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林家夫妇的卧室里还开着灯。
苏玉梅和林卫国对坐着,桌子上还是那堆苏茵硬塞过来的大团结。
睡是暂时无心睡的,苏玉梅皱着眉沉默了一阵,“还是年纪小,不知道钱难赚。”
虽说是苏家幺女,被父母宠着,但农村条件有限,她小时候也吃过苦,进城后日子好过了,心里那套衡量标准也早就定下了。
就算真的有大病急症,农村人也没那个条件去养去治的,都是苦熬得多,苏玉梅从小看惯了,也就麻木了,现在苏茵要为了个没形没影的可能性花那么多钱,在苏玉梅看来无疑是小题大作,浪费资源。
当着苏茵的面,她没直接说,进到卧室她就把这想法和林卫国吐露了。
林卫国从小家庭条件好,在这件事上虽然也觉得不妥,却更想得开。
听苏玉梅抱怨了一句浪费资源,下意识就回了一嘴,“那也是有资源来浪费。”
苏玉梅顿时有点生气。
“你怎么能这么轻飘飘地说?!”
“虽说是茵姐赚的钱,怎么用我这个出嫁了的姑姑不该插手,可这么大一笔钱,能办成多少事了你不清楚?”
“远的不说,明子年纪到了,娶媳妇上就是一大笔开销,再过几年,华子上大学也得留笔钱,还有强子也要退伍了,虽说有军队安置工作,大概率不用家里操心,但那不是还没定下么?多多留着钱总是有用的……你没看这几年,我爹妈多发愁!”苏玉梅向来贴心父母,这时候忍不住一一数给林卫国听。
“就算不交公,”苏玉梅压低声音,“那也该交给三哥三嫂吧?”
林卫国说了句实在话,“三哥他们肯定不舍得去医院,那钱花不到他们自己身上。”
苏家三房本来就是朴素节俭的人,苏父苏母正值壮年,挣的比花的多,三房人丁又简单,只有苏茵一个闺女,苏父苏母要是得了这么一大笔钱,以他们的性格,大概率不舍得花,也没地花。
苏玉梅脱口而出,“那就帮衬侄子们呗。”
林卫国没吭声,苏玉梅忽然也反应过来,脸有点发烫。
好像这钱转来转去,总脱不开花到苏明、苏强、苏华三个男丁身上。
哪怕这钱是苏茵赚的。
林卫国这时候偏偏还插了一句,“你看,这就是茵姐的顾虑,才要我们这做姑姑姑父的保密。”
苏玉梅没吱声,她也意识到自己的偏颇,她自认是受过教育有新思想的,很多思维其实还是受限重男轻女那一套,再加上她和三房关系再好,总好不过爹妈,立场上难免有个人偏向。
林卫国也看得明白她的心思,劝道,“你是做闺女的心疼爹妈,才觉得这笔钱不该用在这种地方,茵姐也是做闺女的心疼爹妈。”
“你往好处想,总归不是干坏事,是孩子的一片心意。”
苏玉梅眉头松不下,又绕回原点,“可那也太浪费了。”
一千五对林家是巨款,对农村家庭来说那就算得上天文数字,能解决的实在事情多着呢,何必花在这听都没听过的劳什子体检上?
“你怎么还没明白?”林卫国笑一声,把凳子扯近。
“能解决的事再多,也不关茵茵的事,再浪费,那也是茵茵乐意。”
苏玉梅还想再说,林卫国止住了她,示意桌上的钱,“茵茵这么大方,一下子拿了三分之一的钱出来,你还不明白她的决心?她是打定主意要干这件事了”
苏玉梅盯着钱没吭声,林卫国干脆点破,“这些想法,这些话,你没有和茵姐说,为什么?”
“那是因为……”苏玉梅一时答不上来。
林卫国干脆帮她回答,“你说不动她,而且,你也感觉到了,只是还没接受承认。”
“茵姐,不是一般人。”
苏玉梅抿唇,确实,搞机器,谈价格,哪一个说出去都很了不得。
就算是她或者林卫国,也都办不成这样漂亮的事。
而苏茵,连十八岁都不到呢。
她和林卫国觉得花大钱体检这件事很荒谬,部分原因也是事情难度高,花费大。可苏茵就没想过、或者说没怕过这里头的难度,说干就干,不声不响也才一个星期的工夫吧,至少把钱的事情落实下来了。
苏玉梅不太想承认,但她这个做姑姑的,内心里其实已经有些服气苏茵这小辈了。
只是做长辈的尊严让她有些羞于承认,林卫国这个没血缘关系的姑父,倒还看得清些。
“你只看看这县里,还有哪家孩子有这本事的?你就看着吧,以后她的出息绝不止在这里。你现在计较着这点钱对苏家多有用,那是还没想完全明白:苏家真要有什么大的运道,恐怕也要落在茵姐身上,这不比你现在盯着眼前这仨瓜俩枣强?”
苏玉梅嘀咕了一句,“一千五可不是仨瓜俩枣。”
不过林卫国这么一点拨,她也回过神来了,苏家最大的财富不是眼前这一千五百元,而是能赚到这笔钱的苏茵。
这不是她现实,而是她的本意是为了苏家好,那就不能本末倒置,目光短浅。
而且……苏玉梅想通之后,那点不自在也没了。
她意识到,她和林卫国虽说有文化,是工人,但是在茵姐这年纪,是绝没有她这样的能力与本事的,他们不能仗着年长与血缘,去指挥一个资质比他们高的孩子,哪怕那是他们认为好的。
……
事情聊开了,睡意也来了,林卫国夫妇准备洗漱上床,途经女儿建莲的房间时,发现里头发出微微的光。
两人探头过去,发现建莲果然没睡,正低头写着作业,煤油灯被她调成昏黄的亮度。
两人心里一酸,知道是女儿懂事,时刻想着给家里省钱。
苏玉梅走上前去,把煤油灯拨弄了一下,调高了亮度。
建莲茫然地抬起头来。
苏玉梅:“这么暗对眼睛不好,以后你要写作业,就把灯调亮些。”
林卫国也走进房间,附和了一句,“读书的钱不能省。”
建莲放下笔,应了一声,见父母没有离开,而是看起了她的书本,还问她是不是和苏茵一个年级。
“我比茵茵姐低一级,你们不记得啦?”建莲疑惑反问。
“啊,对。”苏玉梅胡乱答了一句,却没有放下书本的意思,翻得津津有味的,旁边林卫国也一边探头去看,似乎对初中课本产生了浓厚兴趣。
建莲越发觉得今晚的父母奇怪,她抢过课本,皱眉,“这些书,你们读书的时候不也看过吗?”
两人反应过来,双双有点脸红,叮嘱了建莲早点睡后,往房间外走。
建莲纳闷地看着两人,到房门时,林卫国忍不住转过头来,叮嘱建莲要好好学习。
“知识就是财富啊!”他感叹道,苏玉梅在一边点头。
“早点睡吧!”
建莲皱着眉头,上前一步,在林卫国还要说话前把门关了起来。
越发莫名其妙了,三更半夜妨碍她做作业呢这是。
……
-------------------------------------
周一下学时,苏茵回到了清河公社,不出所料地,公社里讨论的还是周末的大集。
苏茵早已习惯了,乡下没有什么新鲜事,一点芝麻大小事也会被翻来覆去念叨几天,何况是大集这样热闹的事呢?
苏家晚饭餐桌上也在讨论大集的事。
苏家人是周日时去的大集,刚好错开了苏茵和林卫国卖棉花糖的那天。
不过她也不出意料地听说了‘棉花糖’。
年纪小的苏芬羡慕得流口水,苏华得意洋洋地炫耀,“你以为谁都有吃上的运气啊?”
苏茵看了他一眼,收回目光,说起苏华拿了棉花糖就走,没给钱的事。
“姑父也是帮朋友忙,结果对不上账,挺难做的。”——这是她和苏玉梅夫妇说好了对卖棉花糖的托词。
苏奶奶眼一瞪,“没给钱?”
她径直看向苏二婶。“下次把钱给姑爷家补上。”
苏二婶有心反驳一家人还给什么钱,见苏本顺脸色也不好看,没敢吭声,小声应了。
但一下饭桌就小声叫住了苏华。
“和那城里姑娘吃的?”她猜测是这样,果然,苏华点了点头,不大在意地回房了,留着苏二婶在原地皱起了眉。
苏二婶刷碗时,心里也怪念着这件事,越想越不对劲,仔细一算,发现最近苏华已经找她要过四、五块钱,不由嘬了嘬牙花,心疼得厉害。
这和县城里姑娘谈恋爱说出去是有面子,可是成本也是真高。
她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他们又不是工人家庭,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抛费?
不行,得让苏华赶紧把两人的事情定下来。
农村人家,结婚是很早的,苏二婶生下苏华,差不多也就是苏华这个年纪。
也就是之前苏华还在读书,苏二婶想着让他考大学,找好工作,以后能找着更好的,才没想过这方面的事。
但苏华现在有本事,自己谈了个县里工人家庭的,也不很差了。
要是苏华以后考不上大学,能有个县里的岳家,那也是个很好的退路。
要是之前,苏二婶是不去想这些的,她对苏华有盲目的滤镜,是坚信他能考上大学,前途无量的。
可是通过补课一事,苏二婶人前依旧维护着苏华的聪明人设,但不像之前那么坚定了。
万一考不上呢?还不如早早定下来,说不定到时候苏华的工作还得岳家使把力呢。
……
苏玉梅和林卫国对坐着,桌子上还是那堆苏茵硬塞过来的大团结。
睡是暂时无心睡的,苏玉梅皱着眉沉默了一阵,“还是年纪小,不知道钱难赚。”
虽说是苏家幺女,被父母宠着,但农村条件有限,她小时候也吃过苦,进城后日子好过了,心里那套衡量标准也早就定下了。
就算真的有大病急症,农村人也没那个条件去养去治的,都是苦熬得多,苏玉梅从小看惯了,也就麻木了,现在苏茵要为了个没形没影的可能性花那么多钱,在苏玉梅看来无疑是小题大作,浪费资源。
当着苏茵的面,她没直接说,进到卧室她就把这想法和林卫国吐露了。
林卫国从小家庭条件好,在这件事上虽然也觉得不妥,却更想得开。
听苏玉梅抱怨了一句浪费资源,下意识就回了一嘴,“那也是有资源来浪费。”
苏玉梅顿时有点生气。
“你怎么能这么轻飘飘地说?!”
“虽说是茵姐赚的钱,怎么用我这个出嫁了的姑姑不该插手,可这么大一笔钱,能办成多少事了你不清楚?”
“远的不说,明子年纪到了,娶媳妇上就是一大笔开销,再过几年,华子上大学也得留笔钱,还有强子也要退伍了,虽说有军队安置工作,大概率不用家里操心,但那不是还没定下么?多多留着钱总是有用的……你没看这几年,我爹妈多发愁!”苏玉梅向来贴心父母,这时候忍不住一一数给林卫国听。
“就算不交公,”苏玉梅压低声音,“那也该交给三哥三嫂吧?”
林卫国说了句实在话,“三哥他们肯定不舍得去医院,那钱花不到他们自己身上。”
苏家三房本来就是朴素节俭的人,苏父苏母正值壮年,挣的比花的多,三房人丁又简单,只有苏茵一个闺女,苏父苏母要是得了这么一大笔钱,以他们的性格,大概率不舍得花,也没地花。
苏玉梅脱口而出,“那就帮衬侄子们呗。”
林卫国没吭声,苏玉梅忽然也反应过来,脸有点发烫。
好像这钱转来转去,总脱不开花到苏明、苏强、苏华三个男丁身上。
哪怕这钱是苏茵赚的。
林卫国这时候偏偏还插了一句,“你看,这就是茵姐的顾虑,才要我们这做姑姑姑父的保密。”
苏玉梅没吱声,她也意识到自己的偏颇,她自认是受过教育有新思想的,很多思维其实还是受限重男轻女那一套,再加上她和三房关系再好,总好不过爹妈,立场上难免有个人偏向。
林卫国也看得明白她的心思,劝道,“你是做闺女的心疼爹妈,才觉得这笔钱不该用在这种地方,茵姐也是做闺女的心疼爹妈。”
“你往好处想,总归不是干坏事,是孩子的一片心意。”
苏玉梅眉头松不下,又绕回原点,“可那也太浪费了。”
一千五对林家是巨款,对农村家庭来说那就算得上天文数字,能解决的实在事情多着呢,何必花在这听都没听过的劳什子体检上?
“你怎么还没明白?”林卫国笑一声,把凳子扯近。
“能解决的事再多,也不关茵茵的事,再浪费,那也是茵茵乐意。”
苏玉梅还想再说,林卫国止住了她,示意桌上的钱,“茵茵这么大方,一下子拿了三分之一的钱出来,你还不明白她的决心?她是打定主意要干这件事了”
苏玉梅盯着钱没吭声,林卫国干脆点破,“这些想法,这些话,你没有和茵姐说,为什么?”
“那是因为……”苏玉梅一时答不上来。
林卫国干脆帮她回答,“你说不动她,而且,你也感觉到了,只是还没接受承认。”
“茵姐,不是一般人。”
苏玉梅抿唇,确实,搞机器,谈价格,哪一个说出去都很了不得。
就算是她或者林卫国,也都办不成这样漂亮的事。
而苏茵,连十八岁都不到呢。
她和林卫国觉得花大钱体检这件事很荒谬,部分原因也是事情难度高,花费大。可苏茵就没想过、或者说没怕过这里头的难度,说干就干,不声不响也才一个星期的工夫吧,至少把钱的事情落实下来了。
苏玉梅不太想承认,但她这个做姑姑的,内心里其实已经有些服气苏茵这小辈了。
只是做长辈的尊严让她有些羞于承认,林卫国这个没血缘关系的姑父,倒还看得清些。
“你只看看这县里,还有哪家孩子有这本事的?你就看着吧,以后她的出息绝不止在这里。你现在计较着这点钱对苏家多有用,那是还没想完全明白:苏家真要有什么大的运道,恐怕也要落在茵姐身上,这不比你现在盯着眼前这仨瓜俩枣强?”
苏玉梅嘀咕了一句,“一千五可不是仨瓜俩枣。”
不过林卫国这么一点拨,她也回过神来了,苏家最大的财富不是眼前这一千五百元,而是能赚到这笔钱的苏茵。
这不是她现实,而是她的本意是为了苏家好,那就不能本末倒置,目光短浅。
而且……苏玉梅想通之后,那点不自在也没了。
她意识到,她和林卫国虽说有文化,是工人,但是在茵姐这年纪,是绝没有她这样的能力与本事的,他们不能仗着年长与血缘,去指挥一个资质比他们高的孩子,哪怕那是他们认为好的。
……
事情聊开了,睡意也来了,林卫国夫妇准备洗漱上床,途经女儿建莲的房间时,发现里头发出微微的光。
两人探头过去,发现建莲果然没睡,正低头写着作业,煤油灯被她调成昏黄的亮度。
两人心里一酸,知道是女儿懂事,时刻想着给家里省钱。
苏玉梅走上前去,把煤油灯拨弄了一下,调高了亮度。
建莲茫然地抬起头来。
苏玉梅:“这么暗对眼睛不好,以后你要写作业,就把灯调亮些。”
林卫国也走进房间,附和了一句,“读书的钱不能省。”
建莲放下笔,应了一声,见父母没有离开,而是看起了她的书本,还问她是不是和苏茵一个年级。
“我比茵茵姐低一级,你们不记得啦?”建莲疑惑反问。
“啊,对。”苏玉梅胡乱答了一句,却没有放下书本的意思,翻得津津有味的,旁边林卫国也一边探头去看,似乎对初中课本产生了浓厚兴趣。
建莲越发觉得今晚的父母奇怪,她抢过课本,皱眉,“这些书,你们读书的时候不也看过吗?”
两人反应过来,双双有点脸红,叮嘱了建莲早点睡后,往房间外走。
建莲纳闷地看着两人,到房门时,林卫国忍不住转过头来,叮嘱建莲要好好学习。
“知识就是财富啊!”他感叹道,苏玉梅在一边点头。
“早点睡吧!”
建莲皱着眉头,上前一步,在林卫国还要说话前把门关了起来。
越发莫名其妙了,三更半夜妨碍她做作业呢这是。
……
-------------------------------------
周一下学时,苏茵回到了清河公社,不出所料地,公社里讨论的还是周末的大集。
苏茵早已习惯了,乡下没有什么新鲜事,一点芝麻大小事也会被翻来覆去念叨几天,何况是大集这样热闹的事呢?
苏家晚饭餐桌上也在讨论大集的事。
苏家人是周日时去的大集,刚好错开了苏茵和林卫国卖棉花糖的那天。
不过她也不出意料地听说了‘棉花糖’。
年纪小的苏芬羡慕得流口水,苏华得意洋洋地炫耀,“你以为谁都有吃上的运气啊?”
苏茵看了他一眼,收回目光,说起苏华拿了棉花糖就走,没给钱的事。
“姑父也是帮朋友忙,结果对不上账,挺难做的。”——这是她和苏玉梅夫妇说好了对卖棉花糖的托词。
苏奶奶眼一瞪,“没给钱?”
她径直看向苏二婶。“下次把钱给姑爷家补上。”
苏二婶有心反驳一家人还给什么钱,见苏本顺脸色也不好看,没敢吭声,小声应了。
但一下饭桌就小声叫住了苏华。
“和那城里姑娘吃的?”她猜测是这样,果然,苏华点了点头,不大在意地回房了,留着苏二婶在原地皱起了眉。
苏二婶刷碗时,心里也怪念着这件事,越想越不对劲,仔细一算,发现最近苏华已经找她要过四、五块钱,不由嘬了嘬牙花,心疼得厉害。
这和县城里姑娘谈恋爱说出去是有面子,可是成本也是真高。
她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他们又不是工人家庭,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抛费?
不行,得让苏华赶紧把两人的事情定下来。
农村人家,结婚是很早的,苏二婶生下苏华,差不多也就是苏华这个年纪。
也就是之前苏华还在读书,苏二婶想着让他考大学,找好工作,以后能找着更好的,才没想过这方面的事。
但苏华现在有本事,自己谈了个县里工人家庭的,也不很差了。
要是苏华以后考不上大学,能有个县里的岳家,那也是个很好的退路。
要是之前,苏二婶是不去想这些的,她对苏华有盲目的滤镜,是坚信他能考上大学,前途无量的。
可是通过补课一事,苏二婶人前依旧维护着苏华的聪明人设,但不像之前那么坚定了。
万一考不上呢?还不如早早定下来,说不定到时候苏华的工作还得岳家使把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