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咧大彪</P>

    工人们大多健谈,大家粗声大气、海阔天空的胡诌乱侃,其实真的挺有意思。</P>

    林场有个被称为“万事通”的人,姓宋,大家伙儿都喊他宋老万,这家伙专说女人。</P>

    不光说眼前儿的女人,历史上的、国外的,也不知道他从哪儿知道的这么些人。</P>

    每一个都能讲的有声有色,而且花样翻新从来不带重复的。</P>

    谁都不知道,这宋老万到底是信口胡诌,还是真的知识渊博。</P>

    还有个开拖拉机的师父姓庄,这人天文地理、历史政治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有鼻子有眼儿。</P>

    那可真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就没有他不知道的。</P>

    装车工有个姓肖的师傅,小时候曾经读过几年私塾,又爱看一些“闲书”,算是个文化人。</P>

    总爱说些天南海北的奇闻异事、民间故事、支离破碎的古典文学片段。</P>

    偶尔还能来一段儿京剧、评剧、地方戏啥的,总能引得满堂喝彩。</P>

    厨房大师傅要是忙完了,也会过来凑个热闹。</P>

    讲起山珍海味、名烟好酒,往往都能让听众们跟着直咽口水。</P>

    当然,最永恒的话题,永远都是女人。</P>

    说男男女女间的那点儿事,说少女说中年妇女,说寡妇鳏夫那点儿偷偷摸摸,说漂亮女人也说丑女人。</P>

    “哎?海宁啊,你这刚结婚没几天,就撇下媳妇来山上干活,不想你媳妇啊?”</P>

    原本,高海宁跟盛希平等人在一个角落里,正兴致勃勃的听人家讲故事呢。</P>

    结果不知道哪个虎吧超儿,正好看见了这几个小伙子。</P>

    那些老爷们儿脸皮厚,就故意拿刚结婚的高海宁取笑。</P>

    别看高海宁平日里大大咧咧,可毕竟是刚结婚没多久,脸皮薄。</P>

    被那几个老爷们儿这么一说,脸上就红了。“你们,别瞎说啊。”</P>

    高海宁越是这样,那群人越是兴奋,一个个嘴上更没把门儿的了。</P>

    “老肖,伱要是家里放着个水灵灵、嫩呼呼的小媳妇,你心里不惦记啊。</P>

    我猜,海宁晚上还不得想媳妇想的睡不着觉啊?”旁边的人也跟着起哄。</P>

    “没,没有,我才没有呢。”高海宁被这些人闹的一脸通红,都成磕巴了。</P>

    盛希平一看高海宁那笨样儿,心里不由得叹气。</P>

    这憨小子啊,你越是这样抹不开,这帮人越是拿你开涮。</P>

    “肖师傅,我记得你家我婶子,今年三十五了吧?</P>

    这个岁数的女人可不得了,肖叔你应付的过来么?</P>

    去年过年的时候下山,肖叔好像第二天中午还没起来,被人堵被窝里了吧?</P>

    就是不知道,等着咱们今年下山回家去,肖叔这把骨头还能不能剩下了?到时候不会又起不来了吧?”</P>

    咧大彪么,不过是拼谁脸皮厚罢了。</P>

    盛希平两辈子加一块儿都多大岁数了,在他跟前玩这个?</P>

    果然,这话一出,那头姓肖的工人一下子脸上就挂不住了。</P>

    他娶媳妇晚,三十多了才娶上媳妇,两口子差了十岁。</P>

    像他这个岁数,不说是力不从心吧,可是应付起家里那只母老虎,还真有点儿怵的慌。</P>

    “希平啊,你说你个没结婚的黄花郎儿,脸皮倒是够厚啊,啥话你都敢唠。”</P>

    老肖被盛希平的话,噎了俩跟头,脸上可就有点儿挂不住了。</P>() ()

    “咳,这不是闹着玩么?</P>

    肖叔都能拿海宁和他家新媳妇开涮,那还不行旁人说你和婶子了?”</P>

    盛希平一脸的无所谓,跟他比脸皮厚,这些人都差火候。</P>

    这下子,众人的哄笑声儿,差点儿把食堂房顶儿给掀了。</P>

    本就是茶余饭后的消遣,逗大家一乐儿罢了,当不得真。</P>

    众人哄笑声中,时间也就飞快流逝,八点之后,大家伙儿都回宿舍睡觉去了。</P>

    李大壮挨了赵立民一回收拾,倒是乖觉很多,每天都正常干活,也不太敢偷懒磨洋工了。</P>

    伐木工伐木,助手打枝。</P>

    如果是机械化集材、流水作业,就可以直接将原木帮上锁带,用集材拖拉机拖拽到装车场,直接装到原条台车上,运往林业局贮木场了。</P>

    但盛希平他们是归楞作业,而且是人工集材归楞。</P>

    这中间,就要多一到造材的工序。</P>

    就是根据企业所需材种、材长,留出后备长度,然后将原木截开,以便于后面的集材。</P>

    造材的要求是,尽量多造长材,少造短材。</P>

    造材工具多数用油锯,知青队没那么多油锯可用,就用弯把子锯。</P>

    造材过后,就是集材了。</P>

    人工集材,其实就是抬大木头,六到八个人一组,借用特殊工具,将四到六米长的木头抬起来,运送到指定地点。</P>

    抬木头的时候,木头的粗头在前面,小头在后面。</P>

    大木头八个人四副杠子,小木头六个人三副杠子。</P>

    抬木头的木杠子两头细中间粗,中间一道槽沟上拴着很粗的尼龙绳,绳子下端是精钢特制的掐钩。</P>

    两个人一头一个将杠子搭在肩上,一手把持着杠子头别滑下肩膀,一手持掐钩。</P>

    两人弯下腰分站两旁同时往横放着的木头上一挂,同一时间起身向上一站,精钢特制的掐钩就深深的穿进木头。</P>

    领头杠的人喊开号子,“起——”</P>

    八个人四条杠同时用力,巨大的木头从雪地里抬出来。</P>

    “大家齐努力呀——”领头杠的人吆喝道。</P>

    “嚎嚎——”众人随着附和道。</P>

    “腰杆挺得直呀——”“嚎嚎——”</P>

    “眼睛向前看哪——”“嚎嚎——”</P>

    “小心腰和腿啊——”“嚎嚎——”</P>

    领头杠的抬粗头,出力气最大,负责喊号子,还要掌握方向,起着导航的作用。</P>

    一般时候,领头杠的人,往往都是身强力壮的汉子。</P>

    在以前没有机械化集材的年代,抬大木头的工人评级都很高,有的甚至可以评到七级工。</P>

    连工资加补贴,可以开到将近一百块钱呢。</P>

    如今林场多数都是机械化集材了,这种木工号子也很少听见。</P>

    也就是知青队,还采用最原始的作业方式,人力抬木头。</P>

    “都注意脚下啊,咱们不求多快,一定要稳。</P>

    不管谁要是出现啥问题,赶紧喊一声儿,千千万万别直接就放下杠子。”</P>

    盛希平作为工队长,不是完全脱产,遇上大木头的时候,他就得当那个领头杠的人。</P>

    盛希平跟陈维国两人一副杠,抬着木头的粗头,后面跟着六个人。</P>

    众人喊着号子,将木头抬到了沟塘子的沟口处。

章节目录

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参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参娃并收藏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