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赈灾的两道生命线
第章赈灾的两道生命线
浓郁的香气。
虽然这些灾民们不认识土豆,可单从这扑鼻而来的香气,他们就知道眼前的东西绝对好吃。
他们从山西,一路往南逃荒而来。
期间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州县,运气好一些,能吃到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米多米少对他们来说已经无所谓。运气差些,甚至只能吃掺杂沙子和老鼠屎的糠粥。
这些喂给牲口吃的东西,一开始,有人吃,有人不吃。
有人吃了两口就吐,有人吐了还在吃。
可到了后来,渐渐的没人在乎这件事。
对他们来说,只要活下去就行。
因为他们经常会一两天,两三天,都吃不上一口饭,赶到赈灾的粥棚,运气不好的时候,甚至连一口米汤都喝不上。
这时候麸糠摆在面前,大伙也抢着吃。
这就是灾年。
就这还是杨宪、朱标他们提前干预后的结果,不然情况只会更糟。
人性一旦彻底失去,为了活下来,再往后发展,便是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易子而食对有些人来说只是历史书上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已,可对于活在这个时代当下的人来说,却是鲜血淋漓的现实。
然后现在。
竖着大明神侯奉旨赈灾的大旗旁的粥棚里,居然有着一桶桶,还冒着热气,香气扑鼻的浓稠土豆粥!!!
除此之外,旁边还有一大桶腌制过的咸菜,以及好几桶水煮土豆。
这些灾民这些天过惯了非人的日子,哪里见过这种阵仗。
要不是粥铺现场有大量兵士维护现场,怕是已经发生哄抢。
“全都排好队,一个个来!”
“不用抢,放心食物管够,今天你们要吃多少,就有多少!”
“打完土豆粥的往旁边走走,不要挡着道了!”
负责发放赈灾粮食的兵士大声喊着。
场面一时间有些乱,好在他们人够多。
扬州。
府衙。
杨宪在大明疆域图上划了两道线,抬起头,看着刘伯温开口道:“这两道线,就是此次赈灾的生命线。”
听了杨宪的话,刘伯温抬眼望去。
只见杨宪所说的两道生命线,一道画在了凤阳府上方的徐州,最后一道则是画在了应天府上头的扬州。
“太子殿下已经带着土豆,亲自前往救灾一线了。”杨宪用手中的笔,在两道生命线之间划了一道横线,接着开口道。“两道生命线的区域,便是此次灾情的缓冲区。”
“缓冲区?”刘伯温疑惑道。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道:“对,缓冲区。”
徐州城,北门外。
早半月,朱标便已经亲自调度,提前让当地官员,在城外寻了一处空地,盖好了大片大片的简易房屋。
只是由于时间紧张,因此盖的都是那种最简单的大通铺。
可对于这些灾民来说,现在能够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已经非常难得了,他们也不奢求更多。
可即便是这样简易的大通铺,面对这茫茫多的灾民,仍旧是不够。
因此朝廷要做的是分批分流。() ()
朱标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墙下的情形,只觉得无比震撼。
灾民还在继续涌来,如同潮水一般。
下方不远处的赈灾粥棚,已经排了十几支长长的队伍,可显然还是不够。
灾民比朱标预想中还要多。
这次要不是有杨宪发明了土豆,他简直无法想象这灾情最后会如何收场。
好在朱标提前调集了重兵,这才勉强维持住了秩序。
他原本是想着亲自出城门去看看这些灾民的,这举动差点没把徐州知府王瑞南给吓死,连忙带着治下一众官员好一通跪,这才劝回来。
太子殿下亲来赈灾一线,已经了不得了,这要是还去与这些灾民直接接触,万一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脖子上就是再多两个脑袋也不够朱元璋砍的。
朱标这时看到眼下情况,也彻底打消这个想法。
倒不是朱标害怕了,而是他不想让手底下这些当差的为难。
下方。
得到了救助的灾民们,有人因得救而大声欢呼,有人因一直紧绷的精神终于松下来而失声痛哭。
还有那些小孩子们。
这个年纪,本该无忧无虑的他们,此刻正紧紧抓着身边大人们的衣衫,不哭,不闹,安静地一起排着队。
更有甚者,有小孩子拿着从粥棚端来的土豆粥,往自己母亲方向快步走去。
“妈妈,有粥吃了,吃了就有力气了。”小女孩双手捧着土豆粥,将它递到了一个妇人嘴边。
妇人艰难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的女儿,尽最大力气,露出一张笑脸,轻声道:“囡囡,你吃。”
小女孩红了眼,一路上她的母亲都是这么做的。
因为口粮有限。
只是这一次,小女孩坚定摇了摇头,开口道:“妈妈先吃,大老爷们说了,土豆粥随便吃,要吃多少,吃多少。”
“妈妈你先吃,吃完了我再去拿。”
听了小女孩的话,妇人这才张嘴喝了两口,两口热粥下肚,脸上终于有了几分气色。
小女孩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
这一幕不时地在徐州城外的这个救灾点发生。
从三晋之地一路走到这,这些参与逃荒的小孩们走的不仅仅是脚下的道路,同时在他们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走了很长很长一段距离。
短短的时日,他们仿佛就长大了一般。
苦难,催人成长。
从下午,一直到晚上,秩序才算终于稳定了下来。
期间源源不断的土豆粥送到赈灾的粥棚,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朝廷说的话没有骗人。
对于这些灾民来说,从逃荒之日开始,这是他们第一次,吃得这么饱,吃得这么有尊严。
他们自发地将有限的大通铺简易房留给了那些老弱妇孺。
那些汉子们,则是就这么或躺或坐在简易房外的空地上。
好在这时候,六月末,天气热。
睡在外头,没有太大问题。
再者说了,他们一路上就是这么过来的,也不差这一天两天了。
灾民们在吃饱了后,也终于是有气力了,大晚上的,天气热,一时间也睡不着觉。
哥几个便是直接聊了起来。
浓郁的香气。
虽然这些灾民们不认识土豆,可单从这扑鼻而来的香气,他们就知道眼前的东西绝对好吃。
他们从山西,一路往南逃荒而来。
期间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州县,运气好一些,能吃到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米多米少对他们来说已经无所谓。运气差些,甚至只能吃掺杂沙子和老鼠屎的糠粥。
这些喂给牲口吃的东西,一开始,有人吃,有人不吃。
有人吃了两口就吐,有人吐了还在吃。
可到了后来,渐渐的没人在乎这件事。
对他们来说,只要活下去就行。
因为他们经常会一两天,两三天,都吃不上一口饭,赶到赈灾的粥棚,运气不好的时候,甚至连一口米汤都喝不上。
这时候麸糠摆在面前,大伙也抢着吃。
这就是灾年。
就这还是杨宪、朱标他们提前干预后的结果,不然情况只会更糟。
人性一旦彻底失去,为了活下来,再往后发展,便是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易子而食对有些人来说只是历史书上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已,可对于活在这个时代当下的人来说,却是鲜血淋漓的现实。
然后现在。
竖着大明神侯奉旨赈灾的大旗旁的粥棚里,居然有着一桶桶,还冒着热气,香气扑鼻的浓稠土豆粥!!!
除此之外,旁边还有一大桶腌制过的咸菜,以及好几桶水煮土豆。
这些灾民这些天过惯了非人的日子,哪里见过这种阵仗。
要不是粥铺现场有大量兵士维护现场,怕是已经发生哄抢。
“全都排好队,一个个来!”
“不用抢,放心食物管够,今天你们要吃多少,就有多少!”
“打完土豆粥的往旁边走走,不要挡着道了!”
负责发放赈灾粮食的兵士大声喊着。
场面一时间有些乱,好在他们人够多。
扬州。
府衙。
杨宪在大明疆域图上划了两道线,抬起头,看着刘伯温开口道:“这两道线,就是此次赈灾的生命线。”
听了杨宪的话,刘伯温抬眼望去。
只见杨宪所说的两道生命线,一道画在了凤阳府上方的徐州,最后一道则是画在了应天府上头的扬州。
“太子殿下已经带着土豆,亲自前往救灾一线了。”杨宪用手中的笔,在两道生命线之间划了一道横线,接着开口道。“两道生命线的区域,便是此次灾情的缓冲区。”
“缓冲区?”刘伯温疑惑道。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道:“对,缓冲区。”
徐州城,北门外。
早半月,朱标便已经亲自调度,提前让当地官员,在城外寻了一处空地,盖好了大片大片的简易房屋。
只是由于时间紧张,因此盖的都是那种最简单的大通铺。
可对于这些灾民来说,现在能够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已经非常难得了,他们也不奢求更多。
可即便是这样简易的大通铺,面对这茫茫多的灾民,仍旧是不够。
因此朝廷要做的是分批分流。() ()
朱标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墙下的情形,只觉得无比震撼。
灾民还在继续涌来,如同潮水一般。
下方不远处的赈灾粥棚,已经排了十几支长长的队伍,可显然还是不够。
灾民比朱标预想中还要多。
这次要不是有杨宪发明了土豆,他简直无法想象这灾情最后会如何收场。
好在朱标提前调集了重兵,这才勉强维持住了秩序。
他原本是想着亲自出城门去看看这些灾民的,这举动差点没把徐州知府王瑞南给吓死,连忙带着治下一众官员好一通跪,这才劝回来。
太子殿下亲来赈灾一线,已经了不得了,这要是还去与这些灾民直接接触,万一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脖子上就是再多两个脑袋也不够朱元璋砍的。
朱标这时看到眼下情况,也彻底打消这个想法。
倒不是朱标害怕了,而是他不想让手底下这些当差的为难。
下方。
得到了救助的灾民们,有人因得救而大声欢呼,有人因一直紧绷的精神终于松下来而失声痛哭。
还有那些小孩子们。
这个年纪,本该无忧无虑的他们,此刻正紧紧抓着身边大人们的衣衫,不哭,不闹,安静地一起排着队。
更有甚者,有小孩子拿着从粥棚端来的土豆粥,往自己母亲方向快步走去。
“妈妈,有粥吃了,吃了就有力气了。”小女孩双手捧着土豆粥,将它递到了一个妇人嘴边。
妇人艰难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的女儿,尽最大力气,露出一张笑脸,轻声道:“囡囡,你吃。”
小女孩红了眼,一路上她的母亲都是这么做的。
因为口粮有限。
只是这一次,小女孩坚定摇了摇头,开口道:“妈妈先吃,大老爷们说了,土豆粥随便吃,要吃多少,吃多少。”
“妈妈你先吃,吃完了我再去拿。”
听了小女孩的话,妇人这才张嘴喝了两口,两口热粥下肚,脸上终于有了几分气色。
小女孩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
这一幕不时地在徐州城外的这个救灾点发生。
从三晋之地一路走到这,这些参与逃荒的小孩们走的不仅仅是脚下的道路,同时在他们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走了很长很长一段距离。
短短的时日,他们仿佛就长大了一般。
苦难,催人成长。
从下午,一直到晚上,秩序才算终于稳定了下来。
期间源源不断的土豆粥送到赈灾的粥棚,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朝廷说的话没有骗人。
对于这些灾民来说,从逃荒之日开始,这是他们第一次,吃得这么饱,吃得这么有尊严。
他们自发地将有限的大通铺简易房留给了那些老弱妇孺。
那些汉子们,则是就这么或躺或坐在简易房外的空地上。
好在这时候,六月末,天气热。
睡在外头,没有太大问题。
再者说了,他们一路上就是这么过来的,也不差这一天两天了。
灾民们在吃饱了后,也终于是有气力了,大晚上的,天气热,一时间也睡不着觉。
哥几个便是直接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