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瑟瑟,雨雾渺渺。建宁宫前的白玉石板上积满了水。朝中几位重臣早被召集了过来。天子昏黄的双眼透过雨幕静静注视着那个跪在雨中的身影,像是在看一棵被风雨摧折了千年仍不肯低头的松。
卢知年说得没错,定疆守土的宝剑不好轻动,因为广宁王无过。萧弘军功赫赫,一身磊落,俯仰无愧于天地。将士们爱戴他,百姓爱戴他,甚至将他视为神明。比起他手中的兵权,更让人忌惮的是人心。京中刚刚安定不久,北地仍有强敌环伺,若要动他,不但需要时机,也需要由头。
此次和谈,与达钽人签下百年不战之约无疑给了天子一个绝佳的时机。而福寿散流入镇北军中一事,则是给了他一个极好的理由。
最近京中流传的福寿散与以往不同,不但极易成瘾,而且更难戒除。前些天一连出了好几起与之有关的命案,天子特命大理寺彻查。数位官员因为此事被牵连入罪,禁军之中也有人遭到罢免。这东西流入了军营,天子自然是要问责的。
换做其他人,遇到祸事,大概会把部下推出来顶罪。萧弘非但没有这样做,甚至宁可自己承下御下不严的罪责也不肯把齐怀安交给大理寺惩办。大理寺卿单兴汶向他要人,他寸步不让,只道齐怀安不是主犯,况且依照大晏律例,一罪不可二罚。人既然已经被他依军法当众处罚过了,就断然没有再罚的道理。
之所以不肯把人交出来,是因为他要保齐怀安的命。在这京城他已经不知道还能信谁了。大理寺表面按章办事,但若有人借题发挥栽赃陷害,一入天牢便会有上百种酷刑轮番伺候,想再活着出来就不容易了。怀安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京中贵胄看萧弘不顺眼的大有人在,如果真要暗箭伤人也该是冲着他来的。既然如此,他宁肯自己一个人扛。
单兴汶在朝中多年,向来行事狠辣。从他手里要不来人,冷哼一声,转向天子,借机奏道:“陛下,广宁王萧弘骄纵自大,御下不严,治军无方,不可为大将。臣请罢之。”
萧弘静静跪着,并不辩白。天子早已有意收回军权。这次的诏令来得如此之快,可见等这个时机已经等了许久。既然如此,辩白也只是白费唇舌。
雨势时缓时急,洇透了他身上的黑衣。背上的刑伤很快又渗出了血,把地上的雨水染成一片浅淡的绯红。
沈晟深深看了他一眼,对单兴汶的话不置可否,便就慢慢耗着。他想看看大将军这身铮铮铁骨能撑到什么时候。
冷雨潇潇,打在身上,寒意直透进骨里。胸中的闷痛越演越烈,咳喘逐渐难以抑制。萧弘终于踉跄了一下,勉强撑住地面,又强迫自己直起身子。他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半个时辰……或者更久……意识逐渐模糊,背上火烧火燎的疼痛又逼着他清醒。皇帝的声音终于再次传来。
“都说镇北军虎狼之师,军纪严明,如今看来也不过尔尔。才刚入京几个月,不光福寿散流入了军营,还扯出了挪用公款,收受贿赂这么多桩事情。广宁王一向就是这样治军的?”
“臣监管不力,难辞其咎。”萧弘沉声应道。
天子的声音隔着雨声,冰冷而遥远。
“既是如此,交出兵符,由其他人代劳吧。”
天子话音一落,仿如巨石入水,却没有掀起多少波澜。宫变后短短几个月间,魏王还政离京,大晏与达钽两国签下盟约,皇帝收回军权的意图早就有迹可循,一切已成定局。在场众人正要附和,却见内侍监卢知年匆匆赶来,上前与皇帝耳语了几句,随后转身而去,不多时又折返了回来。
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断了这场责难。
众人注视下,永安公主沈郁离随着卢知年疾步来到天子面前,脱下挡雨的风帽,深深跪拜下去。
随哥哥离京那日是五月廿八,回到京城已是九月初六,正逢寒露。一路风雨兼程,她比预计回京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两日。出发去北境时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如今却只她一人。
谁都没有想到她会在这个时候独自回来。
在宫门前遇到一脸焦急的韩宗耀时她就知道出事了。她的大将军跪在雨里,像是已经跪了许久。隔着回廊和雨雾,她仅能看到他湿透的衣摆和雨水中丝丝缕缕的血色。皇帝准她进来,无非是想看她作何反应。在场的人几乎全都以为她是赶来求情的,天子也不例外。可一个没有实权的公主又如何能左右天子的决断?他们只是在等她慌张失措苦苦哀求,如此一来,便就把魏王府一道卷了进来。
这像是一场围猎。然而她注定是要让他们失望的。
“陛下,”她的声音疲惫而清冷,一如这场秋雨,“去北境和谈的队伍返京途中遭到达钽人截杀。礼部尚书温大人、鸿胪寺少卿郭大人、北辰卫统领孙大人全部殒命,我兄长摔落山崖下落不明,盟书也已遗失。”
众人闻言无不愕然。这才注意到她裙摆上满是泥泞,裹在双手上的绸布透着血色,显然是被马缰磨烂了手掌。
“遇袭时哥哥说北疆恐有动荡,嘱咐我一定要把消息传回来。皇伯父,只有我一个人回来。”她说着,声音断在了雨里。
天子大骇,“盟书怎会遗失?!”
沈郁离抬眸凄然望向他,并不回答。
沈晟昏黄的双眼一瞬不瞬地与她对视着,像是惊异至极,又像是想从她眼中看出些什么。小公主跪伏在雨中,单薄的仿佛飘落在泥沼中的秋叶。明明一副凄凄楚楚的模样,那双眼睛却又像是隐藏着无名的烈火。不知何时开始,这个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姑娘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陛下,”一直没有出声的侍中楚鹏展启奏道:“达钽人截杀我大晏使臣,定是后悔与我们签下了盟约啊!”
礼部尚书温道兴与中书令温善忠是堂叔侄。乍一听说堂侄死于非命,温善忠心中悲愤不已,怒道:“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达钽人出尔反尔杀我使臣,如此猖狂,当大晏无人了吗?!”
这话一出,尚书左仆射何守礼立即上前道:“陛下,以臣之见,达钽人如此肆无忌惮,北境边防切切不可松弛。盟约遗失,此时换将恐不利于疆土安定。”
“你是说朕处罚广宁王不合时宜?”皇帝冰冷的视线缓缓移到他身上。
“臣惶恐!”何守礼慌忙跪倒,硬着头皮继续说了下去,“陛下明鉴,广宁王数次护国有功,一片忠心可昭日月。这次的事虽有责任,但也已经领过了军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军中人事繁杂,偶有疏漏也在所难免啊。”说着,他又深深一拜,“臣自知愚钝,此等大事,不敢妄言。唯陛下圣裁。”
话音一落,其他人纷纷随之跪倒,伏乞天子开恩。
乱世思名剑。二十余年前达钽骑兵长驱直入踏破中原的事情对于许多人来说仍是历历在目。广宁王萧弘是大晏最利的剑,最坚实的盾,天下皆知。盟书遗失,惧怕达钽铁骑卷土重来,朝中那些老臣自然要保他周全。
眼见着面前的人跪下去了一片。天子双目圆睁,脸上一片森然寒意,嘴唇微微张合了半晌,最后一言未发,在卢知年的搀扶下拂袖而去。
嘉定四年九月初六,天子因福寿散流入军中一事对广宁王萧弘问责,欲趁机斥夺军权,遭群臣反对,最终作罢。
---
再见到韩宗烈时,齐怀安整个人都是木的。鞭刑三十,没死已经万幸。他背上鞭痕交错重叠,鲜血淋漓,没有一处不疼。萧弘是真的狠下了力气,却也避开了要害。齐怀安觉得自己应该痛晕过去,头脑却莫名清醒。他无法思考,几乎不敢去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韩宗烈似乎只是来问话的,连看都没有看他。多年兄弟间何曾有过这样的时候。齐怀安宁肯宗烈揍他一顿。他知道,宗烈是想揍他的。
和军医说了几句,韩宗烈转身欲走,却又在门前停下脚步,背对他冷冷说道:“将军说,你若还想留下,就再从行伍做起。”
齐怀安呆滞了一瞬。镇北军中军法森严,他犯的错,应逐出营门。他忽然明白,是萧弘认下了御下不严的罪责,换了他一次将功补过从新再来的机会。他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名誉扫地前程尽毁,最让他悔不当初的却是昔日兄弟们失望的眼神。绝望之中,萧弘还是给他留下了一线生机。他曾在战场上推开自己,挡下了那一刀。如今他又替自己分摊了罪责。自己却终究是让他失望了。齐怀安想问他怎么样了,却连提都不敢提他,最终只哑声说道:“齐怀安愿意!”
“不要再让他失望。”韩宗烈没有回身,只用余光冷冷睥了他一眼,说完推门便走。
秋雨未停,屋外一片漆黑,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远处,镇北军的战旗在高高的旗杆上随风飘摇,旗上的白马像是在黑夜中肆意奔腾。
卢知年说得没错,定疆守土的宝剑不好轻动,因为广宁王无过。萧弘军功赫赫,一身磊落,俯仰无愧于天地。将士们爱戴他,百姓爱戴他,甚至将他视为神明。比起他手中的兵权,更让人忌惮的是人心。京中刚刚安定不久,北地仍有强敌环伺,若要动他,不但需要时机,也需要由头。
此次和谈,与达钽人签下百年不战之约无疑给了天子一个绝佳的时机。而福寿散流入镇北军中一事,则是给了他一个极好的理由。
最近京中流传的福寿散与以往不同,不但极易成瘾,而且更难戒除。前些天一连出了好几起与之有关的命案,天子特命大理寺彻查。数位官员因为此事被牵连入罪,禁军之中也有人遭到罢免。这东西流入了军营,天子自然是要问责的。
换做其他人,遇到祸事,大概会把部下推出来顶罪。萧弘非但没有这样做,甚至宁可自己承下御下不严的罪责也不肯把齐怀安交给大理寺惩办。大理寺卿单兴汶向他要人,他寸步不让,只道齐怀安不是主犯,况且依照大晏律例,一罪不可二罚。人既然已经被他依军法当众处罚过了,就断然没有再罚的道理。
之所以不肯把人交出来,是因为他要保齐怀安的命。在这京城他已经不知道还能信谁了。大理寺表面按章办事,但若有人借题发挥栽赃陷害,一入天牢便会有上百种酷刑轮番伺候,想再活着出来就不容易了。怀安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京中贵胄看萧弘不顺眼的大有人在,如果真要暗箭伤人也该是冲着他来的。既然如此,他宁肯自己一个人扛。
单兴汶在朝中多年,向来行事狠辣。从他手里要不来人,冷哼一声,转向天子,借机奏道:“陛下,广宁王萧弘骄纵自大,御下不严,治军无方,不可为大将。臣请罢之。”
萧弘静静跪着,并不辩白。天子早已有意收回军权。这次的诏令来得如此之快,可见等这个时机已经等了许久。既然如此,辩白也只是白费唇舌。
雨势时缓时急,洇透了他身上的黑衣。背上的刑伤很快又渗出了血,把地上的雨水染成一片浅淡的绯红。
沈晟深深看了他一眼,对单兴汶的话不置可否,便就慢慢耗着。他想看看大将军这身铮铮铁骨能撑到什么时候。
冷雨潇潇,打在身上,寒意直透进骨里。胸中的闷痛越演越烈,咳喘逐渐难以抑制。萧弘终于踉跄了一下,勉强撑住地面,又强迫自己直起身子。他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半个时辰……或者更久……意识逐渐模糊,背上火烧火燎的疼痛又逼着他清醒。皇帝的声音终于再次传来。
“都说镇北军虎狼之师,军纪严明,如今看来也不过尔尔。才刚入京几个月,不光福寿散流入了军营,还扯出了挪用公款,收受贿赂这么多桩事情。广宁王一向就是这样治军的?”
“臣监管不力,难辞其咎。”萧弘沉声应道。
天子的声音隔着雨声,冰冷而遥远。
“既是如此,交出兵符,由其他人代劳吧。”
天子话音一落,仿如巨石入水,却没有掀起多少波澜。宫变后短短几个月间,魏王还政离京,大晏与达钽两国签下盟约,皇帝收回军权的意图早就有迹可循,一切已成定局。在场众人正要附和,却见内侍监卢知年匆匆赶来,上前与皇帝耳语了几句,随后转身而去,不多时又折返了回来。
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断了这场责难。
众人注视下,永安公主沈郁离随着卢知年疾步来到天子面前,脱下挡雨的风帽,深深跪拜下去。
随哥哥离京那日是五月廿八,回到京城已是九月初六,正逢寒露。一路风雨兼程,她比预计回京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两日。出发去北境时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如今却只她一人。
谁都没有想到她会在这个时候独自回来。
在宫门前遇到一脸焦急的韩宗耀时她就知道出事了。她的大将军跪在雨里,像是已经跪了许久。隔着回廊和雨雾,她仅能看到他湿透的衣摆和雨水中丝丝缕缕的血色。皇帝准她进来,无非是想看她作何反应。在场的人几乎全都以为她是赶来求情的,天子也不例外。可一个没有实权的公主又如何能左右天子的决断?他们只是在等她慌张失措苦苦哀求,如此一来,便就把魏王府一道卷了进来。
这像是一场围猎。然而她注定是要让他们失望的。
“陛下,”她的声音疲惫而清冷,一如这场秋雨,“去北境和谈的队伍返京途中遭到达钽人截杀。礼部尚书温大人、鸿胪寺少卿郭大人、北辰卫统领孙大人全部殒命,我兄长摔落山崖下落不明,盟书也已遗失。”
众人闻言无不愕然。这才注意到她裙摆上满是泥泞,裹在双手上的绸布透着血色,显然是被马缰磨烂了手掌。
“遇袭时哥哥说北疆恐有动荡,嘱咐我一定要把消息传回来。皇伯父,只有我一个人回来。”她说着,声音断在了雨里。
天子大骇,“盟书怎会遗失?!”
沈郁离抬眸凄然望向他,并不回答。
沈晟昏黄的双眼一瞬不瞬地与她对视着,像是惊异至极,又像是想从她眼中看出些什么。小公主跪伏在雨中,单薄的仿佛飘落在泥沼中的秋叶。明明一副凄凄楚楚的模样,那双眼睛却又像是隐藏着无名的烈火。不知何时开始,这个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姑娘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陛下,”一直没有出声的侍中楚鹏展启奏道:“达钽人截杀我大晏使臣,定是后悔与我们签下了盟约啊!”
礼部尚书温道兴与中书令温善忠是堂叔侄。乍一听说堂侄死于非命,温善忠心中悲愤不已,怒道:“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达钽人出尔反尔杀我使臣,如此猖狂,当大晏无人了吗?!”
这话一出,尚书左仆射何守礼立即上前道:“陛下,以臣之见,达钽人如此肆无忌惮,北境边防切切不可松弛。盟约遗失,此时换将恐不利于疆土安定。”
“你是说朕处罚广宁王不合时宜?”皇帝冰冷的视线缓缓移到他身上。
“臣惶恐!”何守礼慌忙跪倒,硬着头皮继续说了下去,“陛下明鉴,广宁王数次护国有功,一片忠心可昭日月。这次的事虽有责任,但也已经领过了军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军中人事繁杂,偶有疏漏也在所难免啊。”说着,他又深深一拜,“臣自知愚钝,此等大事,不敢妄言。唯陛下圣裁。”
话音一落,其他人纷纷随之跪倒,伏乞天子开恩。
乱世思名剑。二十余年前达钽骑兵长驱直入踏破中原的事情对于许多人来说仍是历历在目。广宁王萧弘是大晏最利的剑,最坚实的盾,天下皆知。盟书遗失,惧怕达钽铁骑卷土重来,朝中那些老臣自然要保他周全。
眼见着面前的人跪下去了一片。天子双目圆睁,脸上一片森然寒意,嘴唇微微张合了半晌,最后一言未发,在卢知年的搀扶下拂袖而去。
嘉定四年九月初六,天子因福寿散流入军中一事对广宁王萧弘问责,欲趁机斥夺军权,遭群臣反对,最终作罢。
---
再见到韩宗烈时,齐怀安整个人都是木的。鞭刑三十,没死已经万幸。他背上鞭痕交错重叠,鲜血淋漓,没有一处不疼。萧弘是真的狠下了力气,却也避开了要害。齐怀安觉得自己应该痛晕过去,头脑却莫名清醒。他无法思考,几乎不敢去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韩宗烈似乎只是来问话的,连看都没有看他。多年兄弟间何曾有过这样的时候。齐怀安宁肯宗烈揍他一顿。他知道,宗烈是想揍他的。
和军医说了几句,韩宗烈转身欲走,却又在门前停下脚步,背对他冷冷说道:“将军说,你若还想留下,就再从行伍做起。”
齐怀安呆滞了一瞬。镇北军中军法森严,他犯的错,应逐出营门。他忽然明白,是萧弘认下了御下不严的罪责,换了他一次将功补过从新再来的机会。他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名誉扫地前程尽毁,最让他悔不当初的却是昔日兄弟们失望的眼神。绝望之中,萧弘还是给他留下了一线生机。他曾在战场上推开自己,挡下了那一刀。如今他又替自己分摊了罪责。自己却终究是让他失望了。齐怀安想问他怎么样了,却连提都不敢提他,最终只哑声说道:“齐怀安愿意!”
“不要再让他失望。”韩宗烈没有回身,只用余光冷冷睥了他一眼,说完推门便走。
秋雨未停,屋外一片漆黑,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远处,镇北军的战旗在高高的旗杆上随风飘摇,旗上的白马像是在黑夜中肆意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