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江东的换俘事宜,非常顺利。
这项事务毕竟是得到了刘表、黄祖两位荆州实权人物的推动,黄忠根本抗拒不了。
刘表不论是为了笼络黄祖,还是为了拉拢荆州大族,都不得不舍弃黄忠。
三月下旬,一艘艨艟战舰便载着黄忠及刚刚被放出狱的诸葛亮,顺流而下进入,直趋建康。
他们在阳羡与太史慈完成换俘,然后稍作休整,便被水师亲自送往江东如今的治所建康。
抵达建康附近时,江面极为热闹,江面上天下之舟船所集,白帆千重,填满河路,商贩、百姓,贸易、乔迁,车马填塞。
黄忠站在船头,看着无数跟自己一样背负行囊,迢迢而至的同路人,惆怅的心情终于有所缓解。
原来天下入建康者,如过江之鲫!并非独自己一人背井离乡,孑然一身。
其实环顾荆州,黄忠自思也没什么可栈恋的。
他独子叙,早年便因伤寒夭折,故而黄忠一直无后。老母几年前离世之后,黄忠在荆州更是再无牵挂。
若不是为刘表派兵所迫,黄忠甚至可以孤身而走,弃印辞官。
换俘路上,荆州军对他严加看管,他无机可逃。
而到了江东,江东军又对他礼遇有加,甚至特意派了一位儒雅壮武的年轻将领赵云陪同他一起返回建康。他与赵云相交甚欢,又不忍陷赵云于难堪,故无法逃离。
略一踌蹰,舰船已经抵达建康,此时再逃离已得不偿失。
黄忠看着江面出神时,一道稚嫩的声音从后面响起:“为黄中郎贺,校尉此身入建康,自此便将化身为鹏,乘风而起,大展凌云之志。”
黄忠转头看去,走来的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学人穿着文士袍,头裹帻斤,腰间配了一柄环首刀。
黄忠认识他,据说是吴侯亲自点名向荆州要的第一人,名为诸葛亮。
换俘之时,可谓兴师动众,江东数十名大将,近万将士,三军肃立,旌旗飘扬,舰首岸旁,万众瞩目,就为等他一人。
依当时江东将士目光之热切,若荆州军不愿交出此人,或已在狱中迫害,怕是立即就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大兵乘入,猛攻荆州。
以至于后面黄忠自己出现,都感觉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一个彩头。
江东大军接到诸葛亮,就已经开始拔锚,准备返程了。
据说其父兄皆在江东身居要位,深得吴侯器重。对这种世家子弟,黄忠也不愿得罪,因而没有因其年幼便有所轻视。
黄忠转身,拱手说道:“此入建康,是福是祸,尤未可知,焉敢想乘风而起?”
诸葛亮笑着说道:“此去必是前程似锦。为将者,所患仅不为君侯所赏识而已。吴侯特意向荆州索要中郎,此已然是简在君心。校尉只需奋烈而战,勇冠三军,必然能被吴侯所关注,渐受重任。”
黄忠有所意动,未曾想一名少年居然有此见识,转而认真的与其探讨道:“依君之见,江东可得安稳?”
诸葛亮笑着说道:“黄中郎可知,这天下群雄豪杰,所忧者为何?”
“敢请赐教。”黄忠十分郑重的拱手。
诸葛亮手握环首刀,站在舰首,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赐教未敢当。仅拙见而已。如今之世,英雄豪杰,皆兵起一方,拥众营私,难观长久,祸福谓之。豪杰贤士,皆恐所效之主,事势无成,恐一朝土崩,并受其祸。”
黄忠认可的点头,在南郡、南阳,大量流落荆州的士人皆有此论。观刘表一介儒人而已,不习军事,终必无成。故而不愿出仕刘表,恐将来荆州势力土崩,并受其祸。
而诸葛亮此时手指江畔,说道:“黄中郎可看见这建康城繁华?四方豪杰,云集而至。天下士人,踊跃而来,如过江之鲫。何也?建康城起,则江东基业已成。纵天下有主,江东亦必不会土崩,此乃百年之基业也。人生又有几人能长寿百年?”
诸葛亮所言,亦令走上船头的的赵云为之肃穆,他并非是有意旁听,只是欲上船头通知二人,舰船即将舶停,让二人收拾行囊,准备下船。
但走近之时,正好听到黄忠之言,江东可得安稳?
吴侯不远千里,写信到常山,对自己热情相邀,又委以重任。其意不言而喻。
赵云助江东于柴桑击破黄祖之后,便一直在思考究竟是否向吴侯辞别,返回故里。
他跟黄忠一样,故乡都没有什么亲族可留连。
若江东可有百年之基,吴侯能进一步成桓文之业。自己又何必非得离开?他于这乱世所求,不就是一位能成大业,扫平乱世的明主吗?
环顾江面上下,车船云集,填塞道路,百姓商贩,络绎不绝。
赵云心中有所坚定,这就是自己所期望的太平之世模样!自己矢志所求,正是将天下烽火扫除,州郡皆宁静如这建康!
赵云心中下定决心,便走至二人面前,说道:“二位该收拾行囊,准备下船了。”
黄忠颔首,说道:“谢子龙提醒,我已准备妥当。”
随后黄忠看向诸葛亮,问道:“君可有去处?若无安顿之地,不妨与我暂住一处。我还略有金银,可以买一处宅邸。”
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还未知晓。不知进建康城如何安置,应该会随我从父迁至庐陵。或随我长兄,在建康求学。”
几人还在攀谈,忽然听到船舱上方震惊的声音:“快看岸旁,旌旗仪仗,莫非是吴侯亲至?”
赵云立即看了过去,果然随着舰船靠近岸旁,已经能清晰的看到渡口之旁,上千精锐甲士玄甲曜日,旌旗猎猎,在旌旗之中,吴侯的麾盖仪仗,清晰可见。
吴侯真的出城数里相迎了!
诸葛亮、赵云、黄忠三人皆环顾彼此,己等三人,谁会有这般面子,竟能引来吴侯亲自出迎?
孙策亲自出城相迎,这是除了张昭、张当初齐至,在江东还未有任何人获得过的地位。
但诸葛亮加赵云、黄忠,无疑是值得这份礼遇的。() ()
三人下船之后,便立即齐趋至孙策面前,恭敬的拱手:“拜见孙将军,恭问将军金安。”
孙策上前,亲自将三人逐一扶起,笑着说道:“诸位免礼,孤期侯诸位入建康久矣。以诸位天下之奇才,必能为孤扫清叛逆僭越之国贼,助孤成桓文霸业!”
三人皆是一惊,扫清叛逆僭越之国贼?
吴侯此言这是何意?
孙策郑重的说道:“就在几位乘船东进之时,淮南已传来信息,袁术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僭越称帝,以土承火德,建号仲氏,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三人瞬间只感觉如霹雳惊雷,充满了不敢置信!
这可是僭越称帝啊!
大汉四百年国祚,难道自此要终结了吗?
即便所有人都曾见乱世扰攘,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可谁都没想过这一天会来的如此之快。更没想过,来的如此之猛烈,让人猝不及防,震惊的心神俱失!
袁术称帝了!而且称帝的如此果断又处置周详。
不论是谶语、传国玉玺还是淮南尹、公卿百官、郊祀天地、皇宫群落,他都设置的周备齐全!
自光武以来,大汉一直有谶语治国的传统。
毕竟大汉光武帝就是靠着作谶文,证明了自己乃天命所归,所以登基称帝。
如今袁术亦有谶语证明自己乃是天命之君,更有传国玉玺在手!其昭昭天命,竟让人震惊之中,一时难以质疑。
但此时孙策肃穆开口:“然孤以为汉德虽衰,天命未改!天地之道,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如今汉祚中微,网漏凶慝,惟术狂惑,为恶深重。孤承汉室威灵,奉辞罚罪,庶必献捷,以报所授。”
“孤已下令,江东之军,旌麾首路,云集建康。吴郡太守朱治、豫章太守高承、骁骑中郎将陈武、骑都尉徐晃、建武校尉陈宝等十余人诣受节度,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伐,除患宁乱。”
“徐州刺史刘备,同恤灾患,潜军合谋,犄角其后。”
孙策慷慨之言,便如晨钟暮鼓,让眼下三人豁然一亮,只感觉大受激励。
然也,大汉天命尤在,有讨逆将军这般国家良佐,焉能使袁术猖獗于一时,擅自称帝?
听闻江东二十万大军云集,十余路将校诣受节度,即将大军北出,奋戈行驱,以讨不臣!
三人都感觉重拾主心,安定踏实下来。
赵云当即坚定决心,拱手对孙策说道:“袁术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云愿助孙将军讨平叛逆,诛除此贼!”
黄忠亦拱手说道:“将军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事并,必无敌矣。忠亦愿效犬马之劳!”
只剩下了诸葛亮,但他一个未加冠的少年,就算想效力也难以履职。
但诸葛亮还是志向慷慨,拱手说道:“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今国贼袁术效尤,天人所怨!将军顺天应时,龚行天伐,除患宁乱,定引四方豪杰踊跃投效,所向必克。亮恨身幼才浅,不能效冠军之业,为将军先锋除贼,克定国难。”
孙策嘴角,终于等到你了!只要你有此心,何患你不能为孤效力?
孙策郑重的说道:“你既然有此心,便留在孤府上,参与幕府,学习治乱之道。孤会令长史张昭、君子陈纪等天下名士,亲自教导你如何治国平乱!”
张昭惊异的看向眼前这个少年。
他的待遇,就算是吴侯的亲弟弟孙权也未有也。吴侯竟然如此看重此人?
孙策严肃的对张昭说道:“自卿与孤之后,我孙氏百年基业,皆系于此子一人也!”
听闻孙策的评价,岸旁无数人都震惊的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向诸葛亮。
此子竟然能保孙氏百年基业?
若孙氏绵延百年,那岂非秦汉之后,又一天命所归者?
诸葛亮也震撼的不能自已,甚至有些举足无措。自己何德何能,一幼子之身,竟得吴侯如此高的评价。
他兄长诸葛瑾站在他旁边,惊奇的打量着自己这名幼弟,说道:“弟受吴侯如此信重,宜博学成器,效伊、霍之才,入安本朝,出摧强敌。名声振于海内,敬守神器,穆静邦内。”
江畔诸葛亮带来的震动,终归只局限于建康一隅之地,很快就归于平静。天下莫不震动的还是袁术的称帝。
随着袁术改易神器,僭越尊位,天下无不震撼,四方皆物议臣起。
实在是袁术此番事势浩荡,他称帝于淮南,治下十万之众易帜,百万臣民畏服,又引平东将军吕布为盟友,威震天下!
当此时节,诸侯敬畏,天下板荡,一时中原无主,兆民彷徨。
唯一让人心安的便是,讨逆将军孙策,率先传檄天下,宣布效忠汉室,奉天子以讨不臣!
江东大军云集,舰船周备,数万之师,旌麾集于建康。
讨逆将军,可不是什么杂号将军。当今天下的军制,除了大将军、骠骑将军等职之外,各路将军都不常设。
可只要担任将军之位,那就是节制一路兵马,一方军事悉以委之!
而果然,随着孙策宣布讨伐不臣之后,整个江东所有郡国、军兵皆宣布尊奉讨逆将军号令,诣受节度,集朱旗玄甲,共讨国贼袁术。
在孙策抢为天下先之后,徐州刺史刘备亦随即宣布,尊奉炎汉火德,集结十万步骑,将与讨逆将军孙策共讨国贼袁术!
孙策号称二十万、刘备号称十万,先不论真假,这浩浩荡荡之势,俨然已成。
天子在雒阳大受激励!很快便下诏,宣布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窃据伪号!诏令天下诸侯,兴兵除贼!
这项事务毕竟是得到了刘表、黄祖两位荆州实权人物的推动,黄忠根本抗拒不了。
刘表不论是为了笼络黄祖,还是为了拉拢荆州大族,都不得不舍弃黄忠。
三月下旬,一艘艨艟战舰便载着黄忠及刚刚被放出狱的诸葛亮,顺流而下进入,直趋建康。
他们在阳羡与太史慈完成换俘,然后稍作休整,便被水师亲自送往江东如今的治所建康。
抵达建康附近时,江面极为热闹,江面上天下之舟船所集,白帆千重,填满河路,商贩、百姓,贸易、乔迁,车马填塞。
黄忠站在船头,看着无数跟自己一样背负行囊,迢迢而至的同路人,惆怅的心情终于有所缓解。
原来天下入建康者,如过江之鲫!并非独自己一人背井离乡,孑然一身。
其实环顾荆州,黄忠自思也没什么可栈恋的。
他独子叙,早年便因伤寒夭折,故而黄忠一直无后。老母几年前离世之后,黄忠在荆州更是再无牵挂。
若不是为刘表派兵所迫,黄忠甚至可以孤身而走,弃印辞官。
换俘路上,荆州军对他严加看管,他无机可逃。
而到了江东,江东军又对他礼遇有加,甚至特意派了一位儒雅壮武的年轻将领赵云陪同他一起返回建康。他与赵云相交甚欢,又不忍陷赵云于难堪,故无法逃离。
略一踌蹰,舰船已经抵达建康,此时再逃离已得不偿失。
黄忠看着江面出神时,一道稚嫩的声音从后面响起:“为黄中郎贺,校尉此身入建康,自此便将化身为鹏,乘风而起,大展凌云之志。”
黄忠转头看去,走来的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学人穿着文士袍,头裹帻斤,腰间配了一柄环首刀。
黄忠认识他,据说是吴侯亲自点名向荆州要的第一人,名为诸葛亮。
换俘之时,可谓兴师动众,江东数十名大将,近万将士,三军肃立,旌旗飘扬,舰首岸旁,万众瞩目,就为等他一人。
依当时江东将士目光之热切,若荆州军不愿交出此人,或已在狱中迫害,怕是立即就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大兵乘入,猛攻荆州。
以至于后面黄忠自己出现,都感觉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一个彩头。
江东大军接到诸葛亮,就已经开始拔锚,准备返程了。
据说其父兄皆在江东身居要位,深得吴侯器重。对这种世家子弟,黄忠也不愿得罪,因而没有因其年幼便有所轻视。
黄忠转身,拱手说道:“此入建康,是福是祸,尤未可知,焉敢想乘风而起?”
诸葛亮笑着说道:“此去必是前程似锦。为将者,所患仅不为君侯所赏识而已。吴侯特意向荆州索要中郎,此已然是简在君心。校尉只需奋烈而战,勇冠三军,必然能被吴侯所关注,渐受重任。”
黄忠有所意动,未曾想一名少年居然有此见识,转而认真的与其探讨道:“依君之见,江东可得安稳?”
诸葛亮笑着说道:“黄中郎可知,这天下群雄豪杰,所忧者为何?”
“敢请赐教。”黄忠十分郑重的拱手。
诸葛亮手握环首刀,站在舰首,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赐教未敢当。仅拙见而已。如今之世,英雄豪杰,皆兵起一方,拥众营私,难观长久,祸福谓之。豪杰贤士,皆恐所效之主,事势无成,恐一朝土崩,并受其祸。”
黄忠认可的点头,在南郡、南阳,大量流落荆州的士人皆有此论。观刘表一介儒人而已,不习军事,终必无成。故而不愿出仕刘表,恐将来荆州势力土崩,并受其祸。
而诸葛亮此时手指江畔,说道:“黄中郎可看见这建康城繁华?四方豪杰,云集而至。天下士人,踊跃而来,如过江之鲫。何也?建康城起,则江东基业已成。纵天下有主,江东亦必不会土崩,此乃百年之基业也。人生又有几人能长寿百年?”
诸葛亮所言,亦令走上船头的的赵云为之肃穆,他并非是有意旁听,只是欲上船头通知二人,舰船即将舶停,让二人收拾行囊,准备下船。
但走近之时,正好听到黄忠之言,江东可得安稳?
吴侯不远千里,写信到常山,对自己热情相邀,又委以重任。其意不言而喻。
赵云助江东于柴桑击破黄祖之后,便一直在思考究竟是否向吴侯辞别,返回故里。
他跟黄忠一样,故乡都没有什么亲族可留连。
若江东可有百年之基,吴侯能进一步成桓文之业。自己又何必非得离开?他于这乱世所求,不就是一位能成大业,扫平乱世的明主吗?
环顾江面上下,车船云集,填塞道路,百姓商贩,络绎不绝。
赵云心中有所坚定,这就是自己所期望的太平之世模样!自己矢志所求,正是将天下烽火扫除,州郡皆宁静如这建康!
赵云心中下定决心,便走至二人面前,说道:“二位该收拾行囊,准备下船了。”
黄忠颔首,说道:“谢子龙提醒,我已准备妥当。”
随后黄忠看向诸葛亮,问道:“君可有去处?若无安顿之地,不妨与我暂住一处。我还略有金银,可以买一处宅邸。”
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还未知晓。不知进建康城如何安置,应该会随我从父迁至庐陵。或随我长兄,在建康求学。”
几人还在攀谈,忽然听到船舱上方震惊的声音:“快看岸旁,旌旗仪仗,莫非是吴侯亲至?”
赵云立即看了过去,果然随着舰船靠近岸旁,已经能清晰的看到渡口之旁,上千精锐甲士玄甲曜日,旌旗猎猎,在旌旗之中,吴侯的麾盖仪仗,清晰可见。
吴侯真的出城数里相迎了!
诸葛亮、赵云、黄忠三人皆环顾彼此,己等三人,谁会有这般面子,竟能引来吴侯亲自出迎?
孙策亲自出城相迎,这是除了张昭、张当初齐至,在江东还未有任何人获得过的地位。
但诸葛亮加赵云、黄忠,无疑是值得这份礼遇的。() ()
三人下船之后,便立即齐趋至孙策面前,恭敬的拱手:“拜见孙将军,恭问将军金安。”
孙策上前,亲自将三人逐一扶起,笑着说道:“诸位免礼,孤期侯诸位入建康久矣。以诸位天下之奇才,必能为孤扫清叛逆僭越之国贼,助孤成桓文霸业!”
三人皆是一惊,扫清叛逆僭越之国贼?
吴侯此言这是何意?
孙策郑重的说道:“就在几位乘船东进之时,淮南已传来信息,袁术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僭越称帝,以土承火德,建号仲氏,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三人瞬间只感觉如霹雳惊雷,充满了不敢置信!
这可是僭越称帝啊!
大汉四百年国祚,难道自此要终结了吗?
即便所有人都曾见乱世扰攘,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可谁都没想过这一天会来的如此之快。更没想过,来的如此之猛烈,让人猝不及防,震惊的心神俱失!
袁术称帝了!而且称帝的如此果断又处置周详。
不论是谶语、传国玉玺还是淮南尹、公卿百官、郊祀天地、皇宫群落,他都设置的周备齐全!
自光武以来,大汉一直有谶语治国的传统。
毕竟大汉光武帝就是靠着作谶文,证明了自己乃天命所归,所以登基称帝。
如今袁术亦有谶语证明自己乃是天命之君,更有传国玉玺在手!其昭昭天命,竟让人震惊之中,一时难以质疑。
但此时孙策肃穆开口:“然孤以为汉德虽衰,天命未改!天地之道,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如今汉祚中微,网漏凶慝,惟术狂惑,为恶深重。孤承汉室威灵,奉辞罚罪,庶必献捷,以报所授。”
“孤已下令,江东之军,旌麾首路,云集建康。吴郡太守朱治、豫章太守高承、骁骑中郎将陈武、骑都尉徐晃、建武校尉陈宝等十余人诣受节度,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伐,除患宁乱。”
“徐州刺史刘备,同恤灾患,潜军合谋,犄角其后。”
孙策慷慨之言,便如晨钟暮鼓,让眼下三人豁然一亮,只感觉大受激励。
然也,大汉天命尤在,有讨逆将军这般国家良佐,焉能使袁术猖獗于一时,擅自称帝?
听闻江东二十万大军云集,十余路将校诣受节度,即将大军北出,奋戈行驱,以讨不臣!
三人都感觉重拾主心,安定踏实下来。
赵云当即坚定决心,拱手对孙策说道:“袁术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云愿助孙将军讨平叛逆,诛除此贼!”
黄忠亦拱手说道:“将军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事并,必无敌矣。忠亦愿效犬马之劳!”
只剩下了诸葛亮,但他一个未加冠的少年,就算想效力也难以履职。
但诸葛亮还是志向慷慨,拱手说道:“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今国贼袁术效尤,天人所怨!将军顺天应时,龚行天伐,除患宁乱,定引四方豪杰踊跃投效,所向必克。亮恨身幼才浅,不能效冠军之业,为将军先锋除贼,克定国难。”
孙策嘴角,终于等到你了!只要你有此心,何患你不能为孤效力?
孙策郑重的说道:“你既然有此心,便留在孤府上,参与幕府,学习治乱之道。孤会令长史张昭、君子陈纪等天下名士,亲自教导你如何治国平乱!”
张昭惊异的看向眼前这个少年。
他的待遇,就算是吴侯的亲弟弟孙权也未有也。吴侯竟然如此看重此人?
孙策严肃的对张昭说道:“自卿与孤之后,我孙氏百年基业,皆系于此子一人也!”
听闻孙策的评价,岸旁无数人都震惊的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向诸葛亮。
此子竟然能保孙氏百年基业?
若孙氏绵延百年,那岂非秦汉之后,又一天命所归者?
诸葛亮也震撼的不能自已,甚至有些举足无措。自己何德何能,一幼子之身,竟得吴侯如此高的评价。
他兄长诸葛瑾站在他旁边,惊奇的打量着自己这名幼弟,说道:“弟受吴侯如此信重,宜博学成器,效伊、霍之才,入安本朝,出摧强敌。名声振于海内,敬守神器,穆静邦内。”
江畔诸葛亮带来的震动,终归只局限于建康一隅之地,很快就归于平静。天下莫不震动的还是袁术的称帝。
随着袁术改易神器,僭越尊位,天下无不震撼,四方皆物议臣起。
实在是袁术此番事势浩荡,他称帝于淮南,治下十万之众易帜,百万臣民畏服,又引平东将军吕布为盟友,威震天下!
当此时节,诸侯敬畏,天下板荡,一时中原无主,兆民彷徨。
唯一让人心安的便是,讨逆将军孙策,率先传檄天下,宣布效忠汉室,奉天子以讨不臣!
江东大军云集,舰船周备,数万之师,旌麾集于建康。
讨逆将军,可不是什么杂号将军。当今天下的军制,除了大将军、骠骑将军等职之外,各路将军都不常设。
可只要担任将军之位,那就是节制一路兵马,一方军事悉以委之!
而果然,随着孙策宣布讨伐不臣之后,整个江东所有郡国、军兵皆宣布尊奉讨逆将军号令,诣受节度,集朱旗玄甲,共讨国贼袁术。
在孙策抢为天下先之后,徐州刺史刘备亦随即宣布,尊奉炎汉火德,集结十万步骑,将与讨逆将军孙策共讨国贼袁术!
孙策号称二十万、刘备号称十万,先不论真假,这浩浩荡荡之势,俨然已成。
天子在雒阳大受激励!很快便下诏,宣布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窃据伪号!诏令天下诸侯,兴兵除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