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牧带着大批物资回国,南阳更忙碌了。修建发电厂,架设覆盖整个南阳地区的电话、电报线路,还有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比如一千五百所小学。
此外,李牧又启动了一项新工程,选了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修一处军用机场。
另外,安置几所大学的校舍,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最多的时候,李牧曾雇佣上万民工在忙这件事。
还有一个好消息,几所大学都答应迁移到过来。目前迁移工作已经启动了,为此,李牧把刚买回来的十辆重卡,八十辆轻卡,全部都派了出去,帮助这些大学转移。
毕竟,需要转移的不仅仅是老师学生,各种材料、物资、实验室设备,还有图书,光靠人力运过来太难了,还是用车方便。
至于司机,也不是问题,很容易就能招募到。路也不是问题,如今各省其实都有公路相连,省内的各地区基本上也有公路相连。
以山西为例,1919年,阎老西颁布“山西修路计划大纲”。1920年开始以省城太原为中心,从平遥到猩县的213公里长的干线公路正式开工,当年年底建成通车,成为山西第一条公路。
随后的1921年,从平遥到柳林军渡的“黄河公路”,也建成通车。到了1930年阎老西参加中原大战时,山西已经通车的的公路已有两千多公里。
而且,自从1920年山西第一条公路修成后,便有商人采购汽车,往返于太原至太谷的公路上搞客运。
而随着公路的不断增加,精明的山西商人也纷纷参与。到1926年,山西已有太军、交通、太安、太济、太风、太同、太晋七家私营汽车公司。
窥一斑而知全貌,山西如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更厉害。
所以说这年头,并不缺司机,而且各省之间的路况也凑合。
但,这也是如今国内油价这么高的原因,毕竟这么多车,需要的油太多了。主要进口渠道又被封锁,光靠其他渠道运来的,也被果府优先供给军队,能供给民间的并不多。
……
学校的迁移计划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保安团的整编计划也开始了。
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新设了五大部门,联合参谋部,后勤保障部,工业装备发展部,后备役及新兵训练部,纪律检查部。
除了这五大部门之外,还有一个李牧直属的“办公处,”主要为他服务,负责上传下效,处理文件和发布各种命令。
人才方面,越来越多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沦陷,很多人才都逃往内地。特别是一些军事人才,留在沦陷区,如果不投靠小本子,下场只有死路一条。连吴佩孚这样已经下野的直系大老,都因为不肯投靠小本子,被毒杀了,何况其他人。
这也导致很多军事型人才涌入中西部地区,果府那边一个萝卜一个坑,再加上校长看中的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嫡系,想投靠,还要看你有没有关系,有没有门路,更别说重用。
如此,李牧通过牧武商行等等一些渠道,高薪挖来了大批拖家带口的军事型人才,各部门很快完成了组建工作。
有这么多人才,又有具体的部门负责各种业务,对保安团的整编和扩编工作也在风风火火的进行着。
原来的警卫连成了近卫团,工兵连、骑兵连,同样升格成团。
原先的卫生连这次取消了,在后勤保障部下面,组建了专门针对军队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几家野战医院。通讯连,则被划拨到联合参谋部。
侦查连,被李牧改组为特种大队。接下来,会为他们采购一些更加专业的军械,比如阻击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然后按照后世特种部队的训练方式训练。
炮兵团也搭建起来,相应的教官已经招了不少,虽然目前只有六门炮,训练也能开始了。
剩下的,全部组成步兵团。
另外,李牧又办了一个军官速成班,专门培训基层军官。
中间抽空,他又指点刚刚招募不久的技术人员,制作了一种传说中的武器“飞雷炮”,或者叫没良心炮。
没良心炮”和常见的两响炮的原理类似,利用的就是反作用力,可以抛射一定重量的炸药。
这种炮制作简单、易学,主要材料就是空气油桶。
把汽油桶一半埋在土里,在其内填充发射药,然后用木板或其他东西隔开,把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放进去,然后点燃发射药,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药包抛射到150-200米的距离上。
这种武器口径绝对惊人,号称桶有多粗,口径就有多大。巨大的炸药包产生的强烈爆炸冲击,所过之处,碉堡,人马都会被炸飞。许多被炸倒的敌人身上往往找不到任何伤口,却七孔流血,是震死的。
可惜,发明的有点晚,1947年攻打陕州东门的时候,“飞雷炮”才首次亮相。
不过,首次亮相,便给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几发“飞雷炮”过去,就将敌军主守的碉堡炸的坍塌,从此看似简陋的炸药抛射筒,开始了自己的传奇战斗生涯。
1948年的淮海战役,在全歼黄维兵团战斗中,“飞雷炮”再次大显神威。
当时黄维的第十二兵团被七个纵队包围在安徽的双堆集。黄维依靠地形开始组织兵力构筑了大量的地堡,战壕,还把几百辆汽车围成一个圈,再用沙土堆积一个圈,打造了一个里外三层的防御工事,认为我军没有重火炮,可以在此等待援军的到来。
可是他不知,我军在他阵地前挖出了埋设“飞雷炮”的阵地,12月6日,我军率先吹起了战斗的号角,180多门“飞雷炮”,交替3轮齐发,顷刻间将10000多公斤的炸药投射到阵地上。
黄维苦心打造的固若金汤的阵地,仅仅20分钟就被“飞雷炮”化为焦土。在我军勐烈的炮火下,黄维军团坚持了90分钟便纷纷投降,很多人被炮弹炸得失去了斗志,嘴里都囔着:“好惨,打的好惨”。
当时俘虏称:“从未见过这么勐的炮,太厉害了,什么遮挡物都不顶事,比我们的大炮还厉害”。
由于“飞雷炮”的杀伤效果十分震撼,许多士兵心有余季地把“飞雷炮”称为“没良心炮”。因为死在这种炮下的人浑身找不到伤口,而五脏六腑早已被震碎。此战过后,“没良心炮”取代了“飞雷炮”更为人所知。
此后,我军为了对付坦克,装甲车和密集的阵列,不断地改进技术,抛送石头,送集束手榴弹。花样越来越多,威力越来越大,逐渐的被各个野战军在战斗中运用。
飞雷炮最后一次崭露锋芒,是在朝鲜。大部队后撤,一个残团的兵力负责断后。
然后用汽油桶和炸药包制作了没良心炮,两轮齐发,产生了剧烈的爆炸力和破坏力,除了被直接炸死的士兵之外,有一些没有被炸弹炸到的,不少也被震死了!
据后来英军回忆,他们原本是要发起勐烈进攻的,但是被一种不知名的炮弹给炸得惨不忍赌,所以在很长时间内都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
我军断后部队趁机脱离了包围。
可惜,没良心炮,只是我军缺炮少枪年代的不得已之法,后来各种武器装备逐渐完善了,也被历史淘汰了。
如今,抗战刚刚开始,对比小本子,我军特别缺乏重火力,没良心炮虽然有很多缺点,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一些火力上的不足。
根据李牧的描绘,半天时间,技术人员就制作了一个传说中的没良心炮。不过刚开始效果并不好,最远才飞一百米,还需要提前挖土筒,准备时间太长。
最重要的是,一个汽油桶,用个两三次就报废了。
针对这些问题,李牧也没什么办法了,他也只是在网上看过,知道一些简单的原理,并没有见过实物。至于怎么做出来,还要靠技术人员的努力。
接下来,技术人员又多次实验,最后几个相关专业的大学教授也参与了,经过一次次实验,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
办法也很简单,在汽油桶的外围加固上铁箍,筒的内部用厚枣木隔开。筒的后半部装填的射药用量,和前半部份放置的炸药重量,其实也有相应的比例和讲究。
经过多次的试验,终于研制出能够稳定的将12-16公斤重的炸药,发射到100-150米,最远能发射300多米的飞雷炮。
在爆炸点半径10米内,任何障碍物都能够摧毁,20米内的敌人会失去战斗力。
这天,没良心炮的研发工作完成,李牧带人过来验收成果。其中还有北边来的方代表,过来采购物资,被李牧专门邀请过来。
随着一声令下,引信被点燃,轰的一声,十五公斤重的炸药包,像炮弹一样被迅速抛飞,瞬间只剩一个黑点。
一百五十米外,是一个残破的山寨,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砖石横飞,地面抖动,寨墙直接被炸飞了。
随后又是七八个飞雷炮砸过去,整个寨子彻底完蛋,不但所有的寨墙全部没有了,地面仿佛被犁过似的,都是被炸的大坑。
方代表看着眼前的没良心炮,越看越赞叹,越看越喜欢,如此简单的结构,制作如此方便,不是给他们量身制造的吗?他们那边才是最缺武器的,特别是重武器。
震惊了半晌才道:“这件武器太适合国内了,对现在的形势有巨大的帮助,这件新武器叫什么?”
李牧道:“飞雷炮!”
方代表激动道:“飞雷炮,好名字。”
又说了几句,李牧吩咐道:“徐副官,让技术人员把制作飞雷炮的技术和详细步骤整理一下,拿给方代表一份。”
方代表一脸激动道:“谢谢,感谢…”
李牧笑了笑:“没什么,都是为了打鬼子。另外制作飞雷炮的材料汽油桶,我们这边还富裕不少,如果缺的话,走的时候送你们一批。”
方代表更激动了,没想到能碰到如此友善的势力。
……
这件事情忙完,几所大学也陆陆续续的迁过来了。
最先完成迁移的竟然是山东大学,他们本来就刚迁到安庆不久,也没什么可留恋的。而且从安庆到南阳,可以走水路,从长江到汉水,再到白河,一路直达,很快就把老师学生,各种图书、器械、实验室设备搬了过来。
第二个完成搬迁的是北洋大学理学院和工学院,四辆重卡,三十辆轻卡,来回跑了三四趟,终于把所有的老师,学生,图书,器械,实验室…都搬了过来。
然后是北平大学,由于老师和学生多,需要转移的物品越多,六辆重卡,五十辆轻卡,跑了三四趟,还没拉完。
北洋大学的理学和工业学院的学生转移完成后。总计十辆重卡,八十辆轻卡,又跑了几趟,才把所有的人和物品转移过来。
最后是河南大学,仿佛是觉得小鬼子还没打到,故校难离,一直拖拖拉拉,等听闻其他几所高校已经齐聚南阳,这才开始迁移。
由于老师学生众多,各种需要转移的物资,器械,设备,图书也非常多。十辆重卡,八十辆卡,足足来回跑了七八趟,才完成了转运。
至此,国内四所知名高校,都完成了迁移工作。
南阳这边自然早就准备好了校舍,容纳完所有学生,还有富裕。不过,显然比不上学校原本的条件,可和迁移到其他地方的学校一比,条件又好多了。
等这几所大学的师生刚刚安顿下来,李牧酝酿已久的一个计划,也开始实施。
通过甄选,李牧从这几所高校化学系和生物系的教授和学生中,选出了一批人。询问过他们的意见后,愿意的签上保密协议,被拉到深山中,一处极为隐秘的基地内。
这里显然刚刚修建好,规格却不小,有实验室,有工厂,不过目前里面一片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虽然是空的,这里显然不是普通地方,守卫极其严密,至少有一个团的士兵驻扎在四周。再加上周围山高林密,简直插翅难飞。
很快,又有一批生物和化学类的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被送来这里,都是这段时间牧武商行在各大城市一一甄别后,高薪招募的。
这时,他们才知道接下来的任务,提取、培养、生产一种抗菌素。
这个时代,国内基本上没人知道青霉素,就算在国外,知道的人也不多,只有极少数人,开始尝试做提取青霉素的实验。
这也是李牧愿意看到的,最好的保密方式是,这些实验人员也不知道他们提取的到底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
未来这里面牵扯到非常大的利益,保密方面,怎么做都不为过。
不过,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具体如何提取,如何培养,如何生产的过程,已经被告知。
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个纸面上的过程,在现实中进行实现。需要任何设备,都可以提出来,有人会帮忙采购。
一群人尽管晕晕乎乎的,不过拿着那么高的薪水,这里的住宿条件和生活水准都极好,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很难得了,还奢求什么。
人家提什么要求,就怎么干。
此外,李牧又启动了一项新工程,选了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修一处军用机场。
另外,安置几所大学的校舍,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最多的时候,李牧曾雇佣上万民工在忙这件事。
还有一个好消息,几所大学都答应迁移到过来。目前迁移工作已经启动了,为此,李牧把刚买回来的十辆重卡,八十辆轻卡,全部都派了出去,帮助这些大学转移。
毕竟,需要转移的不仅仅是老师学生,各种材料、物资、实验室设备,还有图书,光靠人力运过来太难了,还是用车方便。
至于司机,也不是问题,很容易就能招募到。路也不是问题,如今各省其实都有公路相连,省内的各地区基本上也有公路相连。
以山西为例,1919年,阎老西颁布“山西修路计划大纲”。1920年开始以省城太原为中心,从平遥到猩县的213公里长的干线公路正式开工,当年年底建成通车,成为山西第一条公路。
随后的1921年,从平遥到柳林军渡的“黄河公路”,也建成通车。到了1930年阎老西参加中原大战时,山西已经通车的的公路已有两千多公里。
而且,自从1920年山西第一条公路修成后,便有商人采购汽车,往返于太原至太谷的公路上搞客运。
而随着公路的不断增加,精明的山西商人也纷纷参与。到1926年,山西已有太军、交通、太安、太济、太风、太同、太晋七家私营汽车公司。
窥一斑而知全貌,山西如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更厉害。
所以说这年头,并不缺司机,而且各省之间的路况也凑合。
但,这也是如今国内油价这么高的原因,毕竟这么多车,需要的油太多了。主要进口渠道又被封锁,光靠其他渠道运来的,也被果府优先供给军队,能供给民间的并不多。
……
学校的迁移计划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保安团的整编计划也开始了。
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新设了五大部门,联合参谋部,后勤保障部,工业装备发展部,后备役及新兵训练部,纪律检查部。
除了这五大部门之外,还有一个李牧直属的“办公处,”主要为他服务,负责上传下效,处理文件和发布各种命令。
人才方面,越来越多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沦陷,很多人才都逃往内地。特别是一些军事人才,留在沦陷区,如果不投靠小本子,下场只有死路一条。连吴佩孚这样已经下野的直系大老,都因为不肯投靠小本子,被毒杀了,何况其他人。
这也导致很多军事型人才涌入中西部地区,果府那边一个萝卜一个坑,再加上校长看中的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嫡系,想投靠,还要看你有没有关系,有没有门路,更别说重用。
如此,李牧通过牧武商行等等一些渠道,高薪挖来了大批拖家带口的军事型人才,各部门很快完成了组建工作。
有这么多人才,又有具体的部门负责各种业务,对保安团的整编和扩编工作也在风风火火的进行着。
原来的警卫连成了近卫团,工兵连、骑兵连,同样升格成团。
原先的卫生连这次取消了,在后勤保障部下面,组建了专门针对军队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几家野战医院。通讯连,则被划拨到联合参谋部。
侦查连,被李牧改组为特种大队。接下来,会为他们采购一些更加专业的军械,比如阻击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然后按照后世特种部队的训练方式训练。
炮兵团也搭建起来,相应的教官已经招了不少,虽然目前只有六门炮,训练也能开始了。
剩下的,全部组成步兵团。
另外,李牧又办了一个军官速成班,专门培训基层军官。
中间抽空,他又指点刚刚招募不久的技术人员,制作了一种传说中的武器“飞雷炮”,或者叫没良心炮。
没良心炮”和常见的两响炮的原理类似,利用的就是反作用力,可以抛射一定重量的炸药。
这种炮制作简单、易学,主要材料就是空气油桶。
把汽油桶一半埋在土里,在其内填充发射药,然后用木板或其他东西隔开,把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放进去,然后点燃发射药,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药包抛射到150-200米的距离上。
这种武器口径绝对惊人,号称桶有多粗,口径就有多大。巨大的炸药包产生的强烈爆炸冲击,所过之处,碉堡,人马都会被炸飞。许多被炸倒的敌人身上往往找不到任何伤口,却七孔流血,是震死的。
可惜,发明的有点晚,1947年攻打陕州东门的时候,“飞雷炮”才首次亮相。
不过,首次亮相,便给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几发“飞雷炮”过去,就将敌军主守的碉堡炸的坍塌,从此看似简陋的炸药抛射筒,开始了自己的传奇战斗生涯。
1948年的淮海战役,在全歼黄维兵团战斗中,“飞雷炮”再次大显神威。
当时黄维的第十二兵团被七个纵队包围在安徽的双堆集。黄维依靠地形开始组织兵力构筑了大量的地堡,战壕,还把几百辆汽车围成一个圈,再用沙土堆积一个圈,打造了一个里外三层的防御工事,认为我军没有重火炮,可以在此等待援军的到来。
可是他不知,我军在他阵地前挖出了埋设“飞雷炮”的阵地,12月6日,我军率先吹起了战斗的号角,180多门“飞雷炮”,交替3轮齐发,顷刻间将10000多公斤的炸药投射到阵地上。
黄维苦心打造的固若金汤的阵地,仅仅20分钟就被“飞雷炮”化为焦土。在我军勐烈的炮火下,黄维军团坚持了90分钟便纷纷投降,很多人被炮弹炸得失去了斗志,嘴里都囔着:“好惨,打的好惨”。
当时俘虏称:“从未见过这么勐的炮,太厉害了,什么遮挡物都不顶事,比我们的大炮还厉害”。
由于“飞雷炮”的杀伤效果十分震撼,许多士兵心有余季地把“飞雷炮”称为“没良心炮”。因为死在这种炮下的人浑身找不到伤口,而五脏六腑早已被震碎。此战过后,“没良心炮”取代了“飞雷炮”更为人所知。
此后,我军为了对付坦克,装甲车和密集的阵列,不断地改进技术,抛送石头,送集束手榴弹。花样越来越多,威力越来越大,逐渐的被各个野战军在战斗中运用。
飞雷炮最后一次崭露锋芒,是在朝鲜。大部队后撤,一个残团的兵力负责断后。
然后用汽油桶和炸药包制作了没良心炮,两轮齐发,产生了剧烈的爆炸力和破坏力,除了被直接炸死的士兵之外,有一些没有被炸弹炸到的,不少也被震死了!
据后来英军回忆,他们原本是要发起勐烈进攻的,但是被一种不知名的炮弹给炸得惨不忍赌,所以在很长时间内都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
我军断后部队趁机脱离了包围。
可惜,没良心炮,只是我军缺炮少枪年代的不得已之法,后来各种武器装备逐渐完善了,也被历史淘汰了。
如今,抗战刚刚开始,对比小本子,我军特别缺乏重火力,没良心炮虽然有很多缺点,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一些火力上的不足。
根据李牧的描绘,半天时间,技术人员就制作了一个传说中的没良心炮。不过刚开始效果并不好,最远才飞一百米,还需要提前挖土筒,准备时间太长。
最重要的是,一个汽油桶,用个两三次就报废了。
针对这些问题,李牧也没什么办法了,他也只是在网上看过,知道一些简单的原理,并没有见过实物。至于怎么做出来,还要靠技术人员的努力。
接下来,技术人员又多次实验,最后几个相关专业的大学教授也参与了,经过一次次实验,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
办法也很简单,在汽油桶的外围加固上铁箍,筒的内部用厚枣木隔开。筒的后半部装填的射药用量,和前半部份放置的炸药重量,其实也有相应的比例和讲究。
经过多次的试验,终于研制出能够稳定的将12-16公斤重的炸药,发射到100-150米,最远能发射300多米的飞雷炮。
在爆炸点半径10米内,任何障碍物都能够摧毁,20米内的敌人会失去战斗力。
这天,没良心炮的研发工作完成,李牧带人过来验收成果。其中还有北边来的方代表,过来采购物资,被李牧专门邀请过来。
随着一声令下,引信被点燃,轰的一声,十五公斤重的炸药包,像炮弹一样被迅速抛飞,瞬间只剩一个黑点。
一百五十米外,是一个残破的山寨,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砖石横飞,地面抖动,寨墙直接被炸飞了。
随后又是七八个飞雷炮砸过去,整个寨子彻底完蛋,不但所有的寨墙全部没有了,地面仿佛被犁过似的,都是被炸的大坑。
方代表看着眼前的没良心炮,越看越赞叹,越看越喜欢,如此简单的结构,制作如此方便,不是给他们量身制造的吗?他们那边才是最缺武器的,特别是重武器。
震惊了半晌才道:“这件武器太适合国内了,对现在的形势有巨大的帮助,这件新武器叫什么?”
李牧道:“飞雷炮!”
方代表激动道:“飞雷炮,好名字。”
又说了几句,李牧吩咐道:“徐副官,让技术人员把制作飞雷炮的技术和详细步骤整理一下,拿给方代表一份。”
方代表一脸激动道:“谢谢,感谢…”
李牧笑了笑:“没什么,都是为了打鬼子。另外制作飞雷炮的材料汽油桶,我们这边还富裕不少,如果缺的话,走的时候送你们一批。”
方代表更激动了,没想到能碰到如此友善的势力。
……
这件事情忙完,几所大学也陆陆续续的迁过来了。
最先完成迁移的竟然是山东大学,他们本来就刚迁到安庆不久,也没什么可留恋的。而且从安庆到南阳,可以走水路,从长江到汉水,再到白河,一路直达,很快就把老师学生,各种图书、器械、实验室设备搬了过来。
第二个完成搬迁的是北洋大学理学院和工学院,四辆重卡,三十辆轻卡,来回跑了三四趟,终于把所有的老师,学生,图书,器械,实验室…都搬了过来。
然后是北平大学,由于老师和学生多,需要转移的物品越多,六辆重卡,五十辆轻卡,跑了三四趟,还没拉完。
北洋大学的理学和工业学院的学生转移完成后。总计十辆重卡,八十辆轻卡,又跑了几趟,才把所有的人和物品转移过来。
最后是河南大学,仿佛是觉得小鬼子还没打到,故校难离,一直拖拖拉拉,等听闻其他几所高校已经齐聚南阳,这才开始迁移。
由于老师学生众多,各种需要转移的物资,器械,设备,图书也非常多。十辆重卡,八十辆卡,足足来回跑了七八趟,才完成了转运。
至此,国内四所知名高校,都完成了迁移工作。
南阳这边自然早就准备好了校舍,容纳完所有学生,还有富裕。不过,显然比不上学校原本的条件,可和迁移到其他地方的学校一比,条件又好多了。
等这几所大学的师生刚刚安顿下来,李牧酝酿已久的一个计划,也开始实施。
通过甄选,李牧从这几所高校化学系和生物系的教授和学生中,选出了一批人。询问过他们的意见后,愿意的签上保密协议,被拉到深山中,一处极为隐秘的基地内。
这里显然刚刚修建好,规格却不小,有实验室,有工厂,不过目前里面一片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虽然是空的,这里显然不是普通地方,守卫极其严密,至少有一个团的士兵驻扎在四周。再加上周围山高林密,简直插翅难飞。
很快,又有一批生物和化学类的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被送来这里,都是这段时间牧武商行在各大城市一一甄别后,高薪招募的。
这时,他们才知道接下来的任务,提取、培养、生产一种抗菌素。
这个时代,国内基本上没人知道青霉素,就算在国外,知道的人也不多,只有极少数人,开始尝试做提取青霉素的实验。
这也是李牧愿意看到的,最好的保密方式是,这些实验人员也不知道他们提取的到底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
未来这里面牵扯到非常大的利益,保密方面,怎么做都不为过。
不过,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具体如何提取,如何培养,如何生产的过程,已经被告知。
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个纸面上的过程,在现实中进行实现。需要任何设备,都可以提出来,有人会帮忙采购。
一群人尽管晕晕乎乎的,不过拿着那么高的薪水,这里的住宿条件和生活水准都极好,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很难得了,还奢求什么。
人家提什么要求,就怎么干。