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万重(番外)
昭宁八年,凌烟阁。
戴着斗篷面纱的青衣男子牵着黄发垂髫的小女孩进了店,随口吩咐了伙计几声,挑了个包间等待美味佳肴的呈上。
一十六七岁的黄衣少女姗姗来迟,手中提着两坛子酒,清冷的面容上带着些许侠义,颇有英姿飒爽之态。
“姐姐,要抱抱。”女孩坐到那少女身边,拉着她的袖摆撒娇道。
少女单手抱起她,放到自己腿上,又看了看对面的青年,不禁道:“怎么?要出来的是你,闷闷不乐的也是你……”
青年心中不豫,瞥了她一眼,自顾自拔开酒坛盖子,斟了一碗,一饮而尽,不再多言。
女孩察觉到了青年周身萦绕的郁结之气,怯怯地缩进了少女的怀里。
*
自从她有记忆开始,青年的情绪就极度不稳定。
当然,这种不稳定不是喜怒无常的不稳定,而是一种表面极其平淡,内心却波涛汹涌的不稳定。
女孩是有点害怕他的,但这种害怕不是畏惧,而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胆怯。
青年总是在某个瞬间因为某个细节陷入无状的落寞中,随后极力压制着悲伤的袭来,皮笑肉不笑地佯装无事。
比如去岁的某一天,她进了趟城,见城里的姑娘都爱绘花钿,回来便缠着少女,非要她帮忙在眉间绘一五瓣桃花。
待女孩兴高采烈地去找青年的时候,青年的反应却着实让她吓了一跳。
“义父,这花好看吗?师父姐姐帮我画的。”
青年正坐在院中,盯着远处发呆,此刻却微微一怔,眼中雾气翻涌,仿佛被人抽了魂一般,僵了片刻。
他随后伸手用帕子轻轻擦去女孩眉间的花钿,魂不守舍道:“朝曦,这在脸上涂涂画画的,对皮肤不好,日后还是别画了……”
说完,青年悄无声息地起了身,拖着步子进了屋,背身将房门关上。
女孩站在原地,愣了良久后哭了起来。
后来,她那师父姐姐告诉他,那青年许是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想到了她那素未谋面的义母。
*
在青年的印象里,那个人总爱在眉间绘一朵五瓣桃花。
他本以为是她爱美,喜打扮,可后来才知道,她曾一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慎被刺中了眉心,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疤痕,为了不暴露身份,不得不以绘以花钿掩盖。
“可你为什么只绘桃花呢?”
“因为只有五瓣桃花才能正好盖住这痕迹,多一瓣少一瓣都不行。”
*
今日,女孩又跟着青年来城里,那青年一言未发,只是牵着她先去了一座精致华美的府邸,慢悠悠地走遍了所有的亭台楼阁,待到出府时已是日上中天了。
她跟着青年进了店准备用午膳,那师父姐姐去取了酒,片刻后才到。
在她的印象中,她那师父姐姐的年纪虽看着比青年小,却总是对他颐指气使的,甚至时常斥责那青年,而青年也不恼,只是低头默默不语,仿佛两人差着辈儿。
有一日,她实在忍不住问她那师父姐姐了:“姐姐,你跟义父到底什么关系啊?”
师父姐姐愣了一会儿,良久后才答道:“我是他师父。”
*
包间里只有三个人,可菜却点了满满一桌。
青年全程低头细嚼慢咽着,而那师父姐姐饭量向来大,不过片刻的功夫,一大桌菜便风卷残云了。
女孩吃饱后,拿着店里小厮送上的一桶竹签抽着玩。
“义父,这几个字念什么?”女孩见青年脸色好了些,凑上去问道。
青年垂眸,漫不经心地答道:“万事胜意,平安喜乐。”
“那这几个字呢?”女孩将那签翻到背面,问道。
青年的目光忽地滞住了,黏在她掌心的那根竹签上,看得女孩有些发怵,怯怯问道:“义父,你怎么了?”
青年颤着两根莹白的手指,衔起女孩手中的竹签,半晌后掉落。
等到朝露结账回来的时候,青年正发了疯似的在布满竹签的桌子上一根根地找着,每看过一根便扔到地上。
女孩坐在一旁似是受了惊,哭得抽抽嗒嗒。
朝露一下子慌了神,一边安抚着那女孩一边想要阻止云卿翻看那些竹签,奈何此地人多,她不便施展仙术,光是安抚那孩子便已经分身乏术了。
待青年扔完手中的竹签,仍没看到自己想要的那根,猛地抓住一小厮问道:“这是什么签?”
小厮被他两只湛蓝的眸子死死盯着,心中惊了惊,半晌后怯怯开口道:“近几年流行的祸福签,一桶有一百根。”
青年直接趴在地上,数着自己扔掉的竹签,整整好几遍,九十九根,只有九十九根……
“还有一根去哪了?”
那小厮吓得跪在地上:“公子,小的上月刚来,不太清楚,您莫要为难小的了。”
青年撒开腿,依次抓着店里的每一个小厮,逼问着消失的那根签究竟去了哪里,直到一个年纪略大的小厮开口道:“三年前,有一个姑娘来这儿,给了我十两银子,说……说那根签她买下了。”
青年石化在原地,很久后才问道:“那姑娘长什么样?”
凌烟阁顾客往来繁多,一个女子的长相照道理那小厮应是不记得的,可许是那女子给的银子够多,让他记忆犹新,也可能是那女子的容貌过于出众,使得见者难忘:“穿着红色衣服,很漂亮,眉间有一朵桃花。”
青年眼里的蓝焰渐渐熄下去了些,沉默了良久后颤声问:“那你还记得那签上写着什么?”
小厮想起那姑娘买下那根签时,他因为心中纳闷而特地看了眼,可惜只看到了对着自己的那面:“我只看到了一面,写的是‘永失所爱,孤独终老’。”
一道无形的天雷顷刻间劈下,青年直愣愣地往后摔去,朝露一手抱着朝曦,一手迅速地推过一把椅子,青年将将好倒在了那椅子上。
他的思绪飞一般地闪掠回八年前的那个冬日,他从密密麻麻的竹签中抽出那根“容颜永驻,长命百岁”签时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运气好透了,因而在她要求他兑现承诺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如果他看到的是另一面,他又会怎么做……
可惜,人生是没有如果的……
*
昭宁十八年,春。
一男一女身着布衣走在夜市摊头,腰间缠着软剑。
“殿下,我们都在这儿守株待兔这么多天了,也不见可疑的人,是不是中间哪步出了问题。”少女道。
青年冷眼看向她:“你的意思是本宫判断有误?”
“没,没……”少女霎时结巴,“属下不敢。”
“才三日而已。”青年道。
三日还不够久啊,这刺客真是沉得住气,少女显然已经没了耐心,神情有些松懈,忍不住地左顾右盼,被集市上大大小小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
“想要什么,去看看吧。”青年提议道。
“不……不捉刺客了?”
“酉时三刻已过,只能明日行动了。”
少女收了原本张开的内息,整个人放松下来,兴冲冲地跑到琳琅满目的摊位前,上上下下地打量着。
青年还是没有放松警惕,默不作声地跟了上去。
少女站在一卖糖人的摊位前片刻,伸手摸了摸袖子,又掏了掏胸口的布袋,黯然地垂下了头。
正当她悻悻想要离开的时候,旁边伸来一只与那布衣袖子不相称的手,手指纤长,手掌白皙,掌中带着薄茧,躺着枚铜板:“掌柜,我要一个糖人。”
当那晶莹的糖人递到青年面前,他没有接,只是抬了抬下巴,朝着那少女的位置道:“给她。”
少女有些错愕,他还以为青年买这糖人是自己吃的,愣了一会才接过,回道:“多谢殿下。”
青年没有说话,待甜味入口后,少女又问道:“真是没想到殿下出来抓刺客还随身带钱了。”
青年双手环抱在胸前,迈着步子道:“在闹市中抓刺客,钱可是个好东西,需要的时候随手一撒,不费吹灰之力,便能阻断刺客的去路。”
世人皆逐利,若是能聚起一大拨捡钱的人,确实能有效地在短时间内挡住刺客的去路,这法子虽不高明,却很实用。
两人行了一段路,少女的目光又被一扇子摊吸引了过去,这扇子摊的底下摆着各式各样的折扇,上头绘了不少字画,琳琅满目,堪称精美。
但是最吸引她注意力的还是挂在摊头支架上的那一排,扇子是半旧的,显然已经有很多年了,她循着那一连串的山水画望去,只觉得上头的字有种说不出的眼熟,目光又从前往后浏览一圈,最终停在了结尾处的落款上: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不好意思姑娘,这扇子我们不卖,爹爹说这些镇摊之宝,可以招财,已经挂了二十多年了。”那摊主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若是姑娘喜欢,可以买这些高仿的版本。”
少女的目光在那些新扇子上逡巡了一圈后摇摇头:“新是新,但总是没上头的古色古香,罢了,艺术品这种东西向来是可遇不可求的。”
戴着斗篷面纱的青衣男子牵着黄发垂髫的小女孩进了店,随口吩咐了伙计几声,挑了个包间等待美味佳肴的呈上。
一十六七岁的黄衣少女姗姗来迟,手中提着两坛子酒,清冷的面容上带着些许侠义,颇有英姿飒爽之态。
“姐姐,要抱抱。”女孩坐到那少女身边,拉着她的袖摆撒娇道。
少女单手抱起她,放到自己腿上,又看了看对面的青年,不禁道:“怎么?要出来的是你,闷闷不乐的也是你……”
青年心中不豫,瞥了她一眼,自顾自拔开酒坛盖子,斟了一碗,一饮而尽,不再多言。
女孩察觉到了青年周身萦绕的郁结之气,怯怯地缩进了少女的怀里。
*
自从她有记忆开始,青年的情绪就极度不稳定。
当然,这种不稳定不是喜怒无常的不稳定,而是一种表面极其平淡,内心却波涛汹涌的不稳定。
女孩是有点害怕他的,但这种害怕不是畏惧,而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胆怯。
青年总是在某个瞬间因为某个细节陷入无状的落寞中,随后极力压制着悲伤的袭来,皮笑肉不笑地佯装无事。
比如去岁的某一天,她进了趟城,见城里的姑娘都爱绘花钿,回来便缠着少女,非要她帮忙在眉间绘一五瓣桃花。
待女孩兴高采烈地去找青年的时候,青年的反应却着实让她吓了一跳。
“义父,这花好看吗?师父姐姐帮我画的。”
青年正坐在院中,盯着远处发呆,此刻却微微一怔,眼中雾气翻涌,仿佛被人抽了魂一般,僵了片刻。
他随后伸手用帕子轻轻擦去女孩眉间的花钿,魂不守舍道:“朝曦,这在脸上涂涂画画的,对皮肤不好,日后还是别画了……”
说完,青年悄无声息地起了身,拖着步子进了屋,背身将房门关上。
女孩站在原地,愣了良久后哭了起来。
后来,她那师父姐姐告诉他,那青年许是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想到了她那素未谋面的义母。
*
在青年的印象里,那个人总爱在眉间绘一朵五瓣桃花。
他本以为是她爱美,喜打扮,可后来才知道,她曾一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慎被刺中了眉心,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疤痕,为了不暴露身份,不得不以绘以花钿掩盖。
“可你为什么只绘桃花呢?”
“因为只有五瓣桃花才能正好盖住这痕迹,多一瓣少一瓣都不行。”
*
今日,女孩又跟着青年来城里,那青年一言未发,只是牵着她先去了一座精致华美的府邸,慢悠悠地走遍了所有的亭台楼阁,待到出府时已是日上中天了。
她跟着青年进了店准备用午膳,那师父姐姐去取了酒,片刻后才到。
在她的印象中,她那师父姐姐的年纪虽看着比青年小,却总是对他颐指气使的,甚至时常斥责那青年,而青年也不恼,只是低头默默不语,仿佛两人差着辈儿。
有一日,她实在忍不住问她那师父姐姐了:“姐姐,你跟义父到底什么关系啊?”
师父姐姐愣了一会儿,良久后才答道:“我是他师父。”
*
包间里只有三个人,可菜却点了满满一桌。
青年全程低头细嚼慢咽着,而那师父姐姐饭量向来大,不过片刻的功夫,一大桌菜便风卷残云了。
女孩吃饱后,拿着店里小厮送上的一桶竹签抽着玩。
“义父,这几个字念什么?”女孩见青年脸色好了些,凑上去问道。
青年垂眸,漫不经心地答道:“万事胜意,平安喜乐。”
“那这几个字呢?”女孩将那签翻到背面,问道。
青年的目光忽地滞住了,黏在她掌心的那根竹签上,看得女孩有些发怵,怯怯问道:“义父,你怎么了?”
青年颤着两根莹白的手指,衔起女孩手中的竹签,半晌后掉落。
等到朝露结账回来的时候,青年正发了疯似的在布满竹签的桌子上一根根地找着,每看过一根便扔到地上。
女孩坐在一旁似是受了惊,哭得抽抽嗒嗒。
朝露一下子慌了神,一边安抚着那女孩一边想要阻止云卿翻看那些竹签,奈何此地人多,她不便施展仙术,光是安抚那孩子便已经分身乏术了。
待青年扔完手中的竹签,仍没看到自己想要的那根,猛地抓住一小厮问道:“这是什么签?”
小厮被他两只湛蓝的眸子死死盯着,心中惊了惊,半晌后怯怯开口道:“近几年流行的祸福签,一桶有一百根。”
青年直接趴在地上,数着自己扔掉的竹签,整整好几遍,九十九根,只有九十九根……
“还有一根去哪了?”
那小厮吓得跪在地上:“公子,小的上月刚来,不太清楚,您莫要为难小的了。”
青年撒开腿,依次抓着店里的每一个小厮,逼问着消失的那根签究竟去了哪里,直到一个年纪略大的小厮开口道:“三年前,有一个姑娘来这儿,给了我十两银子,说……说那根签她买下了。”
青年石化在原地,很久后才问道:“那姑娘长什么样?”
凌烟阁顾客往来繁多,一个女子的长相照道理那小厮应是不记得的,可许是那女子给的银子够多,让他记忆犹新,也可能是那女子的容貌过于出众,使得见者难忘:“穿着红色衣服,很漂亮,眉间有一朵桃花。”
青年眼里的蓝焰渐渐熄下去了些,沉默了良久后颤声问:“那你还记得那签上写着什么?”
小厮想起那姑娘买下那根签时,他因为心中纳闷而特地看了眼,可惜只看到了对着自己的那面:“我只看到了一面,写的是‘永失所爱,孤独终老’。”
一道无形的天雷顷刻间劈下,青年直愣愣地往后摔去,朝露一手抱着朝曦,一手迅速地推过一把椅子,青年将将好倒在了那椅子上。
他的思绪飞一般地闪掠回八年前的那个冬日,他从密密麻麻的竹签中抽出那根“容颜永驻,长命百岁”签时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运气好透了,因而在她要求他兑现承诺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如果他看到的是另一面,他又会怎么做……
可惜,人生是没有如果的……
*
昭宁十八年,春。
一男一女身着布衣走在夜市摊头,腰间缠着软剑。
“殿下,我们都在这儿守株待兔这么多天了,也不见可疑的人,是不是中间哪步出了问题。”少女道。
青年冷眼看向她:“你的意思是本宫判断有误?”
“没,没……”少女霎时结巴,“属下不敢。”
“才三日而已。”青年道。
三日还不够久啊,这刺客真是沉得住气,少女显然已经没了耐心,神情有些松懈,忍不住地左顾右盼,被集市上大大小小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
“想要什么,去看看吧。”青年提议道。
“不……不捉刺客了?”
“酉时三刻已过,只能明日行动了。”
少女收了原本张开的内息,整个人放松下来,兴冲冲地跑到琳琅满目的摊位前,上上下下地打量着。
青年还是没有放松警惕,默不作声地跟了上去。
少女站在一卖糖人的摊位前片刻,伸手摸了摸袖子,又掏了掏胸口的布袋,黯然地垂下了头。
正当她悻悻想要离开的时候,旁边伸来一只与那布衣袖子不相称的手,手指纤长,手掌白皙,掌中带着薄茧,躺着枚铜板:“掌柜,我要一个糖人。”
当那晶莹的糖人递到青年面前,他没有接,只是抬了抬下巴,朝着那少女的位置道:“给她。”
少女有些错愕,他还以为青年买这糖人是自己吃的,愣了一会才接过,回道:“多谢殿下。”
青年没有说话,待甜味入口后,少女又问道:“真是没想到殿下出来抓刺客还随身带钱了。”
青年双手环抱在胸前,迈着步子道:“在闹市中抓刺客,钱可是个好东西,需要的时候随手一撒,不费吹灰之力,便能阻断刺客的去路。”
世人皆逐利,若是能聚起一大拨捡钱的人,确实能有效地在短时间内挡住刺客的去路,这法子虽不高明,却很实用。
两人行了一段路,少女的目光又被一扇子摊吸引了过去,这扇子摊的底下摆着各式各样的折扇,上头绘了不少字画,琳琅满目,堪称精美。
但是最吸引她注意力的还是挂在摊头支架上的那一排,扇子是半旧的,显然已经有很多年了,她循着那一连串的山水画望去,只觉得上头的字有种说不出的眼熟,目光又从前往后浏览一圈,最终停在了结尾处的落款上: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不好意思姑娘,这扇子我们不卖,爹爹说这些镇摊之宝,可以招财,已经挂了二十多年了。”那摊主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若是姑娘喜欢,可以买这些高仿的版本。”
少女的目光在那些新扇子上逡巡了一圈后摇摇头:“新是新,但总是没上头的古色古香,罢了,艺术品这种东西向来是可遇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