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洛阳崇德殿。

    今日朝会商议之事尤其得多,并且都是关于边疆战事。幽州鲜卑入侵,并州匈奴借机作乱,凉州羌氐之乱,益州南蛮作乱。

    汉帝刘宏坐在龙椅上,整个人的神色都是阴沉的!

    这时候御史中丞萧瑗沉声道:“陛下,臣要弹劾并州刺史刘羽,任职数月却依旧还在冀州逗留,致使并州群龙无首,百姓承受鲜卑侵扰,匈奴之乱,以至于死伤无数!”

    言官立刻附和,纷纷弹劾刘羽。

    刘宏眼皮都没有抬一下,沉声道:

    “此事朕已经知道了!刘焉上奏请求刘羽暂留冀州,共同治理冀州瘟疫之事。

    经过刘羽的救死扶伤,幽州蔓延至冀州的瘟疫已经镇压,不会继续蔓延到兖州和河内,更不会影响到京师,此乃大功一件,朕正考虑该给刘羽什么封赏呢!”

    …

    “陛下,刘羽乃是并州刺史,因为其没有到任,并州群龙无首,以至于给了鲜卑和匈奴作乱的机会。陛下,要分清主次啊!

    冀州爆发瘟疫,刘焉乃冀州刺史,治理不利,还需要刘羽协助,同样也是难辞其咎,臣请求降诏降罪,主官无能,害死百姓!”

    御史中丞萧瑗再次弹劾冀州刺史刘焉。

    …

    汉帝刘宏神色有些难看,御史中丞有着奏事弹劾之权,上到三公下到地方官员,都在他们的弹劾之列。并且位置特殊,乃是三独坐之一。

    弹劾本就是他们的职权,就算他们斗天斗地刘宏都不能怎么样,反而要赞赏他们。不过刘宏也不是没有办法,他余光一扫,司隶校尉识相的出列。

    司隶校尉张彪沉声说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当时匈奴回迁并州,安置与上郡河套平原附近,靠近司隶河东郡。匈奴作乱,乃因内乱引发,当时上郡太守向毗邻的河东郡太守董卓求援,其却置若罔闻,因此酿成大祸。

    “并州刺史刘羽赴任途中,此事怎么都不能怪到他身上!并且冀州瘟疫,数百万百姓有倒悬之危,冀州乃大汉纳税重地,万一因此引发财政危机又该如何?

    “万一瘟疫蔓延兖州、京师又该如何?届时整个天下都有覆灭之危。

    “若是大汉内乱,鲜卑等夷狄更加肆无忌惮。哪里还有粮草辎重调配边疆?!

    “臣以为刘刺史处理妥当,尊王攘夷,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国内安定了,才有足够的精力去对付外敌。刘刺史镇压冀州瘟疫,此乃大功一件,何来本末倒置?!”

    …

    司隶校尉同样也是三独坐之一,有监察百官的职权,哪怕就是隶属司空部下,他也有监察司空这个上级的权利。

    还有一个尚书令,这三个职位虽然只是秩千石,但地位特殊。

    司隶校尉张彪属于桓帝到灵帝时期的两朝元老,当初拥戴灵帝继位、诛杀外戚有功,一直备受重用。

    …

    言毕,御史中丞萧瑗冷笑道:“河东郡与上郡在堪舆图上倒是毗邻,但中间隔着一個吕梁山和黄河中游地段,你让人家董卓飞过去吗?”

    “冀州与并州还隔着一个太行山,你让人家刘羽飞过去吗?”司隶校尉张彪反唇相讥。

    “太行八陉不是道路吗?他刘羽就置并州数十万百姓于不顾,此乃渎职之罪!”御史中丞萧瑗反击。

    司隶校尉张彪冷声道:

    “吕梁山没有径道通行吗?上郡太守求援,董卓身为河东太守,竟然置若罔闻,此事往小了说不顾同僚和并州百姓生死。往大了说,居心叵测啊!也不知道是谁在背后授意呢!”

    …

    两个三独坐之二开炮,公卿百官们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任何的插嘴。

    汉帝刘宏端坐上首,居高临下望着这一幕,冷眼旁观,心下冷笑。

    御史中丞弹劾刘羽,司隶校尉为什么要跳出来弹劾河东郡的董卓?

    因为御史中丞萧瑗自诩清流,与世家沆瀣一气,袁家为代表的世家乃是其至交好友。而董卓是前司徒现太常袁隗的掾吏,属于袁家门生故吏之一。

    这不过是祸水东引,声东击西罢了!

    本身代表的是世家和皇权的较量。

    汉帝刘宏好整以暇的看着,发觉袁隗老实多了,眼观鼻鼻观心,就是不附和。

    袁隗原本是三公之一司徒,但被刘宏借机明升暗调为九卿之一太常,如今司徒叫刘郃,汉室宗亲。太尉叫刘宽,汉室宗亲。司空是张济,刘宏曾经的老师,属于大儒中立派。

    三公之位都在刘宏把持之中,九卿中更是安插了汉室宗亲和很多帝党。甚至三独坐之一尚书令,如今都换成宦官曹节。

    这就是刘宏在朝堂的布局!

    九岁登帝,十一岁杀外戚,十二岁把持朝政,你以为刘宏真的是昏庸无能?卖官鬻爵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策,谁让他需要建立“鸿都门学”,选拔平民子弟对抗世家子弟!

    这些该死的世家,早晚有一天,要将他们一一铲除!

    …

    刘宏正冷眼旁观时,张让余光扫到殿外有小宦官神色急切,显然有紧急要事汇报,这种突发事件并不少见,张让躬身退下后,来到殿外倾听,旋即大惊失色!

    张让小心翼翼入内,酝酿措辞,来到汉帝刘宏耳畔低语,将刘羽在冀州干的事情,大致的说了一遍,没有任何的渲染,更加不敢添油加醋。

    张让听到什么消息,就说出什么消息,不褒不贬,春秋笔法,不敢有任何的个人想法和意见,避免引导到汉帝刘宏的想法。

    因为这件事情,事关他们宦官——

    “十常侍之一的封谞与太平道意图谋反,被刘羽先斩后奏率兵捉拿!”

    封谞可是天子使臣,代表天子出巡冀州巡查工作。查的就是刘羽的工作。可是封谞到了冀州屁股还没有做热,就被刘羽以“意图谋反”的罪名捉拿入狱了。

    这到底是封谞“意图谋反”,还是刘羽被发现问题“狗急跳墙”,先发制人,那就不得而知了!

    汉帝刘宏眉梢微挑,心下有些惊疑:“刘羽,有问题?”

    先是冀州传来刘羽“得天之助,如高祖再世,光武显灵”,这明显是为了“天命之身”做宣传。又有刘羽“招兵买马、囤积粮草、图谋不轨”的弹劾。

    正因为这两种事情结合在一起,汉帝刘宏这才有些担心,有时候太过巧合那就不是巧合了,这才在封谞主动请缨的时候,赞同其出巡冀州。

    可封谞刚到,就发生这样的事情?!

    刘羽还是“先斩后奏”!这怎么看都是“狗急跳墙”的感觉!

    帝王本就多疑,刘宏更是惊疑不定了!

    “刘羽和毌丘毅可有奏折陈述?”刘宏轻声问道。这种事情刘羽自然要自述。而毌丘毅乃是刘宏调遣保护刘羽、同时也是一种监视。

    “此事乃是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刘羽和毌丘毅的奏报应当还在后面。”张让小心回道。

    刘宏皱眉想道:

    “封谞和太平道意图谋反……

    “如果是假的,刘羽一个家道中落的汉室宗亲,这并州都没有赴任,无根之萍,他疯了不成在冀州直接暴露?!

    “如果是真的,太平道信徒遍布天下,或将动摇国本啊!”

    …

    这时候,显然下方满朝文武都从不少渠道收到消息。他们这里是朝会,不是监牢,自然可以由亲信输送情报,避免耽误大事。

    闻讯之后,大惊失色!

    满朝文武中不少人顿时心下惊疑,如果“封谞和太平道意图谋反”之事是真的,其中不少人要受到牵连,因为他们本身就信仰太平道,甚至收受过贿赂!

    御史中丞萧瑗沉声道:

    “陛下,此事必定是刘羽造谣中伤,甚至是栽赃陷害。中常侍封谞方才以天子使臣出巡,巡查冀州之事,此事事关刘羽,怎么封谞刚到冀州,就被刘羽先斩后奏捉拿归案了?!”

    …

    “陛下,此事必须严查!不能听信刘羽片面之词!先斩后奏,这本身就有问题!

    刘羽一个并州刺史,在冀州哪里有军政行使的权利?他此乃僭越之举!这十有七八乃是狗急跳墙,迫不得已的反击!”

    尚书令曹节竟也跳出来,他可是代表宦官安插在朝中的重臣,这顿时令汉帝心下不豫。

    就算你对刘羽不满,至少也要在私底下弹劾,这么大庭广众下弹劾刘羽,这打的是朕的脸面!

    然而还没完。

    一旁侍奉的中常侍之一徐奉,额头冒着冷汗,竟也不顾一切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弹劾道:

    “陛下,封谞侍奉陛下十多年,忠心耿耿,怎么代表陛下出巡冀州,这刚到冀州,就成为了反贼呢?此事必有蹊跷!”

    满朝文武虽然面上不动声色,但心下却惊疑不已!

    曹节和徐奉代表的是宦官,而宦官背后可是皇帝。这明显是依附皇权的铁杆份子,怎么一下子跳出来弹劾刘羽。

    刘羽,汉室宗亲,这本身就代表着他们亲近皇权。

    其实也只有封谞和徐奉等宦官知道,他们与封谞收受太平道贿赂,甚至走的很近很近。

    《资治通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扬数万人,期会发于邺。元义数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后起事失败,车裂。

    这些在未来太平道“黄巾起义”的时候,都答应“里应外合”,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收受贿赂也好,想要恢复男儿身也罢,都与太平道牵连甚广。

    如果这时候刘羽“先斩后奏”出手下的定论——“封谞和太平道意图谋反”真的受到汉帝刘宏认可,追查下来,他们这些宦官也是难辞其咎,甚至必死无疑!() ()

    其他事情他们还能求饶,但“谋反之事”,历朝历代都没有善了的!

    ……

    不仅是徐奉等宦官弹劾刘羽,下方满朝文武竟也有不少在弹劾刘羽。

    他们痛骂“无稽之谈”、“刘羽必有猫腻”、“冀州刺史刘焉有何反应”等等指桑骂槐、借题发挥的事情,都在说刘羽“先斩后奏”,肯定有问题!

    说实话,如果刘羽没有找到“证据”,甚至是那种“铁证如山”的证据。因为这件事情牵连甚广,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必定难以善了!

    太平道发展十多年,信徒数百万,上到达官权贵,下到黎民百姓,都牵连甚广。甚至其中不少世家,就是故意在养虎为患,纵容太平道发展。

    至于世家有什么图谋……

    根据《史料》记载,太平道张角先后起义四次,朝廷无力剿灭,地方没有作为,最后不得不下放兵权,以至于军阀割据,世家部曲私兵由暗转明做大。然后黄巾军立刻就被剿灭了!

    这到底是不是世家豪强故意纵容太平道发展,甚至在背后资助太平道发展,以此逼迫朝廷“下放兵权”,等于分“皇权”的权利,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朝廷“名存实亡”,世家大族却延续下去,后面魏晋更是“王与马,共天下”,未来延续数千年。

    这背后的龌蹉阴谋,如今直接被刘羽摆到台面!

    刘羽这一步的威胁力,不在“党锢之祸”之下,满朝文武,世家大族,牵连甚广,死伤无数啊!

    整个高层都会哀鸿遍野!

    不得不说,刘羽离京前的诺言完成了不少——他终于成为了可以掀翻棋盘的那个人!

    ……

    文武弹劾、宦官弹劾,这是世家和宦官联手弹劾。身为皇权代表的汉帝刘宏,神色却渐渐冷静下来,冷眼旁观,可心下反而下了定论——

    “刘羽说的,是真的!”

    这些文武官员、这些宦官,都在弹劾刘羽,说他造谣中伤、说他栽赃陷害,说他先斩后奏必有猫腻,说他狼子野心、囤积粮草、积蓄民望、图谋不轨!

    可是这些人却没有一个人说到——

    万一这是真的,那太平道发展十多年,信徒数百万,遍布天下十三州,到时候朝廷要怎么办?!天下又该如何?!他们就没有想过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吗?!

    是不敢想?!还是不愿去想?!

    刘宏心下渐渐冷却,他感受到了一种如芒在背的危机感。这是世家为他编织的一张天罗地网啊!

    这张大网如果织成了,哪怕贵为汉帝,哪怕大汉天下,都将陷入亡国之危!

    …

    “哒哒哒——”

    满朝文武弹劾的时候,刘羽和毌丘毅的奏疏终于送至,立刻被畅通无阻的送入宫中。

    “直接念!”刘宏沉声道。

    张让脊背发凉,战战兢兢的念着刘羽的陈述文书。

    这是沮授代笔,说的那是声情并茂。

    将刘羽在冀州治理瘟疫、救死扶伤、赈济灾民的仁义展现的淋漓尽致。又将刘羽意外得到太平道谋反,明察暗访的聪明机智表露出来。

    甚至刘羽得到消息后,雷霆出手的果断,在所有人都不理解的时候,为了大汉天下、为了黎民百姓、为了陛下,不惜铤而走险,以孤勇者的身份独自负重前行。

    ——反正总结起来,这份功劳独属于他刘羽的!

    毌丘毅的奏疏则是陈说封谞到达冀州常山后,对刘羽的下马威、对刘羽的造谣中伤、栽赃陷害,与太平道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事情。

    两人的奏疏结合起来,都在所“封谞和太平道意图谋反”。可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

    “陛下,这不过是他们已经串通好的说辞罢了!如今封谞和太平道锒铛入狱,完全都是刘羽的片面之词。最重要的是,他们连所谓的证据都没有提起!”

    “对啊!证据是什么?!到底是什么证据可以让刘羽先斩后奏?冒着僭越之举、欺君之罪越俎代庖的?!到底是发现证据,还是被封谞查出问题狗急跳墙啊?!”

    “陛下,臣请派遣使臣立刻前往冀州探查。此事必有蹊跷,不能听信刘羽片面之词!封谞有没有意图谋反我不知道,但刘羽囤积粮草、积蓄民望、图谋不轨,这是确凿证据啊!”

    “陛下……”

    …

    这些人完全就不信刘羽的奏疏。

    一直请求派遣使臣,联手廷尉前往冀州探查。到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还不是他们说了算了?!

    欺上瞒下,这可是世家豪强联手地方势力的家常便饭!

    汉帝刘宏显然也明白这一点,他没有表态,他在等,等刘焉这位冀州刺史的奏报。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刘焉不可能毫无反应的!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刘羽不过是并州刺史,他在冀州越俎代庖行使军政权利,靠的是汉帝刘宏给他的五百精兵,以及他开府招募的文臣武将。

    但就凭这五百多精兵,怎么可能在冀州只手遮天?!

    而冀州刺史刘焉,他可是有监察官员,在危机时调兵遣将的职权,冀州可是有数万兵马,刘羽五百多精兵,靠什么去只手遮天!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宏觉得刘羽所说的事情,可能是真的!

    不然真的无法解释,一个家道中落的汉室宗亲,一个刚刚任职并州刺史,还没有赴任发展根基的无根之萍,他凭什么在冀州发动叛乱?!

    刘羽脑子瓦特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刘宏想要听听第三方的说法——冀州还有刘焉这位汉室宗亲!

    满朝文武的弹劾、吵闹,刘宏置若罔闻、冷眼旁观。等待刘焉奏报的时候,他已经在假定这件事情是真的,那么面对太平道遍布天下的信徒,又该如何处理!

    这种等待之中,刘焉的奏报也终于到来了!

    别看刘羽和毌丘毅的奏疏先一步发出,但刘焉可是冀州刺史,已经发展多年,有着独属于他的情报渠道和输送渠道,这种速度,几乎令刘焉的奏报,不过只是慢了一步。

    而这一次,刘焉除了奏疏之外,还带来了一个包裹!

    当汉帝刘宏看完刘焉的奏疏后,神色已经阴沉的可以滴出水来了,他冷声道:“打开包裹!”

    满朝文武噤若寒蝉的时候,张让颤颤巍巍的打开刘焉一并送来的包裹,旋即将里面的物品公之于众!

    “哗——”

    “传、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怎么在刘焉手中?!!!”

    “不对!这不是传国玉玺,你们快看,这是完好无损,没有摔坏边角,黄金修补的整块印玺!!!”

    “这、这是……”

    满朝文武惊疑不定的时候,汉帝刘宏沉声道:“念!刘焉的奏疏,直接念!”

    当张让颤颤巍巍念完之后,偌大的崇德殿内,竟鸦雀无声!

    这个赝品传国玉玺,竟是太平道私下镌刻!一切的样式,都是封谞透露出去的!

    实在大逆不道!!!

    死罪!!!

    这就是诛九族的死罪!!!

    封谞和太平道……真的意图谋反!!!

    他们甚至准备了赝品传国玉玺和冠冕帝服!!!

    “呵呵呵!这衮服比朕身上所穿的衮服都更好啊!!!呵呵呵!这传国玉玺雕刻的栩栩如生,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个才是真的呢!!!”

    汉帝刘宏摸着衮服,这毕竟是现代工业化之后的产物,虽然都是丝绸,但经过化学加工和工艺技法,完全超乎想象,属于跨时代产物!

    重要的是,这个衮服是新的!

    崭新的衮服,经过双穿门过滤之后,比刘宏身上这个穿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衮服,可是舒适柔软太多了,还散发着清香味!

    但在场文武没有感慨,噤若寒蝉!

    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汉帝刘宏的雷霆之怒在酝酿,不少人瑟瑟发抖,惊恐不已!

    此次,怕是比“党锢之祸”更加恐怖的影响就要爆发了!

    “查!!!”

    刘宏只是说了一句话:“牵连者,诛九族!!!”

    轰!!!

    汉帝雷霆之怒酝酿下,一场狂风暴雨席卷天下十三州!

    ……

    光和三年(年),八月,太平道密谋谋反,因真定侯刘羽警觉,事败,汉帝震怒,京师官兵全力逮捕太平道信徒,株连达官权贵者千人,无名小卒者上万。

    天下十三州自查,因此事株连不计其数,天下惶恐,人人自危。各地夷狄、叛贼借机作乱,因朝廷提前警觉,又因太平道准备不足,猝不及防下,难以形成反扑之势。

    这场曾经席卷天下,令东汉朝廷名存实亡的“黄巾起义”,就这样被硬生生提前遏制了!

    而这一切的唯一大功臣是——真定侯刘羽!

    经过数月的自查、清剿、株连,汉帝刘宏事后收到地方传报的细节,大惊失色!

    若是没有刘羽提前警觉,令朝廷有了事先准备,真让太平道做好谋反准备,大汉……有亡国之危!

    细思恐极!!!

    但也反衬出真定侯刘羽的功劳!

    汉帝刘宏因此于朝会中提出,加封真定侯刘羽为常山王!

    ……

章节目录

双穿门:我能往返汉末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余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事并收藏双穿门:我能往返汉末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