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傻子。

    但利益让人甘愿成为傻子。

    什么是好的,很多人明白,但装作不明白。

    什么是坏的,做那些事的人最清楚,但一定要颠倒黑白,冠冕堂皇的把坏的说成是好的。

    反对洛长青的人,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团体。

    如果他们真的串联起来,真的结合到一起,那可真是无法战胜了。

    但事实是不可能,同一个阶层中,互相之间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总有人不介意用某些人的死,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富贵。

    自古以来大多数的君王总是会让朝廷上分成两派或者更多的派别。

    有些人将这个称之为帝王心术,并将其奉为圭臬,认为是治国的不二法门。

    每当看着臣子在帝王心术下,不得不按照既定的路线去走时,心中总会升起一些洋洋得意的心思,看着自己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间,从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智商上的优越。

    但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觉,自从科举兴盛以来,从底层爬起来的大臣,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君王会的帝王心术,他们又怎么可能不会,之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只不过是形势比人强,身为臣子想要战胜君王,本就太难。

    洛长青敢于悍然发动这一场从上而下的改革,就是打定主意,认为在大唐内部不可能出现团结起来反对自己的声音。

    在过去,每次都是如此,他总能从中找出破绽,然后将反对最凶的人打下去,进而通过打倒一部分人,向大唐释放一部分的活力。

    但这一次他有些失策了。

    失策的点并不是因为他的做法有什么大问题,而是因为他有些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他升任帝国首席宰相之后,他所见到最多的就是数据,从下面呈递上来的数据,在过去洛氏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如果是在过去的时代中,社会的变化几乎是不存在的,整個世界几乎是静态的,通过数据以及过去的经验,就能够判断帝国内部的思潮变化,以及百姓的生存状态。

    但现在不同了,帝国的土地是如此的广袤,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思想每时每刻都在碰撞和交流,互相交流和影响。

    帝国内部的变化也是如此的快速,如果不能时时刻刻的去了解,很容易就会失去对基层的认知。

    比如在帝国内部,江南行省、岭南行省和安南行省等地的交流,是远比帝国想象中更多的。

    越交流越保守。

    帝国的长江以南,安南以北广袤的土地上,存在着大量的土地贵族和官绅。

    其中江南地区以官绅为主,全帝国最大的织造厂就在江南,想必北方更温暖的气候让江南的发展很快。

    在江南更向南的地区,其他的南方地区,土地贵族的存在形势就非常落后。

    而且是有意识的落后。

    在这里有相当多拥有王公爵位的土地贵族,他们见到了安南行省的景象,然后深深恐惧,进而反对变化。

    一个贵族,如果没有了仆人和农奴,也没有了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在和商人的交流中要遵循规矩,要正常的付给做工的人金钱,没有大批依附于王府和国公府生存的人,那这个贵族和普通商人还有什么区别?

    一个单纯的爵位吗?

    在诸夏这片土地上,爵位不能说没有用吧,毕竟是贵族的象征,但没有权力的加持,单纯的爵位并不被人放在眼里。

    洛长青开释贱籍的举动,几乎在一瞬间就让许多人嗅到了不好的味道。

    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是相互促进的。

    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后,就会倒逼法律等方面,去适应新的生产方式。

    在江南行省中,女性的地位就远比南方其他行省高,这不是因为江南行省的人道德水平高,而仅仅是因为江南行省的纺织业发达,许多女性都参与了劳动,有了生存的能力。

    在安南行省和岭北行省中,这种趋势就更是远远超过了中原的想象。

    因为当年的战争让这两个地区的青年男性伤亡惨重,于是在蒸汽机出现之后,不得不让女性进入工厂。

    在大部分体力方面女性当然是不如男性的,但有时候能用就行,大唐风气本就开放,经过女主天下后,女性地位又高,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就让女性参与到了工作之中。

    可以说大唐已经做好了社会工业化基本上大部分的前置准备。

    但任何一个国家中,都有大量的保守派存在,之前洛氏所推行的女子科举等,像是上层的玩具,像是帝国的花瓣点缀,从本质上并没有动摇宗法的核心。

    但等到工业化来临,保守的人发现,原来法律已经变化,搭配上女性做工,宗法制真的遭到了破坏,于是在大唐中就出现了一种奇景。

    大唐在前进,但是内部的割裂却越来越严重,洛氏自然是拥抱变化的,对于洛氏而言,可以转型成任何阶层。

    洛氏依靠知识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无论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子,知识总是需要的,知识就是力量,洛氏总是那个有力量的家族。

    但其他人不是,有相当大一批家族,依托于宗法制度来彰显力量,于是他们越来越保守,在前些年,什么有不少人,上书天子要求禁绝一些不利的言论。

    这些言论从帝国中一些比较进步的地区开始发源,背后则是一些新兴的阶层,这些人主张要废除原先的自然经济土地制度,将百姓从土地的束缚中释放出来,让他们进入工厂,进而建造更大的工厂。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呼声,主要是因为很多中原的新兴阶层已经在和安南等行省的竞争中,感受到了压力,安南的人力成本太低了,各方面的环境也更好。

    而在中原经营,首先就要面对人力不足的问题。

    没错,明明帝国人口这么多,但是却人力不足,因为大部分的人口都束缚在土地上,无法参与到工业的生产中来。

    其次就是要面对强势的官府以及无处不在的贵族,尤其是贵族的竞争,他们一个个的都是只出不进的存在。

    明明自己是个废物,但是却阻碍着更先进的人,不能向前,让人感觉无比的恼火,又没有办法。

    在大唐。

    贵族们拥有决定性的力量。

    在这个时候,洛长青出现了,在这道诏令出现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同样的感慨,果然是洛氏。

    这件事由洛氏干出来,完全没有人意外。

    大概也只有洛氏能这么快的说服天子,去做这件事了。

    新兴阶层当然高声欢呼,认为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这是大唐改变的开始。

    而旧贵族则如丧考妣,单纯的释放贱籍,还不至于让他们太过于跳脚,但所谓防微杜渐,现在释放贱籍,以后洛氏想要干什么,他们都不敢想。

    雪花般的反对飞到了天子的宫中,面对这么大的反对声浪,天子也有点慌,小心的对洛长青说道:“洛王,这是怎么回事,朕寻思这道诏令,不至于让人这么大反应吧,贱籍的人口占据天下并不算多吧。”

    洛长青一开始也有些震惊,但经过洛氏智囊团的补充,主要是来自江南地区的情报,他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

    江南地区的洛氏,应该是所有的分支里面,现在发展最好的一个,给予了主支极多的帮助。

    洛长青先是将他们反对的原因给天子分析了一遍,而后沉声道:“陛下,自古以来的改革,有一条定律。

    但凡是这群权贵反对的,我们就越要做,这些人只知道挖国家的墙角,只知道损公肥私。

    最后国家败落,他们的家族却肥得流油。

    现在这件事对国家有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并不过分,即便如此,他们都要反对。

    可想而知,这群人到底安的什么心,他们根本就没把帝国的未来,放在心上。”

    要说在君王面前说坏话,洛氏一般只是不用,并不是不会,洛长青三言两语就把所有反对他的人,打成了见不得国家好的奸佞之辈。

    天子很信任他,而且洛长青说的总是很有道理,他点点头道:“洛王说的有道理,就按照洛王的想法去做吧,朕会给予你足够的支持,这些奏章,以后全部留中不发,让他们见识到朕的态度。”

    洛长青离开宫殿后,脚步变得有些沉重起来。

    “帝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有些迷茫。

    虽然刚才在宫殿中,他说的慷慨激昂,但实际上他非常明白,有时候对天下有好处,但对皇室不一定有好处。

    皇权的运行不仅仅是军事,还有一系列搭配制度而运转的东西。

    其中贵族也是其中的一员,如果这些都出现了问题,那有可能导致整个帝国都崩溃。

    贵族需要皇帝,皇帝也需要贵族,这是一个相互的体系,如果一个体系不需要皇帝,甚至皇帝成为阻碍了,那皇帝的使命就到尽头了。

    ……

    在天子的强有力支持下,洛长青首先就从反对最激烈的南方开始下手清除贱籍,给予他们正常的公民权,这个词是舶来品,在大唐中,没有公民,这个词的含义是自由民,在从前就是士农工商里面的农工商。

    天下间反对的声音一开始特别大,甚至有很多读书人直接咒骂洛长青,骂的还特别狠。

    其中最狠的就是说他数典忘祖,这些制度大部分都是你洛氏的祖先定下来的,现在你却要废除它,还说这是错误的。

    还有就是最老生常谈的,这些贱籍中很多都是洛氏亲自审判的,现在洛氏却当好人,被称作伪善。

    很多读书人开始私下里撰写书籍,要把洛长青的“暴行”记录在上面,要让他“遗臭万年”。

    洛长青对于这些人的行为,主打一个无视,然后就是觉得可笑,觉得他们太过于自不量力。

    他也不是那种挨骂不还手的人,而且站在他对面的人,是一群“犯法分子”,触犯了大唐的法律,许多反对的人下狱。

    洛长青拿出了一个在许多年前就被批评过的东西,那就是党锢。

    不过洛长青的党锢自然和汉末的党锢不同,洛长青将那些犯比较重大罪名的人,安上了党锢。

    在以前,这些人都会被斩首、抄家,然后流放,家人则被打入贱籍。

    现在废除贱籍,他们这些反对的人,倒是第一批得利者,那些本来应该受到惩罚的家属,被判处三代以内不能参加科举以及进入官府。

    从刑律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法律受到当前社会影响的案例,大唐的法律在适应改变。() ()

    ……

    在意识到这么搞不行,洛氏下手一向相当狠之后,他们决定换个方式。

    对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说,只要君王下定决心,改革这种事情,就一定能做成。

    大部分半途而废的,只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君王本身不坚定,面对大量的反对,产生了恐惧,于是有了退缩的心理,这种原因大多数出现在并不如何杰出的人身上,而偏偏这种君王占据了大多数。

    第二种原因则更加常见,那就是君王本身对于执行改革的臣子,并不是特别的信任。

    君王之所以同意改革,仅仅是因为,臣子说服了君王,这实际上非常危险。

    因为这意味着如果另外一个反对改革的臣子同样说服了君王的时候,改革就会停止。

    而说服一个君王其实并不难,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抹黑提出政策的人,这个办法很好用,虽然经常强调不要因言废事,不要因言废人,要辩证的看待,但越是缺什么,就越是强调什么。

    但谁能做到?

    如果一个人被打倒,他的话和行为,都会成为禁忌,即便你说他有些话是正确的,但也会被人指责“你宣扬他的话,就是在支持他”。

    再多的辩解也没用,所以打倒人,不打倒事,很难。

    第二种,将改革的失败呈上来,并且添油加醋,在改革中这并不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大部分的改革都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在改革过程中,可以动手的地方,太多了。

    将这些东西提交上去后,基本上都会有极好的效果。

    可惜。

    这些办法对于洛长青都是没有大用的,正如先前所说,洛长青才是一直和天子见面的那个人,他不给别人上眼药就不错了,更别说别人给他上眼药。

    这些人玩的手段,洛长青都知道,而且比他们更加擅长。

    废除贱籍就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大致上完成,但是洛长青却没有丝毫的欣喜,反而感觉极度的不安。

    仅仅是废除贱籍就花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如果想要彻底将小农经济破除,想要打破现在经济形势,真的能做到吗?

    而且。

    下次天子可就不一定会支持自己了,毕竟按照他了解的事情,下一步是真的要限制君王的权力了。

    这种限制可不是当初那种宰相制度的限制,而是要夺取天子生杀予夺的大权,换句话说,就算是天子有权力,但以后有事,不能随便杀人。

    要破除天子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权力。

    之所以要这么做,并不是单纯的针对天子,而是针对由天子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制度。

    天子的存在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他还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当然,在大唐是两个,以及天子的母族,还有天子的妻族,以及各个妃子的家族,这都是外戚。

    伴随着每一任天子的都会有无数这样的家族出现,这些家族会突然的兴起,并且拥有强大的力量。

    他们会向天子说一些话。

    “那家工厂很好,能不能送给我。”

    而这家工厂是一个在机械方面有天赋的年轻人,奋斗了数十年才拥有的。

    “那个发明我喜欢。”

    这个发明本该让一个年轻人,名留青史,得到无数的财富。

    “那个人我想要他为我工作。”

    一个人就这样失去了追寻自由的道路,然后进入某一座府邸中,得到一个未知的结局。

    在封建时代中,这还不算是特别差的结局,毕竟在那个时代中,为这些皇亲国戚做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大概是最好的结局。

    反正其他人甚至活着都很难。

    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却不是这样。

    洛长青想了很多,他其实年轻已经很大了,毕竟他是有孙子的人。

    现在的洛氏子,只有一两个人待在神都,还是为了照顾他,剩下的年轻人甚至有许多都不在中原,比如曾经让他记忆深刻的侄孙。

    他很想和洛氏的年轻人聊一聊,想知道他们那些年轻人对现在世界的看法到底是什么。

    对现在……大唐……的看法是什么。

    他很担心听到一些评价,但又知道,注定会听到一些评价。

    ……

    洛长青的举动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就有洛氏年轻人,这些人比大多数人都更加关注大唐。

    “从前些时日的诏令来看,家主意识到了大唐内部的问题,准备开始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接下来的帝国,应该会进入一个新的蓬勃的发展期。”

    他们对于洛长青的改革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船小好调头,船大嘛,在一个庞大的帝国中进行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未来的结局不会改变的,大唐是世界的中心,它不是那些远离世界中心的小国,它的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在国际政治中,有一个真理,那就是大国才有资格决定自己的命运,而小国则是棋子,小国的一切,都要看大国的脸色,这诚然是至理名言,但这其中蕴含着另外一重意思。

    小国的命运由大国来决定,所以小国中某一个人或者族群的命运,也由大国决定。

    对于某些王族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没有大国介入的话,小国的王族不可能维系统治,在过去的无数年,大唐已经扶持了很多这样的小国王族。

    大国能够在世界的诸多国家中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

    那大国的命运由什么决定呢?

    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是一个谁都控制不住的东西,除非有一个强有力的存在,从外面干涉,在这个世界上,除非完全体的姬昭出手,否则这是不可能的。

    大唐是世界的中心,谁能干涉大唐呢?

    所以这些洛氏的年轻人,对大唐的评价是,无论如何挣扎,都将不可避免的走向注定的命运。

    这些出身洛氏的年轻人,声音中带着感慨和叹息。

    任何一个洛氏的族人,都不会想要看到大唐帝国的落幕,这是他们的祖先曾经奋斗了四百年的王朝,这个王朝到处都流满了洛氏的血,到处都是洛氏的荣耀。

    如果可以的话,真的没人想要大唐落幕。

    “在民间一直都有人想要让洛氏成为皇族。”

    “但那是不可能的。”

    “两千年的洛氏不王,如此在这个时候做不到遵守,那可真就成了一个笑话。”

    洛氏如果成为了皇族,尤其是在大唐后面成为皇族,那千百年来所奉行的忠义,就成为了一个笑话。

    “一切的历史,都无法再相信了。”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洛氏成为了皇族,那谁还会相信青史上的记载呢?

    那些洛氏在每一个王朝的事迹。

    洛氏在每一个历史关键时刻的抉择,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对仁义礼智信的遵守,对忠诚的诠释。

    都会在洛氏登上帝位的那一瞬间烟消云散。

    他们会说,“谁知道那些历史,是不是被修饰过的,把前朝的历史写的不堪,突显自己的光明,肯定就是这样”。

    这一类的言语,只要略微一思考,就知道是注定会出现的。

    为什么每一代的天子对于洛王都如此的信任,远远超过其他臣子,甚至超过对李氏自己宗王的信任程度。

    因为从李洛合一到现在这种程度,根本就没人想过,洛氏有一丁点可能会篡位。

    在汉朝的时候,洛氏的政治信用很高,但没高到这种程度,所以在汉朝的时候,托孤摄政是一件极其高规格的事情。

    是皇室对洛氏的无比信任。

    但是对于大唐来说,洛氏摄政难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当初文成皇后,她既不是皇太后,也不是摄政,仅仅是一个由辅政大臣指定的辅政大臣,可以说从法理上,没有什么大权的臣子,却连续为大唐选择了三位天子。

    前两位尚且可以说根据顺位继承,但选择中祖光武皇帝的时候。

    可是帝位空悬了很长一段时间,她堂而皇之的摄政,也没人觉得不妥,她又堂而皇之的为大唐选择一位天子,也没有人觉得不妥,而是直接承认了中祖的帝位。

    这就是洛氏在大唐的地位。

    这样的地位,洛氏又怎么可能做出一些事情呢?

    什么东西能够比洛氏两千年积攒的声望更加重要?

    难道是权力吗?

    现在的洛氏还需要那些东西吗?

    可能在推行改革的时候会想,但不值得为了它而付出那么多,况且为了那些东西,而践踏底线,对天下的伤害可能会更大。

    毕竟洛氏所代表的,在某种方面,是人类道德底线,只要洛氏还在哪里,人的心中就始终还有一把秤,还相信这个世上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人性。

    ……

    “家主既然已经意识到了帝国中所存在的问题,那接下来一定会接着去做,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很难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去对整个帝国进行改革,也不知道帝国全部改革完毕,会是什么样子。”

    对于这番猜测,立刻就遭到反对,“根本就走不到考量后来的程度,大唐国内的贵族阶层无比强大,新兴阶层现在占得了一点上风,但都是虚假的。

    看吧,很快贵族们就会真正的出手,新兴阶层玩不过大唐贵族老爷的,到时候要么乖乖在帝国内当狗,重新回到曾经那个时代。

    要么就转移往帝国触手难以触及的地方跑。”

    “是啊,我们不是早就有结论了,帝国内部的现状,在现在是不可能改变的,帝国的军队太强大了。

    可以轻而易举的击败任何试图颠覆帝国的势力,除非整个世界联合起来。”

    “强大的帝国总是从内部开始崩塌,而且现在世界的变化这么快,最近实验室中,好像有了新的发现,如果再次发生一场类似于蒸汽机出现这样的工业大进步,那世界变成什么样子,还真的说不准。”

    “兄弟们,如果,我是说如果,大唐真的有倾覆的那一天,家主以及在大唐食君之禄的族人,该怎么办呢?”

    这一句说完,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这是一直以来所回避的问题,没有人知道该要如何去做。

    “伟大的素王会给我们答案吗?”

    有人这样问着,没有人回应。

章节目录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花非花月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花非花月夜并收藏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