒喽!”
看着父亲出门,张一行在后面提醒一声。
但他知道提醒也没用,这些亲戚太能劝酒,不喝就是看不起人一样。
每次张光宗走完亲戚回家,骑车都是像蛇一样走s线,甚至有一次直接在半路上找了个麦秸垛睡着了,还是被路过的邻居回家喊人才把他给拉了回来。
张光宗每年要走十几家亲戚,兄弟俩分家的时候,张贤栋和郭老太借口二儿子在外地上班不方便,把家里亲戚一股脑儿全丢给了张光宗。
每年仅仅是走亲戚候亲戚吃喝,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张一行也是长大后才后知后觉,原来亲戚才是最嫌贫爱富的群体。
他知道走亲戚时,有的亲戚会留下他家拿去的新肉瘦肉,押回来发臭的肥肉;
他知道父亲以后会在一个大雨夜去就近的亲戚家躲雨,结果那家亲戚不给他开门;
他知道以后很多次需要借钱时,除了舅舅和小姨家,没有一家亲戚帮过忙;
他知道这些亲戚都讨好是工人的二叔,看不起窝囊老实的父亲。
这些事情李红玉看得出来,可碍于情理,该走的亲戚还是要走。
不过多年后,这些亲戚就会陆陆续续主动不来往了,也就遇到红白事的时候会现身一回。
直到张一行大学毕业后凭一己之力在省城买了两套房子,这些亲戚不知道怎么加上了张光宗的微信,问候又多了起来。
因为亲戚太多,走亲戚加上候亲戚,张光宗直到元宵节还没走完,节后还得再走两家。
正月十五,李红玉从村小卖部里称了两斤散装元宵,黑芝麻白糖馅儿的。
晚上的时候,门口窗台都点上了小红蜡烛。
每当这个时候,村里的小孩子就会纷纷出动,去别人家大门口偷蜡烛。
刚点的不偷,就偷烧了一半以上的,烧完熄灭了的蜡烛油也偷走。
这些蜡烛和蜡烛油,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
找一个小碗或瓶盖,将蜡烛油全部融化,里面再加上一个用纸做的灯芯,就是一个“超级大油锅”!
吃完元宵后,张秀秀又黏上了张一行,央求他带自己去偷蜡烛。() ()
张一行被磨缠烦了,只好领着她出动。
一路上看到好多鬼鬼祟祟的小孩儿,彼此也不打扰,各偷各的。
无奈小孩子太多,连续光顾了五个大门,才偷了两个蜡烛头。
张秀秀倒是兴致勃勃,张一行就觉得有点无聊了。
“行行哥!”
刚走出一个过道,迎面就走来三个小孩子,领头的正是比张一行小两岁的张勇。
“行行哥,你偷了几根蜡烛?”
张勇靠过来,满怀期待地问。
张一行摆摆手,“就俩!”
“嘿嘿嘿,不如我的多!”
张勇显摆显摆自己鼓鼓囊囊的口袋,一副很骄傲的模样。
张一行想了想,对张勇道:“你要琉璃球吗?”
“啊?”张勇一愣,连忙回道:“要,要啊,你要给吗?”
张一行点点头,“嗯,两个蜡烛头换一个琉璃球,想换的待会儿去我家找我就行!”
“我换!”“我也换!”“行行哥,我也换!”
三个小孩子顿时嚷嚷起来,心急的直接就开始掏口袋里的蜡烛头。
“等会去我家换,我没带琉璃球,你们再去多偷点儿,攒多了一起换!”
听张一行现在不换,三个小孩有点失落,但瞬间又振奋起来,跑着去找蜡烛头了。
张一行则拖着妹妹回家。
反正琉璃球多的是,没有了就再去赢一些。
等到回家半个多小时后,张勇的声音便在门外响起来。
“行行哥,行行哥!”
张一行连忙让三个孩子进屋,从抽屉里拿出几把琉璃球。
三个孩子掏出各自的蜡烛头,在地上堆了三座小山。
“一个,两个,三个……”
张勇开始清点自己的战利品。
其他两个孩子还不会数数,张一行便帮助他俩清点。
最后数完一算,张勇一共有十七个蜡烛头,换了九个琉璃球。
另外两个孩子一个换了五个,一个换了三个。
看着三个小孩子兴高采烈地离开,张一行也会心一笑。
各取所需,你好我也好!
十分钟后,外面又有喊声响起。
张一行纳闷地走到大门口,就见六七个小孩子站在门口,见他出来,纷纷喊道:
“你玩蜡烛头吗?我也要换琉璃球!”
“我也换,我有五个蜡烛头!”
“还有我……”
……
又先后送走了三波孩子,屋里地上已经有一座规模不小的蜡烛山。
张秀秀高兴地拿来好几个雪花膏瓶、酒盅、瓶盖,开始制作她的“超级大油锅”!
于是地上就亮起了七个烛火苗,屋里一片通明。
李红玉一看,干脆直接拉了下灯线。把灯泡给关掉了。
七朵烛光不断跳动,屋里人影婆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