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结盟和科举

    崇祯皇帝还真没料错,又过去了一年之后,满清这边,还真是有不少人想要报仇,出兵关内了。

    崇政殿内,当满清的亲王贝勒齐聚一堂,又一次年底议事的时候,就有多铎、豪格、尼堪等人,纷纷向摄政王多尔衮提了出来。

    “我大清从太祖起兵以来,何以有过如此惨败?如今实力更为强大,该是报仇的时候了!”

    “没错,那明国皇帝还不在京畿之地,正好我们进关,打他个首尾难顾!”

    “不能再给明国皇帝从容平叛的机会,必须立刻进关!”

    “……”

    多尔衮听着他们在那说话,自己则沉默不语,显然也是在思考。

    去年从各方渠道,大清这边终于获悉了一些关内的一些消息。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那明国皇帝亲自领兵南征北战,竟然打败了各路造反的贼军,除了少数地方之外,就快平定天下了!

    一个没有内乱的明国,绝对是一个强大的明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说真的,听到这些消息之后,多尔衮还真是想立刻就领兵进关,不给明国皇帝从容平定关内的机会。

    可是,他是大清摄政王,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不能因为一个想法就做什么。

    首先,多尔衮要考虑的,就是如果再攻入关内的话,能不能打赢,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

    大清虽然吞并了朝鲜,能筹集更多的兵力和粮草,但是绝对不能像上一次那样惨败。如果是一而再的失败,那对大清的军心士气影响就太大了!

    虽然明国皇帝在外征战,但他之前麾下的得力干将,比如那周遇吉等人,可都是镇守在长城一线,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当然,影响多尔衮做出决断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大清内部。

    经过这一年的时间,大清内部各族之间的裂痕,在吞并朝鲜的过程中已经弥合了一些,不像上一次刚交换俘虏之时对立。但是,裂痕毕竟还是有的,特别是对汉人的裂痕,最为明显。

    可是,对于朝鲜的治理,还真别说,多亏了汉人,特别是范文程和洪承畴两人,他们分别治理朝鲜南北两部分,能迅速稳定民心,把叛军都驱逐在海上不敢骚扰陆地,就是他们的能力了。

    不过负责朝鲜南部的洪承畴也传来了一个消息,让多尔衮不敢掉以轻心,那就是倭国的问题。

    他正在想着时,崇政殿内闹哄哄的场景,终于安静了不少,由多铎大声问多尔衮,让他做出决定。

    多尔衮听到这个话,回过神来,便表情严肃地说道:“朕知道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不要忘记了,如今我们大清还有倭国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一旦我们发起对明战事,而倭国又登陆朝鲜的话,我们大清就会两头作战,此非我大清能承受也!”

    自从吞并了朝鲜,多尔衮被尊称为皇叔父摄政王之后,他就自称“朕”了。

    此时听到他的话,崇政殿内的亲王贝勒都愣了下。

    倭国的事情,他们当然是知道的。之前吞并朝鲜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朝鲜人逃到了倭国去,随后倭国那边就开始和大清这边接触了。

    要说倭国是为朝鲜出头,想帮朝鲜要回被大清吃掉的领土,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倭国看到他们以前没吃掉的朝鲜,竟然被大清给吃下,有些眼红而已,想要分点好处。

    不过大清这边,之前已经有分歧,觉得他们好不容易吞下朝鲜,凭什么给倭国好处?

    而多尔衮也是刚在关内吃了一次大败仗,急于从朝鲜找回损失,因此也没理倭国。

    但是这一次,洪承畴的奏章,也让他重视起来了。

    这不,在他问出问题之后,崇政殿内的亲王贝勒都没人说话,他就知道,在场这些人都是打仗出身,肯定知道目前的大清是无法承受两头作战,特别是和明国以及倭国两个大国作战,更是不现实。

    于是,多尔衮便再开口说道:“据洪承畴所奏,当前倭国当权的,乃是德川幕府,其实无心外战,只想巩固其岛国权力,和以前丰臣秀吉为王时不同。因此,他建议大清这边不妨给予其一些好处,合则可双赢!”

    他这是第一次公开说,因此在场不少人都有点意外。

    多铎最先开口,当即大声说道:“汉狗不可信,谁知道他是不是包藏了什么祸心?”

    已经不再担任摄政王的济尔哈朗却露出关切之意,问道:“如何合则双赢?”

    多尔衮听到他们的说话,对于自己坚定拥护者多铎对汉人的仇视,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一点都不想和多铎说话,只是转头看向济尔哈朗说道:“购买倭国的火铳火药之类,让倭国能赚钱,而我们大清的实力也能进一步加强。如有必要,还可以雇佣倭国的倭寇,为我大清骚扰明国沿海,让明国不能专心剿贼!”

    “他以为,第一件事情,应该很容易达成。第二件事情,据他从倭人那边获悉的消息,其实也不难。那德川幕府其实不想他国内有太多的武士,如果能把那些武士处理掉,还能赚一大笔的话,未必会不愿意。”

    济尔哈朗听了,露出赞许之色道:“这个提议看似不错,要是有可能,再从倭国买粮食也是可以的。朝鲜有几处地方大旱,去年饿死了不少人。”

    大明这边天灾不断,辽东和朝鲜等地,自然也好不到那里去。

    满清吞并了朝鲜,虽然是想把朝鲜变成满清的真正国土,可遇到灾情的时候,还是有内外之分。一年所得粮食,先运回辽东,满足了辽东这边之后才可能轮到朝鲜。

    因此,崇祯十九年这一年,朝鲜还是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豪格听到,插嘴说道:“买火器还可以,买粮食给朝鲜狗,钱多了烧的。”

    多尔衮则是微皱着眉头说道:“大清没有入关之后,进项减少,钱财之交易,还是要用到刀刃上。倭国那边,收成也不是很好。要向倭国买粮,价格会很高的。”() ()

    满清的钱财来源,大部分是靠抢。

    以前的时候,少吃少喝了,就进关劫掠一次,就能抢得盆满钵满,转手又能用抢来的钱财向晋商购买物资。可如今,进关再去抢已是不可能,能和满清交易的晋商也被明国朝廷端掉了。

    满清又穷了!

    听到他的话,济尔哈朗便回答道:“如此,我赞成先买火器火药。”

    朝鲜人的命,哪怕在最沉稳的济尔哈朗这里,一样是狗屁不是。

    代善已经病死,阿济格又被明国皇帝擒杀,因此济尔哈朗的意见非常重要。多铎虽然不时嚎叫,但是基本上不会反对多尔衮的意思。至于豪格和尼堪等人,还不够看。

    最终,多尔衮便做出决断,传旨给洪承畴那边,让他和那边的满臣向倭国沟通示好,愿意高价购买倭国的火器火药;要是有可能,也愿意出一部分钱给倭国的大名,让他们派手下武士以倭寇之名去劫掠明国沿海,所得物资归倭国所有,大清这边不要。

    对内,多尔衮继续迁移剃发易服之后的朝鲜人充实辽东,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当然,也挑选一些人训练,成为大清军卒。

    对于草原上,大清还是以铁杆盟友科尔沁族为依托,继续执行和亲,互相嫁娶,要他们进贡战马,毛皮之类,或己用,或用于和倭国交易。

    这么一来,满清和大明的国策基本上都是差不多,以休养生息为主。犹如两头猛虎,在舔着爪子,养精蓄锐,以待来日再战。

    ………………

    在崇祯皇帝领御前直属标营从运河坐船南下之后,文华殿内,监国太子朱慈召开会议,讨论他父皇交给他们的事情,就是选拔各行业的状元、探花和榜眼。

    只听朱慈带着一丝为难说道:“孤考虑了几天,这各行业之比试,似乎并不容易,首先便是什么行业先比试,孤想听听诸卿的想法?”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道:“父皇临走之前可交代过,此事一定要办好,还请诸卿务必重视,同心协力,办好此事!”

    听到这话,被朱慈召来的六部尚书、侍郎,内阁和司礼监的太监,皆是露出为难之色。

    当时皇帝说得很重,还说这事办的好不好,也是考验当官是庸才还是人才,因此,他们回去之后,其实也都有想过。

    皇帝就一句话的事情,真得仔细去想想,发现问题真的不少。

    文华殿内沉默了一会之后,内阁辅臣方岳贡出列奏道:“微臣以为,百业农为先,因此农事当要比试。但是,如何比试,微臣想不明白。”

    听到他开口了,同为辅臣的蒋德也出列奏道:“是啊,农事便是种田,可这种田,绝非一朝一日可成。总不能在城外拨出一块粮田,看谁种得好,收成多吧?如果比试的人很多,怕是京畿之地的农田都不够他们种的。”

    虽然皇帝说了,这种比试的前三名有举人待遇,但是不能为官。可只是举人能有的优免之类,就足以让那些种田的发疯,不加限制的话,肯定都会试上一试的。

    听到蒋德说得困境,户部尚书倪元璐也跟着出列奏道:“这比试是在地方先比试,然后再到京师比试,还是说直接京师比试?如果地方先试的话,怕是陛下凯旋之前得不到结果吧?还有这费用问题,是应试者自己负担还是朝廷出钱?比如农事,如果那些老农自己负担,又有几人有钱能到京师来比试?”

    礼部尚书等人听了,也都是出列奏对,把他们想到的困难说了下,让朱慈更是头大了。

    不但是农事,还包括其他,远比他自己一个人想的时候更为复杂难办!

    谈论了半天,就连最终定哪几个行业先比试都有争论,更不用说,如何比试的事情了!

    最终一连商议了三天,都有些累了的这些人,都想早点结束这个折磨他们的事情了。

    于是,方岳贡出列奏道:“殿下,微臣以为,不如仿造科举来比试,比如农事,朝廷出题让地方先应试,可出一些农事有关的题,天下各州县前几名的入京师再进行比试,依旧是出题解答方式,如此便能评出前三名。”

    说到这里,他又马上补充道:“不止是农事,包括铁匠、做买卖的等等,皆可如此行事!”

    其他人听了,眼前顿时一亮。

    但是,朱慈听了之后,却是皱着眉头说道:“商人还行,但可那些老农,匠人等等,大都不识字,如何应试?”

    仿造科举,那就是做题,只是不以四书五经为考题。类似这种的,在唐朝科举刚开始有的时候,其实也有,比如算术之类都有过科举。

    此时,听到太子的话,新任左都御史刘宗周马上出列奏道:“陛下求得是各行业的人才,如若连识字都不会,如何能成各行业的人才?微臣以为,方阁老此议可行!”

    其他人听了,也纷纷跟着出列附和。

    一是他们实在被这个事情给折磨烦了,二是这么做的话,最终得到各行业前三名的,大都还会是读书人,对于他们这些文官来说,就最是能接受的了。

    朱慈虽然感觉有些不对,但是架不住这些文官一个个都是这么说,最终他也觉得,连识字都不会的,怎么能成为大明朝各行业中最顶尖的人才?

    并且这样比试的话,才最具备可行性。最终,他便同意了这个提议。

    也因为这个操作起来会简单,他们便一口气商议了农商渔医等等共十个行业进行比试。

    因为崇祯皇帝把这个事情交给他们做,因此不需要向崇祯皇帝请旨,向大明各州县发出了邸报。

    一时之间,整个天下都轰动了,竟然还有这样的科举!

    崇祯皇帝这边,其实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收到在太子身边的王承恩发出的密奏。对于这个事情,他并没有发表意见,只是继续赶往云贵,做他自己的事情。

章节目录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叫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叫天并收藏上吊之前,崇祯掀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